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作为传统节日习俗始于秦汉,到明清时期,从中原到边疆,几乎整个中华民族都盛行起来。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次序是:首拜天地神帙,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zh1}全家按次序互拜。对尊长要行大礼,对孩童要给赏赐,平辈间拱手致语。拜年的时间次序是: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母等,初四到正月十五前这段时间是本家和亲戚之外的礼节性、感谢性、以及相互串门式的拜访。礼节性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忱;串门式的拜访,是左邻右舍街坊之间,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或者在街上,见面彼此抱拳施礼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嘻嘻哈哈寒暄一阵了事,无甚过多礼节。
“黄鼠狼给鸡拜年”,是一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歇后语,意思是“没安好心”。这个歇后语的广泛传播,足以说明自从拜年成为习俗,这里面就或多或少掺杂了功利思想和行为,或者说传统的拜年开始变味了。到了今天,拜年的杂味几乎掩盖了它原本的正味。
金钱社会、关系社会的今天,事实上不存在“黄鼠狼给鸡拜年”,更多的是“鸡”给“黄鼠狼”拜年、“喜羊羊”给“大灰狼”拜年、“老鼠”给“猫”拜年......。君不见,本该是正月初一的拜年早已盛行一交腊月就开始忙着行贿送礼、提钱(前)拜年。凡是有求于人的,尤其是百姓有求于当官的,下级有求于上级的,年关来临,不能不到领导的府上登门拜访,轻者礼物,重者金钱,反正“鸡”是一定要给“黄鼠狼”进贡拜年的。如果不拜年、不进贡,“鸡”的心里不踏实,想办的好事{jd1}办不成。想揽项目包工程挣大钱、想谋个一官半职、想在机关事业单位弄个编制、想调动调动工作、想在领导眼里成为“红人”,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黄鼠狼”“吃掉”,都是白日做梦!因此,“鸡”必须提(钱)前给“黄鼠狼”拜年,“喜羊羊”必须给“大灰狼”拜年,“老鼠”必须给“猫”拜年。如果不是节前拜年,只到大年初一上门寒暄,那等于是白拜,甚至是惹“黄鼠狼”心烦。
每逢过年,“黄鼠狼”、“大灰狼”和“猫咪”们就敞开大门在家等着“鸡”和“老鼠”上门拜年,收他个钵满盆满。不要说名贵烟酒和金银首饰,仅仅是时下大兴的消费卡就可能收敛个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过年,成了“黄鼠狼”们大发横财的好时机。而“鸡”和“老鼠”也在刮下“春风”后,急切地等待着“黄鼠狼”和“大灰狼”给他下一场大大的“秋雨”,把“拜年”吃的小亏,变本加厉地捞回来!
远古时代的食人兽“年”只是传说,眼前我们看到的“年”比远古时代的“年”更厉害, 它不吃人,却早已演变成地地道道的“嗜血动物”了。世道变了,年味变了。节后拜年已经演化成“提前(钱)拜年”了。我们这些既不是“黄鼠狼”也不是“鸡”的人们只剩下节前节后旁观“盛世”、闲看景致的份了。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