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05 07:54:45 阅读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合肥灭鼠公司
随着今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变以及异常气候等诸因素的影响,21世纪我国城市鼠害的发生将更加频繁。在一般鼠害发生区,灭鼠至少要在一个街道或几个街道的范围内统一进行;在鼠害重灾区,灭鼠区域应扩展到几个城区、几个市甚至全省。实践证明,开展区域性灭鼠,能提高整体灭鼠效果,降低灭鼠成本,减少人、畜中毒事故,有助于灭鼠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1、完善鼠害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我国地域广阔,生态环境复杂,鼠害发生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二,为及时掌握鼠害发生动态,目前已在全国设立40个鼠情监测网点,今后要改善监测手段,增加鼠害活跃区的监测网点,提高灾害预报能力。
2、加强社区鼠害治理。鼠类具有较强的迁移习性,加上生态环境复杂,因此,靠单家独户或小范围灭鼠均难以凑效,只有开展区域性的统一治理行动,才能取得好的灭鼠效果。社区鼠害治理的主要措施:一方面是推行城乡统一灭鼠,即在一般鼠害发生区,灭鼠要在一个镇或几个城区范围内统一进行;鼠害重灾区,灭鼠区域要求扩展到几个县市甚至全省。实践证明,开展区域性灭鼠,能提高整体灭鼠效果、降低灭鼠成本、减少人、畜中毒事故、有助于灭鼠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二是建立综合防治示范区,综合配套各项技术措施,提高技术的可操作性、适用性的科学性。
3、重视生态控制和天敌的保护利用。生态控制的核心是恶化害鼠的生存条件,如合理安排作物茬口,早中晚作物品种规模化和区域化种植,及时收获成熟的粮食并予妥善储藏,可以断绝或减少鼠类食粮;精耕细作、减少农田夹荒地、修整田埂、中耕翻地、开挖鼠洞等,能减少和破坏鼠类的孳生繁殖场所。保护和利用猫头鹰、黄鼬、蛇、豹猫、狐狸、獾等天敌,对抑制害鼠种群增长、维护生态平衡也具有重要作用。要制定有效的法律手段,禁止乱捕、乱杀蛇类和黄鼬等有益动物,促进生态平衡,提高生物制约能力。
4、加快生物杀鼠剂的开发应用。生物肉毒素防治农牧区鼠害的研究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近年在湖北、新疆、四川、内蒙等草原灭鼠达千万亩以上,灭鼠效果平均达80-90%。该项技术在农区的应用也取得新的进展,经在河北、四川等省试验,对地下鼠(鼢鼠)和多种地上鼠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如果生物毒素毒饵在温度下的稳定性进一步解决,有助于今后大面积推广并取代化学灭鼠剂。
另外,利用雄性不育剂防治农田鼠害的研究也取得新的进展,通过不育剂的使用,可有效的阻断雄鼠精子输出,并抑制雌鼠不育或生殖力的下降。如在防治大仓鼠方面,室内实验,不育率可达{bfb};在田间试验,使用不育剂10天后,总死鼠率达75%,47天后残留雄鼠的无精子率达{bfb}。因此,开发应用不育剂,将是21世纪防治鼠害的一个良好途径。
5、应用慢性杀鼠剂取代急性杀鼠剂。实践表明,慢性抗凝血杀鼠剂(如溴敌隆、敌鼠钠盐、杀鼠迷、杀鼠灵等)毒饵,采用一次性饱和投饵或封闭式投饵技术,对农田和农舍的灭鼠效果一般在85-95%。这些杀鼠剂对人、畜比较安全,对猫、狗以及其它鼠类天敌一般不引起二次中毒,适宜今后在广大城乡推广应用。
控制鼠害是一项特殊的防灾减灾工作,需要各级政府增加投入,并对贫困地区和鼠害重灾区的灭鼠行动给予扶持。同时,要加强对鼠药市场的管理,严厉打击和取缔剧毒、伪劣鼠药的销售和使用,减少鼠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鼠类天敌的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