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2}捍卫——为了那一缕书香_冷血动物_新浪博客

  {dy}部分——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统{yt}下之后的第八年,中国北方。
  墨家{zh1}一任钜子——其实此时墨家团体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墨家也没有了公认的钜子,不过一些崇尚墨家思想的人仍然有零散的组织,其统帅仍然称“钜子”,这位首领就是这样的统帅——召集他手下的墨者开会。众人席地而坐。
  “弟兄们,我们有xx烦了!那位刚刚当上天子的嬴政已经杀了许多方士和儒生,现在还准备要查抄天下诗书,而且肯定还要xx!”
  “这和咱们有什么关系?那几个儒生、方士骗了他,他要报复也犯不着报复咱们墨者呀。”
  “他要销毁的是孔丘的文字,不是咱们的。”
  “就是,依我看,这些文字倒是销毁的好。”
  “事情没这么简单,据我所知,他也要对我们下手,要解除咱们的武装!”
  墨者纷纷直起身子。
  “为什么?!”
  “因为他要当一个超越三皇五帝的皇帝,建立一个千秋万代的政权,所以在他统治之下,威胁,或者可能威胁他的武装力量是不允许有的!而且——”钜子顿了一下,见大家已经紧握双拳,或者捏起手中的剑,叹了一声,皱起了眉头,“而且,就连我们的书也要被销毁!”
  “什么?!”墨者们站了起来,“我们宗师的书哪里得罪他了?!”
  钜子示意他们坐下:“我们的祖师墨子说要兼爱、非攻,其后的墨者们把这些思想收在《墨子》一书中。嬴政要是按照这些去做,他还能当这个至高无上的皇帝吗?”
  “可是现在攻完了,皇帝也当上了,他还有什么意见?!”
  “意见大了!我们要求尚贤,这样会妨碍他的子孙一代代当天子;我们要求节用、节葬,这样会妨碍他大兴土木建宫殿和陵墓,而且,他已经接受了五德始终说,宣布秦是‘水德’,看来他马上就会接受他过去不齿的天命观,这样连我们的‘非命’思想也与他冲突了!”
  “就算这些还有理由,难道连《墨经》部分也要销毁吗?”
  “《墨经》中有和他的‘水德’相违背的思想,有可以指导造军器的工程技术知识,他不可能像容忍农书那样容忍。”
  大家愣了一下。
  “我们墨家子弟要誓死捍卫学派!”
  钜子示意他们冷静:“当年我们的宗师孟胜恪守信义捍卫阳城君的城池并与弟子们一起战死,他当时说过,他们死了没有关系,只要墨家思想尚存,学派还可重建。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保护《墨子》一书。”
  他们保存着一部完整的《墨子》,是在竹简上写的,竹简有好几千片,三个人都未必搬得动,运起来必须用车。
  “这么多竹简,怎么保护?”
  “要是用丝绸写就好了。”
  “丝绸是富贵者的东西。”钜子说到,“当初孟胜阵亡前,墨者徐弱劝其奔逃,孟胜说如果这样,就没有人再信任墨家了。我们奉行‘节用’原则,别说现在没有那么多丝绸,就是有,也不能用。”
  他们决定将书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于是将竹简装入箱子并绑在轻便实用的平板马车上,有人架车,有人随行,连夜出发。
  可是前方的道路上增加了一个哨所。
  “马车太引人注意了,怎么办……咱搬着书,走小路……搬着这么多东西就不引人注意吗……”
  他们决定改走山路。
  马车走山路是很费力的事,更要命的是后方出现了许多火把——秦军来了!
  “快跑!”马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拉着车拼命向前奔。可是他们慌不择路,前方出现了悬崖!!
  架车的墨者急刹车,结果车翻了,箱子掉了下来,竹简还掉出一些。
  秦军追了上来。钜子迎了上去,面对对方将领。
  “好一个墨家钜子,没想到今天会被逼到绝路吧!念你们也对我们大秦有功,今日早早投降……”
  “呸!你们用我们的技术做违背我们‘非攻’原则的事,还要用赶尽杀绝来逼我们投降?我们墨家子弟从来没有投降之理!xx!”
