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百科(二)
  随着的不断发展,传统印刷逐步过渡到数码
  数码印刷 :数码印刷是印刷技术的数码化。泛指全过程的部分或全部的数码化。
  例如:、远程传版、、计算机直接制版、数字化工作流程、印厂ERP等都属于的范畴。
  数码技术在印刷行业中应用的优势:
  1、告别传统印刷流程以及效率低下,周期长等因素;
  在告别铅与火的阶段,实现了用取代了传统的铅字排版,改造了传统操作的排版的技术和环境,为出版印刷的数字化奠定了基础,应该说是数码印刷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电子出版系统发展的意义不仅仅是告别了铅与火,而更重要是对出版印刷数字化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2、异地传版,突破地域局限,减少印刷操作成本;
  十几年前,是不能看到当日出版的异地的,特别是在我国边远地区,常常是新闻变旧闻,更谈不上新闻的时效性了。用数码通讯技术取代传统出版中异地印刷的版样传递,大大提高了异地出版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同时也为今天的异地网络出版印刷奠定了基础。
  3、彩色和图像
  人们对桌面彩色出版系统能否代替的争论好似还在昨天,随着技术、分色技术、、图像扫描技术、图像信息交换等技术的发展,这种争论已经成为历史。桌面彩色出版系统提高了彩色文图合一的制版效率,并且将艺术和出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我们在出版印刷中有了创意设计,将简单的信息传递过程变成了一种艺术。
  4、告别纸和笔
  网络技术、网络编辑出版技术、信息跟踪技术、信息交换技术、信息发布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得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实现出版编辑数码化成为可能。这一技术发展阶段属于数码出版,最重要的是它为全数码化出版印刷和的实现跨出了关键一步。
  5、效率、质量和管理
  当翻开任何一本与此行业技术有关的刊物,计算机直接制版(CTP)、胶片扫描、数字化工作流程(WORKFLOW)、数码打样与远程打样、印厂经营管理系统、按需、快速印刷都有很多介绍,这些都是为了实现印刷出版高效率、高质量和管理的目标。
  6、跨媒体出版和网络出版
  将同一套数码信息内容通过不同的媒介发布,即跨媒体出版,例如,同一文件不仅可以印刷在纸张上,以报刊、书籍的形式发布(纸媒体发布),还可以通过网络在任意设备上随时随地生成、管理并发布高保真的、可靠的、交互的、个性化的数码内容(网络出版)。
  从印刷是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一次加工多次输出的需求将对数码印刷技术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7、数码系统
  什么是数码印刷系统?数码印刷系统是印刷全过程数字化、网络化的技术,涵盖了计算机直接制版、数字化工作流程、数码打样、按需、快速印刷等技术,是印刷行业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正向多色、多功能、高速化、联动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材料也不断出现多样化,印刷特点与传统生产工艺出现明显的差异,这一新情况的形成,对油墨的特性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纵观发展现状,它对油墨使用特性提出如下要求:
  1.现代印刷设备正向一次多色联机印刷方向发展,因而需要油墨具有迅速干燥的特性,即油墨在转移到承印材料后很快固着干燥,以满足设备实现高速多色的连续印刷要求。
  2.现代印刷要求油墨在印机墨斗及上不会迅速干燥固着结皮,以免给正常的印刷带来障碍,从而较好地保证印刷质量和工效。
