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卡——幸福的载体_爱的使者_百度空间

  人活着,就要追求幸福,其实,什么是幸福?我们不难发现,真正能让我们挥之不去的正是那些一直埋藏在自己心底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它们已经化为人们幸福的一部分。幸福历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方面,关系到幸福的客观条件,二是心理方面,关系到幸福的主观体验,而能体现这份幸福感的就有贺卡中的问候。

  贺卡无声,但能够沁人心脾,是因为那是情与爱的交响,把亲情、友情、爱情传递给对方。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贺卡的国度。传统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寄托民族感情、体现民族感的舞台,是植根于民间的文化瑰宝。在此当中,贺卡成为人们传递彼此问候,表达亲情的载体。

  在许多发达国家,贺卡的邮寄见证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来自精神层面,而不是物质层面上的,在节日收到的贺卡越多,则说明朋友越多、人缘越好,贺卡已经成为他们节日沟通感情的纽带。在日本,每年的贺年卡邮寄量超过 40亿枚,人均 40枚,比起发达国家,中国人对贺卡的认识和使用还有很大的差距。

  日本及西方一些国家的亲情关系与中华民族略有区别,孩子们结婚之后都要独立生活,他们更加奔放洒脱,更加独立一些,与父母生活的距离更远一些,所以在节日期间他们就有更加强烈的表达问候的愿望,因此使用贺卡来问候更多些。中国人由于历史与经济的关系,三代同堂居多,在过去的传统家庭里,儿子守在父母身边,妻子守在丈夫身边,不仅是一种xx的职责,而且是一种幸福。父母、兄弟姐妹几乎天天见面,虽然家庭内部的凝聚力、亲和力和温情比西方国家更多一些,但在节日却缺少了用贺卡来问候的激情。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现在很多人特别是青年人则以独立生活为追求。在农村,青年人要么另立门户,要么到城市找出路。亲情之爱是一种真情实感,人人皆有。家庭内外的和谐关系,不是靠金钱多少,而是靠情感来维系,所以节日期间这种感情就要释放,对贺卡的需求自然而然地就会增加。

  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出于内心的真情实感。孝不仅是生活上的瞻养,更需要精神上的关爱。有了这种情感,自然知道如何奉养父母,内、外在的形式都很重要。现代社会,很少有父母阻止子女外出的现象,父母在,不远游这样的戒律已经自行消失了。

  但是,孝敬之心不可无,有了这种孝敬之心,即使离父母再远,也会知道如何使父母安心,尽量满足父母的思念之情。这时,贺卡就派上用场了。当然,父母也有与自己子女沟通的责任,作父母的不仅要教育孩子学习知识,还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在一个人的一生成长中,家庭教育起关键作用。现在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父母忙于事业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一心望子成龙,开发智力而忘记情感,使孩子不能感受到温暖,我们为什么不尝试着用贺卡来沟通呢?

  培育中国人习惯使用贺卡要有一个过程,需要社会的大力宣传。在某个时间段上、某个有特殊内涵的节日里,圣鹿贺卡有意识地发行一些形式、图案、主题适合使用者口味的贺卡,或者说要适应、迎合使用者的需求,他们就xx有可能使用我们的贺卡。应该看到中国的贺卡市场特别是民用贺卡市场潜力巨大,不仅仅是由于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中国有 13亿人口,人多,感情的表达和交流就多,关键是怎样认识它和开掘它,让它焕发出新的生机。

圣鹿贺卡相册:



郑重声明:资讯 【贺卡——幸福的载体_爱的使者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