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太平洋战争》中陆续出现了两个陆战队训练营,第4集是埃里奥特营(Camp Elliott)本集的彭德莱顿营(Camp Pendleton)。两个训练营都位于美国的加州。其中埃里奥特营成立较早但规模也较小,只适合小规模xx的训练,主要是炮兵和装甲xx。随着二战的深入,美军在西海岸急需要大型的训练营,因此在1942年3月,在加州圣迭戈北部的一个名为圣马加里塔的农场被买下作为陆战队的新训练营,同年9月罗斯福总统题词命名为彭德莱顿营,同月{dy}支陆战队从埃里奥特营迁至该营,而巴斯隆后来所在的陆战5师也在该营完成了其早期的训练。当然,该营不仅仅只有战斗xx,陆战队妇女预备役xx自1943年起也入驻该营从事后勤管理工作,其中就有后来成为巴斯隆妻子的Lena Riggi。由于巴斯隆曾经在此待过,彭德莱顿营中有一条主要公路被命名为“巴斯隆”大道。
2,巴斯隆虽然在推销战争债券中一帆风顺,但是他最终还是决定重返战场,这次他加入的xx是陆战5师第27团1营C连,并主动要求仍然担任机xx。陆战5师于1944年1月21日在彭德莱顿营正式成立,但陆战5师绝非是菜鸟xx,相反,该师有大量参加过前期战役的陆战伞兵和突击xx的老兵。在太平洋战场中后期,美军意识到伞兵xx和轻装突击xx已经不和时宜,加上兵员短缺,因此决定撤消伞兵和突击xx,全部纳入一线战斗xx,后来在硫磺岛上插旗的5名陆战队员(另1名是海军医护兵)中有3名就是原伞兵或突击xx的老兵。该师在彭德莱顿营训练至1944年中旬,然后前往位于夏威夷的塔拉瓦军营接受进一步训练;1944年12月该师接到攻击X岛的命令,1945年1月得知X岛就是硫磺岛。巴斯隆结婚后一个月即随xx离开彭德莱顿营前往夏威夷,并参加了后来的硫磺岛战役,一去不复返。当被问及为什么不待在妻子身边时,他的回答是:我要和我的战友在一起,他们需要我。
3,影片中提到了陆战队员的新兵训练。在二战中,陆战队员的新兵训练日程和项目经过了多次变革:以1940年1月东海岸的帕里斯训练营的日程为例,主要包括了军事礼仪、刺刀训练、指令训练、野战训练、内卫训练、射击训练、检阅、复习等8个大项,为期约6周,总课时100多个小时;而到了1944-1945年,训练主要包括武器训练、身体素质训练、守备训练、野战训练4个大项,为期约8周,总课时达到450多个小时。
4,如前所述,在彭德莱顿营不仅仅有作战xx,还有陆战队妇女预备役xx,该xx成立于1942年,征召的妇女一般不经正式的培训,直接参与各类后勤管理工作,以便男性能腾出手从事战斗任务。在当时陆战队中的妇女们要担任包括无线电操作员、司机、厨师、洗衣工、机械师等等200多项不同的工作。巴斯隆的妻子Lena Riggi比巴斯隆要大3岁,生于1913年,于1999年去世。
5,这里简单开始谈谈硫磺岛的背景,想必大家也已经熟知了。美军自马里亚纳战役大破日军,夺取塞班、关岛和提尼安后,得以直接派遣重型轰炸机攻击日本本土。但在前往日本的途中美军飞机要越过日军把守的小笠原群岛,日军可以提前将美军的动向报告本土,同时位于该区域的硫磺岛日军飞机也可以及时起飞拦截美机;另外,马里亚纳离日本本土还是太远,轰炸机前往日本本土时缺乏战斗机护航,而且从本土返回的受伤飞机又往往难以坚持飞回基地。因此美军决定拿下小笠原群岛及附近海域{wy}一个适合建立机场但也守备最为森严的硫磺岛。拿下该岛不仅可以为攻击日本本土的轰炸机提供战斗机护航,还可以为受伤返航的飞机提供中途庇护所。
