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贴膜已濒临在华反成暴利

海外贴膜已濒临 在华反成暴利

    尽管汽车贴膜产业在欧美市场因为广被禁用而被迫濒临淘汰,但它却在中国找到了生存的土壤。一大批海外的闲置产能也纷纷涌入。

    这{jd1}是一个暴利行业。“给一辆车全部贴上xx隔热膜,收费一般高达1.5万元,但成本也不过就5000元,比卖整车赚得多多了!我也想开一家以贴膜为主要利润源的汽车美容店。”上海的一位张先生告诉记者。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在华拥有暴利的汽车贴膜产业在欧美市场却已经濒临淘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状是,国外闲置的车膜产能近年来正蜂拥而至抢摊中国市场。受高额利润诱惑,国内汽车贴膜行业目前已出现数千个大小品牌,其中不乏大量假冒产品。而因受制于各项禁令,该行业也正开始陷入一轮大“洗牌”。

    xx市场利润颇丰

    尽管汽车贴膜产业在欧美市场因为广被禁用而被迫濒临淘汰,但它却在中国找到了生存的土壤。一大批海外的闲置产能也纷纷涌入。

    以1984年就已经进入中国的3M公司为例,它曾是国内在经济特区之外成立的中国{dy}家外商独资企业,到目前为止,3M已在华超过3亿美元,拥有11家公司、19个办事处、3个技术中心,和1个研发中心、6个生产基地。其规模堪称中国贴膜行业的“老大”。

    3M大中华区常务董事兼总经理余俊雄日前在接受《{dy}日报》采访时坦言,3M目前正在主推一款比以往市场上{zg}端产品还要贵两三倍的“晶锐光学微附汽车隔热膜”。他认定,迎合“{dy}代车主”的喜好,坚持走xx路线,“钱”景必然看好。而据加盟商透露,给一辆车做贴膜所得的利润通常都在几千甚至上万元不等。据透露,一些品牌的前挡膜、侧后挡膜的成本均仅需几十元,贴到车上以后收费却要达到800~8800元不等。而厂商自己透露的暴利已经超过100倍。

     或许是看好进口品牌利润高,一大批本土的贴膜厂家也大打假冒品牌。自从汽车贴膜从1998年兴起开始,短短8年时间,数以千计的贴膜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其中大多数自称产自欧美属“进口xx”,而事实上,国际上目前已有出现过的正规xxxx总计也不超过20个。

     去年,加拿大ACE的福瑞达膜宣进入中国市场,而据了解,该公司于去年在华的主要工作就是全国各地到处演示xx功效、约见媒体记者揭露虚假贴膜品牌的真实面目。但“道高一,魔高一丈”仍然让福瑞达深感无奈。

     法规迫使行业转型

     来自国家玻璃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信息显示,汽车出厂前都经过专业的检测认定,绝大多数汽车玻璃的隔热、防紫外线、防爆水平均已经达到人们的需要。我国在2004年10月1日就规定,“前挡风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允许小于70%,所有不允许张贴镜面反光遮阳膜”。

     但据记者了解,大多数的商家则是通过偷梁换柱声称自己的薄膜达到这一法定门槛。巨大利益驱使下不断膨胀的汽车贴膜行业,也使得“禁止汽车加贴车膜”的相关多项法规黯然失色,约束不够。

     2005年,上海市明文规定,禁止在机动车车窗上贴膜。济南也明令禁止贴膜,并禁止在前挡风玻璃和驾驶席周围贴膜,否则年检时不能通过。而北京、广东、江苏等地也开始逐步限制对汽车玻璃进行贴膜。这一系列连环动作,无疑将成为规模高达数百亿元的汽车贴膜市场的{zd0}考验。

     “一般生产汽车贴膜的厂家都是多元化的,多项政策的出台,很可能迫使他们开始进军大厦、楼宇、住宅的等相关玻璃领域。”上海某雷朋经销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据不xx统计,国内目前至少有150亿平方米的玻璃需要防护,随着每年大量新建筑物的产生以及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需求还以每年6%到10%的速度递增。

    这对于那些靠生产低廉假冒汽车贴膜为主的小规模商家而言,他们的日子肯定不好过了。

郑重声明:资讯 【海外贴膜已濒临在华反成暴利】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