  墨者虽然勇猛,但对方也有xx,并且人数占优,渐渐落了下风。双方展开肉搏。
  “我们挡不住了!”一名将墨者把钜子从秦兵戈头推开,随后跳出搏斗场,对钜子喊到。
  “你还记得怎么下悬崖吧……把竹简扔下去,保住多少是多少!”
  “一卷卷扔?”
  月光之下,钜子无意中低头看到散落的竹简上赫然写着“衡:加重于其一旁,必捶,权重相若也。相衡,则本短标长。两加焉,重相若,则标必下,标得权也”——这是《墨子》中《墨经》部分的内容。
  “找块大石头,拿一杆戈来,咱把箱子翘下去!”
  箱子连同里面的竹简掉下悬崖,那名墨者顺着悬崖爬了下去。而悬崖上的墨者还在死战,为他争取时间,也尽量把更多的书扔下去。
  {zh1}时刻,面对已经全数阵亡的墨者,身负重伤的钜子面对下方大喊一声:“钜子之位传与你!墨家虽亡尤存!”说罢引刀自尽。
  而山崖下的那位墨者工作一夜收集并隐藏散落的书简。当全书主要部分藏好时,秦兵找了过来,他大喊一声“墨家虽亡,《墨子》尤存”,随后亦引刀自尽——他没有像孟胜之后的田襄子一样重振墨家。
  值得庆幸的是,《墨子》中的主要部分保存至今;不过如果当时有方便的书写工具的话,他们恐怕就不必为了保护这本书牺牲了。


  第二部分——三叠纪与侏罗纪之交


  公元92年,年少的汉和帝在宦官的帮助之下,粉碎了以窦太后和窦宪为首的、把持朝政的外戚集团,并开始亲自把持东汉政权。宦官蔡伦也是有功之人,因此他得到了汉和帝的信任,成为其亲信。
  这天,汉和帝在蔡伦等宦官的陪同下在宫中游玩。
  他们首先来到皇帝的私人动物园,一进去,大家就被一声怒吼吓住了。
  那是一头狮子,当时中原{dywe}的狮子,虽然它是被紧锁的,但包括蔡伦在内的人还是不寒而栗。
  蔡伦是{dy}次陪同皇帝到这里,当然他以前从来没见过狮子,但他入宫之前听说过。然而他以前听说的和他现在见到的大相径庭。
  “为什么会这样……明白了,本来见过狮子的就不多,见过的人只能口口相传给没见过的人,这样道听途说,我听说的当然是错误的了……应该把狮子画下来,可是用什么画呢?竹简?只能写字。丝绸?太贵了。木版?太笨重了。龟甲?更不行。用什么能做到既容易画,又便宜,又方便携带呢?”
  随后,他们陪同汉和帝观看了各种宝物,包括从西域、天竺乃至更西的地方带来的宝物。不过蔡伦对它们没兴趣。
  终于,他们看到了一件从天的那一方带来的宝物。
  那是一个白色的,像丝绸但比丝绸稍硬的扁平物体。蔡伦还在思考,皇帝发话了。
  “起驾回书房!朕要回去看书。”
  “书?!”蔡伦突然发现那个奇怪的东西上面似乎有墨迹!
  “敢问陛下,此为何物?”
  “蔡爱卿,此为甘英从大秦(注:指罗马帝国)运回之奇物,可书文于其上。”
  “臣斗胆问陛下,臣思其质,若书文于其上,恐便于丝帛竹简,可否使诗书皆写于此物之上?”