6,硫磺岛的面积约21平方公里,岛屿南端是岛屿制高点折钵山,中部和北部是地势相对较为平坦,共建有2个机场(第3个机场在美军进攻时还未完工)。日军也知晓该岛的重要性,先后派遣2万余陆海军(包括约2000韩国劳工)登岛。如果说日军在佩里琉的坑道工事还只算是一种“尝试”,那么在硫磺岛的坑道工事则是一门“科学”了。日军在全岛建立了复杂的地下通道,计划建立27公里(实际建成了18公里),很多暗道都建立在地下数米甚至数十米处。如岛上日军{zg}指挥官栗林的指挥所和主通讯室都建在地下约20米处。而硫磺岛日军还有2个优势,一是该岛守军比先期其他岛屿的日本守军获得了更多的建筑材料,可以建造更为坚固的大型掩体,岛上有的掩体厚达1米多。二是硫磺岛是火山岛,密布松软的火山灰,大大阻碍了美军的推进速度。当然,在充满硫磺味而且酷热的地下坑道(温度达30—50度)里过日子也是很不好受的,在初期挖掘坑道时,很多劳力都要戴防毒面具,而且经常只干十多分钟就不得不让人替换,因此在建成后,坑道里装备了大量通气设备。日军在该岛的主防御带位于岛屿中部,贯穿二号机场;二号机场南部是一号机场,再南部就是折钵山。在折钵山和一号机场之间,日军预设了严密的火力点,火炮也予以校正,后来也就是在这里(一号机场南部边缘),巴斯隆不幸阵亡。
7,硫磺岛战役于1945年2月19日打响,影片中有几个细节:一是海滩的位置明显比内陆要低很多,这是正确的,因为海浪的冲刷,硫磺岛的海滩呈梯形,海岸线比高处平台要矮3-5米,而内陆则要比海岸线高10多米。二是黑色而松软的沙滩,这是因为硫磺岛是火山岛,覆盖有大量黑色的火山灰;当时《太平洋》剧组为了确保影片的真实性,特意花数百万美元购买了足够的火山灰铺满拍摄地。三是在登陆场左边是一座山丘,这座山就是岛屿南部的折钵山,美军登陆场是在岛屿东南部,折钵山正好在其左面。四是巴斯隆等人冲到了机场附近,这就是岛上的一号机场南部边缘,也就是在这里巴斯隆战死。
8,美军在硫磺岛登陆点是岛屿东南方,其中陆战5师28团的2个营在绿滩登陆,负责分割和夺取折钵山(也是他们插起了旗帜);巴斯隆所在的陆战27团1营在红2滩登陆,他们左边是27团1营,右边是陆战4师的xx。一同参与登陆的还有两名特殊人物,一位也是瓜岛战役的荣誉勋章获得者Robert E. Galer中校,他在瓜岛战役中击落过27架日机,后来他也自愿重返战场,在硫磺岛他负责一支雷达xx;另一位则是巴斯隆的弟弟乔治-巴斯隆,作为陆战4师的一员他也参加了硫磺岛战役。幸运的是两人都活到了战后。在日军方面也有xx人物,在硫磺岛战役中日军有2名奥运会奖牌获得者战死,一位是第10届奥运会马术xx获得者西竹一,一位是第10届奥运会的100米自由泳银牌获得者河石达吾。
9,巴斯隆在硫磺岛的死因官方公布是迫击炮击中而亡,影片中似乎则似乎是机枪或步枪击中而亡。为此我查了下,发现确实有多种说法,当时战场混乱,巴斯隆又往返于海滩和机场,有很多亲历者都声称亲眼看到巴斯隆战死。如有一种说法是巴斯隆是踩到地雷,双腿被炸飞,为了解决痛苦他自己掏出xxxx;还有人说他是在海滩附近中弹身亡的。而目前官方版本是一名熟悉巴斯隆的人提供的,他说在一号机场附近他听到一声爆炸声,转头一看发现巴斯隆和3名战友倒在血泊里,全部当场死亡,巴斯隆的腿上、腹股沟、脖子和左臂都有弹片伤。个人估计有可能影片导演不想让大家看到一个血肉模糊的巴斯隆,而且可能也认为巴斯隆之死并无定论,所以设计了中弹身亡这一情节吧。
