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说:《感谢生活》之十四

原创小说:《感谢生活》之十四

2010-05-04 21:07:05 阅读9 评论0 字号:

第六章;直面人生

那些背叛同伴的人,常常不知不觉地把自己也一起毁灭了。 —— (古希腊)伊  

 

14

1990年8月我应市上行业主管领导颜姐与冯哥邀请,和主管部门负责技改的刘姐,张健厂长-行五人,出差前往中国北方的边陲城市丹东市考察订购E型细瓦楞纸盒生产线引进项目。

E型细瓦楞生产线作为与彩色印刷机配套使用可生产各种产品包装盒,从而提高包装档次,促进产品的升值。

尤其在食品包装方面国外已普及运用这种换代包装,大大地提升了产品的价格,为厂家商家赚取了成倍的经济效益。

成都没有直达丹东的航斑,我们只好乘坐西航的航斑先飞北京,再从北京转乘火车直达沈阳,到达沈阳后再转道乘火车直抵丹东。

到达北京后,我们随及买到了两天后直达丹东的火车硬卧客票。在车站附近找了一家饭店住下。

在等待转乘的空闲时间里,大家提议游览一下北京的风景名胜古迹。而我则单独一人去了秦皇岛的北戴河,观看日出日落壮美景观。

北戴河是一条长约13公里的海滨风景区,拥有宜人的气候,平缓的海滩和清澈的海水。

从清代起,即为中国闻名的避暑胜地。鸽子窝是看日出的{zj0}地点,人们常在清晨专程到此,观赏日出沧海的奇观。

到达北戴河后,我选择了一家离海边最近的单位招待所住了下来,为的是今天黄昏看日落,明天早上看日出。

我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到秦皇岛市北边的山海关·老龙头参观,被称为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dy}关 的山海关。

此地自古即为东北与华北交通之要冲,北有燕山如屏,南有渤海浩瀚,关楼设在山海之间,位置极为重要乃兵家必争之地。

山海关关楼高耸下设四门,其东门上悬挂有明代进士蒹显所书大字天下笫一 关,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之固。

老龙头在山海关以南,是明代长城东端入海处。由名将戚继光主持兴建。城墙高约10米,顺势而下,直至波涛之中,形如苍龙入海,老龙头附近筑有军事防御地宁海城,城内今设有长城博物馆。

我绕有兴趣地参观了万里长城的起点之地天下{dy}关山海关,并摄影留念。

下午5点我来到北戴河海滨风景区旁的一座名叫老虎石的碑座傍,静静等待夕阳西下日落的壮丽场面。

我站在渤海岸边的一座礁石上,直立着身姿,戴一付平光眼镜,身披在北京王府井买的长城牌风衣,双眼注目着前方,凝视着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海。

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格外的平静,人生{dy}次真正理解了大海博大宽广胸怀的这一深刻含意。

西边的辽阔海面上,太阳己渐渐地日落在大海的天边下。一轮明月己当空升起。夜;己经来临。

我慢步回到招待所,草草地在餐厅里用完晚餐,回到客房休息。

一夜无语,第二天凌晨四时半,便急忙起床去海边观看日出。

到了海边,看日出的人还真不少。我忙找了个地方坐下,等待日出升起时的壮观场面。

大约20分钟后,天色己渐渐发白,远处的海岸线上,一轮红日喷博而出,恰似火球般从海上不断跳跃着升上天空,此时此刻的迷人景观让人们xx的激动振奋。天,慢慢地亮了。

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我带着愉悦的满足感乘车回到北京,在招待所内休息了几个小时,下午6点起身同大家一道去餐厅吃饭。然后又回到招待所,带上随身行李,慢步向火车站进发,搭乘晚上9点30分北京至沈阳的特快列车。

沈阳古称候城,盛京。<1296年>金代以城居浑河支流小沈河之阳,设沈阳路。明洪武二十年<138年>,置沈阳中卫,沈阳之名正式出现在中国史册上。清太祖努尔哈赤移都沈阳,取名盛京,清顺治一度改盛京为奉天。民国又改为沈阳。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在沈阳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侵占东三省,随即东北进入了灾难沉重的历史时期,东北人民度过了长达14年的亡国生活。

1948年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打胜了辽沈战役,沈阳成为全国{zx0}摆脱蒋家王朝统治的区域中心城市。沈阳成为管售东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行政中心。

我们经过10多小时旅途奔波,列车于第二天中午到达沈阳车站。

下车后我们立即到车站售票大厅去签票直达丹东的班次列车。

考虑到乘车去丹东还有11小时时间,大家商量将行李寄存在车站,然后去游览辽宁省省会城市--沈阳。

沈阳最xx的名胜古迹有新乐遗址;故宫;张氏帅府。由于时间关系,只好去参观游览以彰显清文化为宗旨的沈阳故宫。

在车站附近的一家餐馆简单用完午餐后,乘坐公交车去沈阳故宫观光。

我们一行在参观故宫后又匆忙去市中心的大型商场去逛了一阵,直到晚上9点才回到火车站。取出行李进候车厅排队乘车。

检票进站后,我们踏上驶往丹东的列车,等待开车时刻。

丹东一中国北方边陲城市,沈丹线终端站,隔鸭绿江,与朝鲜新义州相望。旧名安东。鸭绿江,源自长白山,在这里入黄海。

丹东自然风光当属风凰山景致最美,历史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虎山长城,及大鹿岛那湾冲不掉的血红海域。

鸭绿江铁路大桥横跨两国国界。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相处,唇齿相依,安居乐业,共筑美好家园。

