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轩》报38期第三版“文学副刊”刊发的文章
茶之白
张建光
阳春若花,茶白似雪。
开水压抑不住春天的热情,冲入诚实透明的玻璃杯子,静卧的白茶突然神奇般醒来,束束茶芽争相跳跃,毛茸茸毫光晕眩人们的心神,而甜甜的清香刹时痴醉了一片。那旋转升腾的毫心,宛如闻曲起舞的佳人,裙袖生风,多情饮者便会品出诗一样的温柔;那瞬间冲上的毫锋,又象众多勇士仰射的银箭,冷然有声,自强饮者当然联想到了疾风劲草。
茶可以绿,可以红;亦可黄,亦可黑,可是政和茶竟能白,白得茶王国“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得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也欣然命笔,“政和白牡丹茶形、香、味独珍”;白得百姓千年传唱,“嫁女不慕官宦家,只询牡丹与银针。”白茶的芽茶,状如银针,通体身披白色茸毛,所以称“白毫银针”,白茶的叶茶,一芽加一、二叶,银白的毫心与绿叶相衬,形似花朵,人们用“国色天香”的花王呼之——白牡丹。白茶形神兼备,秀外慧中,以其“清鲜、纯爽、毫香”独立于世。
银针牡丹,阳春白雪。有人把白茶喻为银,当作玉,看似花,疑如腴,还有“雀舌鹰爪”之说。我饮白茶,耳边却总响起那首古代名曲,那首天籁之声。白茶的高贵品相来自皇家的赞誉。“宣和殿里春风暖,喜动天颜是玉腴。”那位历史上委实没有多少作为的宋徽宗,倒为政和做了天大的茶事。他把自己的年号赐给当时还是关隶县的政和。皇帝因茶而给一个地方取名在全世界大概找不到第二个了吧?政和白茶可以说是价值连城。政和白茶的高蹈品格凝聚了青山绿水的厚爱。横贯全县的鹫峰山脉,挡住了西伯利亚的寒风,又挽留住了从东南沿海来的湿润,还造就了高山和平原独特的二元地理结构。境内群山耸峙,峰峦竞秀,云雾缭绕,一河向西的星溪流水更是滋养繁育出{gjj}优良茶树品种政和大白茶。政和白茶高雅韵味还源于独特的加工工艺。一般来说,制茶不是让茶叶发酵或半发酵,象红茶普洱和乌龙茶,就是大火炒青,如绿茶、花茶,而白茶是轻微的自然发酵。在睛好的天气条件下,将一芽或一、二叶芽,置于通风的茶楼里凉青萎凋,达到八九成后,进行烘干,然后精心挑拣,再稍加复烘就成了政和白茶。
白茶自然朴素,冰清玉洁,似雪象冰如云。揣摩白茶之道,总会让人联想起政和“云根书院”那一历史去处。有人这样描写那个地方:“有源水自云中出,不夜珠临沼上来。满院清辉游月爽,被襟直觉远尘埃。”也就在政和得到新县名的第八年,朱熹的父亲到此为官,职务是相当于现在公安局长,但他却谨遵父教,一心办学,一连创建了两所学校,首开政和兴学教化之风。朱熹的父亲把政和看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到他处任职避难还举家返回政和,也就是那年在政和孕育了朱熹。朱熹的祖父祖母百年都归葬于政和。隐约之间我总感到朱熹父子一定饮过政和白茶。他们都是爱茶之人。朱熹父亲吟诵政和的诗作中就有,“为问脱靴吟芍药,何如煮茗对梅花。”朱熹出生时,亲朋好友中就有人以茶诗唱酬祝贺,朱熹一辈子更是茶事人生。茶叶从种植到品赏,他都一一亲历亲为过。他的{zh1}一幅题字,因为当时处境艰难不便冠以真名实姓,思来想去{zh1}以“茶仙”自况落款。更重要的是白茶性理和朱子生态理论十分契合。朱子生态强调人和自然、人和人之间,人的内心的合谐统一,和谐共生。朱子“天人合一”主张,“仁”的思想,“生”的观念,“和”的范畴,众多思想都能从白茶中品出其味。政和白茶讲究是自然xx、不偏不倚、不浓不淡,浑然一个自然之茶、中庸之茶、和谐之茶。过去我总不解朱熹父亲办的书院为何取名“云根”,细细品饮政和白茶之后似有所悟。
饮用白茶不仅拥有文化上的悦愉,还是一种健康的时尚。白茶原料十分讲究,茶农有九不采的规定:雨天不采,露水未干不采,细瘦新梢不采,紫色芽头不采,空心芽不采,损伤芽头不采,虫伤芽头不采,开裂芽头不采,畸型芽头不采。由于自然萎凋,既不破坏茶叶酶的活性,不促进氧化作用。人们评价他不仅有生津止渴、去热降火功能,还有xx、止泻、xxx、抗辐射、抗肿瘤的奇效。已故xx茶叶专家陈椽专著中写道,“政和茶叶种类繁多,其最著者首推政和白毫银针,远销德国、香港、美国,每年总值以百万元计。”一直以来,政和白茶的产量和出口交货占全国一半以上。
政和白、中国白、世界白。政和白,纯洁之白,动心之白。天下之君,不妨以此当酒,浮一大白!
