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电工(一)

 

       《少年电工》是一本书,是一本借了未还的书。那时候书很难买,有书店,多是些著作。想买书就得经常跑书店,偶尔会碰上自己想买的书,就赶快买。家里虽然没多少钱,说买书,都是支持的。经常是听说来了某本书,相同爱好的人就会互相传告,时间不长就会卖没了。也有钱的困惑,觉得没必要自己买的,就找买了的借。事情都是有来有往,也不能光借别人的,自己觉得好,买下来,都会主动与常传阅书的人打招呼,说自己买了本什么书,到处借给别人看,这也是学生中的小圈子。往往是一本新书传一圈,回到手中已是很旧了。
       很少有例外,但《少年电工》是个例外。这本书是别人的,传到我手中就没再还回去。这是上小学二年级时的事,家住同排平房隔邻,大我两岁的,上四年级的邻居自制了二个矿石耳机,要我帮做他实验。耳机很简单,就是用一个马口铁的鞋油盒,把盖子的铁皮面剪下来,留下盖子的框,再找一片很薄的铁皮,按盖子的框剪出个圆片,在水泥地上反复地磨,磨成很薄很薄的膜片。找一块能放在盒子中的磁铁,用绝缘纸包一圈,用细铜丝很整齐的一层一层缠起来,两面用薄纸壳挡起来,在鞋油盒背面用鞋锥扎两个眼,用两小段塑料皮筋套在线圈头上做绝缘。就是一个耳机。实验时,邻居用两根铜丝连接两个耳机,一个耳机在他家,一个耳机在我家,铜丝上串联一节电池,一个自制的小闸刀开关。他想联系我时,就用闸刀开关点碰接触,我这边的耳机就会发出刺刺啦啦的声音,就算联络上了。这事现在看来很好笑,当时还是很新奇的。不像现在,家家电器成堆,小学生都用着手机。那时,多数家庭中恐怕都是只有一种电器,那就是电灯。只有很少的家庭,有交流电的收音机。
       邻居的耳机做成后,又进一步的实验。用薄铁皮剪了三根一头尖的长铁片,尖头朝外,平头朝里,用一个钉子钉在一起,绑在一根竿子上,分开后就像电影里报话机的天线。把天线树在屋顶上,用一根铜丝一头缠在钉子上,一头连在耳机线圈的一条线上,在耳机接线的前面,买一支二极管连接着耳机的线圈。再在地上,插一根铁棍,把耳机线圈的另一头用铜丝接到铁棍上,就能听到声音很低的无线电广播。虽然听起来断断断续续地,很费劲,当很有一种成就感。一时间,我也很快就学会了。带着弟弟,正天往垃圾堆跑,看有没有别人扔的鞋油盒,捡着了就回来自制耳机壳。父亲一朋友的家属在电机厂工作,就去找她要铜丝。邻居看我能弄到铜丝,教我做耳机也很是热情。一时间,不仅我俩在做,弟弟也参加进来,其他的邻居孩子也有陆续参与的,一时成了我们那片宿舍区孩子们的热点。
       很快,我们这排平房的几家一起搬进了城里,还是邻居。也巧得很,宿舍大院的外院,就是一个修收音机的门市,这也是城里{dy}家修收音机的,过去坏了的收音机是要到省城才能修的。几家孩子都很兴奋,因为修收音机的一开业,很多换下来的电子零件就放在院子墙边的几个大木箱中。那时主要是修电子管的交流收音机,零件都很大。电子管、电阻、电容、电位器、整流器等, 一箱一箱地散乱的放着,孩子们经常去挑,找些能用的着的零件自己学装收音机。这时,已时兴晶体管收音机,孩子们一般都是用三合板自制机壳,买便宜的喇叭、磁棒、二极管、三极管,用捡来的电阻、电容、电位器等,从二管机做起,三管机、四管机都有做的。当时最有话题的是电路图,因为没有书,电路图多是手抄的,传抄之中常有差误,加上零件中很多不合格的,装起来没有声是常有的事,凑在一起找毛病成了放学回家后经常的事。    

郑重声明:资讯 【少年电工(一)】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