10,硫磺岛战役美军伤亡惨重,超过了日军守军,引起国内轩然大波,甚至有报纸呼吁由麦克阿瑟指挥陆战队,还一度引发陆战队老兵前去抗议。不过战役的价值还是得到了体现,截止战争结束,共有约2万多轰炸机机组人员在该岛紧急降落得以幸免。另外,个人感觉硫磺岛之战可能并非是{wy}美军伤亡大于日军的登陆战,帕劳群岛的昂格尔战斗应该也是。不过不管怎么说,论惨烈程度,哪场仗都不如后面的冲绳战役来得猛烈。
Related posts:
- 《血战太平洋》首集收视率虽然没有达到预期,但看点还是不少。剧组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建立全剧的基调:他们让观众意识到这部剧集的故事发生地不是美国人熟悉的欧洲战场,而是截然不同的太平洋战场。无论是电视迷你剧《兄弟连》,还是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亦或是游戏《使命的召唤》、《荣誉勋章》,无不在展示场面恢弘的诺曼底战役。那硝烟弥漫的诺曼底海滩,无疑是一个真正的人间地狱。 快播:http://zy.gvod.net/website/Data.asp?DataId=17783 与之相对照,美国海军陆战队{dy}团的士兵抵达瓜达尔卡纳尔岛时,一切却显得很平静(没有敌军,没有猛烈的炮火,战友们无所事事地休息、闲聊,躺在石头上晒太阳)。虽然随后发生在岛上的战斗十分激烈,但那不能掩盖这座岛屿的美丽。正如一个士兵所说:这里是一个可以独度假的热带天堂。首集更多的是渲染气氛:紧张、焦躁、美丽与恐怖并存。汤姆·汉克斯在新闻发布会上曾说:这部剧集主要还是描写「人」的,「人」在战争中的情绪、「人」的成长,战争的激烈与恐怖只是陪衬。 巨大的投资显然物有所值,这部剧集的画面非常华丽,镜头也十分讲究,{tx}更是低成本作品不能比拟的。例如在海军陆战队{dy}团抵达瓜达尔卡纳尔岛之前,有一段对电视来说非常「xx」的海战场景。 一等兵Robert Leckie是本集的焦点,但其他角色也有所交代。John Basilone中士是随第七团抵达战场的,他的战友包括J.P. Morgan中士、Manuel Rodriguez中士。他们错过了{dy}次战斗,但是会在下集的攻坚战中发挥主要作用。 另一个重点描述的角色是刚刚年满18岁的Eugene...
- 1、瓜岛登陆日为1942年8月7日,美军登陆xx达1万人,而日军之所以没有抵抗,是因为岛上日本守军只有2800,而且其中绝大多数还是韩籍劳工,战斗xx只有几百人,而且还都在机场附近;同时日军也根本没料到美军会突然开展登陆,所以在美军登陆过程中未遇到抵抗。 2、那场海战是1942年8月8日晚进行的萨沃岛海战,此战美军大败,损失了4条重巡,另有1条重巡和2艘驱逐舰被重创,1000多名美海军战死;而日军无一艘军舰沉没,只战死58人。(美海军和美陆战队在太平洋战争的境遇是相反的,美陆战队在开战初期打得挺顺,但越到后面遇到的阻力越大;美海军在战争初期比较背,但越到后面越顺)。 3、那场夜间的战斗是1942年8月21日凌晨爆发的泰纳鲁河口战斗(事实上美军搞错了,该地其实是伊鲁河的河口,当地土著人称伊鲁河为鳄鱼溪,由于美军把把真正的泰纳鲁河反而认成了伊鲁河,因此此战其实应为伊鲁河河口战斗才对)。 