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个桂圆中华xxx_liwublog1_百度空间


  南国早报 2009-02-11 ■ 本报记者 王光家 文/图

  

  

    黄江兴家有几百年历史的老桂圆树。  本报记者 王光家 文/图

    民间有这样一句话:广西桂圆数玉林,玉林桂圆数博白,博白桂圆数三滩。

    1988年出版的《广西传统食品》一书记载,博白县是广西桂圆的主要产区,,素有“中国桂圆之乡”的美誉。早在唐代初期,博白民间就盛行晒烤桂圆肉;至今,桂圆加工仍是博白农民一项重要家庭经济收入

    申请到了中华xxx

    博白人黄江兴在广西桂圆行业{dy}个申请到了中华xxx。2月7日下午,黄江兴把记者带到了他的“老巢”——三滩镇守育村鸡济湖屯。在黄江兴家门前,赫然矗立着12棵有几百岁的桂圆树。黄江兴身高169厘米,伸开双臂,也得要三个黄江兴才能合抱一棵桂圆树。这些老龄桂圆树并不老态龙钟,均能开花结果,每株桂圆树的年产量可达到1000公斤以上。近些日子天气转暖,老桂圆树冒出了花须。

    这12棵桂圆树是黄江兴的祖上留下的。黄江兴说,以前他家门口有几百棵这样的老树,但很多老树都老死了。村里人提议砍掉剩下的12棵老树,在原地培植新的树苗,黄江兴舍不得,拒绝了别人的好意。黄江兴至今依然记得村里干部对他的叮嘱:“桂圆老树是个宝,一定要好好保护!”

    上世纪80年代末,黄江兴开始琢磨申请中华xxx的事情,他参加了广西{dy}批中华xxx的申请,但因名额有限,没有通过。经过几年等待,他才得到机会,拿到了广西桂圆行业内{dy}个中华xxx。

    “那时候申请中华xxx,程序简单,要求也不高,只要在当地有一定名气,加工历史50年以上,年加工规模20万元以上,往上面交个材料就可以了。”黄江兴说,现在要想申请中华xxx,需要符合更高的要求。

    1999年,黄江兴迎来另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那就是以三滩镇镇名命名的桂圆商标批了下来,也促使他开始向有机桂圆进军。2007年,黄江兴得到农业部批准,开始发展有机桂圆的加工。有机桂圆需要3年的转换期,即一株桂圆树按照有机食品的标准培育3年之后,才能成为真正的有机桂圆。在3年转换期间,只能使用转换期的有机食品标志。“离转换期到期的日子已经不远了。”黄江兴说,就是2009年10月。

    据自治区农业厅的有关专家介绍,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这3种食品是标准逐步严格的产品,有机食品的标准{zg}。

    

    

  博白桂圆曾为他人做嫁衣  

    广西桂圆产区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玉林、贵港、崇左、南宁、百色等地,各地均有较好品质的桂圆上市。其中博白的生晒桂圆肉以其干爽成粒、肉似果状、色泽金黄、味清甜可口、营养丰富而饮誉海内外,1993年在曼谷“中国优质农产品及科技成果设备展览会”上被评为银奖。

    博白县农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该县近年每年参与桂圆生产、加工等流程的人数达10万人左右,年产桂圆肉数千吨,远销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早在1991年,博白被农业部授予了“桂圆之乡”的称号。博白xx的桂圆加工大镇三滩镇,几乎家家建有加工桂圆的烤房,不少家庭配有大型烘干机。

    作为“中国桂圆之乡”,博白目前的桂圆加工大多是家庭小作坊,散布在村屯户落,未能形成搏击市场的强大合力。很长一段时间内,博白桂圆竟没有一个自己的商标和品牌,只能靠物美价廉去争取市场一席之地。而广东等外地一些客商将博白桂圆精心包装,,摇身一变成为自己的产品,身价倍增,让博白人颇有“为他人做嫁衣”的苦楚。不过,近年来这种情况有了变化,博白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负责人透露,博白桂圆已出现了规模化的加工企业,,博白县广源食品公司是该县{dy}家获得“QS”(即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的桂圆加工企业,其产品xxxxx。

    桂圆里的老故事

    黄江兴家族祖祖辈辈都做桂圆,故事可以信手拈来。

    解放前,黄江兴的爷爷是一担一担地挑着桂圆,步行走到广东省的广州、湛江一带卖的,卖了桂圆之后,买盐挑回博白,,做一阵子盐生意。担子没有空着回来,就能让黄江兴的爷爷多做一单生意。家里加工那么多的桂圆,不可能凭借一个人来挑卖,因此黄江兴的爷爷每次去广东,都是组织四五人出行,相当于一个“担担队”。到广东走一个来回,所要的时间是二十来天。他们使用的担子不是竹编的箩筐,而是大陶缸,陶缸外壁缠绕草绳,陶缸内底部放置桂圆,桂圆之上铺一层吸水纸,纸上用生石灰覆盖。如此小心翼翼地对待桂圆,主要目的是让桂圆保鲜,可安然保存一年左右。

    黄江兴的父亲也是这样继承祖业的。在黄江兴脑子里,现在依然能呈现祖辈、父辈走广东的线路图:从三滩出发,过博白英桥,下广东塘蓬、石岭、廉江、遂溪,到湛江,然后从湛江出发,经化州县、茂名市直至广州。返回也依这条路线。明眼人一看,这条路线实际上绕了一个大弯才到广州。如果走博白、玉林、容县、广州的路线,就很近。当时黄江兴的祖辈、父辈为何不这样走呢?黄江兴说,这是因为这条近路要经过容县一座大山,山里有很多山贼,逼着他的父亲、爷爷选择了沿海路线的远路。

    桂圆加工沿用传统做法

    博白当地流传一种极为传统的桂圆加工方法,即在加工桂圆之前,先把新鲜桂圆煮熟。黄江兴说,这种做法的目的是延长加工时间,在没有冷库的年代,刚摘下来的桂圆一两天就开始变质腐烂,新鲜桂圆煮过之后,能多保存几天。

    在桂圆加工旺季,当地人要请大量临时工挑果肉,即从新鲜桂圆里取出果肉。挑果肉是个技术活,要求手不能碰到果肉。因此,当地人挑果肉都使用一种特殊工具——果挑。左手捏紧桂圆,右手执果挑破开桂圆外壳及果肉,,果挑伸入肉内旋转大半圈,轻轻一挑,果核弹出,,再取果肉。“以前的果挑是全铜做的,现在改为不锈钢。”黄江兴说,在他家里,目前还保存有多个铜制果挑。

    现在博白人加工桂圆的方法,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一些改进。比如烤温高低决定着桂圆的品质,以前烤桂圆没有温度计,只能凭借经验,如今安置有温度计,随时可以掌握烤炉的温度。一般来说,烤炉温度控制在50~60摄氏度之间为宜。


郑重声明:资讯 【{dy}个桂圆中华xxx_liwublog1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