“说真话”者可否重新考虑?

“说真话”者可否重新考虑?

 


中国的历史太长,经历过汉唐盛世,经历过崖山和甲申,经历过xx战争后的血泪国耻,经历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今天正巧是“五·四”纪念日),经历过新中国成立,经历过“xx”十年,也经历过改革开放之后的好年景。

理所当然,这所有的一切,都在当今中国人心中留下了印迹,也造就了种种带有鲜明特点的思维方式。比如,继往开来、承前启后、正确认识“旧”与“新”的新文化思维,还有砸烂、焚烧、摒弃一切传统和“过去”的xx思维。

在“五·四”纪念日的今天,鄙人有幸在新浪博客首页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汉服在世博会上秀出怎样的风景?》,作者张敬伟先生的博客名,叫做“不呐喊,说真话”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758f8c0100i3se.html?tj=1

乍一看,很是钦敬当今这位敢于“说真话”的先生。可是在鄙人浏览了文章之后,对于张先生的钦敬便少了些。原因无他,只因张先生文章中的某些观点,鄙人不但不敢苟同,而且,窃以为,张先生需要重新认识一下。

请看张先生的文章:

10个身着各式汉服的大学生,逛世博时成为新闻变成焦点,尤其让一些外国朋友当成了世博风景,煞是有趣。其实,这10位身着汉服的大学生如果真抱着展示民族文化的使命,这场汉服秀反而显得道貌岸然。”张先生用“道貌岸然”来形容这次大学生穿汉服逛世博会的活动,大概是对这种方式有点意见。那么,鄙人想问,什么才是抱着展示民族文化使命的合适方式呢?希望张先生给出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即使正了中华服饰的‘本’和清了汉服的‘源’,也无法恢复汉服在现实生活中的世俗正装地位。这不仅是10位大学生必须明白的,也是所有汉服的卫道者所必须清楚的。恢复汉服,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把这样的幻想当做复兴中华文化,不啻于挑风车的堂吉诃德,徒留乌托邦式的笑谈。”——先生不见,“华夏复兴,衣冠先行”的口号早已被提出,汉服是一件衣服不假,但它身上承载者许多文化内涵。而且许多汉服复兴人士也不仅仅是爱汉服的表象之美,他们在学习礼仪、典籍、语言、茶艺、雕塑、建筑、音乐、绘画、武术,甚至哲学思想,这远远超出了所谓“幻想”的范围。君不见,人们面对日韩文化的侵袭所发出的哀叹,哀叹中国人为何“抛弃”自己的文化,哀叹为什么当今演奏中国传统古乐《十二华章乐》{zh0}的是一位韩国人,哀叹中华文化不知道用什么来代表。如今,有许许多多的先行者在为中华文化复兴默默努力,鄙人认为,他们实在不应该被讽刺为“堂吉诃德”和“乌托邦”。

但这样的行为艺术,只是多元社会情境下的一个剪影,一种自主和个性的行为,说白了就是奇装异服所造成的那种效应。”如果汉族人穿自己的民族服装——汉服——的行为是“行为艺术”,是“奇装异服所造成的效应”,那么,每个民族,不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不论是古代就存在的民族、古代存在而今天消失的民族,还是后来出现的民族,所有的人穿自己的民族服装,都可谓是“行为艺术”了;所有的民族服装,都可谓是“奇装异服”了。鄙人今天才知道,“行为艺术”的历史还真是“源远流长”。

相反,如果汉服不再是特定语境下的秀,而是有人将此作为一种捍卫传统的文化符号,或身体力行企图将之引入现实生活,那就不是文化复兴而复辟了。”鄙人认为,汉服虽然不能xx取代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时装,而且也毫无全面取代的必要,但一定是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比如当今有很多汉服婚礼,有很多传统艺术雅集,有很多可以而且应该展示自己民族文化而且也是我们悠久美丽华夏文化的场合,汉服都可以堂堂正正地存在。