赞文笔轩
—— 陈兆钰
书法挥毫天地赞, 倾心观赏乐由衷。
借来清代各诗句,“咬住青山不放松”。
尊严
昌政
多年前读过舒婷的一首诗,叫《白柯》:
在被砍伐过的林地上
两株白柯
把斧声的记忆从肩头抖落
在莽草和断桩之间
两株白柯
改写{zh1}乐章为明丽的前奏……
白柯是一种什么样的树?我没见过。但这不妨碍我对它产生敬意,想象着:在被伐过的林地上,劫后余生的白柯像一面旗帜冉冉升起!“形体在静止之中/生命却旋舞着”,有一股子不可抗拒的锐气!多年以后才知道,它是如此高贵:人类至今还无法引种栽培!于是,在岁月洪流的冲击下,它属于不断崩塌的孤岛,
珍稀成了它的别名,聚集在南亚的高地上,守护着一个物种的尊严。
然而,我却有幸一次又一次地亲近红柯——一种与白柯同属于“壳斗科柯属”的树。红柯总是成片地生长,却也总显得那么孤单、独立,因为所有的红柯都瘦而高,枝叶在半空,林子显得稀疏。这是一种挺拔的树,有着凌云之志。在松柏岩,在瑞云山,在有野藤漫生的常绿阔叶林中,总能见到它们,主干峭拔,树冠浓密,人在林间行走,阳光成了线状,若从远处看,满山都是滚涌的绿。
红柯有着白柯一样的高贵:人类至今也还无法引种栽培。与白柯不同的是,它是中国特有的,珍稀。而在闽中三明市的莘口镇,这样连片的xx林子却有一万多亩!
或许你会问:你说的是不是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是的,我说的红柯正是栲树,又名青钩栲、赤枝栲。上个世纪30年代,英国人格瑞米“发现”了它,定名“格氏栲”,而这多可笑啊,栲树在中国生长着,谁不认识,竟然成了一个外国人的“发现”?后来,据说日本一个植物学者比格瑞米更早鉴定过这一树种,所以,取消了“格氏栲”之名,改称“赤枝栲”。中国特有的一种树的命名权,就这样让两个外国人去你争我夺的,耻辱啊。
现在,“格氏栲”成为三明特有的名词。这也好,毕竟为那个受辱的时代留下了见证,一个活的见证。同时,这也是一处生长着的风景:我们为这个森林群落设了保护区,也将这个世所罕见的xx氧吧辟成了公园。当泉三高速公路开通,汽车就从栲林边掠过,窗外起伏的林海惹得客人叹一句:好美啊,这是什么地方?
这是三明格氏栲{gjj}森林公园:地处城郊,却有原始的山野气息,人们来到这里,只一步就踏入了另一个季节。在栲林中漫步,似乎听得见植物拔节的声响,听得见射入林间的阳光与风发生的摩擦,听得见岁月在堆积,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神秘对话。林子如此沉静,思绪却在飞扬,想到栲木是造船的优质材,耳边便响起了惊涛;想到栲木可以用于军事,枪声就蓦然爆响……
边走边想,似乎每一步都会惊起些翅膀。在这古老、神秘的林子里,潜伏着什么样的遗传基因?石径蜿蜒,足音忽轻忽重,而物种间的格斗是不出声的。那就坐在老栲的祼根上,品一品长青藤的生存策略吧:
栲树高大,冠幅宽阔,挺立于阳光下,却将自己的影子投在了别人的身上。万物生长靠太阳,诗人说了:阳光,谁也不能垄断!于是,即使是柔弱无力的藤,也开始探索光明。为了生存,这个以爬行、散漫著称的物种,不得不站起了,学会了坚韧:它的触须游丝般xx,粘到了什么就抓住不放,一点一点扩张,稳住,发展。有人以为它浪漫多情,总缠着严肃的栲树,其实,它只不过是顺着栲树朝着阳光攀升罢了。长青藤爱的只是阳光。有时,藤竟深深嵌入了栲树的枝干,似乎爱得深切,难舍难分,谁知却是恨之入骨,乃至不惜同归于尽呢?
