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刚好有写了两篇仿真车车模型的稿件,两篇稿子在版面上都很弱化地处理,在这里说说这两篇稿件的采访前后和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dy}篇是福厦动车开通前夕,福州一家模型专卖店已经开始销售“福厦动车组”专业模型的稿子。这个线索是我坐公交车上等红绿灯时,看到了对面一家黑乎乎的,门很小,很不起眼的小店门口,写着几个红色的醒目字眼“福厦动车组已到货”。当时我就很好奇,福厦动车到货是什么意思?是卖动车票的?可是动车尚未开通,不可能开始售票了,而且这店看着也不像是售票点。我心里就很疑惑,因为之前未曾接触过模型,所以根本不会联想到这个,想着改天有空了到店里问问。
第二天,一个朋友刚好也跟我说,他也看到了“福厦动车组已到货”的这个店,还进去问了下,是卖福厦动车组模型的,很贵,要2000多元。而且模型放在仓库,老板不肯拿给他看。只有顾客掏钱确定要买的,才会从仓库拿过来。
福厦动车组模型,这在福厦动车即将开通的前夕,不仅有新闻背景,同时也是个新鲜事物吧,我就去采访了。没想到,这个五六百字的稿子却采访很艰难。我兴冲冲地到了店里,表明身份和来意后,老板一句话“很贵重,没法给你看”回绝了。于是我开始了和他软磨硬泡,真真切切地耍了一个多小时嘴皮子给他讲道理做保证。他之所以对记者戒备心这么强,是因为他被记者耍过一次。
以前有个记者也来他店里拍模型图片,说的非常好听,这是给你店里做宣传啊等等,结果见报后却是把他店里拍的图片,放在了一篇玩具质量安全的报道里,而且只字片言和他的店模型没关系,把他气个半死,所以一听记者他就条件反射地反感。我说我不会这样做的,不然你可以来投诉我。然后他就反复地问我让我拍了对他有啥好处,问我准备怎么写这个报道,还非要我在现场写好稿子,他看完觉得满意了才让我拍。我当时真是气得差点咬牙切齿了。。。现写是不可能的,但后来我真的当场把准备怎么写这篇稿子的内容,详细地说给他听了一遍,他也总算是答应让我看一眼模型了。(这个老板说话有一点点口吃,我和他费了一个多小时口舌,好累~~)
答应是答应了,但模型在仓库,让人送过来要等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没地方去,我就在旁边的几家店来回地踱来踱去消耗的。到下午5点模型送过来了。“小心,轻点轻点,不能随便摸。”模型来了,碰都不让碰,对店里的其他顾客也是,生怕给摸坏了,很无语。他接好模型后,我拍了半个小时的图才结束。(这个图,有点遗憾。。我用的是单反,却太粗心忘记调档,图拍的不是很好。之所以没叫摄影记者,是因为那天周日傍晚了,摄影部没有人在。我又怕让人家白跑一趟,特地自己回家拿了相机。)
当晚写好稿子后,我又得知了晚报的记者早在我之前就去这家店采访过,但没说服老板,根本没看到模型。所以那天他还找我,希望和他一起分享下我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我婉拒了。
第二天,许艺民也问我是不是昨天去拍了福厦动车组模型,他说想让摄影记者再过去拍下。但想到我费尽心思才拍到,就觉得这不太不可能,店主肯定不会再从仓库搬过来摆好让你再拍一遍。艺民很感兴趣,吩咐我以后碰到这种新事物一定要叫上摄影。我当天就跟广叔说,希望尽快见报,怕晚报万一也随便发段文字。
但见报后,{dy}眼我就很失望,很不起眼的最下方角落里,模型照片也都没有基本的处理。这个稿子我想象中的理想版面是这样的:上方是经抠像后的一辆长长的动车模型照片,下方配一小段文字,肯定会好看。为了方便抠像出模型,当天我自己还特地处理了一张图片,结果编辑没用上。
第二篇是一个小伙子自己组装制造出的仿真货车模型,{zg}时速可达30KM,堪比电动车了。这条线索是我朋友走在街上看到的,很多人在围观,他觉得挺有意思的,就叫我去采访。这个小伙子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才毕业一年,花了四千多块钱和5个月的时间,才组装制造出来这个模型。我觉得他挺厉害的,特别是在福州,也算是玩模型的高手了。这个货车模型很庞大,全仿真的并不是玩具,还能和真车一样换三个档位。因为稿件没有时效,所以压了近两周。见报后的稿件,也删了一半。(PS:主人看到报道后,跟我说见报的图片图说出错了。我一看还真错了,图片里的男生并不是主人,而是他同事,因为主人的家人反对他玩模型,他不想上照片,所以让我上他同事玩模型的照片,原来的图说我有特地备注地很清楚。)
今天,我还接到了个读者的来电,他对这个模型很感兴趣很好奇,他也是模型爱好者,家里收藏了各类模型,所以想要买下这个“大货车”来收藏,也想和他交流下技术。我就写了个小追踪。
经过这两篇模型稿件都弱化处理后,我就想,是不是因为领导和编辑对仿真专业模型并不是很了解?或者本身对这个东西没有很大的兴趣,同时也觉得这个题材的受众面很狭窄呢?当然,跟当天的其他稿件都很好也有关系,或者我写的不够生动和吸引人。但我还是觉得,这两篇稿子,比起社区里那些市井牛人依伯依姆要来的新鲜和好看吧?——陈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