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佩格来西亚圣母悼歌_玻璃城堡_百度空间


Stabat Mater
1. Duetto. Grave 'Stabat Mater dolorosa'
2. Aria. Andante amoroso 'Cuius animam gementem'
3. Duetto. Larghetto 'O quam tristis et afflicta'
4. Aria. Allegro 'Quae moerebat et dolebat'
5. Duetto. Largo - Allegro 'Quis est homo, qui non fleret'
6. Aria. A tempo giusto 'Vidit suum dulcem natum'
7. Aria. Andantino 'Eia, Mater, fons amoris'
8. Duetto. Allegro 'Fac, ut ardeat cor meum'
9. Duetto. A tempo giusto 'Sancta Mater, istud agas'
10. Aria. Largo 'Fac, ut portem Christi mortem'
11. Duetto. Allegro (ma non troppo) 'Inflammatus et accensus'
12. Duetto. Largo assai - Presto assai 'Quando corpus morietur'

圣母悼歌(Stabat Mater)
  是一xx作于13世纪的诗歌,十八世纪时配上素歌曲调后成为罗马天主教xx仪式中的一首歌咏。(中译为《圣母悼歌》的诗歌其实全称应该是“Stabat Mater Dolorosa”,意思是“站着的悲悼圣母”。这句拉丁文现在被简化成 Stabat Mater,翻译成中文时如果直译,那就是“站着的圣母”,会显得有点莫名其妙。所以翻译时候加了“Dolorosa”的含义,而去掉了“Stabat”的含义,并按中文的规律重整了一下,变成了“圣母悼歌”)后来这首诗歌也吸引了许多xx古代、近代、乃至现代作曲家为之配乐,如维瓦尔第、罗西尼、德沃夏克和席曼诺夫斯基等等。而佩尔戈莱西的这首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根据《牛津音乐词典》介绍,这部作品是为圣母玛利亚的七天哀悼日的继叙咏所作的谱曲,为“男高音、男中音和管弦乐队而作”。与其他同类形式作品不同的是,这里改为以女高音和女中音来担任,并用一个小规模的合奏乐队伴奏。伦敦交响乐团在阿巴多手下表现得如同小型的室内乐队般通体澄明,而音色之丰又在小型乐队之上,其表现出的极强的适应能力叫人惊喜不已。而两位演唱者也不负所望,她们使这部作品中蕴涵的情感随同音乐一道,不仅升向了空中,也深入了我们的内心。它所表达的情感是超越宗教的,是人类所共有的,哀悼包含了无限的情思,体现的是那份热爱之心,而爱心的倾诉本身就不能不具有惊人的力量,当爱心化为旋律尽情而出时,这就是世上最美的音乐,无论你是否信仰基督,它都会深深地打动你——有谁不会被母爱所感动呢?!

  关于佩尔戈莱西的《圣母悼歌》,还涉及一部特别有意思的作品:J.S.巴赫的《诗篇51号》(BWV1083)。如果将二者对比来听,你会发现尽管它们音乐风格不尽相同,但却有着相同的旋律。我们知道,J.S.巴赫曾将维瓦尔第的一首四把小提琴协奏曲(Op.3,No.10)改编成xx的四架羽管键琴协奏曲,可是很多人大概没有想到,他还曾将佩尔戈莱西的《圣母悼歌》进行了改编,这就是《诗篇51》。
  J.S.巴赫改编版的最奇妙之处在于,旋律没有改动,而风格却发生了变化——变成了纯粹属于他自己的风格;两个声部被大规模地扩充,器乐编制也被扩大,歌词被替换成《xx·诗篇》的第51篇。新的内容不再是表现十字架旁哀悼耶稣的圣母,而是“诚恳悔罪切求恩宥”的诗句,据《xx》载:“大卫与拔示巴同室后,先知拿单来见他。他作这诗,交与伶长。”诗篇被划分为13个小的段落,{zh1}仍以“阿门”为结束。贯穿全曲的男童声的独唱、重唱、合唱美妙xx,宛如天堂中的小天使们在歌唱。音乐的情感与佩尔戈莱西原作相比发生了不小的改变,虔诚成为主导,{zh1}的“阿门”一片欢腾,歌声中所流露出的浓厚的宗教情感,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圣母悼歌》。



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1710-1736)
意大利作曲家乔万尼·巴蒂斯塔·佩尔戈莱西


  与莫扎特类似,佩尔戈莱西也是一位被过早夺去了生命的音乐天才,只活了26岁,却取得令人惊奇的成就。他的一些作品都是在他死后,有些甚至在他死后多年才为人所理解。在今天,他的音乐已经成为了一个xx,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的领军人物斯特拉文斯基也深深被他的音乐所震动,从而转向新古典主义的创作风格。
  佩尔戈莱西是父母的第三个孩子,另外两个兄弟和一个姐妹都死于婴儿期,他自己在童年时代也因为骨髓炎或者髋部结核而左腿残废。
  佩尔戈莱西很早就开始学习音乐,不久就成为一名有造诣的小提琴家。十多岁时他去那不勒斯学习作曲,在此期间,他的母亲和另外一个兄弟也可能因肺结核而死。五年后,他的父亲也死了。由于他成绩卓著,很快就接到创作歌剧的委托,并且获得了承认,在那不勒斯有了名声。1732年他被任命为那不勒斯的斯蒂利亚诺王子的教堂乐正,并创作了一首弥撒曲。两年后又被任命为那不勒斯教堂乐正,并于五月赴罗马指挥他的这首弥撒曲。
  佩尔戈莱西虽然患有肺结核病,甚至病得相当重了,但仍旧不懈工作,好像有无穷的精力,他每年都至少要完成一部歌剧,直到去世。1736年,他接受朋友的劝告,去南方那不勒斯湾的温泉疗养胜地波佐利,住在一处隐修院里。在这里,他仍继续创作,并在去世前的两天里完成了他{zh1}的、也{zyx}的作品《圣母悼歌》(Stabat Mater)。
  作为那不勒斯乐派的代表人物。他23岁时创作的《女仆作夫人》是早期意大利喜歌剧的杰作,也是意大利歌剧那不勒斯乐派的代表作。然而他{zshy}的作品却不是《女仆作夫人》,而是《圣母悼歌》,一个年仅26岁就不幸夭折的天才,以最动人的宗教诗篇谱写下了自己的天鹅之歌,这部作品,无论谁听了都不会无动于衷,许多人也许会因此将这位距今200多年的作曲家的名字记在心里,毕竟像这种感人肺腑的音乐是不多见的。



郑重声明:资讯 【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佩格来西亚圣母悼歌_玻璃城堡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