  “朕闻说其以一奇草筑成,中原无此草,恐不可成。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蔡伦礼节性地回答了一句,因为他知道,他有比画狮子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从此他一有空闲就闭门谢客,钻研工艺。他惊喜地发现民间工匠已经有了运用其它植物制造这种东西的方法。不过他们的工艺复杂,造出的东西质量也不好,因此没什么人用它。
  不过看着身边笨重的竹简书,蔡伦还是下定了决心。
  造纸的大致流程是将合适的植物切碎、洗涤、加配料、蒸煮以造纸浆,然后舂捣、打浆、抄纸、晾晒成纸。蔡伦雄心勃勃,虽然他总是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相信自己早晚能成功。
  可惜他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他也没有好的设备,所以他步履维艰。
  终于这一次,他觉得自己的工艺没问题了,准备开工造纸。
  工匠们也踌躇满志——恐怕从此读书不再是平民百姓难以实现的梦想了。
  可是意外发生了:蒸煮过程中,桶突然炸裂,这一下,工匠和围观者中有一人当场死亡,一人失去左眼并毁容,多人受伤,连蔡伦自己也受了xx。
  经过检查,问题出在他的蒸煮装置上——装置存在质量问题。
  蔡伦痛定思痛,他用自己的俸禄厚葬了死者。他知道,自己的俸禄不足以辅助他实现他的理想,于是暂停了造纸的研究。
  不过他在研究的过程中对金属工艺也有了较大改进,此外,为了取得进一步的重用,公元102年,他屈尊投靠了汉和帝新立的、喜欢舞文弄墨的皇后邓绥,并投其所好,因此他被任命为尚方令,主管宫内御用器物和宫廷御用手工作坊。这下他终于可以全身心投入到他的造纸术研究中了。
  又经过三年的刻苦钻研,他发现了很好的配料——草木灰,并且有了当时大汉乃至世界上{dj1}的设备,造纸术的发明,终于可以大工告成了。
  公元105年,蔡伦运用树皮、碎布、麻头、鱼网等原料安全地制造出优质纸张,随后他上表朝廷,受到和帝称赞。他的纸也在中原大地上推广。当然由于有了经验,后世的纸不必再用那么高级的设备造了。
  从此,书籍逐渐开始改用蔡氏纸(史称蔡侯纸)作为载体。蔡氏纸比东方的竹简、丝帛和西方的羊皮都好使,比古埃及的莎草纸对原料的要求低很多,因此到了中世纪,连西方人也用蔡氏纸写书了。
  公元二世纪之前,中国的科技水平一直落后于欧洲;公元二世纪之后的一千多年,中国的科技水平一直{lx1}于欧洲。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欧洲的书是写在羊皮上的,而此时的中国,书是写在方便携带的纸上的,因此书籍(及其承载并传递的知识)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

  第三部分——侏罗纪与白垩纪之交


  公元1454年,万马齐喑的欧洲。此时在文化上,天主教会占有{jd1}的xx。对所有人而言,不要说提出反对基督教的思想,就算只反对教会,也是不允许的。
  天主教会恐怕嫌什一税不够多,于是xx起赎罪券来。他们宣称买这种赎罪券的话,可以减轻罪孽。至于买赎罪券的钱是给了教皇还是给了上帝,就没有人知道了。
  当时,知识是受到垄断的。在德国,只有拉丁语的《xx》,没有德语的《xx》。就算有人愿意把《xx》翻译称德语,凭着当时的印刷技术,他也印不出几本来。而当时,大多数德国人不懂拉丁语,当然也不知道《xx》里究竟写了什么。至于《xx》中上帝究竟说了什么,也没有人知道。
  此时,德国美因茨,一名年近六旬的老者正在打一场决定他自己命运、决定未来整个德国乃至整个世界命运的官司。
  “法官大人。”约翰内斯·福斯特说到,“他欠我的xxx该还了。”
  “法官大人,我是欠了他的xxx,可是他有一大笔钱从来没xx过。”
  “住口!明明是你欠他的钱,现在却反咬一口。他要是真的没有xx,你为什么敢写借据?”
  “我……我……他是个xx的绅士,我以为他不会赖账。”
  “他既然他是个xx的绅士,那他就肯定不会赖账,现在按照合同,你把你的机器赔偿给他!”
