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苏

哈苏

2010-05-08 10:18:08 阅读9 评论0 字号:

以生产中画幅反光而闻名于世的哈苏公司,创建于1841年,它原本是一家杂货、服饰和画像材料的小商店,1887年开始经营摄影用的,1908年成为美国公司在的总代理。而生产相机,还是从开始的。

40年前,哈苏随着阿波罗登月计划载入人类史册。从一架模仿德国缴获相机的副本到世界上{zh0}的相机之一,几十年只是历史短短一瞬,但是这些响在世界各地的 “咔嚓”声如此准确、清晰地记录了人类诸多重要时刻和事件,而成为最忠实的见证者。如今,哈苏已经发展了三大系列,占据了中画幅相机的“半壁江山”。而新 近面市的H3D-II,作为世界上最{dj0}的相机之一,无疑将成为又一之作。

  时隔36年,已经77岁的约翰·格伦(John Glenn)再一次登上了宇宙飞船,他和其他6名宇航员乘坐“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飞向太空,此时的他无疑是进入太空年龄{zd0}的 人。1962年,格伦曾作为“ 太空先锋”登上“友谊7号”,开始首次之旅。岁月流转,物是人非,虽然很难查知他再次进入太空的心情,但是手中哈苏相机一定会勾起他至高无上的荣誉感,他曾像英雄一样回到祖国被人拥抱、亲吻。1969年的一部哈苏500EL/70拍下了“历史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那些照片已经发黄,亘古不变的是窗外的太空美景,地球是美丽的蔚蓝色,无边的宇宙如同厚厚的未被揭起的幕布。当年那架哈苏被留在了月球上,再次执行任务时,格伦手中是一架簇新的哈苏。

1906年出生于瑞典哥德堡市的维克多·哈苏,青年时代曾热衷于鸟类摄影,并对当时市场上的徕卡、、格拉弗莱克斯及禄来等相机耳熟能详。他的梦想就是制造一台“可以更换镜头、胶片盒和取景器的单镜头反光相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瑞典空军从维克多·哈苏发表的文章中了解到他对先进的相机设计思想,便向他订购侦察用的相机。为此,哈苏于1941年制成了{dy}台航空相机――HK7型,并随后为陆军设计制造了SKA4、SKA5和MK80型相机。在1941年至1945年间,哈苏公司交付瑞典空军和陆军使用的相机共有36台。

  诞生于1948年的哈苏首台中画幅单镜头反光相机1600F,标志着开始进入一般摄影领域。它可靠的性能和优异的成像质量不仅很快受到专业摄影师的青睐,由于其当时独创的十字准线标记注册镜头可有效防止由于多部相机拍摄造成的照片来源混淆的情况出现,因此引起了美国宇航局(NASA)的重视。1969年,阿波罗宇宙飞船首航月球,那张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照片就是使用哈苏相机拍摄的,哈苏相机从此更是名声显赫。

  在中画幅相机的发展史上,哈苏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它最早采用镜间,实现了1/500秒的闪光同步速度;最早采用自动收缩光圈,摆脱了收放光圈的繁琐;它的外形设计几十年很少变化,但内部结构的改进和功能的增加,演绎出众多新机型。如今,它的品牌和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相机发展史上永恒的经典!

型号分类

一、 早期的F系列相机

  二、 超广角S系列相机

  三、 500系列的的“主干”503型

  四、500系列中的EL型

  五、500系列的“枝干”C型

  六、 新的2000系列

  七、哈苏的200系列

  八、 特殊用途相机及{zx1}35毫米双制式相机

使

  1957年,是哈苏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哈苏500系列的首台相机500C率先采用镜间叶式快门自动收缩光圈镜头。尽管{zg}快门速度由1000F的1/1000秒降至1/500秒,但快门精度及快门寿命有明显的提高。首次实现的全程闪光同步较先前1600F的1/30秒同步而言,实在是一个质的飞跃。值得一提的是,xx的镜间快门自动收缩光圈镜头,是中画幅相机制造技术上的一次革命,摆脱了对焦、拍摄收放光圈的繁琐操作程序。500C开创了500经典系列的先河,是哈苏占领中画幅相机滩头阵地的重要历史转折点,它使哈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平心而论,500C尚有某些不尽人意之处,如取景器不够明亮;焦长大于150毫米时,取景器未能显示整幅影像等等,但这些终归是瑕不掩瑜。1970年500C/M型,对焦屏改成了可换式;1982年CF镜头取代了C镜头,使500系列更趋成熟。1988年的503CX(图6)取代了500C/M。这是500系列的一个最为重要的主干——503系列的{dy}代相机。503CX首次采用“镜后焦平测准闪光灯曝光系统”(TTL),并引进了的Acute Matte-D型对焦屏技术,使取景器明亮了许多。同时推出的专业闪光灯Proflas配合503CX,使哈苏机械相机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性。 503CX仍继续改进,1994年503系列的第二代机型503CXⅠ(图7)问世,其特点是:

