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衣摊上发迹石狮造时尚城

    

 

  160平方公里、30万人口─石狮,这座面积只比港岛大一倍、人口却不及全香港1/20的“袖珍型”城市,每天穿梭着数以十万计的天南地北客,这些行色匆匆的商人和游客大多是冲着当地的一种商品而来─服装。

  福建省石狮市的休闲服装业海内外闻名,内地早有“北大连,南石狮”之说。据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有一半的产量出自福建,而福建的纺织服装出口有一半则集中在石狮及其周边地区。当地服装业已涵盖纺织、漂染、成衣加工、辅料、市场营销等完整产业链,形成包括合成纤维、休闲男装、新型面料、五金辅料、西裤、童装、染整等8个产业集群。当前石狮及周边已聚集服装企业7,000多家,织造企业800多家,漂染后整理企业200多家,服装辅料企业1,000多家。

  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个弹丸之地“云集”着众多的港台明星,陈小春、麦家琪、王杰、黄日华、任达华、郑少秋、苏有朋等艺人都曾作为石狮产服装的品牌代言人。每年这里都要举办多场业内xx的时装发布会,每次都“星光闪耀”。

 

  海外包裹带动小镇繁荣

 

  到过石狮的人常常好奇:这个不产棉、交通并不便捷的“边陲小镇”如何成为“中国休闲服装名城”?学者们则在研究,这片贫瘠的土地,到底存在怎样的魔力,只用短短20来年的时间就缔造出在中国产业界具有{jd1}话语权的“时尚之都”?

 

  偷师洋货小作坊渐壮大

 

  追溯石狮服装业的源头,还得从香港说起。早在20世纪60年代,天生具有经商头脑的石狮人就开始利用海外华侨和港澳地区乡亲寄回来的衣服和其他消费品摆摊经商,至内地改革开放之初,这里已经形成了远近闻名的“自由市场”,不到2平方公里的小镇上到处充斥着内地民众闻所未闻的各种“小洋货”:收录机、香水、领带、西服、打火机、电动剃须刀等等。据海关数据显示,70年代中期,从香港、海外邮寄至石狮的包裹行李年均达100多万公斤,汇款逾千万,其中以香港为最。

  石狮人发现,按照当时的外汇比价,100港元只能兑换27元人民币,但是若把港币换成洋货带进大陆销售,则可以实现1元港币换1元人民币的“增值收获”。于是他们委托港澳乡亲购进大量物品,再在当地市场出售。通过这种方式,石狮人完成了他们的{dy}笔原始积累,并拉开了“小香港”的繁荣序幕。

  石狮部分商家从旧成衣等“洋货”的热销中看到商机,开始建立小作坊仿制“洋货”出售。服装技术含量较低、仿制难度小,而且市场需求大,逐渐成为小作坊生产的主要品种。据说当时只要香港刚流行一种新面料新款式,不到一个星期,狮人就能大量仿制上市。其所产货品价钱比洋货低,又酷似洋货,迎合了国内消费群体的需求。

  此后,定居香港的石狮人带着资金、信息和市场经验纷纷返乡,与乡亲合伙开办工厂,承接服装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等“三来一补”生意,同时利用进口剩余布料,仿制国外流行服装上市销售。在此过程中,小作坊渐渐壮大成工业企业,并由此迅速催生了一个产业的兴起。到1988年创市之初,石狮已有1万多个商业店摊和1300多家工业企业,其中服装业占70%,逐步成为闻名全国的服装批发市场。“有街无处不经商,铺天盖地万式装”就是当年石狮的真实写照。

 

  产业xxx渐成闽派服饰核心

 

  “到石狮办服装厂,你不用带什么东西,只要带钱就行了。”这是石狮市经贸官员对外来投资者常说的一句趣话。

 

  国家授牌五大专业乡镇

 

  “石狮服装产业链十分完整,在石狮办服装厂,要进辅料、面料什么等很方便,像拉链、商标、衬布、纽扣、缝纫线、计算机绣花、织带等东西,在石狮随时都可以方便地买到。”一家服装厂老板说。

  据介绍,以服装加工生产为核心,石狮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涵盖化纤、纺织、漂染、成衣加工生产、辅料生产、市场营销等上、中、下游各领域。

  在这产业链的每个“链节”上,石狮及邻近的周边区域分布着数千家纺织企业,1万多台各类织机、6千多台针织大圆机、8千多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无梭机,近百家上规模的染整企业以及大堡、伍堡、锦尚三个染整集中控制区。石狮在多年的发展中渐渐成为闽派服饰核心。

  在市场方面,石狮拥有全亚洲{zd0}的服装批发市场─石狮服装城,拥有规模和销量居全国面料市场第二的鸳鸯池布料市场,汇聚了来自东南亚及全国各地1,000多家布料供应商,拥有年销量达20亿米以上的金汇纺织面料市场、南洋路布料商业街、店面达500多家的塔前服装辅料市场和洋下、灵秀路等辅料专业市场街、占地百余亩的石狮市纺织服装机械专业市场等。

