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记忆——中华门(瓮城)_一点热_新浪博客

    中华门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用了二十年时间在石头城建造的,其雄伟壮观程度在中国城门史上堪称{dy}。整个城门材料实际上由两部分构成:底部为条石,上部为条砖。四个券门把这座中国史上{zd0}的城门分成了三座瓮城,使其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个要道,更重要的是把它变成了一处战略要地,同时与门前宽宽的秦淮河构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这在冷兵器时代,恐怕任何人都不会打它的主意,即便他是一个疯子。

    城门下半部分的条石恐怕都取自附近的山石,而城砖则来自于附近的五个省份,那都是用烧砖人的心血来制造的。一到南京就听人说南京城墙上的每一块砖都有制造者的名字。等到踏上城墙仔细观察,好像也没有他们说的那么神奇,于是越发仔细地查看,以便印证自己的怀疑,直到看到有一块上面刻着烧专人胡寄时,才算稍稍打消了一点怀疑,但仍然想当然的认为“胡记”。当自己再发现第二块、第三块带有人名的条砖出现时,这才觉得他们说的有些道理,及至看了关于城砖的介绍,才知道他们说的确实是准确的。其实所有的条砖之上几乎都有府州县的名字和当地官员的名字,只是多数都在条砖的一侧,或是被压在了背面而已。城砖的名字决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记录,而是体现了农民的狡黠与智慧,做过放牛郎的朱元璋不会不清楚一个官员是如何欺上瞒下的,因为他的前朝就是坏在这些人的手里。只要他把这些人的名字印在条砖之上,条砖的质量就不会有任何的问题,甚至是比自己的要求还要高出十倍八倍的。大小官员都十分清楚,那一块小小的条砖如今已经和他的乌纱帽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至于那些老实巴交的人夫(农民),写不写名字问题都是不大的,能刻上名字对他们来说就是光宗耀祖的事,但这种机会也不是每一个人全有,你会发现有些城砖上只记录着州的名字,这些城砖应该是造砖世家做的,怕是比刻了名字的还要结实,大概是地方官害怕造砖人抢了自己的风头,故意不让造砖人刻上自己的名字;再有一种可能是这些州官员和朱元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为整个朝廷就是他自家的,既然是自己做来给自己用的,写不写名字就成了一种形式。

    坚固的城墙虽然为朱明王朝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单靠这些也不足以支撑大明的江山,分布于瓮城的藏兵洞才展现了明初的军事实力。对整个大明王朝来说,城门再怎么重要,也不过是一座城门而已,但他却能够隐藏三千兵力,足见当初大明的气势。

    将士们平日里吃住在藏兵洞,枯燥和乏味可想而知,更让人不能忍受的是洞内的潮湿与霉气,尤其是在南京的梅雨季节,多个藏兵洞都和水帘洞相似。历经六百余年的藏兵洞内壁,早已结了一层厚厚的钟乳石,整个藏兵洞如今已经浑然一体,根本看不到半点城砖的影子,这让整个藏兵洞变得更加坚固结实,用铜墙铁壁来形容它都是恰如其分的。如果说秦始皇修筑长城是为了抵御外族的侵略,那么朱元璋建造成们更多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姓氏。可惜在他死后不久,可怜的建文帝并没有在南京住多少日子,叔叔朱棣以靖难的名义将其赶下了皇帝的位子,如此坚固的城墙也只能让南京沦落为陪都。虽然朱棣花了更多的财力与精力去建造新的皇宫,却有一点还是不敢超越的,那就是北京皇宫的高度要比南京的低,大概他自己也清楚自己位子的取得还是有些不太仗义。

    如今的中华门依旧巍然,并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yj}的矗立,她所代表的历史、蕴含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会有不同的含义。

                                                                   2009.07.16

郑重声明:资讯 【南京记忆——中华门(瓮城)_一点热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