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团委给了个任务,为一位一线捞纸师傅搞个发言材料,先去进行一下接触。我到车间的时候,这位鲍家灯师傅正在大尺寸的宣纸,这种纸要求对技术和体力的要求更高。鲍师傅今年30岁,这个年龄在捞纸工种里面,委实还是一个年轻人。把几张照片和文稿放在这里,方便大家增加对宣纸的感性认识。
中间这位是鲍师傅。
下面两张是捞小纸的照片。
传承宣纸文化,锻造{yl}技艺
——在全县“青年文明号”及岗位能手集体命名表彰大会上的典型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获得“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的同志们,对各位领导的关心和肯定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是来自中国宣纸集团公司312生产区的捞纸工人鲍家灯,今年30岁,非常感谢大会给我这次发言的机会。下面我结合本职工作,向大家汇报自己的工作学习经历和几点思想认识。
大家都知道,捞纸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关键工序,也是一个技术要求非常高的岗位,又是一个苦工种,在行业内被称为“水深火热”,即使在冬天,也要在早上四五点起来破冰捞纸,既要吃苦耐劳,又要心灵手巧,更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要从游离的纸浆中抄捞出厚薄均匀的宣纸来,而且每刀纸上下重量误差不能超过三两,每张纸允许的范围只有几毫克,可不是{yt}两天就能练就的功夫。需要对动作要领、纸浆的浓度,纸药的多少,甚至天气的变化、光线的强弱,都要进行全面的把握,否则对质量和成品率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每天都要把枯燥的同一套动作重复上千遍,不变形不走样就更难了。
刚刚走上这个岗位时,我也惶惑过。但是我想干一行就要钻一行、爱一行,更何况我从事的还是国宝宣纸的生产。为了尽快地掌握捞纸技艺,我起早贪黑,埋头苦学,手上磨起了泡又起了茧,别的学员一个月都要多休息一两天,而我从不请假,把这些时间都用在钻研技术上。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勤学苦练,我提前两个月站槽顶岗,二年就能担当掌帘重担了。而正常从抬帘到掌帘,至少需要三五年的磨练。此后这十多年里,我和搭档每天都是早上四点半就来到捞纸槽屋,一直工作到下午四五点,不仅完成八刀纸的规定任务,还要超出四五刀,完成任务150%以上,成品率达到96%,超出国标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十多年里,我多完成了七八年的工作量,因此多次被评为公司先进工作者。
在研发新产品或者探索恢复传统工艺时,由于标准的不确定性,很难掌握,成品率会大大降低,收入也会减少。车间领导对我十分信任,往往会把这些任务交给我。而我也把这视为锻炼自己技艺的好机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挑肥拣瘦,推诿塞责,积极应战,先后成功捞制了147×147、200×200等十来个个新品种和特殊品种宣纸,并把捞制这些纸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工友,个人也因此成为捞制车间的技术骨干和多面手。在工友们遇到技术难题时,我会主动查找分析,共同进步,为发展捞制技艺做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遇到同事生活困难时,主动给予帮助。
我深深地认识到,人要有正确的得失观,只有我们付出的多、奉献的多,才能感受和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就不会去计较工作的苦与累。也只有勇于承担工作责任,不断磨练品性,才能提升个人能力。当新产品研发需要我们冲锋陷阵的时候,当技艺传承需要我们舍弃个人私利的时候,我们应当勇敢地接受任务,尝试新课题。我从17岁进入宣纸厂开始,把美好的时光给了捞纸这个岗位,虽然有些苦和累,但很值得,它带给我更多的是收获和喜悦,是技术不断进步时由衷的欣慰,是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
今天,我们被授予“青年岗位能手”的荣誉称号,是对我们的莫大鼓励,更是鞭策我们不断取得进步的动力。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技艺,不断创造新的成绩,以实际行动向领导汇报,为国宝宣纸技艺传承,为开创各行各业工作新局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zh1},再一次感谢大家给我这样一个来自宣纸生产一线的普通工人难得的发言和学习的机会,谢谢大家。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