  “我……我的机器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位名叫约翰·古腾堡的人百口莫辩,他知道,如果福斯特把钱全数xx,他就能把他的机器彻底研制好,这样他就不会还不起钱了。
  “古腾堡先生,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福斯特先生……法官大人——请您再给我点时间,我一定能把机器研制好!那时候我就可以还钱了!”他知道,如果他的机器落到福斯特这个不学无术的“名绅”手中,那改进的任务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实现,那样,可能一百年之内,他们的印刷水平都只能停留在毕昇的时代。
  “现在法庭宣判……”听到这话,连在现场陪同古腾堡的大弟子汉斯(也是他的主要助手)都几乎感到世界末日的来临。
  “等一等。”这时一名衣冠楚楚的教士走入法庭,大家定睛一看——竟然是天主教会派来的人。
  “我奉大主教的委托,替古腾堡先生还债。”
  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大主教替一个普通市民还债,这可是闻所未闻的事情。法官和其他审判人员愣住了,旁听者愣住了,古腾堡师徒也愣住了。
  就连债主福斯特也大吃一惊。
  “古腾堡先生。”那位教士走到古腾堡跟前,“我们替你还债,不过请你把你的机器研制好。”说罢他又往前走了一步,“请你不要辜负我们的神圣的教皇和大主教。”
  作为在座的为数不多的有文化的人,古腾堡明白了——这是魔鬼的交易,不过无论对于他还是欧洲平民,答应总比不答应好;更何况,他只有科技理想,没有政治理想。
  但福斯特这个没什么文化却很精明的人也明白了,更要命的是,他是一个对教会{jd1}忠心的人。所以,当教士给他送钱的时候,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不,这钱我不收,我还是要他的机器吧!”
  “这是大主教的旨意,你敢不遵守?”
  “我……我……不xxxx了。”
  “你真的不要了吗?那机器也归不了你。”
  福斯特无言以对,因此古腾堡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公元1455年,{dy}部真正意义上的印刷机在美因茨诞生,但大功告成之时,古腾堡却愁眉不展,汉斯问他为什么。
  “你知道吗?他们之所以帮我还债,是想利用我……”
  汉斯知道了,依靠东方的活字印刷术,天主教会根本印不了他们需要的那么多赎罪券,所以这是一笔魔鬼的交易,他的师傅想造福于人民,但这样一来,在客观上,他先做了对人民有害的事情。
  没有办法,第二天,汉斯受古腾堡派遣,向教会报告他们的进展。
  走到一个街道拐角,他隐隐约约听到那边有人说话。
  “要是古腾堡得逞了,赎罪券能被印出来,奥康、胡斯(注:两位早期宗教改革者,提出了新的宗教理论,反对天主教会,故其著作被天主教会所禁,胡斯还为此被天主教会所杀)包括已经死了1000多年的希帕蒂娅(注:东罗马帝国时期希腊女数学家,其科学思想与基督教教义存在冲突,为此她于公元415年送命,其著作也被天主教会所禁)等魔鬼的书也能被印出来了!”
  说话的是福斯特,听他的话的是他的一个手上拿着东西的亲信——拿的是利刃!
  汉斯知道,天堂和地狱的大门都已经向他打开,他不是选择其中一个,而是选择是不是同时进两个——他选择了是!
  “古腾堡先生!汉斯先生刚才交给我一封信!”他们邻居的一个孩子找到了古腾堡,“他让我给您。”
  “哦……咦?这是什么意思?他在哪里给你的?”
  “在一个路口,他的表情有些……对了,福斯特先生也在那里……”
  “啊?!”古腾堡几乎摔到了地上,“哪个路口……快带我去!”
  信上写着:“师傅,我将离你远去/为了不辜负我们相处的每个日子/我伤害了教会的威严/但我以灵魂发出誓言/我没有辜负上帝的慈爱/我的灵魂,将与上帝同在!”
