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车展时代,我们应该xx什么? - 凹凸会展网- 凹凸会展网- 和讯博客
后车展时代,我们应该xx什么? [转贴 2010-05-04 12:02:30]   

   中国商用汽车网5月4日讯 2010北京国际车展已经结束了,80万人次的参观规模,近千辆的参展规模一时成为各界的xx重点,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任重道远,自主品牌需要做强做大,外资品牌需要提升服务……

    车展不是分水岭也不是风向标       

   在北京车展开始之前,关于后北京车展时代的猜测就层出不穷,看好车市、车价下降、车企利润降低等等。不过中国商用汽车网记者认为,北京车展只是一个较大规模的行业性展览,虽然是国际A级车展,虽然是规模{zd0}的一届,虽然有80万人、近千台车,但是,这不是中国汽车产业,中国汽车市场的内涵,真正对中国汽车起的决定性因素,还是人。   

     这个人的概念其实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自然人,而是指政府、行业协会、车企、经销商、消费者,以及交通、路政、保险等相关产业,换句话说,汽车产业的发展走向不取决于北京车展。   

     总有人说车展是分水岭,我想,这有些言过其实了,如果一个行业性展览会就会有如此大的作用,那么想让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只要多开几次车展就够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如果说分水岭有些言过其实,那么风向标的说法似乎折中一些。但事实上,政府、行业协会对于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早已明确,所以不需要通过展会去了解;而车企和经销商环节早已对自身的企业发展方向有了明确定位,车展只是他们的临时性舞台,风向标标风向,真正需要看“风”的是消费者,但是普通的消费者即便看了“风”,又会对其购买的目标产生多少变化呢?汽车在中国依旧属于“大件”消费品,既然是“大件”,那么消费者在投资过程中必然会慎之又慎,所以“风”吹消费者的作用也就少之又少了。消费者真正关心的还是汽车品质,售后服务,油价,购车政策等等,因素——依旧是人.所以北京车展不是风水岭,也不是风向标,他只是2010北京国际车展。   

         车市的蛋糕怎么分     

   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上有进口品牌(包含合资品牌,下同)以及自主品牌两大阵营,大家都在分市场这块大蛋糕。但是,如何分呢?进口品牌依靠技术实力,品牌效应;自主品牌依靠价格优势和不断积累的研发实力(包括人力和财力),所以无论是哪一方都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售后服务。而不只是通过车展做个产品和品牌的展示就能在车市的大蛋糕上多切下一块奶油来,更何况,奶油吃多了血脂也会高,自身出问题了,召回也就来了。   

     所以,我在前文强调的“人”的因素在此依旧成立,车市蛋糕如何分依旧不取决于北京车展,市场是需要持续xx,持续维护的,这就要求企业在后车展时代应该多多xx自身,xx人的因素。    

        你知道什么是商用车吗?    

    这是我在北京车展随机问出的问题,对象包括观众和车模,甚至包括商用车车模。回答几乎都是否定的。应该说,普通观众对于商用车的概念是看到车展展馆平面图上“商用车展区”这几个字,至于什么是商用车,无人知晓。这也难怪,因为市场细分之后,商用车有着相对独立的市场,更多的是物流业、建筑业等xx商用车,普通观众与商用车还是有距离的。      

     但是,从北京车展商用车展台的位置布局就可以看出,商用车在车展的地位确实不高。去过北京车展或者看过北京车展展馆平面图的朋友不难发现,如果从北、东、西三个登陆厅进入展馆切原路返回的话(受限于国展新馆独特的地理位置,大部分观众会原路返回)这三个方向的观众是不会看到商用车展区的,而从国展新馆1号门进入外场,而后从南登陆厅进入展馆的xx,目光多被展馆以及导向标志吸引,对于商用车展区的xx也不过一瞥,商用车展台少人问津。   

     今年,陕汽,重汽以及众多国外商用车品牌缺席北京车展,东风也只是派出了其乘用车产品,如果说参展位置影响了参展效果,那么参展效果或许已经影响了厂商的参展兴趣。虽然有一汽、江淮、上汽、华菱等国内商用车企业,以及大运、集瑞等新军加入进来,但是撒谎能够用车展台的冷清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中国商用汽车的专业媒体,中国商用汽车网不希望北京车展商用车的道路越走越窄。    

    总的看来,2010北京车展是成功的,无论是从中获得利益,扩大影响,树立品牌,还是发现问题,汲取经验,找出症结,这都是北京车展的衍生财富

更多内容请上

郑重声明:资讯 【后车展时代,我们应该xx什么? - 凹凸会展网- 凹凸会展网-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