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和现代边缘

     

      西藏,由于历史、环境、地理等因素,长期以来都是一片未涉足现代文明的净土。不过,在整个世界日益缩小为一个村落的今天,那里不可能不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一成不变。

    过去,牧民们一直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穿的是自制的兽皮衣,住的是牦牛毛织成城的帐篷,烧的是牛粪,一边念经一边打酥油,看日影听鸟鸣断时间。今天,他们的主食、蔬菜、衣服等都倾倒于市场经济。牛奶分离器、手表、收录音机方便了他们的生活,却也一定程度打破了古老游牧民族的牧歌。

    这是矛盾,也是现实。这让我想到在内蒙画展看过的一幅作品,记忆很深。大致内容是在广阔的草原上远处是洁白的羊群,一个蒙族的小伙身着汉式服装骑在摩托车上正在赶往羊群的方向,身后却是摩托车轮胎划破草场的痕迹,一位老“阿吉”老妈妈就坐在草地上手拿着针线缝合草场的“伤口”。或许这就是现代和传统的矛盾,又实实的存在吧。

    又例如敦煌,一方面要开发开放,让更多的人认识,让世界认识,一方面又不得不面临游客增多而带来的挑战。如何开放,又如何保护,有关的专家学者正在进行着这方面的工作。确实是一个很难办的事情。

    这样说不是要这些地方永远处于原始的状态,我没有这样的权利,这样更是不仁的,为什么我可以生活在现代文明中而要求别人处于原始呢?所以我想说的不是要他们保持封闭。只是沉浸原始的美、土著的浪漫质朴,更希望这样的环境在今天能得到好好的保护。

    按人类学的一般理论而言,现代化、城市化、市场经济化、工业化,必然造成传统社会走向世俗化,从传统转向现代社会。然而我国经过长期发展总结和借鉴别国经验,在发展中注重保护传统文化并赋予了很多现代化因素。人与人的和谐,地区与地区的和谐,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国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在这期间有各自地域的历史和文化、风土人情,又有民族的融合,当然少不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融合。现代我国又有五十六个各具特色的民族又有各自的历史文化。可是有很多的民族文化已经或正在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护传统民族文化,如何把人们期望的现代化成功引入传统文化?

    这不仅需要有人搜集、整理并记录人类各民族文化,更需要有人帮助非工业化民族适应变化的环境,实现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现代化。

郑重声明:资讯 【在传统和现代边缘】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