  1、加大了快门按钮的直径,使手感更柔顺,手震更小。取消了503CX的快门锁钮,以免操作中无意锁上快门。

  2、改良了卷片曲柄,改503CX的Ⅰ型前转曲柄为可卸式E型曲柄(这是503CXⅠ能安装1996年出品的附件CW卷片器,而503CX则不能的关键所在)。

  3、机身底座的改良。503CXⅠ机身座部新增一个3/8英寸螺丝孔,兼备了对各种三脚架的适应性。并增设底部塑料托板,以防机身受损。

  4、503CXⅠ机身增设的接座,可容纳6×4.5及全景片幅的挡板。

  哈苏公司1996年又推出503CW(图8),它的出现使503系列xx走向成熟。该机首次采用滑动反光镜系统(GMS)。每次快门上弦时,反光镜在回落的过程中会向下滑动约3毫米距离,从而使配用焦距长于150毫米的镜头或使用延伸接圈和皮腔时,取景器能完整地显示整幅影像。503CW配用同时推出的CW卷片器,有以下拍摄模式:S-单张拍摄;C-每秒0.8幅的连续拍摄;M-多重曝光;RC-遥控拍摄。10米内的红外线遥控对于微距摄影,非常实用,是机械相机具有开拓意义的一种改进。503CW还有反光镜预升功能,使用RC模式时尤为方便实用。在配用CW卷片器后,对于手持拍摄来说,由于右手握持承担重量,同手食指释放快门,减轻了释放快门的手震。CW卷片器的开发,使503系列步入颠峰。

  就机械相机而言,电动过片的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比如,它能使摄影师全神贯注地注意被摄体的不断变化,争取拍摄时机抓住精彩瞬间。早在60年代初,哈苏就致力于这方面的开发,几经试验,首台500EL(图9)于1965年推出。500EL是在500C的基础上增设连体电动卷片马达,实现每秒1.2张的自动过片。500EL的面市,立即受到美国宇航局的重视,后来被选定为太空机型。除了哈苏性能可靠,像质优异,EL机型更适于宇航员戴着肥厚手套的操作。1969年阿波罗号宇宙飞船载着人类首航月球,那张载入人类史册的“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的宇航员登上月球的照片,就是哈苏500EL/70型相机拍摄的杰作。

  1971年出品的500EL/M,对焦屏可选择更换;1984年的500ELX增加了TTL;1988年的553ELX则改用了美能达Acute-Matte对焦屏,加大了的反光镜(不同于GMS)使得装用长焦镜头时取景器能完整地显示整幅影像。1996年,CW电动卷片器面市后,503CXⅠ、503CW均能配用CW卷片器,实现电动过片,只是比553ELX每秒慢了0.4幅,EL系列的优势正在失去。哈苏不忍其消亡,又推出555ELD,可置换数码后背,配用哈苏IR遥控器,又能进行遥控拍摄。哈苏555ELD顺应了数码摄影的发展潮流,EL系列再次令摄影界瞩目。

2

级版”501C是“同级”的改进型(1994年出品)。与500C/M相比,501C的机身没有上弦/快门释放指示窗。快门前转曲柄为Ⅰ型非可卸式,使其不能适配CW卷片器(这可能是哈苏公司故意设置的“身价”分级)。501C的{zx1}版是501CM(图10),采用了滑动式反光镜系统,套机配置的标头是CB头,在镜组上比CF镜头略有简化,并省略了“F”挡,但哈苏公司称“CB系列的镜头相当于CFI及CFE系列之镜头,有CF镜头改良后的种种质素及使用叶式镜间快门。”与503CW相比,501CM省略了TTL功能。

