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04 04:45:17 阅读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一、练功时出现头胀、头疼、头晕、恶心、呕吐、胸闷这些现象,是怎么回事?如何处理?
答:产生的原因:
{dy},是年老体弱或过度疲劳勉强练功,气血虚弱不能上供脑部所致;
第二,是没有收好功,没把头上和胸中之气导入丹田;
第三,是姿势不正确,有的是长时间头部位置较低,影响血液供应,有的是姿势强直,如天柱部位两筋过于僵硬或练功时目向下视,眉头紧皱;
第四,是环境嘈杂,或是练功注意力分散,或急于求成等,造成意守过于用力,强行压制杂念,用心过于执着,也由于意守部位不准确,过高或过低,比如阴虚阳亢者死守上丹田,就引起阳亢上冲;
第五,当体内真气尚未充沛时急于求成,勉强以意引气,追求通三关,打通任督二脉,结果就出现气升至头顶下不来,也会出现上述症状;
第六,呼吸过于用力,过度深沉,过于深长,不留余地。
纠正方法:
①练功运动量要适中,不要过于疲劳,务必循序渐进,逐步增强,年老体弱者更应如此。如果发现偏差,即应减少运动量或暂停练功,待体力恢复后再练。
②要真正理解起式和收功并非可有可无。如不按要求,就会引出偏差,所以要认真做起式和收功。
③练功时要纠正姿势,抬正头位,注意自然放松,不可僵硬。头要随肢体运动而略有摆动,脖子不能僵硬不动。
④练功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原则上是安静、空气流通、容易入静。意守时亦若有若无,不能过于用力,如果杂念过强,不必强压,可暂时停练。
⑤以意领气不可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应耐心地待真气充沛后,稍以意念顺其自然地导引,气便流行,不可引气硬撞。
⑥呼吸应是细、柔、长,自然通行,以刚刚能听到自己呼吸出入为佳。
⑦如果在练功后呕吐,纠正的方法则是,搓热劳宫穴,拍打左、右手内关各100次, 然后再搓热劳宫穴,拍打左、右足三里各100次。一个是内关,一个是足三里。
二、练功出现咳血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如何解决?
答:产生的原因是呼吸过度、过长、过重,强求吸气贯胸入丹田,就容易产生这种症状。纠正方法是:呼吸要放松自然,若停若续,细匀绵长,不可过于追求意守,过于执着。一切要顺其自然,意念自始至终守在下丹田部位,吸气时丹田自然收缩,呼气时意想丹田有一小气球慢慢胀开,隔一段时间后,就不会出现咳血现象,胸部的憋、疼、胀痛也会消失,浑身上下感到轻松愉快。
三、休克
答:有—个学员是某—宗教的信徒,一来练中功就昏过去了,问中功是否和这一宗教有什么冲撞?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但休克是练功中比较少见的偏差。原因可能是意守体外事物的导引时入静较好,而追随意守过紧,导致外周血管扩张,有效血容量降低,造成休克。这种现象容易出大问题,应尽量避免。预防办法是,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如果练功时发现一些先兆,如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就应立即停止练功,停卧休息,松开衣服,头部适当放低(不可用枕头),尽可能减少移动。如果已经出现休克,可以选用以下方法:如果出现早期休克,辅导老师可向患者施功,点按中冲穴,然后向百会穴发气,拍打左、右内关各100次。如果一开始就情况比较严重,或上述情况未能解决问题,就应采取中、西医抗休克措施。
四、耳鸣
答:症状是胸部痞满不舒,耳中蜂鸣。原因是忽视收功动作,匆匆收功或没有收功,导致出现这个问题。纠正的方法是:每次练功要认真收功。 五、脸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骤降
答:这个原因是由于初习功者,腿部肌肉紧张,或有外伤史,忽视患者血压正常还是偏低的因素,意守部位偏低造成的。
纠正的方法是
:①练功前要活动膝、踝关节等部位;
②练功前做—做放松功;
③要改变意守部位,体质虚弱的,严禁意守涌泉穴;
④体质过于虚弱的,不宜站桩。
六、练功时身体由下至上发凉,或者身体一半热一半凉,或者左胸凉、右胸热,热气团时而淤散,不能集中在丹田部位,以任、督脉为界截然把身子分成了二部分
答:纠正的方法:每当出现左半胸凉时,就要把意守部分移到右胸,只用三、四息就会感到有一股力量把热气推到左半胸,很快全身热量一致,再用点按丹田的方法使意念守于下丹田,热气团很快就会形成,然后把手从丹田移开,正常运气,偏差就会xx。
七、一只手热一只手凉,一条腿凉一条腿热,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
答: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两腿站立不平,身体不直,气血流通不匀祢,就会出现一只手或一条腿感觉明显,或麻胀热的感觉,另一只手或另一条腿无感觉,出现气感差或一边冷—边热的现象。
纠正方法是:
两脚站立平直,对感觉热的手或腿停止意守,停止运气,而对感觉凉、差的加强意守,集息贯注,就会出现平衡,症状消失。
八、练功后肌肉酸疼,全身疲劳,怎么办?
答:我记得这个问题讲过,不过这次再重复讲一次也可以。
产生的原因:一种是初学练功的,每次练功的时间不长就会出现肌肉酸疼、内乏,精神不宁,不但不利于入静,还难干坚持,出现这种情况是体力较弱,由于采用的练功方法消耗体力所致;也有初学练功者精神紧张,不会放松或运动负荷较大,不能适应所致;还有活动量过大,每日练功时间过长,过度疲劳引起的。
纠正的方法是:
要掌握运动量,注意形体和心情放松。体质较虚弱者,可一改练功姿势,
由站桩改为坐式或卧式;二改练功时间,注意练功时间适中;
还要注意营养,注意睡眠与休息;也要注意补气与采气,
采日月精华。
九、练功时脊柱发烫,背部灼热是什么原因,怎么处理?