  3.要求油墨不能与印版发生化学反应,不能对印版产生腐蚀作用,不降低印版的
  4.要求油墨色泽保持一致,每批同类型的油墨色相应相同,结膜牢固,印后不褪色,叠印后能产生光亮。除透明油墨外,各色油墨应具有一定的遮盖力,且套印后,叠印的油墨应保持原来的基本色特征。
  5.印刷油墨必须适应不同类型的印刷方法和印刷设备,如胶印油墨应具有抗水、抗酸特性,凹印油墨必须容易挥发等。
  6.印刷油墨还必须具有较好的防粘脏特性,即油墨印到承印物上面,瞬间不易发生印迹过底现象,以保证印刷工效和质量。
  7.现代印刷要求油墨细度要好,即油墨中颜料(包括填充料)颗粒的大小与颜料颗粒分布在连结料中要保持细而均匀,从而可较好地防止糊版等印刷弊病的产生。
  除上述良好特性外,现代印刷工艺还要求油墨具有耐热、耐光、耐酸、耐碱等性能,当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后,墨层要鲜艳夺目,达到不变色、不淡化和不透印等良好使用特性。而包装印刷产品还要求油墨印在承印物上后,应具有较好的耐摩擦特性。上述这些特性的要求,是提高印刷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值得油墨研制生产厂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问题,也是所期盼解决的生产难题。   :(俗称胶印版)适合彩色或单色较精密的印刷,适用机器为平版印刷机。一般留版可供续印所使用,印刷的品质相当精密与良好。
  :适用批量生产(商标印刷机,轮转机)。如机、圆盘机适用一般少量的名片、店卡、请柬、贴纸均可。
  橡皮雕刻版:适合印刷等产品。
  (铜):如名片机、圆盘机、适用,特别使用在烫金、压凸(使用版)上,品质良,另有平版印刷用之版材(为国内最早的平版印刷之版材)。
  纸版:适用于快速印刷机等(用完即丢弃),此版因为纸质版材,故无法保,其造价亦较为低廉。
  网版:适用于网版印刷机等,此版适合印一些较为特殊的材质,如;pp、pet、PVC、布料、玻璃、皮革等。
  版:实用于凹版印刷机,主要印刷、塑料、烟包等产品。
  [2]
  目前整个印刷市场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印刷人参与到这个行业当中,大大小小的印刷厂和业务人员犹如雨后春笋般升起。目前整个印刷行业,由印刷厂和业务人员组成,两者都是各种独立的群体。一般的印刷厂很少有业务人员,或者几个别的业务人员。而很多业务人员,我们整体在市面上见到的印刷业务人员更多的是一种中介,他们接到活后,一般再找合适的厂家印刷。一般一个印刷厂靠一群这样的业务员养活着,同时一个业务员靠着几个印刷厂养活着。彼此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不能够离开的关系。这就是目前整个印刷行业的实际操作模式。另外的竞争也是很激烈,百度的竞价排名和关键词优化卖的很热,很多印刷公司通过网络接活,从而做到坐等式的营销。这就是目前整个印刷行业的商务营销模式。   随着CTP的出现,印刷行业数字化发展也越来越快。而在这样的潮流中,企业的发展又会是怎么样一个趋势呢?简单来说有以下八大发展趋势。
  1. 与客户进行数字连接
  印刷作业被制作成电子文件,所有文件的传输都是通过高速远距离通讯进行传递。一些情况下可能是T-1或T-3线路或ISDN或任何一种其他的通讯方式:而其他的情况可能是通过Internet或Intranet进行文件的传递。传递的文件包括电子工作单,以及用于数字工作流进行过程中不同步骤的自处理文件,将客户和印刷服务有机的连接起来,这是以往从来没有的现象。
  2. 远程打样
  打样是印刷工业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进入工作流程之前进行打样是非常有意义的,而在客户自己的办公室中就能出样张是打样更加有意义。问题在于如何对传送回客户那里的文件进行色彩管理。无论是喷墨打样还是热升华打样,或者其他类型的打印,文件在传给客户之前都需要对它们进行专业处理,使文件具有一定的颜色控制。带有网点和不带网点的争论将一直继续到下一个世纪。