  501CM是整个哈苏中画幅体系中xxx{zg}的相机,曾被评为世界xx物超所值的相机之一。

为其配套的被称为“F”的镜头,均是全新设计,拥有更大光圈的优势(除标头外,较同型号的“C”镜头要大一挡光圈)2000型同时又能兼容C系列镜头。后来的2003FCW只是在卷片手柄上附加了电动推进器,2000型的发展就此终结。

哈苏的200系列

  经过2000型的探索,哈苏公司在相机电子化方面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为后来真正迈入电子化奠定了基础。205TCC(图12)是哈苏电子控制焦平面的{dy}代{dj0}相机。为了配合多种调控,机身、镜头、后背均是全新设计。新设计的镜头内置测光数据库,并在接口处设有四个电子接点,用于讯息交流。205TCC及其配件都以双蓝线为记,并有TCC以作识别。205TCC拥有16秒至1/2000秒的快门速度,精度极高。点测光的测读面积是整个影像面积的1%,且光敏感应元件xx不受外来杂光的干扰。测光系统有20EV光值的测读范围。205TCC具有多种曝光模式,其中部分可以个别设定程式。它有自动曝光模式,分析光暗对比模式及区域测光模式——都可预定光圈由相机自选快门速度配合自动曝光。手动调校,也与测光系统连动。同时,205TCC能够适配哈苏F型电动卷片器,实现每秒1.3张的自动过片。

  201F是200系列的最简单型,{zg}快门速度为1/1000秒,无内测光及自动曝光,{wy}的优势是能够使用大口径镜头及能够加装F型电动卷片器。203FE同样拥有区域性测光系统,其机身价格低于FCC7000元左右。

  202FA是200系列xxx{zg}的一台相机。与哈苏203FE相比,主要的差别仅是{zg}快门速度由203FE的1/2000秒降至1/1000秒。202FA许诺低价位提供比以往的哈苏200系列更多的功能。205FCC(图13)是200系列的第二代{dj0}相机。较{dy}代{dj0}机205TCC相比,其重大进展首先表现在程序化测光区域定位、程序化闪光灯输出及程序化电动输片自动包围式曝光。(附加F型卷片器)变量为1/4挡。

  205FCC的快门速度由205TCC的16秒——1/2000秒,增宽到34分钟——1/2000秒;在自动曝光模式下,最长曝光时间为90秒。新的自拍装置与反光镜预升功能合二为一,并且在使用C或CF、CFI镜头时指示测光数据。自动测光表能控制快门速度的范围是90秒——1/2000秒,轻按快门钮即能储存当前的曝光值。

  205FCC可称得上多才多艺。它的分区法测光非常实用。分区法测光功能即是通过1%点测光,测得任何部位的读数,将其锁定,即表现为中灰区,再通过按钮,将其转移到任意部位,便可得出该部位在分区法中应当属于哪一区,利用差别模式作出光圈优先自动曝光。205FCC扩展了205TCC的功能,造型更具有现代感,操作更加方便。

]

实现各种自动曝光功能。提到哈苏微距镜头,很多人会马上想到大名鼎鼎的Zeiss Makro-Planar CF f4/120mm微距镜头,其实哈苏的{dy}款微距镜头是Zeiss S-Planar C f5.6/120mm,跟很多哈苏C镜一样具有黑白两款,与后期生产的CF镜的{zd0}区别是像物比达到了1:2,滤镜采用哈苏Φ50mm卡口。

  从CF开始,Zeiss先后为哈苏生产了CF、CFi和CFE三款f4/120mm微距镜头。由于这支镜头的像物比只有1:4.5,按照公认1:10到1:1为近特写标准,只能算作近摄调焦镜头。该款镜头之所以被冠以微距(Makro)之名,是因为它适合近距离拍摄,用作人像和风光也很出色,较大的光圈设计可避免因镜头伸长而失光影响对焦,影像经适度校正,中心至边角的素质达到{zg},尤其是拍摄平面图像,可提供较高的反差度和锐利度。镜头为4组6片,镜间快门两边成对称安排,近距离拍摄时最能表现该头超卓之处。最近拍摄距离0.8米,放大比率为1:4.5,接上哈苏增距环32E后可增至1:2,是一支{jj0}的微距摄影镜头。三款微距镜头中,CFi和CFE在结构、上与CFxx一致。CFi在CF的基础上改进了快门和镜片材料,镜筒内部采用植绒进行消光处理,镜口采用工程塑料防止磨损露白。镜头调焦环从0.8米至无限远需转动3/4圈,其中0.8至3米转动1/2圈。CFE在CFi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触点。CF和CFi镜头已经先后停产,目前只有CFE镜头仍在生产销售。