因此,世博会上的汉服秀成为风景,和传统文化的宏大叙事没有多少关系,只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时装秀。”——先生认为传统文化一定要“宏大叙事”吗?宏大叙事有好处,也有局限性,抛开汉服不谈,在文艺领域,新中国成立初到改革开放以来典型的“宏大叙事”作品,无论是小说、报告文学还是电影、电视作品,其局限性早已被人认识和讨论。

毕竟,中国人舍弃汉服,是历史和文化自然选择的结果。”——不知先生对明末清初的历史是否了解。清军入关后,满族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强迫汉族人民“剃发易服”。“剃发”即强迫汉族男子的传统发式——束发,改成满族男子当时的发式——剃发垂辫,头上其他部分的头发全剃光,只留{zh1}面一点点头发结成小辫子。“易服”则是强迫汉族人“抛弃”汉服,改换满族服装。“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此令一出激起人民强烈反抗, 清朝统治者对此进行了暴力镇压,当时不知有多少汉族人民为捍卫民族尊严而留血牺牲,此起彼伏的斗争历经37年之久,最终结果是满族统治者取得胜利,汉族大部分生者都剃发结辫,改穿满族衣冠;坚持不愿改换衣冠者要么被杀,要么逃到海外,要么遁入空门。清政府不得不妥协,接受建议改为“十从十不从”,即是服装上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官从隶不从,老从少不从,儒从而僧道不从,倡从而优伶不从;以及:仕宦从而婚姻不从,国号从而官号不从,役税从而语言文字不从。可见,这不是文化的选择,而是铁腕和屠刀之下文化的窒息。当然,那时的统治集团有罪,今日的广大人民(不论什么族)无辜。不过,“舍弃”汉服能被认为是“历史和文化的选择”吗?

现代人津津乐道于所谓汉服的复兴,不仅是对历史的反动,也是对其他民族服饰的排斥和不尊重。”——这就奇怪了,先生提到“复兴”,应该知道“复兴”与盲目复古有区别,如果您认为华夏文化复兴是“历史的反动”,那么,西方历史上重要的“文艺复兴”岂不是要重新评价了。而且,{zh1}一句鄙人实在难以理解,如果按您的意思,所有的汉族人在所有场合下都应该穿其他民族的服装才正确,那么,世界上每个穿自己民族服装的人都是不尊重其他民族的人了?中国的少数民族各自穿自己的民族服装就是不尊重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外国人穿自己的民族服装就是不尊重其他国家?

入人类历史的上海世博,不能光有开幕式上的烟花辉煌,还应有小人物的风采展示。”——这句话说得好。先生对于小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想必有所认识吧。另外,“记入历史”应该是“记”而不是“计”吧?

鄙人绝无断章取义之意,只是引用原文,如果有人想进一步探究,可以去看原文全貌。

所谓“真话”,就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意见,也来源于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当然,每个人的认识或多或少带有一定主观性,不过,主观认识,是可以通过不断了解客观事物来纠正的么。鄙人2003年末开始xx汉服运动,之后每年都会到相关网站去看,而且留意媒体上的有关消息。其间也亲眼目睹过这些年汉服复兴中的喜悦与忧伤,也对发生的不良现象产生过一些疑虑,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问题都一一化解。所以,鄙人浅见,认识是可以改变的。

若张先生是一位关心文化的有识之士,那么,您对汉服和相关问题,鄙人认为,或多或少,应该重新认识一下。如若张先生只是一位写文章吸引大家眼球,只要高点击率,不论留言是捧是骂的人物,那么,请张先生自动忽略拙作,拙作在这样的张先生眼中,想必也并无多大价值。

鄙人与张先生素不相识,并无人身攻击之意。张先生的文章,是平静而不带一丝火气的。而鄙人此篇拙作,虽才疏学浅,但也力求心平气和,针对张先生大作,理性讨论问题。若有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指教,大家包涵。鄙人在此鞠躬。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说真话”者可否重新考虑?】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