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学助理教授整理拉登诗集 探询其内心世界

拉丹花费了数年时间来磨练他自己的观点,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政治平台。有时他很极端,他甚至将非穆斯林群体称之为“狗”,但他也要求追随者们对西方政府要文明一些。

时代周报记者 葛传红 发自上海

对很多人来说,本防げ还歉鲆奥耍谀滤沽质澜纾缓芏嗄昵崛丝醋魇且晃环次鞣降亩肥俊911之后,美国便悬赏数千万美元要拉丹的人头,但他却始终“xxxx”,至今逍遥法外,还时不时躲在某个山洞里向世界发表讲话。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助理教授弗拉格访桌湛蠢矗せ故且晃弧凹家崭叱氖恕薄Hツ辏桌照淼睦な】窃10月号的《语言与交流》杂志上,他还准备撰写一本书,分析拉丹的诗歌及其在“圣战”中的作用。

在5年时间里,米勒对拉丹的录音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据米勒介绍,这些录音带大部分都是拉丹的私下谈话,很多并非正式场合。米勒还发现,拉丹常在演讲中即兴“嵌入”自己的诗作。米勒认为,“就是靠着这种魔力,拉丹征服了一个个穆斯林青年的心”。

时代周报:拉丹是一位诗人,这真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毫无疑问,它展现了拉丹的另一面。但是,你是如何得到这些诗歌的呢?

弗拉格访桌眨郝家舸2001年12月7日由美国有线新闻发现于阿富汗,然后转交给xx调查局。随后,这些录音带便被转交给一些大学进行研究,现在全部藏于耶鲁大学,预计2010年会全部向社会公开。大约是在5年前,美国xx调查局官员找到我,他们要我辨认拉丹录音带是否含有某种要传给恐怖分子的“信息”。就这样,我开始接触到拉丹的这些诗集。

时代周报:这些录音带的真实性可靠吗?

弗拉格访桌眨捍笤加1500盘录音带,其中有一部分并不是特别清楚可听,时间跨度大约在1988-2000年之间,真实性都已经经过鉴定,大体上是可靠的。其中,大约可分为3个时期。{dy}时期是80年代。大多是对家乡民众的演讲,主要是对抗苏联对阿富汗的侵略。第二时期是90年代中期,这时主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苏联撤出阿富汗,拉丹认为美国在波斯湾的军事存在对整个穆斯林世界是一个很大的侮辱。第三时期是90年代后期,这一时期,拉丹疯狂仇视美国,主张对美国发动圣战,他也将美国驻扎在波斯湾的xx轻蔑地贬低为“没有战斗力的鸡群”。

时代周报:作为一个阿拉伯语文学学者,你如何评价拉丹的诗歌?

弗拉格访桌眨豪な且桓龇浅S兴匮氖耍朴诹榛畲硎脑下珊徒谧唷

时代周报:透过这些诗作,人们该如何认识拉丹?

弗拉格访桌眨豪な且晃桓挥泻耪倭Φ男遥研挛藕图そ纳裱诤显谒浅渎谜侥谌莸氖柚校⒛昵崛说男巳ぁK氖谐渎硕悦拦脑骱藓统鹗樱猿剖敲拦牡腥恕F涫担せǚ蚜耸晔奔淅茨チ匪约旱墓鄣悖恢痹谘罢易约旱恼治平台。有时他很极端,他甚至将非穆斯林群体称之为“狗”,但他也要求追随者们对西方政府要文明一些。实际上,从拉丹的一些诗歌里可以看出,拉丹是一个非常冷静的人,他朗读诗歌时的语调有时显得很温和。

时代周报:有专家说,拉丹的诗歌很具有战斗性,请问你如何看待拉丹诗歌中的这种鼓动性对恐怖活动的影响?

弗拉格访桌眨何移涫挡⒉幌虢さ乃枷爰虻セ鞘酝级云渥龈畹牧私狻:廖抟晌剩ば枰院芏嗫植老鞲涸穑颐亲苁嵌宰晕医辛己玫慕逃炊阅Ч硪晃匏馐且桓龊艽蟮睦斫馕侍狻U庑┞家舸兄谖颐橇私庖恍┪颐侵两窕共惶私獾氖挛瘢渲斜惆ㄓ肟植阑疃档奈侍狻K淙唬秸谋┝鸵奥梢允谷魏稳诵纳锤校枞茨芙┝ι礁叩牡赖虏愦巍

举个例子吧,在一次演讲中,拉丹讲到《古兰经》中关于“大象”的一个寓言,说是在阿拉伯部落时期,阿比西尼亚xx欲侵略圣城麦加的一处圣殿,当时敌人的武力非常强大,但阿拉伯人凭借坚韧和奇迹战胜了敌人—拉丹对听众说“鸟雀从口中丢下巨石将群象击打得四处逃散”。我认为,这种想象夸大了阿拉伯部落抗击敌人的力量,但这恰恰正是拉丹信念的主要源泉。

“战斗诗人”本防

米勒在课堂上常将拉丹以及关塔那摩囚犯的诗用作教材,很自然,这种教学方法在美国社会引起了一定程度的争议。有些专家认为,拉丹是一个虚无主义的歹徒,因此人们并无必要去探询拉丹的内心世界。然而,在米勒看来,“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他觉得“即便是魔鬼,人类也有了解的义务”。