  哈苏f4/120mm镜头专为微距摄影而作,方便快捷,在全开光圈下仍可确保影像素质高超、曝光均匀,又可作其它用途。主要不足是{zd0}像物比只有1:4.5,普通单朵花卉不能充满,相对于135相机的微距镜头应用范围不够,{zd0}相对孔径较小,体积和重量较大。

  新款哈苏近摄皮腔和配套CF f5.6/135mm近摄镜头

,以获得更高连续可调的微距放大倍率。镜头连动伸缩腔曝光补偿量的计算方法可参考后面近摄接圈部分的相关内容。

  哈苏生产的伸缩皮腔比较早,早期皮腔(#40223)用钢及铝合金制成,褶腔部分采用柔软皮革,伸缩范围53.5—202毫米,配有双重快门开关线(#40142),可以同时释放机身和镜头快门,皮腔与镜头结合处设有镜头快门板手,机身上弦后需要单独为镜头上快门,使用不太方便。这个时期为近摄伸缩皮腔配套的专用镜头是Zeiss S-Planar f5.6/135mm(#20117),与后期生产的镜头一样,该头只能在伸缩皮腔上使用,对焦范围从53.5毫米至无限远,滤镜采用哈苏Φ50mm卡口。

  新款镜头连动伸缩腔(#40517)采用单轨结构,相对老款进行了多项改进,特别是通过导轨上的传动机构,皮腔能够实现与镜头联动,可以同时给机身和镜头上弦,省去了双头快门线,所有操作与镜头直接安装在机身上xx一样,导轨下部设有快速耦合接座板,方便与三脚架快速耦合接座S的连接,并可在导轨上前后移动,便于机身整体进行xx调整。

  新款Zeiss Makro-Planar CF f5.6/135mm微距镜头(#20118)与前一代产品一样,不能直接安装于任何哈苏机身,本身没有对焦环,需要配合连动伸缩腔使用。皮腔在最长伸展距离202毫米时,可以拍摄实物原大1:1的比率,在最短伸展距离63.5毫米时,可以拍摄无限远的影象。适用于所有种类的近摄以及纪实、自然和科学摄影。当503CW+伸缩皮腔+CF f5.6/135mm在皮腔最短63.5毫米拍摄时,画幅大小与CFE f2.8/80mm+32E接近;在120毫米拍摄时像物比接近1:2,取景屏开始变暗,上部出现遮挡现象。

  三、伸缩皮腔与其它镜头

  哈苏镜头连动伸缩腔也可以配用其它镜头,这时还要依靠伸缩皮腔调焦,镜头上的调焦环调节作用不大。伸缩皮腔+80mm标头,在皮腔最短63.5mm时的对焦范围是31.5—32厘米,在皮腔中段120mm时的对焦范围是33.5—34厘米,在皮腔{zd0}202mm时的对焦范围是39.5¬—40厘米,这时镜头至物体距离只有6厘米,拍摄物体{zd0}边长为2厘米,实际像物比达到了2.8:1,由于无法使用遮光罩,实际使用意义不大。伸缩皮腔+Makro-CF f4/120mm微距镜头时,在皮腔最短63.5mm时的对焦范围是48.5—52.5厘米,在皮腔中段120mm时的对焦范围是47.5—48.5厘米,在皮腔{zd0}202mm时的对焦范围是51—52.5厘米,这时镜头至物体距离是13厘米,拍摄物体{zd0}边长为2.8厘米,实际像物比为2:1。伸缩皮腔+微距镜头的{zd0}优势在于确保放大倍率的前提下,具有较大的调焦距离,野外拍摄非常实用。这是伸缩皮腔+Makro-CF f4/120mm微距镜头在各焦段的对比成像。

