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冬奥会主题形象设计_创意12月_百度空间

<div><object id="ssss" width="480" height="370" ><param name="allowScriptAccess" value="always" /><embed pluginspage="" src=""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name="ssss"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width="480" height="370"></embed></object></div>

温哥华冬奥会即将落下帷幕,虽然期间发生了一些偶发事件,但不得不承认加拿大为我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冬奥会!特别令我难忘而感动的是其中一些出色的形象设计,它们并不以“华丽、炫目”夺人视线,但却在那些不显眼的细节中尽显加拿大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文脉和冰雪世界的默默温情……



冰山一角——奥运火炬设计

温哥华冬奥会火炬设计个人认为非常出色。白色流线型的造型将我们的瞬间带入了满盖冰雪、山脉蜿蜒的阔旷土地。特别是火炬转折处精心打造的“断面”效果,极具现代立体几何造型的流畅简约美感。据设计者称,其设计灵感来自加拿大白雪覆盖的起伏地形和滑雪者冲下雪坡时在雪上留下的滑痕,真的是一款深具情感的设计作品!





不禁想到原研哉先生为1998年长岛冬奥会设计的节目单,封面也选择了象征冰雪的白色,但最有创意的是所有文字都选择了一种凹刻的方式,纸张也是特别研制的,凹下去的文字感觉好像踩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充满了对冬天的温暖回忆……(凹陷的文字上还附着一层薄薄的透明层,感觉好像刚刚踩下的脚印慢慢融化后,又在上面结了一层薄冰的感觉,细腻的观察,细腻的情感令每一位触摸到这款节目单的人都不禁为之感动)








在火炬上还配有一个红色的枫叶形开口。枫叶是加拿大的象征,这个枫叶形的开口也有实际功效--它是火炬的通风口。功能与造型xx结合!

整个火炬配色极为现代,给人干净而清新的舒适印象。白色的火炬上{wy}留下的色彩,便是精致的五色“小石人”会徽图案;这种鲜明的色彩对比,不仅突出了火炬优美的曲线造型,同时也突出了“刻印”在白色火炬上的会徽图案。

(说实话,看了这款火炬,不禁感到有些汗颜~~我们那款“纸卷云纹”火炬在造型和配色上较之还是显得不够精心~~~

令人惊叹的“立体拼图”——奖牌设计

这次冬奥会的奖牌设计依然没有令我失望,一如既往的出色!奖牌突破了以往的圆形平面造型,首次呈现起伏的波浪形,令人联想起2010年冬奥会举办地区以及加拿大其他地方常见的景观——海浪、飞雪和山峦,与火炬的设计造型相吻合。冬奥会奖牌为圆形,冬季残奥会奖牌为圆角的方形。其面积相等,这在奥运史上也是{dy}次。

奖牌图案现代而简洁,在流畅的几何图案中xx融入了加拿大的民族文化。加拿大原住民设计师考琳·亨特创作的两幅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抽象画,分别成为冬奥会奖牌和冬季残奥会奖牌正面图案的来源。每枚奖牌截取画面的一小部分,没有一枚奖牌的正面图案是相同的,这使每枚奖牌都是{dywe}的,在奥运史上开创先例。细细端详整块奖牌,正面除了抽象图案,便仅有右下角的奥运五环图案,没有任何旁余文字“干扰”画面;而在奖牌后面则铸印上了会徽和环绕的英法两国文字(残奥奖牌还配有突起的盲文)。






此外,愈发受到重视的环保理念也沿用在奖牌设计中,设计师采用电子废料中的回收金属制造奖牌,希冀借助备受瞩目的奥运会来进一步提醒人们xx地球环境的变化。

从大地“生长”而出——颁奖台和礼仪托盘设计

这次的颁奖台是我没有想到的一个亮点,虽然可能不太会受到xx,但个人认为却很有创意。整个奖台是通过电子切割技术,将完整的木材切割成多个小薄片拼组而成,造型依然延续了流线型的曲面设计,保留了原木的自然色彩。三块高低错落的颁奖台宛如紧紧相依的树木,根脉扎根大地,又如一件精心雕琢的大地艺术,于层层片落之间呼吸着略带湿润的空气。设计具有浓厚的加拿大森林特色,也从另一层面再次呼应了本届冬奥会的主题“人与自然”。朴实无华,但却融具默默温情!




还需要特别提到的是颁奖小姐手中的托盘,如果你留心观察会惊讶地发现原来托盘设计也呼应了颁奖台的原木质感和流线造型,托盘为一块木头硝挖而成,中间下凹,摆放鲜花和奖牌;两端微微上翘,正好是双手托举的位置,真是一件功能与形态xx融合的设计!