  古腾堡晚了一步,搏斗中,福斯特和他的帮凶死了,汉斯也死了。受到牵连的古腾堡被逮捕,但由于天主教会的保护,他没有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刑罚;然而教会错了,古腾堡的印刷机固然印出了大量赎罪券,但几十年后也印出了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和德语《xx》,以及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且从此开始,在科学技术的引导下,近现代文明打破了愚昧,并引导人类飞速发展……
  第四部分——白垩纪与第三纪之交(幻想)


  公元2100年,某实验室里。


  “人类的大脑的记忆潜力即将被全部开发。”一位科学家说到。
  “请具体介绍一下你们的成果。”千里之外的网络记者问到。
  “我们可以让人有一次性全部记忆的本领,只要在一个人身上安装上我们的仪器,那么无论我们给这个人的大脑灌输什么,这个人都能把内容全部记住。”
  “你们做这项研究的意义何在?”
  “现在我们的社会,知识量已经非常大,而且还在不断增长。按照传统的信息传达方法,一个人一辈子根本不可能记住‘他’或者‘她’甚至也包括‘它’所需要的知识,这样如果他们需要这些知识,就不得不在图书馆或者互联网上查阅书籍,这对于资源和时间都是浪费。而根据我们现在的进展,人类可以换一种方法接受知识。”
  “如果你们的技术得到推广,那么陪伴了我们人类数千年的书籍就将作古,是不是?”
  “目前还不是,因为你不能每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就用我们的仪器,我们的仪器也是很费电的;不过我想随这我们的技术的发展,书可能只会用来当手纸了!哈哈!”
  一个小时之后,这则采访消息被包括平面媒体在内的各大媒体刊登。此时,他的助手和接受实验的人都准备就绪,接受实验的人是自愿接受实验的,而且这个人也签署了协议,无论实验出了什么问题,他都自己负责,科学家和保险公司都不负责。
  这位科学家{zh1}和身上满是电线的实验者交谈了一番。
  “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非常好,我即将成为{dy}个可以脱离书籍的人,我很期待那时的我。”
  “哈哈,那时的你还是你,只不过有学问了。我们给机器人、狗和猴子做实验,都说明了这一点。”
  他们要通过计算机给实验者输入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以表彰这部作品的历史贡献。
  准备好了,科学家一声令下,输入开始。
  全世界都在凝视着他们。科学家时而看仪器,时而看表——根据他们的计算,全书将在3小时36分28.123±0.034秒之后输入完。
  时间到了,用时3小时36分28.150秒。科学家和助手们解除仪器。但他们发现,实验者一动不动。
  “你感觉怎么样?”
  一动不动。
  “你怎么了?!”
  一动不动
  科学家使劲推他,他像一尊雕塑一样倒下,并被尚未拆下的线路吊住。
  “这是怎么回事?!”
  几个助手也过来帮忙。
  “你这么了……他是活着还是死了……我们的实验不会有问题呀……”
  试验者仍然一动不动,好像是故意跟他们过不去。
  一个助手急了:“你这个混蛋!是不是故意……”
  “他喊,‘这儿的人待客不亚于喀里多尼亚人’……”
  “他说话了……可是他说的是什么?”
  “……他们只差吃人肉罢了!我才不奇怪呢,不过我要声明,!……”
  “你在说什么?!”
  “……我不会不反抗就让他们吃我……”
  “明白了……”一位助手说到,“他现在只能背我们刚才给他输的东西,就好像在做一个永远不会结束的梦!不信看这段……所以,对于六千年前《传道书》中提出的这个问题——”
  “谁能有{yt}测透这深渊的最深处呢……”
  科学家一声长叹,面对网络镜头,他晕了过去。
  两天之后,他xx了;三天之后,助手们查清楚了:出问题的原因是实验者自己知道他们要干什么——当然机器人、狗和猴子都不知道。
  科学家的葬礼上,有人问到:
  “书香真的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像恐龙一样被历史淘汰吗?”
  
  后记:这时一篇历史兼科幻小说,里面提到的人都是史料上没有明确记载的,我也没有xx按照历史形象塑造他们。
  谨以此文,向历史上为了书香而奉献出青春乃至生命的人致敬!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zj2}捍卫——为了那一缕书香_冷血动物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