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低碳交通”
低碳交通运输是一种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其核心在于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效率,改善交通运输的用能结构,优化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式。目的在于使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运输系统最终减少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代表的高碳能源的高强度消耗。
要实现低碳交通运输,一是要低碳化。交通运输发展是力求不断“减碳”的过程。由于运输工具必须依赖能耗,除非使用洁净能源(如太阳能等),否则交通运输难以实现无碳化,只能是不断低碳化的发展过程。
二是重视减排,尤其是运输工具的尾气排放。“节能”和“减排”都是交通运输低碳化的重要途径,既要重视“节能”,更要把“减排” 上升到应有的高度。
三是体系化。低碳交通运输是一个体系化的概念,无论是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建设、维护、运营、运输,还是交通工具的生产、使用、维护,乃至相关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人们的出行方式或运输消费模式等,都需要用“低碳化”的理念予以改造和优化。
四是综合性。一方面,低碳化的手段是多样的,既包含技术性减碳(如节能环保技术应用),也包括结构性减碳(如通过优化网络结构、运力结构等提高能效),还包括制度性减碳(如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另一方面,低碳化的途径是双向的,既包括“供给”或“生产”方面的减碳(如提供一个更低碳的交通运输服务系统),也包括“需求”或“消费”层面的减碳(如引导公众理性选择出行方式,鼓励乘用公交或骑自行车等)。
五是系统性。完整的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应包括三个基本的系统。一是节能减排基础支撑系统,这是低碳体系建设的{dy}步,还需加大推进力度,把传统工作系统化提升;二是清洁能源优化利用系统,积极发展新能汽车是交通运输低碳化的重要途径;三是公众出行社会引导系统,要运用一切法律、经济、技术乃至公德力量,正确引导公众的交通消费。
为何要“低碳交通”
我国目前的交通运输发展从总体上说,仍是一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主要依靠土地、资源等高投入。同时,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交通运输的全要素生产率较低,必须下大力气改变这一现状,加快构建低交通运输体系。
我国土地资源有限,农业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节约土地和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我国土地资源稀缺、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的情况下,节约用地对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各种运输方式交通线路和港站建设都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据测算,双线电气化铁路每公里占用土地约90 亩,高速公路四车道每公里占用土地约110亩,六车道每公里占地约120亩,水运、航空、管道等方式的运输线路占地较少,但港站建设因规模不同也占用不等的土地。
由于土地资源的紧缺性和有限性,要想满足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单靠加大土地等投入的粗放式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各种方式的比较优势,选择交通发展{zj0}方式。
此外,交通运输是目前能源消耗量{zd0},也是能源消耗增长最快的行业。发达国家交通运输业能耗占全社会能源消耗的比例一般在1/4至l/3之间。2000年,我国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量为9721万吨标准煤;2004年上升到 14783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11%,占全社会能耗总量的7.8%,比2003年增长182%,预测2020年我国交通运输能耗将是现在的2倍以上,这还不包括私人小汽车出行的能耗。
统计显示,我国各类汽车平均每百公里油耗比发达国家高20%以上,其中卡车运输的百公里油耗较国际平均水平高出近50%。据预测,如果全行业采用节能运输模式,全国公路运输行业营业性车辆汽柴油综合能耗将降低10%,可节约燃油800万吨左右。
我国人均能源占有率很低(人均可开采石油资源仅相当前世界平均水平的7.7%),石油进口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2008年升至接近52%,预计2020 年将达到66%。
交通运输的发展需要能源的支撑,有效节约和合理利用不可再生的能源,既关系到交通可持续发展,又关系到我国的能源安全。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发展低能耗的交通运输方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已成为构建“两型”社会,促进交通运输永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
交通运输作为主要碳排放源之一,是国际温室气体减排、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领域。据2009年国际能源署(IEA)出版的《运输、能源与二氧化碳:迈向可持续发展》报告表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约有25%来自交通运输,美国的大气污染50%来自运输工具,日本也占到20%。
预计到 2050年全球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费量将翻一番。亚洲发展银行预计,在未来的25年内,全球交通源二氧化碳排放将增加57%,而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其排放增长将占到80%.
在我国,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大中城市污染的来源,如北京市汽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已占排放总量的40%至75%,尽可能防止和减少交通建设、运输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使交通运输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就必须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尽可能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运输方式。
如何构筑“低碳交通”
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必须站在交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从交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出发。
要更加重视资源的使用效率和运输服务效率,更加关注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处理好交通运输发展与环境资源制约的关系。要以最短的时间完善交通基础网络;以较低的成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运输服务;以{zj0}的途径缩短与发达国家管理和技术上的差距;以创新的理念,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要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行业。
国内交通运输业加快低碳化发展的步伐,首先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工作部署。结合行业实际,切实把应对气候变化要求纳入“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之中;依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制定并组织落实交通运输行业专项行动计划;大力培育绿色交通运输相关技术与产业;建立健全行业相关法律规范和标准制度体系;积极开展相关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好有关国际谈判以创造有利的国际运输环境。
党中央、国务院反复强调要“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不仅要切实抓好节能减排,更需要从能源结构、发展方式上走清洁化、低碳化的道路整合行业节能减排的各项技术、政策、制度,加快开展交通运输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积极参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工作,系统提升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能力。
{zh1},要研究探索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合理模式和有效途径。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战略上着眼,全局上统筹。要组织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研究,摸清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的基本现状,探索构建我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基本模式,提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科学合理的“减碳路径”。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