  3. 无水印刷
  无水印刷在减少浪费和提高质量方面的优点是显而易见。但还只有极少的印版供应商,而且印刷也非常特殊,这大大限制了它被广泛的接受。目前通过几家供应商生产数字无水印版,一些印刷机已准备好制冷系统等待无水印刷的接入。无水印刷只使用一种液体-油墨,而不再使用。市场上对这种新的印刷方法的需求正在增多。
  随机加网-而且不使用胶片.CTP系统使变得比较容易,调频加网时代就快来了。使用CTP系统可以使工作做的更好,它的市场占有率也越来越大。1992年调频网点刚刚出现,几乎没有用户使用这种网点。而现在对它的兴趣有重新开始了。
  4. CTP技术
  CTP技术几优点在于:a.xx了从胶片到印版过程可能引起的一些问题;b.可以更快地定位,这是因为CTP设备可以使网点放置的位置更加xx;c.省掉了操作步骤可以使印刷周期更短;d.多数情况下可以保证质量更好。目前的销售数字表明,CTP正占领这个市场。
  5. 数字到网点到印品
  像素到页面到产品。过程控制一直都是自动的,从数字的页面到最终的产品。考虑使用内部的进行跟踪,可从建立一个作业开始知道当前状态下各个方面作业进展的状况。如果CIP3是开放的、非私有的方法,它就是可以接受的方法。否则,市场不得不去寻找更好的方法。
  6. 技术集成
  将一台喷墨系统放入印刷机中就是实现技术集成的一个例子。最近听说的{zh0}的一个系统集成的例子是Indigo和Xeikon印刷机共同提供的彩色印刷服务。首先使用Xeikon印刷机印刷大量的,然后在Indigo机器上印刷黑色油墨使印品更具特色。胶印机和喷墨打印机的集成,这些努力是印刷复制的效果更好。
  一份数字文件多次输出从一份文件-应用文件和已RIP的文件之间的文件-输出到任何打样或印刷设备成为可能。Acrobat PDF是最有希望的方法,它可以将文件从生成文件的设备到复制文件的设备之间移动,xx了PostScript的无能,加快了工作流程。
  7. 可变数据印刷
  无论使用色粉还是喷墨,电子印刷正在快速地发展,正如一些新的中档数字彩色印刷系统正在进入市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Xerox Docucolor系统和Cannon CLC1000系统的销售量已经超出了xx数字印刷机的所有销售量。它们具有输出直接邮件和定制产品的能力,典型的应用就是新型的[3]
  8. 数字广告
  无论是以TIFF/IT还是PDF格式,广告都将以电子文件的形式插入到之中,因为这些出版物都将由CTP输出。这里提到{zd0}的新闻就是"placed PDF"将允许这些智能文件直接插入到QuarkPress或PageMaker页面中,文件中可以包括文本、图像、色彩、和其他的一些信息。   印刷从技术入手在印刷行业里,不管你是从事技术、管理,还是市场一线工作,如果你懂技术,这将是你{zd0}的优势。印刷是加工服务的,同时它以属于制造业;它有生产工艺流程,这又不同于流水线的作业,它分为印前、印中、印后,它们可以组合,也可以独立分开作业,它是个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它要求所有从业人员,首先必须有技术,有经验。在德国,90%以上的高级人才(包括高级管理人才),都有从事技术学徒的经历。如果你懂管理,但不懂印刷,那你就不懂印刷管理。一直以来,印刷职业经理人相对于其他职业经理人资源更稀缺,就是因为既懂管理,又懂印刷的人才太少了。市场人员也是如此,光是报价就是对你印刷知识掌握程度的考验。如果你和出版社打交道,你会有更深的体会,因为它可能比你更精通印刷。所以,我认为印刷人才首先是技术型的
  重视实践实习实验印刷是应用的学科,学习印刷一定要实践。如果有个比例分配的话,实践占60%,理论占40%。遗憾的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我们只能像其它学科一样先理论,毕业后再实践,如果毕业后不在本行,则永远不实践,这种教育体制,对我们印刷学生来说是很不公平的。我们也就只能通过印刷的各种实验课,来学习和体会印刷,并且做到举一反三。我们在校学习时,必须积极参与每一次实验。这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可以利用寒暑假到印刷厂实习,打短工。如此,才能全方面,立体地培养自己对印刷的兴趣和职业情感,这也是学习印刷最重要的   上水、上墨、上纸、按压、揭下,在这样一道工序之后,一张印有论语的宣纸即刻呈现在观众面前。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活字印刷术,就这么容易的搬到了民博会的现场,很快引起了观众的围观,但凡到场的,无不捋起袖子,尝试一把。
