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读经典系列之《千字文》 第五部分走进高尚社区(23):{dy}百二十二 ...

    {dy}百二十二句 漆书壁经
  
  这句是在继续列举皇家图书馆里的好东西:用漆写的古籍和孔府墙壁里挖出来的书。
    
  油漆里养螃蟹
  
  远古时期,人们曾采用结绳记事的方式来记录摘得野果或捕到野兽的数量,后来发现这种办法比较笨,就采取了进行了技术革新,他们把漆树的树皮割开,用流出的树汁在树上或石头上画杠杠。这种方法比搓绳打结要方便得多,而且更加耐久,那些杠杠想抹掉都困难,于是一直到文字产生之后,漆树汁都被用来作为书写记录的专用材料。
  漆树汁就是生漆,习惯上称为“油漆”。本人愚昧无知,一直以为油漆都是化工产品,没想到也有xx的,更没想到在黑社会题材的电影中那些小混混在人家大门上用红油漆涂写恐吓性语句的做法,竟然是在效法古人。不过,古代的写字用的漆主要是黑色的——为什么不用红色的呢,多喜庆啊?因为生漆虽然刚从树上采集下来的时候是乳白色,与空气接触后慢慢凝固变成红褐色,但等到xx干了之后就变成黑色,因此就有可“凡漆不言色者皆黑”的说法,简称“漆黑”。那我想用彩色的漆怎么办呢?好办,你可以往漆里添加颜料进行调配。
  古人以漆作为书写材料,那么用什么作为书写工具呢?元代陶宗仪在《辍耕录》中说:“上古无墨,竹梃点漆而书,中古方以石磨汁。”就是说,在墨这种书写材料被使用之前,人们是用小竹棍作为笔,蘸上漆来写字。在什么东西上写呢?明代漆工杨明在《髹饰录序》中写道:“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按此说法,竹简就相当于上古时的纸张,但现存的竹简都是用毛笔和墨书写的,还没有发现用小竹棍蘸漆写的,而漆书主要是写在一些钟鼎、甲骨或岩石上。
  综上所述,上古时期的文房四宝就不是“笔、墨、纸、砚”了,而是“梃、漆、简、蟹”——蟹是干什么用的呢?这个东西可是好东西,如果你写字写很到晚,可以蒸上一只大闸蟹来当夜宵——别光想着吃,上古时期的螃蟹可是书写不可或缺的东西,其作用与砚台相似,只不过砚台是用来研墨、盛放墨汁和掭笔的,而螃蟹的作用是防止生漆凝固。如果你担心生漆很快就干了,就往漆桶里扔只螃蟹,让它在里面自由地遨游去吧。这个办法古人早就知道了,而且一直到西汉还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技术:西汉刘向的《淮南子》就有“漆见蟹而不干”的记载。
  这是个什么原理呢?难道是螃蟹在里面游泳起到不停搅拌的作用,使生漆不能凝固?不对,因为为扔只死螃蟹进去效果也是一样的。搞不清楚个种原因,就当是不需要证明的真理吧,所以《淮南子》中又说:“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意思是说螃蟹能防止油漆凝固,就像钻燧取火、磁石吸引铁器、向日葵跟着太阳转脑袋这些现象一样,是自然法则,再厉害的牛人也做不到这些。
  现在我们具备了科学的手段,不再像古人那样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甲壳体组织内存在一种化学成份,可以抑制让漆变硬的某种酶的活动,从而延长液态漆的保存时间。没想到这项涉及生物化学领域的{jd0}高科技技术,古人老早就已经掌握了,他们还把这项技术用在了生漆的采集过程中:用蚌壳而不是刀具割开漆树皮,然后把蚌壳插在树皮伤口处引导树汁流出。
  现在我们用来刷器物的油漆都是化工产品,难闻的油漆味会把人熏得很不舒服。古代的油漆是从树上搞来的,{jd1}绿色{ctr},对人应该xx无害吧?错!xx油漆的气味也不好闻,其基本成分和工业油漆是一样的,对人体同样有毒害作用,因此漆树在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中被列为有毒植物,对某些特异质的人,接触生漆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性皮炎。不过,xx油漆在中医上还是具有药用价值的,主要用来xx寄生虫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古时期的文房四宝用起来越来越别扭:竹棍儿太硬、竹简太重、螃蟹太难弄;生漆问题最多,不仅气味太冲、有毒,而且比较粘稠腻滞,写起字来一点也不流畅,保存起来也麻烦,天天往里扔螃蟹也不能保存太久。于是,人们很快找到了石墨作为生漆的替代品,又经过了一段比较长的历史时期,“笔、墨、纸、砚”这新文房四宝形成了。到了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用墨水写出了“漆书”——这是金农自创的一种字体,又叫金农体,其特点是笔画横粗竖细、撇飘逸捺厚重,就跟刷油漆刷出来的一样。
  在用生漆书写的时期,产生了一种字体,叫蝌蚪文,元代篆刻家吾丘衍在其论著《学古编》中认为这种字体是这样产生的:“上古无笔墨,以竹挺点漆书竹上,竹硬漆腻,画不能行,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耳。”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不信你拿一根竹棍儿蘸点油漆写个字试试,肯定每一笔都是起笔处粗,收笔处细,跟蝌蚪一样。实际上,蝌蚪文是篆书的手写体,只因书写工具和材料的限制才成为那种难看的样子。
  汉代郑玄在《书赞》中说:“初出屋壁,皆周时象形文字,今所谓科斗书。”他说的这本从墙壁里挖出来的书,就是《尚书》。当时从墙壁里挖出来的,并不只有这一本书,而是好多本。是谁把书藏在墙壁里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又是谁把书挖出来的呢?

    下一节,精彩讲述——{dy}百二十二句 漆书壁经(2):孔庙遭遇强拆

    敬请期待!



郑重声明:资讯 【翔读经典系列之《千字文》 第五部分走进高尚社区(23):{dy}百二十二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