答:原因是由于以意领气时,气息偏重,造成气机紊乱。
处理的方法是:
①做“哈”字功,两臂从身体两侧,手心向上自然抬起与肩平,再翻掌,收到胸前,然后往下按时呼“哈”字,连续几次,以背上热度有所减轻为度。
②搅海吞津以滋阴。先叩齿36次,搅海12次,漱津满口,分三次咽下,意守送入下丹田。
③xx涌泉以退火。用右手xx左脚,用左手xx右脚,正、反各转36次,于每晚睡觉前进行。
采取上述措施后,情况很快就会好转,真气归精,循经运行。
十、越练越精神,出现xx现象
答:产生的原因是精神紧张,过于兴奋,或练功时过于紧张、兴奋所致。纠正的方法是:全身放松,意守下丹田。
十一、练功后月经失调
答:女性练功后,有的出现月经提前或推迟,或过多或过少。提前、过多的原因是引下丹田之气经会阴时停留时间过长,和月经来潮时,没有停止练功所致。推迟、过少是因为收功或意念上守过紧所致。纠正的方法是:练功时注意上述问题就可解决了。
十二、神疲乏力
答:产生的原因是发功时间过长、体力消耗过大,或发功时意念开小差、耗气所致。纠正的方法是:①四穴贯气法:即在百会、命门、会阴、下丹田这四个部位采气、聚气、贯气。②另外可搓面、xx百会穴各几次,以及xx两手指和四肢的方法,以xx疲劳,恢复体力。
十三、练功综合症
答;这种症状主要是胸闷、气憋,热气从胸中上冲,犹如火烧,口干舌燥、咽喉干痛,大便干秘,心烦、少觉,心慌意乱,多言多语(但有条理),记忆力减退,两眼怕光,头昏胀痛,手足麻木,甚至练功时昏倒。这一类的综合症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练功者原来体弱多病,练功时又未能及时掌握练功原则,就可能出现这些不良的反映,所以叫练功综合症。纠正的方法是:首先要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当的功法,掌握合理的运动量,认真体会练功原则,按正确的方法练功。如果偏差已经形成,那就可以用气功外气点穴的方法进行纠治,即向患者的足三里、合谷、内关、三阴交等穴发放外气,一般xx10次左右就可获效。 十四、练功后听力下降
答:按理说,练功后听力应好转,可由于患者调息过重,且吸气时嘴唇紧闭,导致体腔气压增大,气体沿咽鼓管进入中耳,从而影响听力。
纠正的方法是:吸气时嘴唇微张,以减轻体内气压,不久听力就可恢复正常。
十五、练功时感觉身体某些部位极痒难忍,怎么处理?
答:出现痒的感觉属于练功中的正常效应,但极痒难奈则不正常了。呼吸急促或粗重,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不要用手去抓,要忍,很快就会过去。防止的方法是:练功时呼吸要细、要长、要缓、要轻、要匀,切忌呼吸急促或粗重。
十六、气冲头部是什么原因?怎样纠正?
答:练功时自觉体内气由背或胸向头部冲击,也会出现xx、头胀、头晕、烦燥不安、xx焦虑等症状。产生的原因是:真气尚未充沛而勉强以意领气,沿督脉冲三关(尾闾、夹脊、玉枕),气升至头部不下,而导致冲头,或者意守部位过高(如意守百会等)而强制较大,也会引起气冲的感觉。纠正的方法是:练功一定要在真气充沛的情况下(丹田有气血充盈的感觉),再微微用意引气过三关,贯穿督脉,切莫勉强以意领气,强通督脉。凡气冲头部的练功者,意守点都应在胸部以下,不能在头部。当冲头已经形成,可练放松功或松静功,将意念移到下肢或足心。气冲头部严重者,可暂停练功,待症状消失后再练。
十七、练功中总感到发困,不由自主的昏睡
答:练功者自觉昏昏沉沉,打鼾思睡,静坐而入睡乡,这就是昏沉,这是练静功最忌讳的。练功中偶有昏沉在所难免,但练功者应当尽力避免之。产生昏沉的原因,可能是在人疲劳后练功,一坐下就想昏睡;或是夜间练功,人本来就有睡眠要求;还有练不得要领,过分松静,而未做到外松内静、形松意紧所致。
纠正的方法:若确因疲劳引起,就应停止练功,睡后精力充沛再去练功。练功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打坐时必须端直身体。坐久了不知不觉地弯腰俯体容易影响精神,产生昏沉,这时可以急忙站起来,活动一下再行练功,也可先练—段站功或行功,再练静坐功。②认真调息。呼吸不加控制则粗而浊,容易昏沉睡去,要控制呼吸,息之出入唯心知之,可不使耳闻,则息细而轻,便无睡意。③收摄两眼的眼神,神气轻爽地内视下丹田,杂念制止而心安。①神气升降,上下往来得益。当意守下丹田时.若感到头昏易睡,要立即上守上丹田,或稍用意念将神气提升,就可瞬时神清气爽,所以练功者必须懂得上、下丹田的临机配合,以调合机体内的气体。
十八、练功静坐时颈部、脊椎、腰腿、背部都疼痛,是怎么回事?怎么处理?
答:原因可能是:①气冲病灶;②姿势不正确;③全身未放松;④以前不爱运动,练气功运动量骤然过大造成的。
纠正的方法是:首先要注意上述几点,然后可以请别人从背后由下至上沿督脉轻轻拍打,自己再拍打21次就可消失。好了,纠偏的问题这次就谈这么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