经过10多个小时一路飞驰,列车于第二天中午10点30分到达丹东火车站。丹东轻工机械厂的严科长和胡大姐在出站口等候迎接我们。

大家握手见面,相互介绍认识后,乘坐专车前往市内一家宾馆安排入住。

在客房内简单的洗漱一下后,客随主便启身前往市中心一家酒楼就餐。

主人豪爽的北方性格和直率热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由于我不喝白酒,自己选择了喝啤酒。

而主人严科长,冯处长及张厂长则畅饮白酒,一盘盘的生猛海鲜端上桌来,有清蒸大虾,红烧大蟹,还有海螺肉等,全都是丹东的名菜。整个席间充满友好而热烈的气氛。

下午两点,我们乘坐厂里面包车前往厂里参观考察。

丹东轻工机械厂是一家大型军工企业,生产细瓦楞包装生产线只是它的计划外的民品项目之一。生产产量主要是以销定产,市上选择使用丹东的产品,主要是看中它适中的价格与优质的产品质量。

来到厂里,关厂长亲自接待了我们,并详细地介绍了企业的概况。

随及在关厂长陪同下参观了细瓦楞生产线制造车间,我们仔细地了解了瓦楞辊的加工热处理关键生产工序,对产品质量表示满意,市包装办颜姐和大家一起确定市上{dy}批订购6条,我厂也决定订购1条E型瓦楞包装生产线。

随及我们来到厂办会客厅,同销售科的严科长开始正式价格谈判。

经过近2小时友好协商,敲定了订购的6台生产线价格,交货期,结算方式等事议,我厂订购的设备贵厂主动表示在价格上给予适当优惠,以感谢我厂为宣传贵厂产品,并提供市上各兄弟厂家来厂参观了解产品的示范基地,以便争取打开成都销售市场,以争取更多厂家订货。表示经与关厂长商议后于明天给予答复。

在贵厂供销科胡大姐陪同下,我们完成了对丹东轻工机械厂参观考察订货,乘坐专车回到市中心,在一家酒楼共进晚餐。我们对胡大姐及厂家热情款待表示诚挚谢意。

用完晚餐后,我们叮咛胡大姐早点回家休息,胡大姐说厂里专车明早9点接大家到鸭缘江大桥参观游览,中午回厂关厂长设宴款待大家。

第二天早上8点钟起床洗漱后,我们去餐厅用早餐。

差5分钟9点,胡大姐乘专车来到饭店。大家随及上车前往中朝边境鸭绿江大桥参观。

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中朝友谊鸭绿江大桥上,放眼对岸的朝鲜新义州,大家一起合影留念, 还乘坐旅游快艇在一衣带水的鸭绿江上泛舟徜徉,快乐享受生活。

随后在胡大姐的陪同下,离开鸭绿江大桥,驱车前往厂里.

关厂长决定对我厂订购的设备在己经与市上签订的设备执行价上再下浮20%,以感谢我厂对宣传推广工作的支持,并决定30天内发货,首先满足我们,并派技术人员来厂全程安装调试生产,以示诚意。

张厂长代表企业和丹东轻工机械厂签订了E型瓦楞机包装线。

市上颜大姐同丹东轻工机械厂的关厂长签订了{dy}批6条E型瓦楞包装生产线订货合同。

中午,关厂长在市中心一家xx酒楼盛情款待我们一行。至此丹东之行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第二天,我们从丹东乘坐长途旅游大巴客车辗转大连,从大连乘飞机直抵成都。

大连这座仅有百年历史的城市。但大连地区的文明史,可追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大连百年历史中近二分之一的时间是处在外国殖民者,侵略者的统治之下。大连地名源于大连湾,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沙俄强租旅大,选中大连湾南岸一个名叫青泥洼的小村,1899年沙皇尼古拉二世敕令在此建港筑城,命名为达里尼市。音译,与“大连” 喈音,意为遥远的城市。

当年的市政府在今胜利桥北的俄罗斯风情街上。经俄国7年殖民开发,大连商港,城区初具规模。

1905年日俄战争后,沙俄将旅大租借权转让给日本。直至1945年,苏联红军解放大连,大连才归中国政府管辖。

如果说东北人民当了日本帝国主义14年亡国奴,那大连人民则当了日本帝国主义40年亡国奴。

解放后大连一度叫旅大,1981年重新恢复“大连” 名称。

历史给大连留下许多西方建筑及欧陆风习。现在当我们在码头广场徜徉,迎面走来外籍海员,背衬西式建筑,恍惚中令人产生错觉;这是俄罗斯的海参崴,还是波兰的格但斯克?欣赏建筑之美,品味欧陆风情,无疑是旅游大连的一大内容。

大连地处辽东半岛的尖口上,三面临海,被黄海,渤海,两大海洋所拥。有1906公里的海岸线,226个岛屿,你若能把五个广场逛完,一条海滨路玩通,基本上游览了大连市区风光。<中山,友好,星海,人民,海之韵广场>。

经过几个小时的旅程,下午四点大巴车终于到达了迷人的海滨城市大连。

因为飞成都是第二天上午11点的航斑,我们就在民航蓝天宾馆住了下来。

在客房内简单地休息了一会,我们一行出发去观赏大连的海滨路,同大海来一次亲密接触。

第二天早上9点,大家乘坐民航的专车前往机场。

10点30分,我们登上北方航空公司的麦道飞机,踏上返程之旅。

11时正,飞机腾空俯冲直上蓝天,向着西南天府之国的成都飞去。

我此刻从空中眺望大连,心里充满对大连不舍的情怀。并在心里默默地许诺,再见了迷人的大连,有朝一日我会再来游览海滨城市大连。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原创小说:《感谢生活》之十四】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