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锦耀: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战略思考
一、新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战略任务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一项重要的农业基础建设。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到2007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42%,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已降至38%左右,这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阶段。这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中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跨越,说明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机械化生产方式得到多数农民认可,由原来的次要地位基本转化为主导地位,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人减、机增”的趋势不可逆转,对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的需求将呈现出刚性增长的态势。可以预见,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推进农业机械化的社会氛围、法律政策、经济基础、发展机制等条件将持续向好,我国农业机械化迎来了历史上{zh0}的发展时期,农业机械化呈加快发展趋势(耕种收水平2007年42%,2008年已达45.8%,今年预计超过48%)。进入中级阶段,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已经和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认真履行新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肩负的历史使命。
{dy},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近些年来,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已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力量,同时推动了农村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影响农民生产意愿的重要因素,先进农机装备广泛应用已成为吸引高素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纽带。目前,我国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生产手段落后、农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促进农业“两个转变”,需要以农业机械为载体加快先进农业技术应用和标准化生产步伐,xx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创新农业组织形式,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创造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提升农业素质、竞争力和效益。
第二,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农业机械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推动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农业机械化,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机作业收入,促进农民生活宽裕;有利于使水肥药种等农业投入品实现精准化使用,秸秆等资源实现循环利用,减少污染,促进农田基本建设、乡村道路修缮、河道疏浚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容整洁;有利于推动土地规模化种植、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目前,活跃在乡村的农机手超过4000万人,约占乡村人口的5%,占农业劳动力的13%。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的推进,将造就越来越多的农机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催生更多种植大户、养殖大户,成长为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第三,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在农村。要通过发展农业机械化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九亿农民搞饭吃的局面;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落后低效的生产方式;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方面有利于农业节本增产增效,另一方面解放出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拓宽农民增收的途径,让广大农民共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工农差距,实现社会的全面小康。
第四,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的必然要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农业劳动力供给出现了新的趋势,由原来的无限供给转变为有限供给,由{jd1}过剩转变为相对过剩,农业劳动力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短缺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留在农村的青壮劳动力减少,必须用农业机械替代人力,缓解农业生产中劳动力短缺的突出矛盾,使农业不萎缩、不凋敝,发展农业机械化是迫在眉睫、必不可少、立竿见影、关系长远的重要措施。同时,农机工业的快速发展(2008年总产值超过2000亿,2009年上半年增速达23%,位列机械行业{dy}),成为国民经济的有生力量和吸纳农民工转移就业的重要渠道。可以说,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是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履行中级阶段历史使命,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是我们农机工作者面临的战略任务。我们要从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战略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扎扎实实地推进农业机械化。
二、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
在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走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一要始终坚持发展是{dy}要务,努力实现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仍比较低,相当于日韩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还不能适应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大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努力做到速度和质量、效益、安全发展的有机统一,实现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为发展现代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好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农民群众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主体,是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和普及,让农民群众充分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加强农机质量和安全监督,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三要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质量。要围绕大农业,建设新农村,全面发展农业机械化。不仅要推进粮食生产的机械化,而且要推动经济作物、林果业、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的机械化;不仅要推动耕种收环节的机械化,还要推动种子处理、灌溉、植保、烘干、贮藏、初加工等各个环节的机械化;不仅要提高产中机械化水平,还要提高产前、产后机械化水平;不仅要精心组织农业机械为农业生产服务,而且要充分发挥农机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作用。