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体适能 -- 反应_谢洪平_新浪博客

运动体适能-- 反应

壹、反应是什么呢?

反应虽然是运动能力要素的一种,不过它有时候被归并在速度的要素里。如果它被并在速度里,如60公尺跑的速度里,代表出发煞那,针对出发信号起脚跑步的一小段落的时间之快慢。

我们平日常用「张三反应快」「李四反应慢」等字眼。对于一般人,这种说法,往往代表一个人的心智反应能力,思考能力,应答能力等,甚少用以表达作动作的快慢。或许这种微乎其微的毫秒动作之时间对一般社会大众根本意义不大。

对于分秒必争,输赢往往判分在一肩之距或毫秒之差的运动员,反应是有单独加以讨论的必要性。那运动员的反应时间究竟指什么呢?

反应是对于刺激或信号产生回应动作时间的快慢。但是,刺激出现的模式与回应动作的复杂性,也会影响反应时间。


单纯反应时间与复杂反应时间

单纯反应时间顾名思义,是刺激与反应都是相当单纯的,即针对单一的刺激,引起的最简单的反应所花的时间,称为单纯反应时间。譬如:针对一个灯泡,灯一亮马上用手按压计时器之按钮,其间过程所花的时间,即为单纯反应时间。一般人这种反应的时间,介在0.2至0.3秒之间。记得考驾驶执照时,曾经测验脚踩踏板的反应时间,虽然脚踩踏板,比手指按钮的动作较为费时,也属单纯的反应时间。百米赛跑时,听枪声蹬腿起跑的时间,也属单纯反应时间。

根据猪饲道夫的研究,耳朵听到枪声,经过大脑再到运动器官发生动作,最短需0.12秒的时间。反应时间的生理极限为接近条件反射时间,条件反射的时间约需0.1秒。人听到轰然巨响,不假思索肌肉紧张收缩的时间大概就是0.1秒。

表一一般人对不同刺激的反应时间表二不同运动员的反应时间
===============  = ===========
刺激来源反应时间选手属性反应时间
---------------  ---------- --
音响0.12至0.18秒短跑选手0.131秒
光线0.19至0.22秒中距离选手0.149秒
电气0.12至0.20秒长距离选手0.160秒
======= ======================

复杂反应时间,则是针对具有选择性的刺激,引起单纯或具有选择性的反应动作,其间过程所花的时间。譬如,在红灯泡与声响,只对红灯泡才引起反应的时间,是一种复杂的反应时间。如果,事先约定红灯向左跳,黄灯向上跳,蓝灯向右跳,这种反应之前,需要思考判断才能作对反应的较复杂之反应时间,称为复杂反应时间。复杂反应时间到底有多费时,决定于刺激与反应动作的复杂性。


贰、那些因素影响反应时间呢?

一、刺激与反应的复杂性

刺激与反应之条件越发复杂,引起反应所需的时间越长。首先,在刺激方面,由于条件越复杂,越需要大脑的判断与分析,反应时也是一样,动作牵涉到的肌肉群越多,或是越费力的动作,或越是依赖组合动作应答的反应,所花的时间越长。

二、注意

  注意力集中时,反应越快。这在作反应时间测试时,最能体会出。当环境吵杂时,受测者根本无法注意信号,或容易分心,而致影响反应。运动员如何能够专注于对手或活动物体(如球),关系着能否作适切而正确反应的能力。

三、练习

  事先练习与否影响反应时间。事实上,此处所指的练习,概念是有点含糊的,与其说是练习,毋宁说是熟悉过程,较为适切。当刺激与反应越复杂时,越需时间练习,甚至必须依赖「死背」功夫。单纯的反应,比较上,练习的效果就相当有限了。

四、准备姿势

  准备时肌肉应保持一定的紧张。譬如:蹲踞式起跑时,应该使足抵住起跑板,而不仅仅接触起跑板而已。有「预备」或其他信号,先使受测者注意时,能更迅速做出反应。预告信号距实际讯号发出的时间前1.5秒间隔,对缩短反应时间{zj1}功效。图一是所谓的动态姿势,颈、腰、膝与肘皆微屈,重心置于足尖的姿势,身体最容易作下一个动作(图一),任何运动之准备动作皆应如此,才能作出迅速反应之动作。