(虽然颁奖台与托盘都属于细微之处,但加拿大设计师再次向我们证明了正是在这些细节的设计中,才能更好的体现设计的创意和魅力。对细节之处的精心处理,也体现了我们对本届奥运会秉持的态度与责任!)

我们的朋友——吉祥物设计

冬奥会的吉祥物有两个,分别是名叫Miga逆戟鲸与百灵熊“混血儿”和名叫Quatchi的北美野人,而冬季残奥会的吉祥物则是名叫Sumi的雷鸟精灵。它们是根据温哥华所在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神话传说所创作的三个卡通形象。此外,还有一个陪衬吉祥物叫Mukmuk,它是一种稀有的温哥华岛土拨鼠,Mukmuk不是官方的正式吉祥物,但在一些场合也出现过。

据介绍,Miga来自于北太平洋印第安人Tsimshian(茨姆锡安人)的民间传说。在故事情节中,它喜欢冲浪,因此爱屋及乌的喜欢上了滑雪;Quatchi是一个留着棕色胡须、戴着蓝色耳罩的北美野人,这一形象让人联想到有关加拿大广阔荒原的神秘故事(不过可别被这个名字吓住了,据说Quatchi其实非常害羞,非常温柔。它的设计意图是希望能把加拿大的自然与神秘和奇迹联系到一起。)。Sumi则是一个长着雷鸟翅膀,会飞翔的动物守护神,它是一个天生的{lx},对保护环境充满热情



这三个可爱形象虽然都来自古老的神话,但在造型上却非常的“现代”。设计师显然不想为我们呈现三个附带过多历史符号的传统形象,而是像让他们穿越时光回到现代,真正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于是,Quatchi带上了蓝色耳罩,Sumi头顶飞行头盔,Miga围着绿色围脖……三个可爱形象配色柔和(选择了森林、土地、天空、海洋的色彩)、造型现代可爱,很有点电子游戏的感觉(不知为什么总让我想到Loco Roco和太鼓达人,呵呵)

温哥华冬奥筹委会一共收到了178份建议。在选择期间,咨询了许多小孩子的意见,最终由这三只可爱的动物胜出。

可爱的吉祥物宣传短片~~~~~

让我们一起搭“积木”——“小石人”会徽设计

本届会徽名为伊拉纳克(Ilanaaq),该会徽的设计者是爱琳娜-里维拉-麦克格雷格,主体为五块矩形组成的张开双臂的抽象人形,下方是温哥华2010”字样和奥运五环。

主体形象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加拿大北部地区土著民族因纽特人的巨型石刻,这些被雕刻并叠放成人形的巨石常被用做路标和纪念物。人形的主体形象被命名为伊拉纳克,在因纽特语中意为朋友 很多人称这款会徽和北京“小京人”有点像,不过细细观察,在颜色和形态上都不尽相同。这是一款非常可爱(充满童趣)而现代的设计。

伊拉纳克的头部为绿色,双臂为深蓝色,躯干为天蓝色,双腿分别为红色和金色。温哥华奥组委表示,绿色、深蓝与天蓝代表温哥华沿海地区的森林、山区与群岛,红色是加拿大国家标志枫叶的颜色,金色代表温哥华的夕阳胜景,这五种颜色也与奥运五环的颜色相同。





而在造型上,设计者采用了不太规则的几何图案,好像小朋友玩的“搭积木”,简练的几个小方块组成了一个有点憨厚、可爱的Ilanaaq,很有土著文化的特色,兼具E时代风格,也带有图案自己的“个性”。温哥华奥组委首席执行官弗隆称,整个人形体现了友谊,热情,力量,视野和团队精神

又是“几何”,整个冬奥会的形象设计虽然各有特点,不尽相同。但难得的是做到了整体感和统一感,每一个形象都在为一个主题服务,以不同的声音向我们阐述着同样的理念:人文、自然、友谊,以及那xx言弃的奥运精神。(北京奥运的形象设计虽各有特色,但在主题性与彼此呼应关系上处理得还显分散,似乎是在你做你的,我做我的,没有一个整体视觉风格的把握~~)正像加拿大人在申奥时提出的口号:“从海洋到天空的比赛”,不论比赛如何、不论成绩如何,起码从这几款主题形象设计中,我们便能够感受到从海洋到天空的气息,感受到加拿大的文化与历史,还有现代加拿大的勃勃生机!

加拿大——一个尊重自然与历史的民族,很想有机会能够亲身感受一下枫叶之国的魅力,还有那令我从小魂牵梦绕的森林、湖泊与古老智慧的土著文化~~~~



郑重声明:资讯 【温哥华冬奥会主题形象设计_创意12月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