当前,一些作物由于生产环节劳动强度太大、人工成本过高,已经影响到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我国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一机多用和高效复式作业的机械比例仍很低,适应特色农产品生产需求的新型农业机械比较缺乏。在保持较高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同时,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宏观调控,强化科研开发,逐步改善农机装备总量中“三多三少” (动力机械较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具较多、大中型机具少;低档次机具较多、高性能机具少)问题,促进各个作物、各个环节、各个区域的生产机械化协调发展。效益是推动农机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要研制推广经济适用、节本增效的农业机械,满足农民对提高农机产品质量、作业效率、舒适性等各方面不断增长的需求,探索出符合农业生产实际的农机化技术路线,激发农民购置更新和经营使用农业机械作业的积极性。同时要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对高能耗、高排放的老旧机具逐步淘汰和更新,鼓励发展节油、节水、节肥、节种、节药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节约型农业机械,以及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高效植保、保护性耕作等环保型机械化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要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形成协调一致共促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局面。要统筹机耕道路、农机场库棚、农机化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机作业条件。要统筹农业机械化推广、鉴定、监理、培训、修理等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工作条件手段,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要统筹农机工业、科研、流通等支撑行业发展,统筹国内国际农业机械化技术资源,促进国内农业机械化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新阶段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是当务之急。实现由数量增长型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益型、创新驱动型发展方式转变,要处理好以下六个关系:
——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必须处理好量和质的关系,做到量质并举、结构合理,走资源高效利用、效益显著、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提高农机化水平,必须处理好主要粮油作物生产机械化和其他农产品生产机械化的关系,做到农林牧副渔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
——提高农机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处理好产学研推、农机农艺的关系,提高协同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加快攻破技术瓶颈,扭转xx新产品新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提高区域共同发展水平,必须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机化工作的扶持和引导,找准薄弱环节、重点突破,实行政策倾斜,推动与发达地区良性互动、资源共享,缩小发展差距;
——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培育扶持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发展,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组织化程度,提升服务效益;
——确保农机安全发展,必须提升农机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对农机产品质量监管、准入管理,以及安全使用培训教育和监督检查,让农民放心购置和正确使用,质量可靠、防护到位的农业机械。
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就要遵循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走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只有在经济可行这个前提下,结合农业劳动力、土地资源、农业种植制度、自然经济条件等情况,辅以恰当的政策引导,探索出适合国情的良性发展机制,才能促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我国农村人口多、地块小,农民收入低、自我积累能力很弱,这样的国情决定,每家每户买农机,既买不起也不经济。必须认识到,与其他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国家不同,我国的农机不仅要作为替代人畜力作业的手段,而且要作为农民勤劳致富的工具;我国农民购买农机特别是价值较高的大中型机具不仅要为自家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开展社会化服务。所以我国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心应该是发展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壮大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拓展农机服务领域,利用市场有效配置农机资源,促进农机的共同利用,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和效益,走“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化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率”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探索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是一篇大文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复杂的历史任务,我们应始终坚持以下基 本原则: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禀赋、经济条件和耕作制度,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和推进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
——全面发展,协调推进。加强农机农艺结合,加快实现粮食主产区、主要粮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带动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发展。
——自主创新,优化结构。增强农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研制推广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安全可靠、新型高效农业机械,优化升级农机工业结构和农机装备结构,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共同利用、提高效率。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大力开展跨区作业等社会化服务,提高机具利用率和经营效益。
——市场引导,政府扶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投入,调动企业研发生产积极性,鼓励农民购置使用农业机械。
三、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的战略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对农机化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我们研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推动农机装备总量稳步增长,装备结构不断优化,粮棉油糖等作物田间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养殖业、林果业、渔业、设施农业及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协调推进,农机自主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显著提升,农机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对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15年,农机总动力达到9亿千瓦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55%,农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一批拥有国际先进性能指标的农机产品、核心技术。到2020年,农机总动力达到9.5亿千瓦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5%,建立完善的农机自主创新体系,能够自主制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各种关键农机产品,努力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历史跨越。