 
图一动态姿势最能迅速做出反应


五、作用肌群的肌力

应答动作越小,越不费力的,完成应答动作的时间越短。相反的,如应答的动作是两脚跳上的动作,由于动作较大,牵涉肌群较多,完成应答的动作,自然越费时间。

六、疲劳

疲劳时,注意力分散,神经传导速度可能受影响,肌肉收缩的时间也越为费时,因此,反应时间自然延迟。

七、预测效果

运动场上,需迅速反应时,往往掺杂预测成分。譬如:足球之「PK」,其实守门员是预测的成分居多,因为球速更快于反应时间。有趣的是结果却迥然有别:「英雄」或「罪人」。又如排球之接(扣)球,球速高达每秒30公尺,击球至球落地总时间才100至120毫秒,能接到球,多半是经验与预测的结果。


参、反应时间会影响运动能力的表现吗?

  答案是肯定的。理论上,如果影响运动表现的所有其他因素都一定时,反应时间快的人,整体的运动表现将会更好。

百米赛跑时,闻枪声提腿离开起跑板的时间较快的人,是否较有名列前矛的机会呢?如果比较的是一群社会大众,或许反应时间快的人,较有可能名列前矛。如果,比较的对象是一群优秀的短跑选手,其间的相关性可不尽然。换句话说,起脚快的人,不一定先抵达终点。

道理很简单,反应时间相当短,纵有差异,在后面「漫长」的一大段,譬如起跑后的加速,达最快速度的时间,最快速运动的持续能力,后段减速的程度,在在都会影响运动表现,发生「后来居上」的场面。

话虽如此,不过运动世界里,绝大多数场合的运动反应,反应时间与运动表现所占的比率,不会如短跑般的巨大的差距。例如,看到球飞来了,前去接球,反应快的人,接球成功的机会远远增加。又如网球接发球,看落点接球将球击回,反应时间的影响成分,也可能不少。

在运动世界里,运动者的动作不断的变动者,尤其是技击项目,譬如拳击,常需要不停的针对对手的出拳,做出适当的因应,反应稍慢,脸部就可能挨一记重拳倒地也不一定。相较于短跑运动的表现,反应时间的重要性就大增了,不是吗?


肆、反应时间的训练

前述汽车考照时,需要测试眼与踩踏板的反应时间,因为马路行车,突然冲出一个小孩子,必须即时反应,做出紧急处理,或发现陆上一个坑洞需要及时闪开等,开车时处处需要反应,时时需要反应。

对于运动者,反应时间由于它所花的时间相当短暂,因此一些特殊运动项目,如短跑、射击、击剑、空手道、拳击、桌球、足球守门员等,才特别需要讲究反应训练。事实上,一般观念的反应,常掺杂一些敏捷性与速度甚至瞬间判断的因素,而不太能分得很清楚。因此,从事敏捷性与速度训练时,多多少少会训练到反应能力。

一、反覆训练特殊动作来训练反应

  譬如,短跑训练之起跑。一次又一次的起跑,训练到的,包括专注、反应、手臂支撑力量、腿推蹬力量、提腿前踏、加速力及步频等等。

又如每天作反应跳起的训练,而训练就像测验时所作的xx一样,反应时间即使进步了,对起跑之类不一样动作的反应,如起跑、接球的反应能力是否会进步,也实在令人怀疑。

教练与选手如要训练反应,可能先要分析那些动作确实需要快速反应,就专门训练选手在那一个动作下的反应。换句话说,足球之守门员,经常找人射门,训练接球之反应能力与接球能力;短跑选手,安排一定量的时间,作真正鸣枪的起跑训练。

二、变化刺激迅速反应训练

这是对反应最为普遍的训练方法。方法是突然地给信号,使按照刺激(信号) 迅速反覆地反应。譬如:蹲踞式起跑的反覆训练,或按教练的信号,突然转变运动方向的练习,或拳击选手预先约定好,一人迅速出拳,一人迅速闪躲的练习,都是反应的良好练习方式。

三、对活动物体做出反应动作的训练

球类或技击类运动的选手,经常需要对活动的物体,如对手的动作做出反应。训练时,可利用活动物体,物体活动得越快,或物体出其不意的出现,或物体位置越接近眼睛,所要求的能力越高。利用体积小而活动性大的物体,如网球比较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训练复杂反应的速度,应在开始时减少变化数,然后慢慢增加变化数。譬如,拳击选手的反应训练,开始时,仅让对方对一特定的动作,做出某特定的反应。然后,在增加二、三种变化,以训练选手,尽管变化不同,皆能迅速地采取正确的防御动作。