4、泰纳鲁河口战斗日军参战xx为一木支队,兵力900,美军参战xx算上防御兵力和反击兵力,约2000—3000;由于美军在此前意外得知了日军的主攻方向(首先是一支美军侦察兵伏击了一木的巡逻队,缴获了一份日军地图并因此了解了日军的可能发起进攻的方向;其次是一名亲西方的当地土著在被日军抓获后设法逃回了美军防线,提供了日军的有关情报),所以在日军的必经之路上机枪火炮全部校正,工事加强,炮兵观察员全部在一线待命,就等日军上门。 5、影片中是黑夜中爆发战斗,很多朋友觉得拍夜战不过瘾,但没办法,历史就是这样。还有朋友质疑怎么日军都像发疯一样送死,其实不然,日军的战术核心就是渗透+ 夜战,在前期的东南亚战场这招屡屡成功,因此也就没把瓜岛美军放在眼里,还是就这么进攻了,殊不知美军此时无论在兵力、火力、情报搜集、准备工作等各方面早就占了优势。影片中战斗时几个细节把握得很到位,一是战斗围绕在一条沙堤进行(日军想通过这条沙堤冲过来,但是都被美军的机枪扫倒),这是符合历史的,鳄鱼溪的入海口其实是一个泻湖,有一个环状的沙堤,日军要想跨过鳄鱼溪进攻对岸的美军,必须通过沙堤,因此也就在这里死伤惨重(影片中到了白天可以看到日军在沙堤上死亡枕籍,那个xx的日军就在沙堤上);还有一个细节是美军互相提醒日军从侧翼攻击,这也是对的,因为一木支队的进攻分为好几波,主攻xx是通过沙堤的向心攻击,还有一波是试图涉水从沿海泅水绕到美军侧翼进行攻击(这也就是影片中为什么到了早上在海边会有大批日军尸体的原因)。 6、到了白天,海中和海边的尸体如前所述,并非是有些朋友所说的是被击沉的日本军舰上的死亡人员,而是一木支队的部分试图通过海边绕道迂回攻击的战死人员。那名xx的日军也是可考证的,历史在泰纳鲁战斗接近尾声时,美军医护人员曾试图救治日军伤员,但日军却拉响手雷与美军同归于尽,为此美军下令对日军伤员不予救治,直接坦克碾过。不过影片中似乎此次战斗结束得稍快了些,事实上此战要持续16个小时,到当天傍晚17:00才结束。此战日军战死777人,美军死 34,伤75。 7、其他几个细节:影片中{dy}集的主角Robert...
- 1,陆战1师在瓜岛战役结束后前往澳大利亚进行休整。但他们的起始地并不是影片所指的墨尔本,而是北方的布里斯班。但是布里斯班的蚊子太多,而刚从瓜岛返回的陆战1师有不少疟疾病人(在瓜岛战役中该师先后有7500名陆战队员得疟疾),因此陆战1师请求换一个稍南面气候凉爽蚊虫不多的城市。然而当时悉尼早已经被美国陆军和海军士兵占据,陆战队员不得不转向墨尔本。 2,影片中莱基的xx驻扎地是一个板球场,历史上也确实是如此。当时陆战1师的4个团的驻扎地分别是:陆战1团驻扎于墨尔本板球场(又称墨菲营);陆战5团驻扎于罗维尔营;陆战7团驻扎于马萨山的巴尔康比营;陆战11团驻扎于巴拉雷特。 3,巴斯隆被授予荣誉勋章那段,可能很多朋友都会感兴趣和巴斯隆一起进场的是谁。大家可以把影片拉到21:25,那后面三个人中的最右边无疑是巴斯隆;他左边那个高个的年纪有些大的胖子,其实是陆战1师第1突击营的指挥官埃迪森,此人由于在1942年9月的血岭战斗中率领部下顽强击退了川口支队的进攻,也被授予荣誉勋章;在埃迪森左边那个年轻的瘦子,也不是酱油角色,而是陆战7团2营的一名排长米切尔-帕戈,他在1942年10月的机场争夺战中率领部下夺回了一座被日军攻占的山岭,也被授予荣誉勋章。所以这下大家都明白了,这个颁奖仪式上有三名陆战队员被授予荣誉勋章,而站在这三人前喊话的可能是陆战1师负责典礼的官员,那个讲话并给三人授奖的不是别人,正是陆战1师的指挥官范德格里夫特。而范帅本人后来也因为瓜岛战役中的{zy1}指挥而获得了荣誉勋章。