  11日上午,2008年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中秋民俗嘉年华开幕式在上海东亚展览馆火炬广场隆重举行。本届民博会以“弘扬民族人文、展示民间艺术、演绎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以富有中秋文化特征的“花好月圆”为主题,努力体现“崇尚民族·守护民俗·回归民间”的宗旨。
  在民博会现场开设的互动环节引起的观众的极大注意,来自上海、苏州、台湾等各地的“民间艺人”都纷纷在展厅里摆起了擂台,从到发绣,从陶漆到汉瓷,加上宜兴紫砂、周山村核雕、青田石雕体现中华特色的展品应有尽有;从成品展示到现场操作,观众赏玩的兴致十分浓厚,让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切实感受到了“传说中”的民族风情。
  看完了展品,如果你有兴趣就可以把它们带回家去,在民博会现场,观众可以购买自己钟爱的部分展品,小至15元的花艺胸针,大到上万元的工艺品,不仅可以欣赏还可以收藏,这点让现场观众大叫过瘾。   展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印刷厂这块占的比例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客户对印刷设计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在以后的印刷业肯定会越来越专业,设计与印刷必然会分离出来。专业的设计机构,专业的印刷厂以及好的售后将会构成更专业的印刷队伍。
  在这个论坛里出入的都是我们的同业,   全球印刷市场分为三大块:美国、欧洲和亚洲各占全球印刷市场的三分之一。中国印刷工业总产值在2006年已跃升至世界第三位。
  全球印刷市场总值为6100亿美元,北美占32%,欧洲占32%,亚洲占28%,其他地区占8%。然而,到2011年,全球印刷市场将“东移”:北美将占28%,欧洲将占31%,亚洲占30%,其他地区占11%,全球印刷市场总产值将达7200亿美元。
  欧洲印刷市场有两个相反的趋势:东欧印刷市场在未来5年的增长率高达51%,而西欧则只有12%。
  从2006年~2011年全球前12大印刷市场的图表来看,中国已经取代德国和英国成为第三大印刷市场。然而,到2011年,印度将从第12位跃至第8位。另一个显著增长的市场是印度尼西亚,2011年总印量将达100亿美元。
  中国平面设计三题
  一、汉字设计
  从来讲,汉字无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成功的设计。它以最为简单的设计元素,运用最丰富而复杂的设计手段,设计出了一件又一件恒定而单纯的“产品”,并使这些产品的内涵xx丰富、构架xxxx、用途如此广泛、影响如此深远。同时,又使这些设计出来的“单元产品”具有无穷的联结方式,具有开放而递增的同构能力,具有对发展变化着的不同条件下的无限亲和性与适应性。