米勒教授今年40岁,生长于美国中西部,父亲是一位律师兼高中法语教师。在17岁时,米勒作为交换生在突尼斯学习过一年,回来后便考入美国名校达特茅斯学院攻读阿拉伯文学专业,后来又到英国xx的牛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zh}在密歇根大学取得文化人类学博士学位。作为一位人类学学者,米勒天生对语言感兴趣,尤其对阿拉伯部落语言着迷。博士毕业之后,米勒便投身于阿拉伯语的教学工作,目前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阿拉伯语诗歌课程。

美国xx智库兰德公司的反恐问题专家法汗拉钒⒗锶衔桌昭芯坷な璧墓ぷ魇且桓鋈碌姆较颍哂蟹浅V匾募壑担沂疽桓鋈死嗨嘉形吹酱锏牧煊颉

把“煎鸡蛋”当做一次战斗

2001年秋季,911事件爆发一个多月之后,美国便对阿富汗展开猛烈的军事行动。当时,居住在阿富汗堪大哈的拉丹在一个漆黑的夜里仓促转移,由于走得太过匆忙,结果遗失了很多东西,而这其中便包括拉丹日常生活记录的全部录音带。

2001年12月7日,这些录音带被CNN发现,随后便转交给xx调查局(FBI)。之后,这些录音带便被转交给一些大学进行研究,现在全部藏于耶鲁大学,据米勒介绍,预计在2010年将全部向公众开放。

对于拉丹留下的数量庞大的录音带,xx调查局只好委托大学及一些研究机构进行研究。由于精通阿拉伯语,米勒很自然就成为研究录音带的成员之一。

米勒说,在一盘录音带中,有一个低沉的声音让他感到震撼。有{yt}早晨,一位在炉子上做早餐的穆斯林教士喋喋不休,仿佛在策划一次重大的袭击似的。但{zh},米勒终于搞清楚了,他不过是在向一群“战士”讲解如何煎鸡蛋而已。

“这个小细节告诉我们,圣战的中心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米勒说:“这表明他们的生活其实很枯燥,他们每日都在等待圣战的早日到来。因此,他们在无聊中,很方便地将早餐比作一次袭击,这表明他们的日常生活是具有高度战斗性的。”

不仅如此,据米勒介绍,拉丹还在一首诗中高度赞美了极端恐怖分子袭击美国“科尔”号军舰的事。2000年10月12日,美国“科尔”号驱逐舰在也门南部亚丁港发生爆炸,17名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死亡,35人受伤。袭击者主要是来自阿富汗和埃及等国的极端分子。这首诗是拉丹在他儿子的婚礼上宣读的,当时出席婚礼的数百名阿拉伯武装分子高声叫好。诗中写道:

东方的兄弟们已准备好了装备

喀布尔战斗的骆驼已准备出发

一艘驱逐舰,甚至是最勇敢的人

也会害怕,它在公海引起了恐惧

它在傲慢和虚力笼罩着出海

在巨大的幻影之下,它慢慢地

向其死亡而行,等待它的是

一只不时出没在波涛中的小船。

“他的诗像恐怖片”

据米勒介绍,拉丹在录音带中也回忆起在阿富汗抗苏战争的岁月,他将战死的人称之为“烈士”。在一首诗中,拉丹写道:“真主已经赐予他们以荣耀,而烈士们不会因此感到任何疼痛”。除了诗作外,拉丹从1990年开始在一些婚礼和宴会上进行祈祷朗诵,这些作品后来也被录了下来。

米勒认为,拉丹深谙作诗的技巧,尤其是拉丹诗作中的意像很丰富,但大体上体现了两个主题:一是颂扬青年们的勇气;二是颂扬真主的伟大。

然而,许多阿拉伯问题专家并不同意米勒出版拉丹的诗歌,一位学者说:“他的诗歌看起来幼稚而野蛮,就像恐怖大片一样。”比如以下这首:

投入战争的硝烟中,

是真正含笑的英雄。

他们勇往直前,直到

刀刃被鲜血染红。

真主不会让我的眼睛

从最杰出者身上移开,

哪怕是一点点,直到

他们{zh}英勇的倒下。

对此,米勒回应说,从拉丹的这些诗作中可以解读出他的部分性格。比如,拉丹爱吟《古兰经》和圣战者的诗,内容大多充满了对美国的仇视。米勒认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了解一个魔鬼远比了解一个正常人要困难,这也正好凸现了研究的价值。”

事实上,拉丹常常以“战斗诗人”自居,将自己打扮成一位“大无畏的反美战士”。拉丹{za}吟诵的是一首无名圣战者创造的诗:“我是美国的敌人,至死都不会改变。它是毁灭之源,它是罪恶之枝。”

米勒认为,“这凸现了拉丹的世界观,拉丹是一个求索者,但他的悲剧在于他不能预计未来的事情。”不过,米勒也认为,“如果拉丹还活着的话,他依旧仍在写诗。”

郑重声明:资讯 【美大学助理教授整理拉登诗集 探询其内心世界】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