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基活性炭技术培训教程(自编连载之四)_沉舟侧畔半枯人_新浪博客

三、柱状成型颗粒活性炭

    柱状炭曾是前苏联和我国的主流活性炭产品品种,近十多年来由于欧美国家的活性炭用量大幅增加,且这些国家的用户大多数习惯采用无定形颗粒炭产品,故柱状炭产品产量呈缓慢萎缩态势。但是,由于柱状炭产品具有一些其它炭品种无法替代的优势如机械强度高、颗粒规整度好、再生性能优越等,在某些应用领域如烟道气的脱硫脱硝、某些工业溶剂的回收等,现在,甚至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仍会是主流产品,且用量还会加速上涨。

    与干法压型活性炭产品相同,柱状炭也是一种孔结构和吸附性能可被良好设计的活性炭品种。目前通用的柱状炭的制造工艺和质控方法按制造工序分别介绍如下。

1、原料准备工序

    与干法压型炭的不同之处在于几乎每一单一品种的原煤都能与煤焦油一起制造柱状炭产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某种综合性能可符合用户使用要求的产品,多种原煤的混配技术亦如干法压型炭的生产一样,是十分常见的。

    柱状炭生产所用原料煤种的选择方法及质控方法与干法压型炭相似。

    柱状炭生产常用煤焦油做粘合剂。煤焦油有低温、中温和高温煤焦油三种,煤质活性炭行业常用高温煤焦油。煤焦油是一种由数千种化合物组成的复杂的化工原料,其中对活性炭性能影响较大的物质类别有----萘及其衍生物,一般要求其含量应少于10%,此类物质会对活性炭的机械耐磨强度产生坏的影响;蒽油类物质,在炭化过程中可产生大量气相致癌物,对活性炭的机械性能有不利影响;沥青质,含量越高越好,一般要求焦油中沥青含量应≥65%,是煤焦油做为原料粘合剂的主要有效成分。

    煤焦油的分析项目包括:初馏点;水分;轻油;重油;蒽油;沥青,共六项。一般地,运送到活性炭生产厂的煤焦油应在贮罐中陈化7~10天,且陈化温度控制在50℃以上,目的是xx大量的水分和轻油类物质,并增加焦油的粘稠度。使用之前将煤焦油加热至80℃左右,用泵输送至生产现场的焦油调质罐中,边加热边搅拌,当沥青含量较低时投加适量的沥青粉,当沥青含量过高时投加适量的绿油、重油或防腐油等,{zh1}使其沥青含量达到60~65%,并加热至100~110℃备用。

    选出的原煤经破碎、磨粉制成细度<180目的粉体,输送至煤粉贮罐备用。

2、捏合、挤条工序

    根据原煤煤种及目标炭品种的不同,将煤粉、煤焦油和热水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在捏合机或螺旋混合机中充分捏合。捏合程度采取感官测试法判定,当混合料可用手轻易捏成团状,但取消外力后又能轻易散开时,认为捏合程度是适当的。

    将混合煤膏加入压伸机中(压伸机的压伸缸中已预先置入固定了模孔尺寸的模盘和模具),于18~30MPa压力下挤成条料,将长的条料手工掰碎或机械切段后,在干净的水泥地面上摊开、晾置一段时间后备用(晾料时间随条料粒径的加大而延长,一般为4~24小时)。