  此外,石狮市还形成了国家授牌的五大专业乡镇:中国运动休闲服装名镇─灵秀镇,中国服饰辅料名镇─宝盖镇,中国童装名镇─凤里街道办事处,中国西裤名镇─蚶江镇,中国休闲面料名镇─鸿山镇。

  20年的打拚,石狮已不单在国内“扬名”,而且也融入了国际大市场,石狮服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据介绍,石狮服装60%出口到国际市场,许多国际知名的服装品牌如鳄鱼、啄木鸟、周织、卡丹奴等都在石狮进行原料采购、订单生产。

 

  企业早升级无惧金融海啸

 

  全球金融海啸,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首当其冲受影响。不过,港商投资的爱登堡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启明称,石狮众多服装企业早早摆脱了以往贴牌加工的生产模式,进入品牌竞争时代,闽派服饰占据中国内地三分之一的市场。由于升级较早,此次危机对石狮服装企业冲击较小。

 

  打造品牌进军海外

 

  打造品牌,是石狮服装企业应对挑战的法宝。例如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富贵鸟服饰,每年都会投入上千万元研发新产品,推出几千款新服饰,今年的经济形势下,订货量一点不比往年少。而集研究、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男装企业卡宾服饰,不但在全国开设了400多家专卖店,还将自己的品牌打进了美国市场,在纽约开起了专卖店。有消息称,石狮服装业靠着“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今年前三季度出口额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0%左右。华飞制衣是石狮一家专做欧美市场的服装企业,每年出口额1,000多万美元。受到今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一夜之间,这家以欧元结算定单的工厂就亏损300万。不过,他们迅速调整了内外销比例,将内销比重提高到一半。此外,该企业还借人民币升值之机引进一套世界上{zxj}的制衣吊挂系统,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同时也缩短了资金周转率。

  与此同时,石狮市政府还有意引导服装出口企业开拓中东市场以及南美、东欧市场,通过拓宽营销渠道创造新的增长点。分管外贸出口的副市长林天虎透露,在最近新开辟的俄罗斯市场上,石狮服装企业年销售额可达30多亿人民币。

 

  石狮企业家商业触觉敏锐

 

  与石狮企业家打过交道的人,大多对他们敏锐的商业触觉留有深刻印象。在石狮做服装毛皮生意的郭先生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大约10月份的时候,他在与一个石狮本地客户交谈时,偶然聊起河北老家在重阳时节出现了晴朗天气,此后又连下了13天雨,按家里老人的说法,今冬肯定要大冻一场。不曾想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位客户随后即吩咐她的休闲女装厂全力生产新款冬衣。去年经历一场暖冬,不少冬衣制造商货物积压,损失不少,所以今年都对冬衣生产持谨慎态度。在旁人看来,这位客户无异于进行xx。但事实证明,她赌对了,一场罕见的寒流突袭了全国,各地的订单也随之纷沓而至。仅仅两个月不到,她的企业已经售出冬装上万件。

  2008年11月22日,一千多名从世界各地赶回家乡的石狮籍商界精英用成立“世界石狮同乡联谊会”的形式为他们的故土建市2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30xxx贺。在一份厚厚的名单中,记者发现了几个香港人熟悉的名字:杨孙西、卢文端、许荣茂、李贤义、施子清、卢温胜、王明洋、邱季端等。

  据统计,石狮籍的全国政协委员有8位,两院院士有7位。这对于一个30万人口的小城市来说,大概可列入“全国之最”了。

 

  xx求生计产销纪念章

 

  有人说,商品经济意识犹如生命基因流淌在石狮人的血脉之中,即使在压制市场经济的年代,石狮人也敢做起“红色生意”。

  文化大革命中,{lx}纪念章风靡全国,30多家纪念章加工厂在石狮镇应运而生。石狮人凭借极原始极简单的手工操作作坊自制出一批又一批极粗糙却极抢手的纪念章。举国上下正忙于唱“语录歌”、跳“忠字舞”,石狮人却狠狠地发了一笔财。

  不过,石狮人也因此被当作负面典型而“举国闻名”。1977年,中国对外开放的前夜,一部《铁证如山》的专题电影在全国公开播映,石狮人从事自由经济“投机倒把”的种种“罪行”被公诸于众。

 据介绍,以服装加工生产为核心,石狮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涵盖化纤、纺织、漂染、成衣加工生产、辅料生产、市场营销等上、中、下游各领域。

  在这产业链的每个“链节”上,石狮及邻近的周边区域分布着数千家纺织企业,1万多台各类织机、6千多台针织大圆机、8千多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无梭机,近百家上规模的染整企业以及大堡、伍堡、锦尚三个染整集中控制区。石狮在多年的发展中渐渐成为闽派服饰核心。

