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5日

2010年5月5日

2010-05-05 09:05:15 阅读6 评论0 字号:

 

文学技术革命第7章

 

                            董吕庄的故事   

       在威县县城东北45里左右,有两个村庄,东边的叫东董吕庄,简称东庄;西边的叫西董吕庄,简称西庄。很多年以前,两村合称董吕庄。据说明朝迁民时,东边村有家姓吕的,西边村有家姓董的,后来两姓都没人了,村名仍然按原来两家姓氏叫的,可能西边叫董庄,东边叫吕庄,两村合称董吕庄。本书的作者就是西庄人。

       西庄是威县地方戏中---乱弹的发源地之一,而且还有一些美丽的传说:

       庄上楼人家的:解放前西庄有家姓任的,家里很有钱,建了一座楼房。这在当时周围村庄是很少见的,因此庄上楼是任家的叫得很响。由于任与人同音,于是就说成了“庄上楼人家的”,意思不是自己的。比如,有一个人牵了一匹好马,别人问:“你买了一匹好马吗?”,如果不是自己的,它就可以说:“庄上楼人家的”。

       打井的故事:董吕庄,心不齐,为曾打井两撇子戏。东头商量自家打,西头商量请把戏。东头打了个干挤眼,西头打了个扁鼓挤。孙老计出来高声喊:“早晨,晚上大米饭,正当午时摆顿席。”,把戏说:“老记,老记,你别着急,扁喽还管圆喽哩。”

       仨黑的,俩白的,一个菜花在头里:几十年前,西庄有个姓周的,非常喜欢玩鸽子,有{yt},他与几个好友在东北地里下了抓鸽子的夹子,鸽子一落,没有夹住,鸽子飞了,它们在后面紧追不放,追了一会儿,不见姓周的了,他们边喊边找,听到回声后,在一口干井里找到了他,大家商量怎样把他救出来,他却说:“别管我,赶紧去追鸽子,仨黑的,俩白的,一个菜花在头里。” 。听说这个故事传得很远,就连东北地区的一些鸽子爱好者就知道这件事。

       武举人与井:

 

                                   堡子城的故事

1堡子城

       堡子城,有人误叫做布袋城,正规的大名叫章华堡,过去属于潘古乡,现在属于章台镇。位于威县县城东北40多里。从威县---南宫中间的章台镇向东行15里左右便可到达此城,再向东行三四里就到了侯贯镇的西庄村。

       叫它堡子城,其实并不是一个城市,而是一个小小的村庄,人口约1000左右,有一条约450米长的南北街,和一条十字交叉的300米左右的东西街。他之所以小有名气,是因为它的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这个村庄,据说有一个朝代还打算在这里建都,唐宋时期,名气远扬。

      

                     2藏迷寺

       在堡子城东边是一个南北的长坑,坑东边是一大片地,地的东南角有一座由宋庄宋书文主持兴建的小庙。庙的南面是一条堡子城通往东边宋庄的公路,公路北边的洼地上过去有一只无头的石头乌龟。

       堡子城的一些人为了垫宅基地,便到庙所在的那片地上拉土,不知什么原因,在此拉土的几个人接连不断地离开了人世,从此再也没有人敢从此地拉土了。

       从这只无头石龟我们可以回顾此地那千余年沧桑变化的历史。南北朝时期,未能在此建起一座政治王朝都市,却不知何时修建了一座远近闻名的大寺院----藏迷寺。

       过去藏迷寺的东边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流,这条河据说明朝时叫朱家河,与朱元璋做皇帝有关。唐朝时期起义军{lx}黄巢曾率大军渡过黄河,北上到达藏迷寺,人们夸张地说,当时黄巢的百万大军在寺中只占了一个小小的角落。寺里的一个老和尚因害怕大军,藏到了寺门边的一棵空心大树里,黄巢在起身时,在树上试了试大刀,一刀下来,树断了,溅出许多鲜血,老和尚也死了。

       传说中还有江南蛮子到藏迷寺中xx金香炉的动人的神话故事。

 

                            3堡子城老先生

       在古代堡子城的一个角落里,有两只狗在调情,由于母狗高大,公狗矮小,因此不能交换,这时有一位老先生看到了,于是帮了两条狗的忙,成全了它们,这就是堡子城老先生助狗为乐的故事。

 

                                   淋么也别淋我这个车---

       在威县章台镇东边15里左右有个村庄叫东章华,村里过去有个老汉有一辆称心如意的排子车和一只很喜欢的茶壶。

       孩子大起来了,需要盖房,于是脱了许多坯,天要下雨了,家人忙着盖坯,他却什么也不管,拿了一块油纸把车盖起来了。别人说:“你不盖坯,干嘛要盖车呢?坯一淋就坏了”,他却说:“淋么也别淋我这个车。”。

       有一年地震,家人把值钱的东西往外拿,他却什么也不管,只把自己的茶壶拿了出来,并且壶不离手,有人问:“干嘛光拿着?”,他说:“砸么也别砸我这个壶。”。

 