3、炭化及活化

    工艺过程和质控方法与直接破碎炭的方法相当。

四、煤质球形活性炭的通用制造方法

1、适用的原煤

    具弱膨胀性的、具粘结性的烟煤是最适宜的煤种,其水分应<2%,灰分<6%,挥发分35~42%,固定碳含量在48~55%范围内。

    有时亦要少量配入其它的煤种来调整最终产品的特性。

2、适用的粘合剂

    {zh0}采用亚硫酸纸浆废液,或乳状沥青做粘合剂;有时亦可采用糖蜜液、淀粉液或羧甲基纤维素溶液做粘合剂。

3、原料的处理

    将原煤破碎并磨制成细度<200目的煤粉备用;将粘合剂调制成一定粘度(一般取1.50厘泊)的浆液或溶液、胶体液备用。

4、造球工序

(1)多段捏合:{dy}段采用螺旋桨叶式捏合机,将煤粉、水及粘合剂混捏30~60分钟;第二段采用双螺杆挤压机,再捏合30~60分钟,并成型为不规则的片状物。

(2)解碎处理:用锤式破碎机将成型片全部解碎至粒度小于1毫米。

(3)成球:采用直径2.2米、倾斜度51.5°、转速20.5rpm、圆周速1.47M/Sec.的圆盘造球机进行造粒,当球径达1.3~1.5mm时认为是适宜的。

5、干燥及氧化工序

    上述湿的、具表面粘性的小球在300~350℃条件下用流动热空气处理15~20分钟,使干燥并表面硬化。多采用圆鼓式旋转干燥机(前半部分不设刮板),入口温度100~150℃,出口温度300~350℃。

6、炭化

    可采用外热式回转炭化炉,但升温速率应控制在3~10℃/Min,起始温度为200~300℃,终点温度以700~800℃为宜。

7、活化

    既可采用外热式回转活化炉,亦可用斯列普炉活化,活化温度820~950℃,炭化料失重率(烧失率)以50%为宜。

五、煤质活性炭分子筛的一般性制造工艺简介

    多采用无烟煤或半无烟煤做原料,与柱状活性炭的成型工艺相似,将煤磨成细度小于200目的煤粉,添加煤焦油和适量水,捏合后成型为直径0.9~1.5mm条料(多采取1.2mm直径),切段后晾料备用。

    采用可控温外热式圆鼓形煅烧炉,定量加入上述条料后,控制炉体的排烟口尺寸,升温至350℃,停留30分钟,过程中逐渐控制排烟口尺寸,使大部分烟气不能顺利排出(增加烟气在设备中的停留时间);升温至650℃并停留60分钟左右;升温至800~850℃,立刻封闭所有排气口,恒温处理1~2小时;隔绝空气,降温至300℃以下后,出料。制成的活性炭分子筛可用作空分制氮机的吸附剂,或变压吸附装置的氢回收吸附剂等。

 

第四讲  煤质活性炭的应用技术——现状及前景

    本讲将对煤质活性炭在我国的应用技术发展情况做一次尽可能全面的回顾,时间跨度从1980年至今。通过回顾与总结,试图理清煤质活性炭在各个应用领域的发展脉络,尽可能客观地展示其应用的现状,并根据历史及现状对各领域的应用方向做相应的预测。

    关于煤质活性炭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将设专题进行讲解,本讲中暂不提及。

    内容编排按液相吸附应用(水处理应用除外)、气相吸附应用、催化剂或载体应用、及其它应用,共四部分分别论述。

一、液相吸附应用

1、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的液相脱色

    在此一领域应用最多、最成熟的是木质活性炭,迄今为止这一状况仍未发生本质性改变。煤质炭跻身此领域的历史最早只能追溯到1983年(出现了{dy}篇研究报道),至2000年才出现第二篇研究报告,也是迄今{zx1}的一篇研究报告。但近年来煤质活性炭行业常收到载镁活性炭的订单或询单,载镁炭是糖浆脱色用活性炭,从这种情况分析,国内煤质炭行业在此领域已有了突破性进展,所以有必要设专题予以综述。

    1983年,国内某研究机构【1】采用弱粘煤或长焰煤(煤质:挥发份38.84%,灰分7.10%,固定碳54.06%,具极弱结焦性)为原料,经破碎得到8~20目块煤,经过560℃炭化,900℃水蒸汽活化至工序得率28~34%,然后用浓度1~3%的盐酸煮洗,烘干后得到含铁0.003%,铝0.01%,镁0.001%的高纯活性炭产品,其亚甲兰吸附值达11±2ml,B 类焦糖吸附率达90±10%。经吸附柱实验表明,该产品对维生素B6粗品、柠檬酸中和液、葡萄糖浆的脱色精制效果显著。吸附饱和之后,可用氨水浸泡再生,再生效率可达95%以上。

    2000年,我国某活性炭企业【2】用太西无烟煤为主配入两种其它煤种,并添加某种化学扩孔剂,经混捏、压条、炭化、水蒸汽活化后,破碎至12×40目,经与美国卡尔冈公司的糖脱色炭CAL、CL、SGL和CANE CAL 对比,其碘值、糖蜜值和强度均优于参比炭样,但未提及活性炭的纯度问题。