在发展思路上,要坚定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以发展农机服务组织为主攻点,以提升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为突破点,以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装备和技术为着力点,落实完善政策,培育发展主体,加强管理指导,大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服务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确保以上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实现,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一)完善政策,创造环境。贯彻执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推动法定扶持措施全面落实。一方面要用足、用好、用活当前的农机购置补贴等优惠政策,切实发挥补贴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引导农民购置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机具,真正解决农民买不起而农业生产又急需的机具购置问题。要积极协调,使农机作业服务税费减免、重点环节农机作业补贴等政策具体化,培育扩大农机需求市场,在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方面发挥应有作用。另一方面,要抓住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争取更多的信贷支持、政策性保险、科研、工业技术改造等优惠政策和项目,争取实施农机化推进工程,增加农村机耕道、机库棚等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农机检测、监管、推广、培训手段,力争在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投入方面取得新突破。
(二)科技创新,振兴工业。大力提高农机科技创新能力,集中力量攻克困扰产业发展的工艺材料、基础部件、关键作业装置等技术瓶颈,增加技术储备,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和团队。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加快组织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加快研制适合丘陵山区使用轻便农业机械。进一步优化农机产业和产品结构。整合资源,形成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提升大中型农机产品生产集中度,提高动力机械与配套农具、主机与配件开发生产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加大农机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改善企业研发和生产条件,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应用,推广柔性制造等先进生产方式,提升制造能力和质量水平。
(三)把握重点,全面发展。找准制约粮食作物和优势农产品发展的农机化环节,加快普及应用主要粮油作物播种收获等环节机械化技术,重点加快普及水稻育插秧、玉米机收技术,积极推广棉花、甘蔗、茶叶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精量播种、化肥深施、高效植保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节约环保型农机化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全面理解农业机械化的概念,协调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渔业、设施农业及农产品加工的生产机械化,拓展服务领域,实现农机化的全面发展。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农机技术培训。依托阳光工程等农民培训工程、农技推广项目,充分利用农机企业、基层农机推广体系以及各类教育资源,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新技术普及,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认知程度和农业机械操作水平,全面提升农机从业人员素质,造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四)培育主体,社会服务。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培育农机作业、维修、销售服务市场。把积极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作为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攻方向,把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机械、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联合,创办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农机协会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在资金投入、税费减免、人员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加强示范引导,积极培育建设,强化指导服务,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数量大幅度增加,发展质量明显提升,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农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鼓励农机制造企业自建品牌营销网络,专业流通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和区域中心市场,方便农民选购农机,提供优质的维修和配件供应等售后服务。健全县、乡农机维修网点,做到中小型机具小修不出乡、大修不出县。
(五)强化监管,安全发展。完善农机质量标准体系,制(修)订农业机械安全技术强制性国家标准,保障农机产品质量、维修质量和作业质量。依法组织开展在用农业机械的质量调查,强化对财政补贴机具质量保障督导和质量跟踪调查,对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以及未获得必需的许可、认证的农业机械,依法追究生产者、销售者产品质量责任。健全农机质量投诉网络,督促企业履行质量承诺和售后服务承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机械产品的行为,规范农机作业服务、维修服务、中介服务、机具租赁服务、旧农机具交易市场。尽快制定农业机械更新报废制度。加强对农业机械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知识的宣传教育,结合农时季节,定期组织对在用的、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安全状况进行实地的安全检验。加强基层农机安全监理执法队伍建设,提高安全监管能力,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
(六)完善体系,创新机制。加强农机管理、鉴定、推广、监理、维修、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改善工作条件手段,提升人员队伍素质,提高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切实发挥体系的支撑保障作用。要创新农机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推有机结合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中央与地方科研团队的纵向协作,强化农机化科研院所、高等学校、骨干企业及其他部门相关科技力量的横向联系,充分发挥农机化科技的整体优势。建立健全农机与农艺专家协同攻关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将适宜机械化生产作为作物品种选育和农艺技术研究的重要考核指标,促进农机和农艺技术有机结合。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建设,逐步建立推广机构服务指导、农机服务组织、企业参与合作的新型农机推广机制。加快完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法规,健全农业机械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主抓、有关部门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农机使用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推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意义重大,前景光明,任务艰巨。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文章来自:软轴水泵www.xlw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