这次颁奖仪式举行于1943年5月21日,地点是陆战7团驻扎地马萨山附近。 4,影片中美军和澳大利亚军人在酒吧里发生斗殴事件,这在当时相当普遍。美国大兵的军容、制服、薪水都远超过澳州大兵。而且美国大兵普遍出手阔绰,能歌善舞,待人礼貌(尤其是对女孩的母亲,尽管女孩的父亲总是持怀疑态度),加上“澳大利亚救护者”的头衔,自然使得美国大兵在墨尔本大受欢迎。举一个小例子,有个澳大利亚的卖报男童某日遇到了一个美国兵,美国兵一甩手就是两个先令(24个便士),拿过一分报纸(一份报纸其实只要2便士,男童的薪水是卖12份报纸得1便士)看了几分钟,又把崭新的报纸还给了男童。而美国大兵上澳洲女孩家时,总是带上鲜花和大包的食品、服装和香烟,乘出租车都是把钱直接扔给司机而不带找的。而美国兵如此受欢迎自然让澳洲大兵不高兴了,尤其是当澳大利亚第9步兵师从北非战场回国后(这可是参加过阿拉曼战役的虎师),街头巷尾和酒吧里随时可见双方的冲突。 5,美国大兵驻军海外让人总免不了讨论他们的军纪。其实总的说来,陆战队员的军纪在澳大利亚还是可以的,虽然夜不归宿的家伙不少,和澳洲猛男群殴也不少见,但是在陆战1师驻扎在墨尔本期间,该城未发生过一起严重的伤亡事件。而驻扎在布里斯班的美国陆军可就牛多了,发生过将澳大利亚士兵当街打死的事件!而感觉美国陆军从来都是差次不齐的,同样在墨尔本,陆战队员驻扎时总体还算可以,可是在此前陆军驻扎该城时,发生过xx的“列昂斯基案”;列昂斯基是一名美国陆军士兵,他于1942年5月驻扎墨尔本期间残忍杀害了三名澳大利亚妇女,他也因此被判处绞刑。而美国陆军似乎在二战期间惹的麻烦不少,整个二战中共有141名美国陆军士兵由于在海外犯强奸、xx等严重罪行而被判处死刑;而相比之下,海军和陆战队别说二战,甚至自1849年之后就无一人被判死刑的! 6,当然,陆战队员在墨尔本毕竟是做休整而不是单纯吃喝玩乐。训练是必不可少的。1943年1月刚到墨尔本时,陆战队员以重整编制和鼓舞士气为主;从3月底开始,开始进行小xx间的战术训练;4-6月间,所有人都携带新装备开始了包括登陆、野外求生等高强度训练;到了夏天,美军对陆战1师的状况进行考评,认为其装备精良、士气高昂,75%的士兵是富有经验的老兵,平均年龄比陆军xx要低,综合来看,该师战斗力已经调整到{zj0}状态。美军认为,此时的陆战1师如果参与持续战斗,该状态将维持2个月;如果期间有休整和轮换,则该状态将维持半年。 7,在此阶段陆战队员也开始大批换装,最显著的是在1943年4月M1步枪开始全面替换在瓜岛战场使用的春田步枪;此外还有三件装备开始全新登场,一是M4A1坦克,它将替换M3A1轻型坦克,这批M4A1坦克于1943年5月抵达墨尔本;二是LVT-2水牛两栖登陆车,它在LVT-1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将在格罗斯特角的战斗中一试身手;三是丛林吊床,在潮湿的丛林中这种吊床将很好地抵御湿气和蚊虫。当然也少不了影片结尾中陆战队员们换上的新式的迷彩军服,新款军服与旧军服相比更具有隐蔽性,而且更能够防蚊虫和荆棘。该款军服于1943年中期开始装备突击xx和侦察xx,1943年下半年开始装备步兵。1943年11月的塔拉瓦战役和其后的格罗斯特战役中,美军已经着此军服参战。 8,陆战1师于8月底开始陆续离开墨尔本,主力xx于9月-10月间离开。他们将先前往几个小岛适应丛林生活,然后投入“硬币行动”,目标是位于新不列颠的格罗斯特角。 ...
