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送机输出耦合进光纤的平均光功率。耦合进光纤的功率越大,中继距离越长。 2.光纤的色散,若光纤的色散大,则经过一定距离传输后出现的波形失真就严重。传输的距离越长,波形失真就越严重。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波形失真将引起码间干扰,使光接收灵敏度降低,影响系统的中继距离。 3.光纤的损耗。光纤线路的损耗包括光纤活动连接器损耗和光纤的熔接损耗,当然主要是光纤的每公里损耗。如果光纤每公里损耗越小,则信号光功率在光纤上的损失就越小,光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距离就越远。 4.满足一定误比特率要求的光接收机灵敏度。接收灵敏度越高,即满足系统误比特率要求的{zd1}接收光功率越小,中继距离就越长。 对于某一光纤通信系统来说,发送光功率和光接收灵敏度一般都是已知的,影响其中继距离的因素主要是损耗限制和色散限制。对于单模光纤通信系统来说,传输速率在140Mb/s以下的系统一般只受损耗限制,色散对其影响不大;而传输速率在565Mb/s以上的系统,由于光源有一定的谱线宽度,可能会给中继距离带来较大影响。现在,采用动态单纵模激光器,特别是多量子阱激光器(MQW)后,连传输速率为2.5Gb/s的系统也几乎不受色散限制了。
同步数字序列 在数字通信发展的初期,为了适应点到点通信的需要,大量的数字传输系统都是准同步数字体系(PDH),准同步是指各级的比特率相对于其标准值有一个规定的容量偏差,而且定时用的时钟信号并不是由一个标准时钟发出来的,通常采用正码速调整法实现准同步复用。 随着数字交换的引入,由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带动的长距离大容量数字电路的建设,以及网络控制和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发展需要,暴露了现有的准同步数字序列存在的一些固有弱点。主要是:北美、日本、欧洲三种数字体制互不兼容;没有世界性的标准光接口规范,在光路上无法互通和调配;难以上、下话路;网络维护管理复杂,缺乏灵活性,无法适应不断演变的电信网的要求。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高速发展,1986年美国提出了一种以光纤通信为基础的同步光纤网(SONET)概念,作为现代化通信网的基本结构。1988年ITU-T对SONET概念进行了修改,重新命名为同步数字序列,简称SDH,使之成为不仅适用于光纤通信,也适合于微波和卫星传输的体制。现在SDH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的理想传输网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