  在市场方面,石狮拥有全亚洲{zd0}的服装批发市场─石狮服装城,拥有规模和销量居全国面料市场第二的鸳鸯池布料市场,汇聚了来自东南亚及全国各地1,000多家布料供应商,拥有年销量达20亿米以上的金汇纺织面料市场、南洋路布料商业街、店面达500多家的塔前服装辅料市场和洋下、灵秀路等辅料专业市场街、占地百余亩的石狮市纺织服装机械专业市场等。

  此外,石狮市还形成了国家授牌的五大专业乡镇:中国运动休闲服装名镇─灵秀镇,中国服饰辅料名镇─宝盖镇,中国童装名镇─凤里街道办事处,中国西裤名镇─蚶江镇,中国休闲面料名镇─鸿山镇。

  20年的打拚,石狮已不单在国内“扬名”,而且也融入了国际大市场,石狮服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据介绍,石狮服装60%出口到国际市场,许多国际知名的服装品牌如鳄鱼、啄木鸟、周织、卡丹奴等都在石狮进行原料采购、订单生产。

 

  企业早升级无惧金融海啸

 

  全球金融海啸,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首当其冲受影响。不过,港商投资的爱登堡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启明称,石狮众多服装企业早早摆脱了以往贴牌加工的生产模式,进入品牌竞争时代,闽派服饰占据中国内地三分之一的市场。由于升级较早,此次危机对石狮服装企业冲击较小。

 

  打造品牌进军海外

 

  打造品牌,是石狮服装企业应对挑战的法宝。例如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富贵鸟服饰,每年都会投入上千万元研发新产品,推出几千款新服饰,今年的经济形势下,订货量一点不比往年少。而集研究、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男装企业卡宾服饰,不但在全国开设了400多家专卖店,还将自己的品牌打进了美国市场,在纽约开起了专卖店。有消息称,石狮服装业靠着“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今年前三季度出口额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0%左右。华飞制衣是石狮一家专做欧美市场的服装企业,每年出口额1,000多万美元。受到今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一夜之间,这家以欧元结算定单的工厂就亏损300万。不过,他们迅速调整了内外销比例,将内销比重提高到一半。此外,该企业还借人民币升值之机引进一套世界上{zxj}的制衣吊挂系统,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同时也缩短了资金周转率。

  与此同时,石狮市政府还有意引导服装出口企业开拓中东市场以及南美、东欧市场,通过拓宽营销渠道创造新的增长点。分管外贸出口的副市长林天虎透露,在最近新开辟的俄罗斯市场上,石狮服装企业年销售额可达30多亿人民币。

 

  石狮企业家商业触觉敏锐

 

  与石狮企业家打过交道的人,大多对他们敏锐的商业触觉留有深刻印象。在石狮做服装毛皮生意的郭先生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大约10月份的时候,他在与一个石狮本地客户交谈时,偶然聊起河北老家在重阳时节出现了晴朗天气,此后又连下了13天雨,按家里老人的说法,今冬肯定要大冻一场。不曾想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位客户随后即吩咐她的休闲女装厂全力生产新款冬衣。去年经历一场暖冬,不少冬衣制造商货物积压,损失不少,所以今年都对冬衣生产持谨慎态度。在旁人看来,这位客户无异于进行xx。但事实证明,她赌对了,一场罕见的寒流突袭了全国,各地的订单也随之纷沓而至。仅仅两个月不到,她的企业已经售出冬装上万件。

  2008年11月22日,一千多名从世界各地赶回家乡的石狮籍商界精英用成立“世界石狮同乡联谊会”的形式为他们的故土建市2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30xxx贺。在一份厚厚的名单中,记者发现了几个香港人熟悉的名字:杨孙西、卢文端、许荣茂、李贤义、施子清、卢温胜、王明洋、邱季端等。

  据统计,石狮籍的全国政协委员有8位,两院院士有7位。这对于一个30万人口的小城市来说,大概可列入“全国之最”了。

 

  xx求生计产销纪念章

 

  有人说,商品经济意识犹如生命基因流淌在石狮人的血脉之中,即使在压制市场经济的年代,石狮人也敢做起“红色生意”。

  文化大革命中,{lx}纪念章风靡全国,30多家纪念章加工厂在石狮镇应运而生。石狮人凭借极原始极简单的手工操作作坊自制出一批又一批极粗糙却极抢手的纪念章。举国上下正忙于唱“语录歌”、跳“忠字舞”,石狮人却狠狠地发了一笔财。

  不过,石狮人也因此被当作负面典型而“举国闻名”。1977年,中国对外开放的前夜,一部《铁证如山》的专题电影在全国公开播映,石狮人从事自由经济“投机倒把”的种种“罪行”被公诸于众。

郑重声明:资讯 【旧衣摊上发迹石狮造时尚城】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