- 1,本集开头是1944年9月16日D+1日早晨的情况,首先提到了陆战队员缺水;可能很多朋友不理解为什么补给充足的美国大兵也沦落到要喝泥水的地步,事实上这是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佩里琉岛的气温非常高,而且战斗强度大,在这种酷热的环境下陆战队员的饮用水消耗非常大,虽然在D日上岛时每个陆战队员都配有半加仑的饮用水,但是到当天下午水就喝得差不多了,超出了平时的消耗量;二是佩里琉岛上的日军炮火比较猛烈,不少运输补给的两栖车被击毁击伤,影响了补给的运输速度;三是佩里琉岛的外围有一圈暗礁围着,大大延缓了两栖车往返于滩头和运输船间的速度,等数日后美军炸毁部分暗礁,补给速度才有了质的提高;四是不知何故,运往佩里琉的水箱很多先前是油桶,而且未洗刷干净(莫不是尤金在第五集刷的那几个,呵呵),装在其中的饮用水都被污染,很多陆战队员喝了后上吐下泻失去战斗力,所以其余陆战队员不得不放弃饮用这批引用水。因此,由于上述原因,佩里琉岛上的美军在D日—D+1日这段时间遭遇了一定的补给危机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2,而后本集提到了机场争夺战。由于日军在岛屿中部的群山中挖了大量坑道工事,坑道里安置的远程火力直接威胁了山脚下的机场,因此若要夺取机场,美军有必要穿过机场直插中部山区的南部边缘站住脚跟。9月16日当天有4个陆战营参与了穿越机场的战斗,从左至右分别是陆1团2营(莱基所在xx)、陆5团1营、陆5团2营、陆5团3营(尤金所在xx)。遭遇与影片中的情况最相似的应该是陆5团1营的2个先头连,很多人在毫无装甲车辆掩护的情况下直接迎着日军的炮火抵达机场北端的山脚。莱基所在的陆1团2营从机场西北部穿过,目标是夺取一处公路汇合点,他们进入一片日军的建筑群,但遭到日军的顽强抵抗并一度与友军失去联系,到当天结束时仍没有xx得手;尤金所在的陆5团3营则不是朝北进攻,而是向东穿过机场,保护在南面的陆7团3营的侧翼,根据尤金的回忆,在穿越机场时遭到了日军的猛烈炮击,Snafu(就是那个老兵油子)被一块弹片击倒(影片中有体现),但是好在弹片已经强弩之末而且打在了xx套上,因此只造成了轻微的淤伤。陆5团3营在完成向东突破的任务后,于当天下午接到命令被调往机场北部替换陆战5团1营。因此到D+2日的早晨,机场北部从左至右分别是陆1团2营、陆5团3营、陆5团2营。 3,影片中提到在机场争夺战后的第二天早上(D+2日)尤金和战友们行军进入山区,这就是中部山区,也就是后来爆发激烈战斗的“乌穆尔布罗戈尔口袋”。在该日,陆战5团3营和2营对中部山区和东部的沼泽进行了试探性攻击,但没有取得什么成果。美军此时已经意识到日军在山区的密集防御,但陆战1师师长鲁普特斯仍然坚持认为战斗将在几天内解决,并拒绝陆军xx的援助。 4,而后影片又到了晚上(D+2日晚),这里老兵让尤金等炮兵检查武器,还提到了狗。其实历史上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作战时带有不少军犬,这些军犬在搜索日军、寻找诡雷等方面给了美军很大帮助,尤其是在日军夜间渗透时,狗往往比人更早觉察到风吹草动;也因此狗同样承受了很大的伤亡,仅在关岛战役中,就有25条军犬战死。但也不是所有美军都放心将自己的性命交付给狗,所以影片中的老兵对狗可以觉察到日军的动向不屑一顾,从而命令尤金等人在夜间要保持高度的警惕。而老兵叫了声“Woof”,其实是在学狗叫,可能一方面是开个玩笑,还有就是要尤金等人像狗一样保持警觉。 5,那个被自己人干掉的美军据一名老兵回忆是一名陆军的训狗员,他当时带着一条军犬与陆战队员一起过夜。可能此人得了战争恐惧症,因此变得歇斯底里;由于曾经发生过战争恐惧症患者发疯杀死自己人或者引来日军的事件,因此陆战队员毫不手软地干掉了他。当然,有可能也是因为此人是陆军而不是陆战队员,所以陆战队员没有那么顾及…… 6,影片的末尾部分尤金的xx接到新命令前往“东侧公路”,其实是指D+3日美军改变思路,决定留着中部山区不动,先扫荡东部的沼泽和名为“恩加多罗罗克”的半岛。于是该日,陆战5团2营和3营向东推进,用一周的扫平了东部半岛的日军。 7,影片中以莱基、Runner为代表的伤员陆续返航,截止D+6日,即登陆后1周,莱基所在的陆战1团伤亡高达1672人,其中1营伤亡达71%,9个步兵排中只有74人还有战斗力,所有排级指挥官都或死或伤),另外2营伤亡56%,3营伤亡55%,因此美军决定将陆战1团撤回帕伏伏岛休整(就是前面几集提到的那个小破岛),取而代之的是陆军第81师的第321团战斗队。截止该日,陆战1师在登陆后的170个小时内伤亡3946人。而即使到了这个时候,陆战1师的指挥官鲁普特斯仍然坚持认为仅凭陆战队员就可以拿下佩里琉,然而佩里琉上有日军约万人,而且工事严密,陆战1师的一线作战xx却只有9个营;相比之下同时期打响的昂格尔岛战斗,陆军第81师用6个营(后来减为3个营)打日军1500人,以一周就基本解决战斗。因此美军高层不愿再让鲁普特斯闹下去,决定增派陆军xx登场;最终佩里琉战役中参战的陆军xx达到2个加强团,即使如此,佩里琉战役仍然打了整整2个月。 ...