四、其他迅速反应的策略

  迅速反应的策略,包括:
1.集中注意力,专注于比赛的对手或活动物体。
2.经常保持身心{zj0}状况,随时以动态姿势,蓄势待发。
3.针对未来的刺激源,先事先思考如何反应,以便随时迅速反应。
4.透过时间磨练,不心慌意乱。
5.保持适度的生理与心理的紧张。

以上之策略,料将有助于迅速反应。此外,运动者应对参与的运动,多观察,多体会,以广增相关知识,储备正确讯息,借对手前导动作的情报收集与反应之关系之分析,累积经验,以期迅速而正确的作出最快的反应。


伍、反应如何测量呢?

一、按钮反应(手眼单纯反应)

1.使用器材:反应时间纪录器。此测量器,包括测量圆盘(圆盘上一小灯泡与手指之按钮)与计时器。
2.测量方法:受试者预备时,食指悬空置于按钮之上方,注视灯泡。待测试者启动灯泡开关,小灯泡灯亮时,受试者按压按钮,随即断电,计时器显示反应时间。
3.成绩纪录:测量五次,舍弃极端之两次,中间三次成绩平均,取至小数点两位。

二、落棒反应(手眼单纯反应)

1.使用器材:反应棒(可用量尺替代)。
2.测量方法:预备时,测试者,手持反应棒之上端,使量尺下端与受试者手之上方齐(图二),受试者惯用手屈肘,手掌准备用拇指与食指夹量尺。当测试者将量尺垂直下落时,受测者即迅速做出反应,夹住量尺(或落棒) 。以大拇指上端之量尺下落距离为准。
3.成绩纪录:测量十次,十次成绩平均,取至厘米(长度之成绩可借自由落体公式换算成时间)。


图二落棒反应的测量图(受试者拇指与食指相距2.5cm)

4.反应时间换算(由距离换算成时间)

换算公式:(反应时间)2 = 2 × 距离(cm)/980
换算实例:10次测量平均如为13.5cm
反应时间= 2 × 13.5 / 980 = 0.165 秒

三、跳跃法(全身反应时间)

1.使用器材:灯光(9V)显示器(置于测力板前约2至3m),测力板(装有张力反应之板子),增幅器,纪录器(如以纪录纸纪录,秒速在120mm以上)。
2.测量方法:预备时,受试者两手下垂于体侧,屈膝立于测力板上,同时注意灯泡。测试者启动纪录器,接着启动灯泡开关。受试者见灯亮时,立即起跳离板,纪录器即显示出反应时间,或从纪录纸之曲线图测量所花时间(图三)。
3.成绩纪录:测量12次,舍弃上下极端之值,其间之10次平均,单位计至千分之一秒。



 
图三反应时间测量的纪录曲线

图三的A点是灯亮时间,B是动作开始时间, C则是跳起脚离地的时间。从图上,可知,反应时间可分为动作开始时间(A之稍后至B所花时间)与肌肉收缩时间两段(B至C所花时间)。


复杂反应时间的测量,由于复杂的程度差别,因此较难描述它的测量方法。有一种测量是设定八个方位,由电脑控制,由各不同方位亮灯,受试者立于中央(八个方位格置于地面上之四面八方时),每当一方位亮灯时,即用手去加以碰触,测量仪器马上又在别个方位亮灯,受试者又碰触该灯,如此逐一亮灯、熄灯,至{zh1}测量完毕,看看全部所花时间多少,时间短的,代表反应时间较好。

类似此种反应时间的测量,必须认清测试的复杂性,成绩如要相互比较,测量方法必须xx相同才行。


参考资料

日本陆上竞技联盟科学委员会编(1975)。日本陆连方式体力测定法,日本东京讲谈社出版。

林正常着(1998)。运动生理学。台北市师大书苑。
林正常译(1973)。运动员与体力: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体育学会。
deVries, HA (1971) Laboratory Experiments in Physiology of Exercise, IOWA: WM. C. Brown Company Publishers, Dubuque. pp. 27-29.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运动体适能 -- 反应_谢洪平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