    CALGON CARBON 公司的产品目录中,几种糖脱色炭的指标规定见表1。

表1       CALGON CARBON公司糖脱色炭指标规定

指标项目

CAL

CL

SGL

CANE CAL

碘值,   mg/g

>1000

>1000   

>900

>1000

糖蜜值

>230

>200

>200

>210

强度,      %

>90

>85

>90

>90

灰分,      %

<8.5

 

 

 

水分,      %

<2

 

 

 

原料

烟煤

 

 

 

    由于医药工业对活性炭的纯度要求非常严格,而煤中的“灰质”杂元素多达40余种,经过通常的精制加工很难将其处理至规定的纯度,故煤质活性炭很难在医药工业打开局面。

    而食品工业尤其是糖脱色应用领域,煤质活性炭还是极有应用潜力的。一般来说,糖脱色用活性炭的铁、砷、铅、锌含量会被较严格地规定,而经过酸洗精制都可达到规定纯度要求。关于活性炭的孔径分布,现在已有办法扩展直径2.8nm以上的中孔,使煤质炭的糖蜜值达到指标值要求。所以,煤质糖脱色炭将是煤基活性炭行业的开发方向之一。表2中列出了近三年内收集到的代表性煤质糖脱色炭的指标规定数据。

表2    近期内用户提出的煤质糖脱色用活性炭指标范围

 

粒度

 

 

焦糖

脱色力

%

灼烧

失重

 

%

磨耗值

 

 

%

碘值

 

 

mg/g

水分

 

%

糖蜜值

 

 

 

平均

粒径

 

mm

MgO

 

 

%

As

 

 

ppm

Pb

 

 

ppm

Zn

 

 

%

灰分

 

 

%

堆比重

 

 

g/cc

CTC

 

 

亚甲

兰值

mg/g

产品1

12×40

≥90

≤5

≥65

≥1000

≤1

≥210

0.9~1.1

≤5

≤4

≤10

≤0.1

≤10

0.45~0.50

 

 

产品2

8×30

12×30

12×40

 

PH

8

球盘强度

94

1050

1

SBET

1070m2/g

V总

0.94

㏄/g

~6

 

 

 

酸溶灰

0.01

0.43

65

260

产品3

10×40

>85%

PH>8.5

球盘强度≥90

≥1000

≤2

≥230

 

~8

 

 

 

≤10

0.45~0.50

 

 

2、黄金回收

    湿法冶金过程中黄金的回收大量使用椰壳炭和果核炭(杏核、桃核、橄榄核等),煤质黄金炭的研究报道集中于1993年前后。

    目前黄金生产工艺多采用炭浆提金法。将含金矿砂粉碎到300目左右,搅拌制成均匀的悬浮矿浆,将氰化钾或氰化钠溶液加入矿浆,生成可溶于水的氰金络离子[Au(CN)2]-,含氰金络离子的矿浆在串联的吸附槽内与粒状活性炭在充分搅拌下接触一定时间,且矿浆的PH控制为10~11,黄金以Mn+[Au(CN)2]- 形态被吸咐到活性炭的孔隙中(Mn+ 为 Na+、K+ 、Ca2+、 Mg2+等)。

    吸咐饱和的载金活性炭可采用两种方法回收黄金。一种方法是将载金炭送往冶炼厂焙烧,经高温熔炼得到黄金,这是一种最古老、最不经济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用0.1~1%浓度的热氰化钠和苛性钠的混合液使氰金络离子脱附,电解得到纯金,同时载金炭得以再生。后一种方法目前应用最广。

    煤质黄金回收用活性炭的制造方法。文献中报道过的煤质黄金回收炭有三种型式。

    南非的科学家【3】将灰分高达60%的原煤破碎成<150µm的煤粉,用醇基发泡剂进行柱式浮选使其灰分降至12%,适当炭、活化之后,再用0.5M的盐酸精制,制成灰分17~29%的粉状煤质黄金回收炭。应用研究表明,这种粉状炭对氰金络离子的有效吸咐量(与含氰金络离子的浆液逆流搅拌接触1小时的吸咐量,不是饱和吸咐量或平衡吸咐量)取决于活性炭大中孔的发达程度,几乎不受总吸咐能力的影响,与微孔容积无直接关联关系(尽管发达的微孔对金的沉积是必要的,但因氰金络离子在微孔中的扩散速率太慢,故对宏观吸咐速率的贡献不明显),另外,意外地发现活性炭的灰分组成中含硫物种的含量与氰金络离子的有效吸咐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4】。