  新款近摄增距环

  四、近摄增距接环

  近摄增距接环的使用原理和方法与近摄皮腔基本一致,其原理也是接在镜头与机身之间,延伸它们之间的距离,由于像距增加,最终可以获得更高的放大倍率。主要区别是近摄皮腔的放大倍率连续可调,近摄接环的放大倍率是固定或整级调节的。其放大倍率根据所用镜头焦距以及接环延伸长度的不同而不同,镜头越短,接环延伸长度越长,组合后的放大倍率就越高。哈苏厂家不建议增距接环用在60mm以下镜头。

  哈苏先后生产过两代近摄接环,在C镜时期生产了40363 Extension tube 10、40541 Extension tube 16、40010 Extension tube 21、40568 Extension tube 32和40029 Extension tube 55等5只近摄接环,二手有时可以见到。这些接环由铝合金制成,表面经过阳极氧化为黑色,采用Φ50mm哈苏标准插刀式接口,传动装置能够配合机身完成镜头快门上弦和释放。老款近摄接圈连接80mm标头的对焦和物象比率如下:80mm镜头+近摄增距环10的对焦范围为81.2—52厘米,像物比率为1:8;80mm镜头+近摄增距环21的对焦范围为40—48.5厘米,像物比率为1:3.8;80mm镜头+近摄增距环55的对焦范围为31.9—32.8厘米,像物比率为1:1.45

  苏后期生产了近摄增距环8(#40649)、近摄增距环16E(#40654)、近摄增距环32E(#40655)和近摄增距环56E(#40656)等4支近摄增距环,采用新的哈苏Φ60mm标准插刀式接口。因体积问题,近摄接圈8不能直接安装在200或2000系列机身上,并且由于没有数码资料接点,安装在FE/CFE镜头或E型增距镜之间时,数码资料显示将中断。其它16E、32E和56E设有资料接点,可以用在所有哈苏机身上,内置数码资料接点可以传送镜头资料给202FA、203FE和205FCC机身使用。新款近摄接圈连接80mm标头拍摄物体边长和像物比率如下:

  80mm镜头+16E近摄接圈拍摄物体边长尺寸是170毫米,像物比率为1:5

  80mm镜头+32E近摄接圈拍摄物体边长尺寸是102毫米,像物比率为1:2.5

  80mm镜头+56E近摄接圈拍摄物体边长尺寸是62毫米,像物比率为1:1.42

  80mm镜头+16E+32E近摄接圈拍摄物体边长尺寸是74毫米,像物比率为1:1.66

  80mm镜头+16E+56E近摄接圈拍摄物体边长尺寸是51毫米,像物比率为1:1.11

  80mm镜头+32E+56E近摄接圈拍摄物体边长尺寸是43毫米,像物比率为0.91:1

  80mm镜头+16E+32E+56E近摄接圈拍摄物体边长尺寸是37毫米,像物比率为0.77:1

[]

: 3900万像素 (5412×7212像素)

  感光元件面积: 36.7×49.0 mm

  档案大小:3FR原码无失真压缩,平易大约每张50MB;8-bit TIFF :每张117MB

  拍摄模式:单次式拍摄

  感光范围:ISO 50-400

  最长快门:32秒

  快门:叶式镜间快门由1/800秒至32秒

  测光模式:重点测光,偏重中央测光及全幅面平均测光

  测光范围:重点测光:EV2-21偏重中央测光及全幅面平均测光:EV1-21

  曝光模式:全自动程式曝光(P/PV),光圈先决(A)及快门先决 (S)半自动曝光,手动曝光(M)

  对焦模式:自动对焦,手动对焦

  可使用胶卷后背:可以

  数码后背可使于大型坐机:可以(需另购合适的

  电池:锂离子充电电池(7.2VDC/1850mAh)。可另购普通电池夹使用3个CR-123锂质电池。

  影像储存方式:CF卡,外置影像库(另购配件)或直接连线电脑拍摄储存

  CF卡储存量:2GB CF卡,约40张(平均值)

  拍摄速度:大约每张2秒,包含预览

  显示屏:3吋全彩OLED

  直方图显示:有

  声响提示:有

  档案格式:’哈苏’3FR原码档案格式

  软件:FlexColor(已包含)

  电脑作业系统:Mac OS X 或Windows XP

  连线介面:火线800(IEEE 1394b)

  操作温度:0-45ºc / 32-113ºF

  体积:153(宽)×131(高)×213(深)mm

  重量:2175克(包含机身,80镜,充电电池及CF卡)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哈苏】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