- 1,这集看似短,其实几乎包括了所有陆战5团3营在佩里琉岛的战事。最开头的一段没有对话和旁白的战斗场面其实是指D+3日后陆战5团3营和2营开始对岛屿东部的恩加多罗罗克地区进行扫荡。当时美军已经意识到日军在中部山区(土著人称之乌穆尔布劳戈尔,美军称之为血鼻岭或“口袋”)的防御极为严密,于是决定由陆战1团对“口袋”进行外围攻击,由陆战7团进攻岛屿南部,由陆战5团扫荡岛屿东部半岛,即恩加多罗罗克地区;该地区原来日军判断可能是美军的登陆场,因此原本防御十分严密,地雷、壕沟、暗堡等密度远超过美军实际登陆的岛屿西部。但美军登陆后,日军开始收缩兵力,因此当陆战5团的2个营开展扫荡时,并未遭到太激烈的抵抗。陆战5团用几天时间便扫平了整个半岛。同时,陆7团也完成了对岛屿南面的进攻,基本全歼该地区的日军,两个团将短暂休整后准备进攻岛屿北部地区。 2,影片中随后出现了尤金的xx返回机场的场景,大家可以发现有很多衣着整齐的Seabee(海军工程营),这些人的任务是修复被炸得千创百孔的机场。美军的效率非常高,D+4日时机场就可以起落小型侦察机,D+10日{dy}批战斗机降落该机场,D+11日时飞机已经可以直接从佩里琉机场起飞攻击中部山区的目标了!由于距离太近,美军飞机往往起飞后不到15秒就飞临目标上空,甚至还没来得及升起起落架。xx爆炸的碎片甚至可以直接飞到机场上。 3,影片中放到有Seabee向尤金他们索要战利品,当时也确实如此,尤其是到战役后期,由于战斗局限于中部山区且日军少有针对后方的攻击,因此后方的工程xx、空勤人员和运输xx无所事事,不少人干起了搜集战利品的活。那些散布在旷野上的日军尸体就是这批人的目标,从王八盒子、武士刀、刺刀到影片中描写的金牙,什么都要。但这些人到处闲逛肯定招致战斗xx的不满,动摇前线将士的军心不说,还造成了不少误击事件(例如有不少搜集狂甚至直接跑到山区附近去淘金,这些人衣着光鲜,拿着日军的装备,而衣衫破烂神经高度紧张的一线xx往往会来不及反应直接一枪放倒),同时这些人乱跑也经常成为日军狙击手的目标。后来美军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约束后方纪律,不少后勤xx也知耻而后勇,主动自告奋勇上前线担任担架手等工作。 4,影片中尤金他们从机场附近休整完毕开始进发,他们的目标是对准备岛屿北部地区开展扫荡。半路上他们遇到了被打残的陆战1团,当时陆战1团在中部山区的战斗中遭遇重创,截止D+7日,该团伤亡达到56%,不得不被陆军xx替换,该团被替换后随即前往帕伏伏岛进行休整。 5,影片中随后放到夜间的日军渗透,在太平洋战争中日军的夜间渗透是出了名的,即使没有指挥,基层日军士兵也会三五成群甚至单枪匹马前往美军防线,他们或跳进美军的散兵坑刺杀美军士兵,或故意制造杂音破坏美军睡眠动摇美军军心,或开冷枪埋地雷,因此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军的神经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大批人成为战争恐惧症患者。而在佩里琉也同样如此,在D日就有3名日军神不知鬼不觉摸到了陆战1师的师指挥部门口,幸而被哨兵及时发现击毙。在后期的“口袋”战斗中,日军在夜里有两种主要战术:一是乘夜色潜伏到美军后方的山洞中,等第二天白天冷不丁在美军后方打冷枪(很多搜集狂成为牺牲品);二是携带xx和地雷专找美军的坦克、卡车等重装备进行攻击,但由于美军防守还算严密成果不大。 6,影片中随后尤金的xx对一个地堡展开攻击。