    前苏联用库兹巴斯煤田的气煤,磨粉后与2.5%浓度的亚硫酸钠酵母麦芽汁溶液混匀,用盘式成球机成球,经干燥、炭化、活化制成强度达90~95%的煤质球形黄金回收炭。应用研究表明,这种球形炭的大中孔总孔容及灰分含量与氰金络离子的{zd0}吸咐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正关联关系。

    柱状黄金吸咐炭。前苏联柱状黄金回收炭的制造方法是:先将页岩焦油、糠醛和酸性渣油(苯和甲苯的硫酸提纯物)按49:24:27的重量比混合,制成共聚物,固化后制成0.105mm的细粉。将库兹涅茨煤矿生产的T牌弱粘结煤粉与上述共聚物细粉及木焦油(含55%沥青、25%绿油和20%木焦油)三者按20:44:36比例混合,经挤条、炭化、活化制成强度达91%,对金的吸咐容量高达12.66mg/g的柱状黄金回收炭产品【4】。我国研究人员【5】曾选用某长焰煤和半无烟煤,用煤焦油做粘结剂,并添加适量的化学药剂做催化剂,制成强度达92%,载金量达12.59mg/g的煤质柱状黄金回收炭,进一步研究表明,与市售椰壳和杏核黄金炭相比,煤质炭对氰金络离子的吸咐速率介于二者之间,并且矿浆中或活性炭中存在适量的钙、镁离子时,可极大地提高吸咐速率,另外,吸咐速率与活性炭中直径<4nm和4~8nm的孔隙容积密切相关。

    综合文献报道中的数据,可得到如下结论:一、活性炭的外形应尽可能规整,以球形为{zj0},其次是柱状,然后是压块破碎炭,以避免棱角部分脱落造成黄金流失;二、黄金回收炭的强度、尤其是湿耐磨强度应尽可能高;三、煤质黄金回收炭应是具有发达的大中孔隙的微孔型活性炭产品;四、活性炭中的灰分含量,特别是灰分组成中含硫物种、含钙及含镁物种的存在可提高氰金络离子的吸咐速率,所以灰分含量对黄金的吸咐回收过程是无害的,但会对最终回收的黄金纯度产生影响。

    表3中列出了市售黄金回收用活性炭及部分煤质黄金回收用活性炭的性能【3】【4】【5】。

表3

 

PCB炭

SCⅡ炭

G210AS

球形

柱状

粉状

柱状

制造原料

椰壳

椰壳

椰壳

气煤

弱粘性煤

 

 

 

制造商

美国

卡尔冈

比利时

卡尔冈

法国

前苏联

前苏联

南非

中国

堆密度,g/cm3

0.44

0.45~0.48

0.48~0.50

 

 

 

 

100℃下比热

0.25

0.20~0.25

 

 

 

 

 

碘值,mg/g

≥1200

1200~1300

 

 

 

 

997

xxxx,%

≥60

60~70

 

 

 

 

 

水分 ,%

≤3

0~2

1~2

 

 

 

 

硬度,%

≥92

95~99

≥98

 

91

 

92

灰分,%

≤6

1~4

 

26.8

 

 

8.6

粒度,目

4×10

6×16

12×30

4×10

6×16

12×30

8×16

 

 

<150µm

¢1.5mm

平均粒径,mm

0.3~1.5

0.7~3.5

 

 

 

 

 

 

总表面积,m2/g

1150~1250

 

1150~1250

 

 

 

 

 

 

 

760

 

 

888

 

总孔容,㏄/g

0.72

0.70~0.80

 

0.93

0.65

0.98

0.57

微孔容积,㏄/g

 

 

 

0.43

0.31

0.28

 

中孔容积,㏄/g

 

 

 

0.20

0.09

中大孔总计0.70

 

大孔容积,㏄/g

 

 

 

0.33

0.25

 

{zg}载金量,mg/g

 

 

 

8.71

12.66

13.20

12.59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煤基活性炭技术培训教程(自编连载之四)_沉舟侧畔半枯人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