  尽管许多文字学家、语言学家及其他的什么学家不停地研讨着“汉字”,但是说穿了,汉字实际上只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平面设计产品”。说它是“产品”,那是因为它是一种可供使用与流通的作品,它甚至还具有那么一点“一字千金”的“商品性质”;而且,它的确被世界上最多的人使用了最长久的时间,并有标准的产品目录:各种各样的字典。而且它还是只供人使用的产品,世界上有猫食狗粮卖,但尚未见供狗猫用的字典和书店。说它是“平面设计”,那是因为它是由只供平面设计用的点画这样的人造元件,通过平面设计的结构原理和手段,按照人类社会某种共识的理念设计出来的。而且,它有不断丰富的专门化设计工具,从刀到笔、从彩到墨等一系列独有的工具,人们还为它发明创造了专有的“载体”和“产品处理器”,这便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创造:纸和印刷术,实际上是一切文明发展的基石与最初的信息处理编码方法。它还和一切平面设计一样,可以作为思想与实体的中介与检验标准.如同我们以设计图来对照检查某幢建筑物或某件器物那样,我们也可以用“立此为据”的产品来对照那些“口说无凭”的言行。更重要的是,汉字是和所有的平面设计一样的供人“看”的,是一种只需“认识”之后便可使用的平面图形。{wy}特殊的是,汉字除了与其它的平面设计相似的功能外,它自身就具备有“{zj2}产品”的特征,并可以作为{zj2}产品使用,完成从标识、记志、状物、抒情、审美等诸多的直接文化功能,甚至形成了“”这类二阶意义上的艺术门类。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看待汉字:汉字是出点画构成的记录人类理念的平面设计,是供书写或类似方式处理的视觉信息符号。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看待许多与汉字有关的中华民族特有的东西:例如,字典是汉字库,句子是汉字逻辑式,书法是以汉字为题材的书写艺术样式等等。
  汉字的设计思想既高妙又单纯,它实际上只以“点画”两种元素构架而成;所谓的“永字八法”中,不同的笔画式样均可看成点画的不同位置与样式。早在宋代时,便有学者提出点也是一种画的“一画构成”理论。但汉字的结构方式却丰富xx、不可穷尽且有法度可寻。几千年来汉字发展选择的历史已证明了这一点。更重要的是,汉字的设计思想揭示了平面设计的逻辑本质,并将其逻缉方式发展到与人类的活动能作最广泛xx的联络。举例来看:“车”字是最古老的汉字之一,它实际上是以点画结构设计出的最古老的车形图样,圆形的车辐的轮、车轴与车辕的基本结构,被用点画作员简洁xx的观念记录而形成了“车”字。然而,它并不需作所谓性、数、格等任何形象上的变化而永恒地完成了一切有关“车”的逻辑表述:它不但可以记志一切如马车、牛车、独轮车、自行车、火车、汽车、电车、摩托车、登月车、光子车、太阳车等等,古今中外,以至未来理想的“车”;它还可以表述某方面具有车的形式动态特征的东西,如水车、风车、纺车、车床等等;它甚至可以将一切与“车”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人、事、理表达出来,如;车水、车工、车刀、车水马龙、车过身来、行车表、车站、中夫、车轮战、车裂、车书等等。此外,“车”还可以作为汉字的设计元素,设计出遵从汉字设计规则的许多新字来,诸如:轰、轧、轨、轮、轩、辕、轿、转、斩、软、轻、轴、较、辇、辑、轳等等。由此而引发造就的各种词句,那简直不可胜数、难以枚举。它们不但有“轿车”这类当代车名,也有“轨迹”这类专用术语,更有“辅佐”、“转化”、“轩昂”、“轻率”这类无所不在的词汇,甚至有“轰轰烈烈”、“车站再大住不得”这类俗白。也许我们不难发现,任何古今中外、甚至可以想见的未来场合中.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随时随处会有与“车”有牵连的“设计产品”之使用。
  其实,每一个汉字都是这样的“产品”,它们共同构筑了中华文明,迁延并光大了中华文化。其实,最初的汉字就直接称之为“文”,中国文字统一后的{dy}部字典便称为“说文”,在这部辞书精典中也明确地将汉字的结构规律与法则总结出来,并明确地指出“交画为文”的道理。而“文明”“文化”这些词汇,所总结的正是汉字那种“无物不明、无识不化”的特殊功能。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已成了最完善的“视觉平面信息记录体系”。有些不究此理、不明此义的人却违背这些,要搞什么“走世界共同的化道路”的“汉字改革”,成立什么委员会,他们实质上是想取消汉字的视觉平面结构信息特征,他们不明白汉字多种写法那统一而同一的构成规律,以减少汉字笔画来“改造”汉字,甚至以错字、别字来“规范”汉字。