其实这不是对中部山区的攻击,而是对佩里琉岛北部的恩格斯布斯岛展开的攻击,该岛与佩里琉岛毗邻,日军守备xx约500人。陆战5团3营对该岛进行攻击一来是削弱该岛对佩里琉岛的威胁,二来是阻断北面帕劳主岛对佩里琉的增援。在一艘战列舰为首的海军火力辅助下,陆战5团3营以伤亡约50人便轻松解决了岛上守军。也是在该岛上尤金杀了{dy}名日本兵。根据尤金的回忆录,当时数名日军从地堡中逃出,Snafu在一旁大叫“你还等什么!快开枪!”于是尤金开枪正中一名日军胸口将其打死,然后又开枪打死了第二个…… 7,然后影片中放到尤金的xx开始挺进山区,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口袋”。这里简要说明下“口袋”的情况——这片山区严格说来并不算是山,而是数十座高度在100-300米奇形怪状的珊瑚岭。在这片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长约400米的山区中,主要有以下几座山岭和峡谷:东面的博伊德岭和沃尔特岭,南面的五姐妹山和300号高地,西面的死亡谷和中国墙,北面的布拉迪、140号高地和120号高地,中部的马蹄峡谷和五兄弟山。日军充分发掘了该山区的特点,共修筑了500多个坑道火力点,美军在进攻时往往陷入各山头日军的交叉火力中。而且由于珊瑚岭较为坚硬,即使是海军的舰炮若不直接命中,也很难彻底将其彻底摧毁。美军在完成了对岛南、岛东、岛北的扫荡后,开始重点攻击“口袋”。其实在以往的战斗中,美军经常在目标岛屿修建或夺取机场后便就地防御,很少会去将岛上日军赶尽杀绝,如瓜岛、布干维尔岛等地都是如此。但在佩里琉,一方面“口袋”直接位于机场北面,日军的远程炮火可以轻易威胁机场;二来陆战1师的指挥官不愿由陆军登场攻克“口袋”把功劳让给他们,因此打鸡血一般要亲手拿下佩里琉全岛。 8,影片中的山区作战描述的是陆战5团3营于10月3日进攻“口袋”南面五姐妹山(顾名思义,由5个小山包组成)的战斗。这次战斗其实是当日围攻“口袋”战斗的一部分,由陆战7团进攻“口袋”北面和东面的几个目标山头,而由陆战5团在五姐妹山附近做牵制性作战。当日结束时,陆战7团基本完成预定计划,但陆战5团3营在五姐妹山的战斗却受阻,该营一度拿下了5个山头中的4个,但随后遭到附近山头的交叉火力而被迫后撤。到10月4日,陆战5团3营又一次发起对五姐妹山的进攻,但仍然是先取得一定战果,又不得不放弃。在五姐妹山的战斗中,仅尤金所在的K连就伤亡了30个人。 9,影片中着重描写了尤金担任担架兵的情况。当时由于伤亡严重,很多炮兵人员给编入了担架队。在太平洋战场的战斗中,日军无论对伤员、医护兵和担架兵都毫不留情,因为打中一个就能拖累更多的美军。因此很多前去救援战友的美军被日军的枪弹击倒。而众所周知,美军的信条是不落下任何一个同伴,尤其是在和日军作战中;尤金在回忆录中提到:如果有同伴落到了日军手里,他的下场肯定是被折磨至死。因此美军在战斗中前赴后继,虽然尤金所在的xx遭遇了不少伤亡,但奇迹的是没有一人被落在战场上,无论是伤员还是尸体。 10,影片中有个小插曲,说是尤金的一名叫JAY的战友在拉屎时被日军追击。不过在尤金的回忆录中略有不同,当时JAY在逃命时是对着伯朗宁xx喊叫,但是那位xx却迟迟不开枪,直到那个日本兵离得很近时才猛的一梭子子弹打上去,将日本兵几乎拦腰扫成两断。当JAY气呼呼地责问xx为什么这么晚开枪时,xx认真地回答:我只是想试试看我的枪能不能把人扫成两截。...
以上关联文章由 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