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连锁企业督导之殇

     

中国连锁企业督导之殇

(逸马顾问:马瑞光 韩买红)

 

夏季的炎热天气,本来应当是麦当劳冷饮销售的旺季。但是一位麦当劳督导员却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辖区一家餐厅里,饮料类销售额这些天没有什么提升;因此该督导员某天一早就到这家餐厅巡视,以期找出症结所在。

督导站在柜台外,专注地看着店员给顾客打饮料的操作,一切都很正常。但是,他随后发现身边几位顾客手里的奶昔有一些“异样”一一里面似乎装得过满,盖盖子都很费力。督导决定多了解一些情况,于是走到柜台前,买了一杯“可乐”,坐在离柜台不远的地方,一边品尝一边观察奶昔岗位的工作状况。 督导明显感到:可乐口感有点儿淡,甚至淡到能感到碳酸水的“涩味”!饮料不好喝,销量怎么能上去?问题应当出在饮料机上,一定是每天的调校工作出现了漏洞。而奶昔,半个小时过去了,所有顾客拿到的都是“超级满”,基本可以排除员工“谋私”的可能,应当是培训不到位的原因。
  督导知道,根据店规:为保证服务品质和纯正的“可口可乐”汽水口感,麦当劳的饮料机每天都要做校准调校;奶昔岗位是麦当劳的基本工作站,操作奶昔机的工作人员应当是通过了该岗位S.O.C(即岗位观察检查表)的熟练员工。

因此,督导马上找来负责早晨开店的员工组长询问。果然,饮料机已经近一周没有调校了,原因是调校量杯摔坏了,订货一直没到。听到这里,督导立即打电话给邻近的门店请求协助。不一会,饮料机调好了。随后督导和店经理一道开始调查奶昔问题。督导对那位管理奶昔机的员工说:早晨奶昔机工作量小,产品比较稠,打得太满就使顾客饮用困难,服务品质就要打折扣;同时这样的装杯量,相当于每5杯就浪费了1杯,损失很大。员工解释说:这个工作站他刚学习了{yt},负责他的训练员生病了,没人带他。二话没说,督导又手把手地教上了:“放好纸杯在机器托盘上,以60度角目视纸杯中的刻度,拉下手柄……”几次标准操作后,员工已能熟练地操作奶昔机了。接下来,督导和店经理一起交流了当天发生的事情。在培训、排班、沟通等方面,店经理接受了一次全面的教育。

以上就是国际连锁巨头麦当劳成功督导工作案例,督导人员分析门店经营数据,检查门店标准是否执行到位,纠正门店错误的标准,指导门店正确方法,帮助门店解决问题……。

国内外成熟连锁企业的实践证明,督导工作在连锁企业中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然而,在中国,连锁企业的督导工作与国外成熟连锁企业的督导机制还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连锁督导意识严重缺乏。许多连锁企业认为门店设立了店长、总部为门店提供培训,让门店自由经营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为门店设立督导部门和设立督导人员;还有一些连锁企业为了节省费用而没有建立督导机制。殊不知,“没有督导就没有执行力”,虽然门店设立了店长,总部为门店提供了培训,但是如果没有监督和指导,门店就无法保证将培训的内容运营到经营中;没有督导,门店也就不会按照总部要求的标准去xx执行。如此下去门店如何持续盈利?连锁企业如何扩张、复制?

其次是连锁督导形同虚设。一些连锁企业虽然建立了督导部门,也设立了督导人员,但是也往往形同虚设,感觉某某市场、某某门店有问题了,就赶紧派人奔赴那个市场、门店督导,没有把督导行为转变为一项常规工作而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第三是连锁督导“无据可督”。督导工作需要有据可依,督导工作开展的前提是连锁企业必须有标准化的运营手册,有规范的执行标准。例如麦当劳严格要求牛肉原料必须挑选精瘦肉,牛肉由83%的肩肉和17%的上等五花肉精制而成,脂肪含量不得超过19%,绞碎后,一律按规定做成直径为98.5毫米、厚为5.65毫米、重为47.32克的肉饼。 食品要求标准化,无论国内国外,所有分店的食品质量和配料相同,并制定了各种操作规程和细节,如“煎汉堡包时必须翻动,切勿抛转”等。为了提高出品速度,麦当劳还要求50秒钟内制出一份牛肉饼,一份炸薯条及一杯饮料等。例如7-Eleven规定店员每天清扫次数、每次清扫哪些部位、如何进行清扫、每个部门的清扫店员应该用什么样的工具、用什么样的洗涤品、以什么方式清扫、清扫的顺序都必须按详细的规定操作。比如店内地板的清扫:店员必须先用拖把、再用抹布和清洗上光机清扫。一般上午11时用拖把清扫,然后用湿抹布清扫;此后,店员下午2时30分、5时、9时、11时、凌晨2时、早上6时,一昼夜共拖7次,其中用浸湿的抹布擦拭次数为4次,每天要用清洗上光机的次数为2次,分别是下午2时30分和凌晨2时30分半,而且用机器清扫后,必须用拖把再拖一次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标准,连锁企业的督导才能够有据可依,才能真正发挥督导的功能。而许多中国连锁企业根本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运营手册,没有建立起门店的执行标准,因此,即使设立了督导人员,督导人员也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标准去监督门店,失去了连锁督导真正的意义。

 第四是连锁督导“督而不导”。许多中国连锁企业即使建立了门店的执行标准,设立了督导人员,但是督导人员能力有限,只知道检查门店是否按照标准执行,xx没有意识和能力去指导门店改善经营。其实督导人员除了监督门店标准执行是否到位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指导门店,纠正错误行为,将正确的方法教给门店;甚至分析门店经营数据,帮助门店解决经营问题。例如7-Eleven督导见到失去鲜度的商品时,会立即将商品丢弃,而不是指示店员去做;此外督导每次巡视门店时,会在腰间别着一把毛刷,当发现灰尘时,他必须向店主演示如何用毛刷轻轻地将灰尘抹去,而不是挥舞着打扫,以免将灰尘掸到其他商品上。

从以上四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连锁企业想要成为成熟的连锁企业,想要成为走向世界的连锁企业,必须将督导工作重视起来,设立督导人员,完善督导制度,发挥连锁督导的功能。

 

郑重声明:

联系作者:逸马顾问  马瑞光   韩买红    连锁经营全程实战专家 

任何转载或转贴,须连同本声明全文转载或转贴,禁止任何隐去“逸马顾问”、作者“韩买红”、xx网站“中国连锁经营实战网 ”和联系方式及本声明内容等形式的转载,否则,不管是机构、网站或个人博客、论坛等,一律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TEL:0755-8290 4841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连锁企业督导之殇】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