于是,出现了繁简二体,由于能包含代替简化字,而简化字却不具有包含代替繁体字的功能(至少在简化字出台之前一切汉字典籍均以繁体字留存),因此,这实际上是在每个字少了几笔之后而多制造出了几千个常用的汉字,造成了汉字体系的混乱化和复杂化,试看那越来越厚的字典(必收繁简两体),便不难明白这种错误的严重。这给汉字的规范化带来了许多困难的工作,不利于时空双向的开放改革与文化交流。要不然,在以开放改革为基本国策的今天,那个标榜改革的“文字改革委员会”何故要改称为“文字工作委员会”呢,以简化为先导,以取消为目的的“汉字改革”正是那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文化虚无论下的行政命令之产物。错了,改过来就是。汉字体系的宽容性的确有许多“文字工作”等待“文字工作委员会”去工作。
  众多的以汉字书写的文明,对于中国人的造就,也许在今天会进一步得到发展与辉煌,汉字那平面设计中所包涵的精髓,也许正值得每一个“设计家”们学习、继承与探索。我永远为汉字设计而感神圣与自豪。
  二、铜钱设计   我经常会有一种想法,觉得世界{zg}的设计大奖应当授与中国古代那位替秦国设计铜钱样式的设计师。也许我的想法并不无道理。就单件设计所使用的长久、所造就的产品数量之众多,再从使用这些产品的数目与人次,以及这一设计迁延时间的长久,这一设计思想的发掘与设计观念的拓展,这一设计导致的丰富文化内涵之发现与应用等等用以衡量设计成就的诸方面来看,可以说绝无出其右者。那么,如果要在世界范围内评选某一设计大奖的话,自然是非此莫属了。
  中国是最早有货币的国家之一,自夏xx始,各样的xx货币与人造货币相继出现;商、周以降,各类货币的设计足以向我们展现出那几千年中高超而丰富的设计水平。许多定型化的货币设计样式一直影响到后来中华纹饰的发展与文化的形成。然而,这些丰富而复杂的设计没有一件可与后来的铜钱设计相比。秦代的铜钱,选择了最为简洁的里方外圆之图形,完成了最完善的使用功能与最广博的教化功能。
  可以毫不犹豫的说,对于圆形与方形的掌握,是人类最初对抽象图形认识的最重要的升华阶段之—,是由点、画这种基本笔画上升到由笔画构成的基本图形(由线性发展到平面)认识的标志。在中国原始社会的彩陶纹样中,基本的纹样除了点画曲线之外,趋于规整的便有三角形、方形与圆形纹样。这些纹样通过巧妙的组合,形成了丰富的纹饰。然而,要将方和圆作为设计元素与设计思想来运用和表达,还有赖于更进一步的对抽象设计元素的领悟与把握。当人们明白了“不以不能成方圆”的道理,明白了“圆使动、方使静”的规律,甚至能以“天圆地方”、“圆滑”等文化观念与感受模式来量度“方”和“圆”时,这样的设计才显出了xx的高妙来。
  钱是要使用与流通的,全世界后来所有的硬币几乎都归结到圆形的设计上,而只有中华民族选择了有方孔的圆形作为硬币的{zj2}样式。以绳索贯穿着的,自然便于计数与携带,而作为钻孔术来讲,铸造方孔要比钻圆孔容易得多。中国钱的这一设计,自然有着xx丰富的文化要求,而使得它要“舍易求难”了。正是由于这种“舍易求难”的工艺设计,铜钱的设计也自然在使用功能与文化亲和能力上才具有了更多发展的可能,穿孔的钱更利于携带与计数。而方形的孔与圆形的钱又可同时更多容纳与图形有关的其它社会文化观念,例如流通与稳定这种钱的基本功能、圆滑与方正这类人的社会品格、周边与中心这类位置观念正是如此,才会出现了“孔方兄”这样的钱之称谓,使得钱也随孔夫子般地姓起“孔”来,适应了儒家倡导的文化精神。随之,中国的才有可能得了个“公明元帅”的名字。而“钱心方正,财神公明”这类的联语才可以从更广的文化观念上寄托着人们的希望,造就着人们的品格。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考察中国老百姓对许多日常用具的设计,我们也会发现不少“舍易求难”而“以应方圆”(规矩)之处。中国人须臾不离的筷子,老百姓生产生活最常用的箩筐簸箕之类用具,大抵作成一头圆一头方的形状,都是最常见的例子,也都是在设计制造上舍易求难的典型,否则,那些被“改造”了的现代方便筐、卫生筷之类就不会不继续这种耳目能详的造型。我们再看看当代无数的商标等标识的基本造型,大体上还遵循着以方圆等基本图形的相互对比、穿插或包含的基本路数。而这些,正是中国铜钱的基本设计思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铜钱的设计成功正是中国设计师们觉悟了平面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法则的结果。这一设计原理是永恒的。