                           

                            孩子的抗药性

       我有个姨表兄叫申秀春,在河北威县章台镇开了个春佳五金门市,兼营 农药。有一次,父亲到他那儿买东西,见他的两个孩子乱摸乱动农药,就对他说:“小春,说说孩子,别让他们玩农药了,可别中了毒。”春哥笑呵呵地对父亲说:“姨夫,没事儿,咱这孩子有了抗药性啦!”。时隔两三天,见他的门市关了门,一问才知,两个孩子由于失去了抗药性,都中了毒,住进了医院。

 

                                   俺要两块钱的

       我的外甥宋建增多年前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他村---宋庄村有个家庭妇女想喝糖水,就给了她的小女儿两块钱买红糖,小孩走到代销点,见一个人正买呋喃丹农药,她不知道是农药,认为是红糖,就对售货员说:“俺要两块钱的。”,售货员也没问,就给了他两块钱的呋喃丹,小孩带着呋喃丹回到了家,放到碗里倒了些水,给她的妈妈喝,当时家里有个串门子的人,给小孩闹着玩,说让俺喝点呗,小孩不让喝,这时这个人一看,不是红糖水,再仔细一看,孩子买的竟然是呋喃丹剧毒农药。由于大人的疏忽大意,险些出了人命。

 

 

                                   地里xxx

       中国古代有个守株待兔的故事,在河北威县有个地里xxx的故事。听说可能在章台镇某个小河的村里,有个缺心眼的光棍汉,他很想娶个媳妇,可是由于别人说他傻,没人给他提亲,一直过着一个人吃饱,一家子不饿的单身生活。

       电视连续剧《聊斋》在威县开播时,有人发现他每天早晨从村外背着被窝回家,经再三询问才知是怎么回事:原来他看到电视里有许多人在坟地里找到了温柔又可爱,美丽又大方的狐狸媳妇,并且一个钱也不花,有吃又有住。于是他想,我也到坟地里碰碰运气,看会不会遇到。夜里看完电视后,便悄悄地背着被窝卷到坟地里去睡觉,幻想能得到一位漂亮的好媳妇,哪怕是狐狸精变得也不在乎,可惜在地里睡了十多夜,连个女人的影子也没见到,从此再也不到地里去睡了。

 

 

                                   小心到不了郭固

       在威县侯贯镇某个郭固的村里,很久很久以前,具体是什么时候,没有去实地考察询问,有个农户家里发生了一件事:一位年轻的媳妇在拾掇桌子上的东西时,一不小心把一只碗碰到地上摔坏了,婆婆听到声音后便说:“儿家,你小心点来!”,儿媳听到婆婆说她不小心,心里有点不高兴,边小声说:“小心点,俺早小心点就到不了郭固嘫!”。后来婆婆在串门的时候把这件事说给了别人,于是“小心(小辛)到不了郭固”就流传开了。

       事情是这样的:郭固这家有个儿子在戏班里唱戏,在郭固村正西二十多里有个村叫小辛村(分前后小辛),村里有家农户,他有一个女儿,到了定亲的年龄,有人做媒,便给女儿订了亲。有一年,郭固这个小伙子所在的戏班到小辛村唱戏,小辛村的这个姑娘看到自己的“未婚夫”在台上唱戏,唱的还不错,散戏后,天已经很晚了,姑娘让小伙子到自己家里去,小伙子不知是怎么回事,说什么也不去,姑娘非让他去不可,{zh1}没有办法,只好去了,在姑娘家过了一夜。第二天,天还没有明小伙子就起床走了,由于屋里黑,他一不小心穿错了裤子,把姑娘的裤子穿上了,天亮后人们看到他的裤子成了花花的,便纷纷议论猜想。实际上郭固的这个小伙子并不是姑娘的未婚夫,由于长得很像他的未婚夫,又可能由于天黑看不清楚,一不小心认错了人。

       姑娘的真未婚夫知道这件事后,觉得很没面子,便吹了这门婚事。姑娘由于这件事散了亲家,附近村庄没有人愿与他定亲。解铃还需系铃人,{zh1}有人出了个主意,让人去郭固了解唱戏的小伙子是否定了亲,经打听恰好小伙子没有定亲,经媒人介绍,两人情投意合,定了婚事,{zh1}结为百年之好。

       由于小辛与小心是同音的巧合,因此“小心(小辛)到不了郭固”就显得更有意思了。

 

              我的爱对你说

                                   词:陈洁明;曲:李海鹰;唱:叶倩文

       天上的云,它慢慢地飘过来,陪着我慢慢的走,诉说那将来。悠悠的风,它轻轻的吹过来,好像知道,我对你的感慨。曾经有过,那许多的空白,能不能接受,感情的存在。亲爱的你,我这一片梦不改,不知能否,走近你的心海。

       我的爱对你说一个故事,我爱对你说一个现在,冬去了春来,雪化了云开,这份爱在等待,希望你感觉到我的爱。

                                                                2010-5-4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2010年5月5日】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