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瑕疵多、宏观政策变化、风险过大
本报讯(记者林霞虹)昨日上午,广州知名烂尾楼新中国大厦再次公开拍卖,但在一个半小时的拍卖过程中,两家竞买人均未举牌应价,这导致新中国大厦的第二次拍卖再次流拍。业内人士分析,瑕疵太多、宏观政策变化、风险过大等因素是导致此次流拍的关键因素。
昨天,受荔湾区法院委托,广州市兴业拍卖有限公司等7家拍卖行再次联合对新中国大厦进行拍卖,此次拍卖金额也有所变更,拍卖面积同为12.5万㎡,但起拍价则降为9.73亿元,比12.17亿元下降两成。从11时至12时,现场气氛显得很是沉闷,两家竞买人没有任何一家举牌应价。
荔湾区法院执行局副局长招汝荣介绍,竞拍公司表示,最近国家调控房地产的政策让他们不敢出手,不得不采取观望的态度。
“瑕疵太多,合同太复杂!”熟悉新中国大厦拍卖过程的一位拍卖业内人士表示。他说,新中国大厦租赁合约中的单价和面积都与实际有出入,而且有的租约时间长达十年,买家买来后很难解决遗留问题。
招汝荣介绍,按照{zg}法的有关司法解释,不动产有三次拍卖机会,现在新中国大厦还剩下1次拍卖机会。假如下一次拍卖不成功,则可以进行变卖。假如变卖依然不成,法院将通过别的案子再次查封,启动新一轮拍卖程序。
大厦拍卖一波三折:
去年8月,新中国大厦{dy}次挂牌拍卖,起拍价为11.4亿元。但由于小业主们有异议,法院暂停了拍卖。
去年12月16日重启拍卖,拍卖面积增加了6000㎡,至12.5万㎡,起拍金额也增至13.5亿元。但是,又因无人交保障金而告吹。
今年1月,拍卖行再次发出公告,称1月19日,新中国大厦降价约10%以12.17亿元起拍,面积同为12.5万平方米,但不知何故该场拍卖又被取消。
昨天上午,拍卖面积同为12.5万平方米,但起拍价则降为9.73亿元,仍旧没摆脱流拍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