  三、如意设计
  恐怕没有一个设计题目比“如意”更困难了,恐伯也没有一种设计比“如意”的设计经历过更漫长的探索和更广博的取舍了。而且我认为,没有一类设计比“如意”设计定型化之后的“成品”能更xx巧妙地解决设计命题的要求了。因而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难能可贵的如意设计简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设计思想史与中国设计教课书。
  从典籍史册来看,至少在晋代已有关于“如意”这种器物的记载与描述,而在历代的中,“如意”不绝于书,但其形制功用,却始终未能如一。大体功能是使用,可替圭板、可作搔痒、可捶腰背、可供玩赏。大致形制是长形有柄,可直可曲。直到明清之际,“如意”才成为定型化器物,主要功用是赏玩。其形状为曲线形的柄l头、中、尾部有不同大小形状的曲线形雕饰,或拟云头、或拟灵芝。材料有各种骨木瓷玉铁,工艺含各种雕缕镌镶贴,而其上所装饰的纹样图形,则可说是从文字到图画以至纹样几乎无所题材样式不能包容了,其供赏时的陶教作用,自是可想而知。细论起来,以“如意”为题的设计要达成定型化样式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老百姓十分明白“有钱难买心中愿”、“匹夫不可夺志”、“心比天高”之类的道理。西方人也将“自我实现”当成人类{zg}层次而不可xx实现的心理需求。然而,“如意”的设计似乎在攻克着这样一个难题。从最初的功用看,如意似乎在满足着使用的功能要求,但进一步思考起来,它的所有功用,实则是更直接地通过对身心的作用来达到一种身心的满足。而后来它成之为供赏佳器,也正是抛开了对实用的追求而直接作用于人的把玩和因此产生联想而获得的身心满足有关。
  中华民族远古的生存方式与生产方式——农业生产的方式造就了中华民族选择双眼变化视场的基本视觉习惯。并希望通过目光的变化停滞来对视觉对象作出由表及里的判断。从彩陶纹饰、青铜纹饰与后来众多的装饰纹样之结构与方式上,都不难总结出这样的特征来。而如意的基本造型正是这一具体视觉特征的理性表述:整个如意无论从哪一个侧面正视,其基本可视范围正是一个与双眼视场相若的区域,而如意的每一个构成部位,正是一个从上至下的变化着的、并停顿在能控制整个视场区域位置上打量的观察结果之示意图形。每一个中国人在注目欣赏一件对象时,文化导致的视觉方式与视觉心理都会引导着他们从上部某一角的停顿而弯曲地到达中心的停顿,继而反向弯曲着抵达下部另一角的停顿。将这视线与停顿以曲线与曲面表达出来,恰恰是一个如意的基本图形。实际上,从彩陶纹饰那种基本走向与转折停顿的纹饰,从青铜纹饰中那纹样起伏变化与各刻画部位的不同侧重,从秦汉漆器中那些飘动的云气纹,隋唐装饰纹样中那些卷草纹,以至于许多后来民间纺织、陶瓷等工艺的装饰纹样处理中,甚至于太极图的基本结构方式中,实际上并不难找到一个抽象出来的“如意形”的基本纹样单体。因此,每一个人都能从这种基本样式的造型中得到心满意足。另一方面,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不同的如意中选择不同的材质与制作手法,从至为昂贵的金玉宝石镶嵌的翡翠到最为普通的竹木,从最为精细的雕镂楼打磨到几乎未经加工的树根枯木拼接,在材质与工艺上可以制造出富贵、高雅、清贫、孤傲等等备种各样的感觉。再一方面,更为丰富多样的表面饰纹又可以表达每个中国人的理想与追求。诸如祥云、嘉禾、瑞兽、珍禽,以至于三星高照、四季花木等等,使得许多观念得到形象的表述与逻辑的演释,给与了每个人思想感情上的快慰与满足。正为其如此,它才被每个中国人称之为“如意”,而成了最有代表性的典型物品。成了中国设计中最有趣而引人深思的设计之一。


郑重声明:资讯 【印刷百科(二)】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