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工泥”、“手工壶”、“模子壶”

                       关于“化工泥”、“手工壶”、“模子壶”         

                                  堵江华

[忽然想到,在自己的博客里也要署一下名,一来表明是自己的观点,二来希望有朋友“借文字”去用时也把名字带上。常发现有些朋友甚至是还有点影响的刊物杂志“借文字”去用时不说明出处,倒不是我要署名权更没想要稿费,能帮宣传紫砂当然支持,但别到后来“朋友借我的文字”变成“我借朋友的文字”了。。。]

前两天央视新闻调查记者来访,说现在紫砂市场上关于“化工泥”、“手工壶”、“模子壶”的话题让人们感觉一头雾水,优劣难辩、真假难分,让谈一些看法。央视能关心这些问题说明现在关心紫砂的人群更多了,也说明我们宣传紫砂文化需要做的工作太多了。应邵莉记者的提问,我简单地作了点回答:

在紫砂市场上近两年常听到的一个新名词叫“化工泥”,有人说很多低档壶是用“化工泥”制作,甚至有人说用“化工泥”做的壶泡茶会对人有害。所谓“化工泥”,可能是一些人对在紫砂泥料炼制中添加了一些金属氧化物而得到的成色更丰富、更理想的紫砂泥料的称呼。说这种泥料对人有害的人可能自身对此事物缺乏常识或理解上存在一定的误区。

紫砂泥成色不同是因为不同种类的紫砂泥的化学成分构成有所不同。通常最主要的成分是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如果氧化铁的成分相对比较高的泥料就显得更红;如果含有了部分氧化锰的成分就偏向黑;如果含有了部分氧化钴成分就泛青。。。现在紫砂泥的原料泥一般有紫泥、红泥和绿泥[本山绿泥]。可以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料泥按不同比例合在一起槌炼得到另一成色的泥料。历史上曾经传说的xx黑色泥料和xx绿色泥料在民国初期就难觅踪影,因此在那个时候的紫砂从业人员就借鉴其它如瓷器釉料配制时加入一些相应的金属氧化物以得到自己所需的颜色,如在普通紫泥中加入氧化锰得到黑料泥、加入氧化铁得到更红的泥料、在本山绿泥里加入氧化钴得到墨绿泥[本山绿泥烧成后呈浅黄色,氧化钴烧成后呈蓝色,两者相熔呈墨绿色]。所谓的“化工泥”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对人有没有害略有常识的人就很容易明白了:紫砂泥成分构成本来就是金属氧化物[其它陶瓷原料成分也如此,只不过比例和结构有别],增加了其中一种的比例或新增了一种金属氧化物,经超过一千多度近一千二百度高温烧制成陶后,既耐酸又耐碱,怎么会和不足百度的茶水发生反应呢?又怎么会对人有害呢?经常听人问用“墨绿泥”做的壶泡茶有没有害------因为“墨绿泥”的配制会使用氧化钴。试想,我们最常见的青花瓷生产时用的就是氧化钴,如果因为“墨绿泥”的配制中使用氧化钴而对人体有害,那所有的青花瓷还能用吗?所有的釉料中都有金属氧化物[甚至部分瓷器釉料含氧化铅],如果因为紫砂泥料中增加了某种氧化金属而对人体有害,那所有的瓷器和釉陶器岂不是都不能使用了?

历史上紫砂泥被称为“五色土”,一方面说明紫砂泥本来就是色彩比较丰富故称为“五色土”,另一方面是因为紫砂泥最常见的有五种颜色:紫、红、黄、黑、绿。当然,每种颜色也是相对而言的[尤其是黑与绿],同一种泥料不同的烧成温度呈现的颜色也有较大的差异。xx的紫砂泥料成色质朴、内潋、自然、温雅,这也是紫砂壶的魅力所在,并不需要非常鲜亮。因此我个人喜欢使用原料泥相互槌炼而得到自己所需的紫砂泥料。如果是因创作题材所需或有爱壶朋友要求确实需要用所谓“化工泥”以达到对泥色要求的,也是可以使用的。

所以就“化工泥”的话题我是这样认为的:

一、xx的紫砂泥料成色质朴、内潋、自然、温雅,色泽也比较丰富,无须另加金属氧化物就可以满足我们一般的用料要求。

二、紫砂泥料的成分构成就是金属氧化物,为了增强或改变成色而添加了某种金属氧化物,泥料的本质没有变化,更不可能因此而对人有害。

 

关于“手工壶”、“模子壶”的话题我以前就曾经谈过。现在一般对所谓的“手工壶”和“模子壶”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壶体由泥条拍打或泥片镶接后直接成型;后者是用泥条拍打或泥片镶接再用预先制作的石膏模子准型后成壶体的。所谓“模子壶”实际也是要xx用手工完成。两者比较,制作过程中有部分区别,但制作方法及制作过程的略微差异和最终的作品的优劣没有必然的联系。用泥条拍打或泥片镶接是紫砂器自身独有的成型方式,由明朝从供春到时大彬期间的紫砂艺术家不断摸索、总结到成熟后就一直延续至今。自古至今,这种成型方法是紫砂从业者必须进行训练和掌握的。新中国建国后政府成立了紫砂厂,随着社会和市场的发展,在厂领导和以顾景舟大师为代表的艺术、技术人员共同努力下,借鉴一些其它陶瓷行业的成型方法,总结出了用石膏模具搪胚整形的壶体成型方法,以使壶体造型更周正,更利于达到理想的形体设计。应该说这也是紫砂成型方式的补充和完善,也是紫砂生产发展中的一种进步。[实际紫砂历史上就有使用模具,只是那时候没有石膏模,一般有采用木模、石模或陶模等,因为吸水性差,不利于生产而没能得到广泛的使用]。可能有些对紫砂作品制作生产过程不了解的人会认为“手工壶”做得慢、产量低,误认为“模子壶”用“模子”一压就完成一个壶,产量会很高,所以认为“手工壶”应该比“模子壶”更有价值。实际上决定产量的不是成型方法而是作者的主观思想,一个熟练的紫砂从业者如果没有艺术追求可以{yt}拍五个十个身筒甚至制作完成;一个艺术大师也可以用数天或数月或数年去精心构思一个理想的形体,制作一个母模后可以反复审视以求尽量xx,然后以此作为辅助只作一件作品!前后两者的价值如何评判呢?

所以就 “手工壶”、“模子壶”的话题我是这么认为:

一、所谓的“手工壶”、“模子壶”本来就是相对而言的,它们只是成型过程中有部分差异,和作品的品质优劣没有必然联系。

二、传统文化、传统工艺技艺要传承,但不能xx排斥新技术、新材料在生产中的吸收和运用。

三、决定作品价值或意义的不在于成型方法,而是作者制作此件作品的主观思想和作者自身的艺术造诣乃至作者的艺德品格。

就我个人而言,有些传统的器型或用拍打镶接就可以达到自己理想效果的器型就会直接拍打成型[用“模子”再准型反而增加了工序,嫌麻烦];有些单用拍打镶接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器型也会采用先制作“模子”来辅助完成以使作品更加xx。

郑重声明:资讯 【关于“化工泥”、“手工壶”、“模子壶”】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