在大自然中,树与藤是平等的,理当分享阳光、雨露和土地。这正如世界上的各个民族,也是平等的。五百年前,所谓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用的纯属以欧州为世界中心的殖民者的眼光!试想,印地安人不也同时“发现”了来自欧洲的强盗?掠夺过后,一片荒凉。当人们发现,地球只是个小村落,人类的生存不止于同类要和平共处,也要与其它物种、与大自然保持和谐相处,美才真的出现。而历经了风霜,万亩的xx栲林竟然绿得像永恒的春天,除了神奇,还能说是什么?面对刀斧过后又站了起来的白柯,诗人猜想,人类再也不会对大自然蛮不讲理了吧?她犹豫了一下,写道:
似乎再没有一种更明了的语言
像蛮荒所选择的这两株白柯
昌政注:5月9日,市作协组织前往格氏栲景区采风。此地距城26公里,属优良休闲区,据说正投资扩建,将让南人北来,北人南慕,爱上北纬26度这一鲜嫩之处。同行者:龚一风、魏承栋、绿笙、高珍华、刘晓迎、陈文祥、邢保兴、苏蕙、罗远芳,等等
哲理小品文二则
流浪的风儿
孩子的游戏
到朋友家作客,晚饭后,五岁的小珂与六岁的娜娜玩起捉迷藏的游戏。两个小伙伴兴奋的声音把坐在客厅聊天的成人吸引住了。
小珂藏在阳台的窗帘后,娜娜在门口处问道:“好了没有?”小珂大声地喊着:“好啦!”于是娜娜循着声音一下子过来就找到了小珂。两小分外地惊喜,又换成娜娜藏,小珂找。同样地问,同样地答,结果是同样地轻易找到,欢欣却是加倍的。
朋友对小珂说:“不要总藏在那些角落,来,我给你找个xxx的地方!”朋友把小珂就放坐在身边,这个意思很明显: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然后朋友示意大家继续聊天。等娜娜问话时,朋友直接说可以了。没有得到回话的娜娜一脸疑惑地走进客厅,却一下子就发现了在人群中的小珂,又是一阵欢笑声。
两小继续玩着,朋友却不无感叹地说:“孩子们在这一问一答的捉迷藏游戏中居然玩得热乎!原本最危险的地方xxx对孩子无效!”
另一个朋友也接了一句:“只有孩子最简单!唯有简单才纯真!”坐在客厅里的成人不无深思起来。是的,保持简单的心,走不简单的人生路,有几人能做到?
往前进的方向
方平是从基层直接提到部门经理位置上的。年轻气盛的他一心想要把部门工作做得更出色,新官上任三把火,就制定了不少地制度,却引起属下深深地不满。因此,方平与下属关系比较紧张。
五一长假时,方平的女友把他拉到自己农村老家,说是换个环境呼吸新鲜的空气。
初次上门的准女婿恰好遇上示来老丈人在田间插秧。从未插过秧的方平不顾女友一家的劝阻,挽起裤脚下了田。
插秧看起来简单,做起来也不算太难,但要摆弄好却不容易,特别是要插得前后左右距离差不多,而又整齐有序,就绝非易事。方平明白这个道理,在插秧时就找准前后位置,再量一量左右距离,才把秧苗插了下去。饶是这样,等方平把四列秧苗插下来,不仅速度慢了老丈人几倍,就是秧苗“队伍”也呈现出东倒西歪。
方平很不好意思地问:“叔,我是按标准的株距行距计算栽的,到头来怎么又慢又不整齐啊?您能教教我怎样才能栽得又快又整齐吗?”
老丈人哈哈大笑:“其实插秧很简单,行距与株距都是大概数,差不多就行了。只要是在固定组内栽四列,往一个方向下去,准保就整齐了。”
方平将信将疑,按老丈人的方法,等一组插完,四列竟然比最初的那一组要整齐,而且速度也快了许多!期间偶尔有一两株稍有偏差,但被整列队伍忽略,也扭转过来。
老丈人看着方平插的秧苗,露出满意的笑容。
晚上静下来的方平想起自己插秧的事情,猛地醒悟过来:如果把自己的属下比作自己手中的秧苗,其实只要是在大原则内朝着前进方向发展,为什么非要按死板的框架固定位置呢?
那一晚,方平睡得很踏实,他知道自己明天的路该怎么走下去了。
古风·随想
雨逝无筝(南平)
凭栏沐清风,霞色映帘栊。
凝望远山翠,倩影波光中。
柳绦垂丝钓,桃李枝头俏。
游人独去闲,湖心留晚照。
回眸月窗临,横琴伴蝉吟。
古弦藏雅韵,纤手曼妙音。
曲悠声氤氲,恍入彼时春。
草原逍遥侣,轻骑踏红尘。
携手步芳茵,放歌碧水滨。
百鸟齐声和,牛羊犹比邻。
别来时境迁,往事渺如烟。
漫拂秦筝柱,只蝶舞翩跹。
对联一组
郑成
{dy}题:为端午节而作
其一:
菖蒲当剑除妖佞
芳草舒情正楚魂
其二:
题诗人节
诗人节里诗人泪
香草从中香草魂
第二题:为黄鹤楼而作
其一:
一江春水载清韵
千古文章吊圣贤
其二:
鹦鹉洲头 夕阳连碧水
洞庭湖畔 黄鹤醉青莲
其三:
黄鹤题诗成妙笔
青莲搁笔叹奇思
第三题:为钢材门面而作
质跨千年而不朽
身经百练始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