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品实地部分发虚的分析与解决

       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了7.1级大地震。两千多位同胞失去了生命。四月二十日,地震后的第六天,国务院发布公告:“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人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得到消息后,报社立即对21日的原有版面进行了调整,取消所有娱乐新闻,所有版面全部使用单黑色印刷。由于我们的报纸是早上发出的,并且分为A、B两叠,分两次印刷,B叠在前{yt}的下午六点开始印刷,A叠从当天的零点三十分开始印刷。接到通知后,版面由原来的六对开张,在折页机处从中间剖开后变成四开48版改为40版。这样20日下午的B叠变成了印一张单黑色,21日凌晨印刷的A叠印四张单黑色。

       在印刷A叠时,我们发现位于第三塔第四单元的黑色的实地部分印得不实,特别是正面一块较大面积实地图片的部分印出来花花的,发虚。与其对压的反面的几个实地的大黑字也可以明显的看出印出来的墨层不够厚实、饱满。对于这种实地印刷发虚的现象,{zx0}想到的也是最容易解决的就是墨量太小了,墨层厚度达不到实际的印刷需求。加大墨量后,发虚的情况稍好点,但是马上就糊版了。加大润版的水量,再适当的减小墨量,不糊版的时候实地部分还是发虚。按照我们平时的经验,这只能说明墨量是有够的。这种油墨用了很长时间,以前没有出现这个问题,并且同时印刷的其他版面没有这样的问题,使用的油墨也都是相同的,所以不去考虑油墨本身的质量问题。

        是不是纸张的问题呢,在平时的生产中,遇到印出来的实地发花的现象除了墨层不够外,最常见的问题也就在于纸张了。纸张表面太过粗糙,不光滑,印出来的实地部分会发虚,纸张如果容易掉纸毛纸粉,堆积在橡皮布上、传递给印版、胶辊,这样在印品上也会留下痕迹,印出来的实地也是会发虚发花的。于是换用了另外一种纸质较好的纸张,但是在换过纸张以后发虚的情况也没有任何变化,在检查橡皮布和胶辊的时候也没有发现有堆积的纸毛或是纸粉,可以排除纸张的问题。其他可能性比较大的就是印刷滚筒压力和到版墨辊与印版之间的压力或者是墨辊传墨的问题。既然是正反两面都有发虚的现象,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两个对压的橡皮滚筒的压力不够。

       上一个班印B叠时由于临时改版,耽误了一些时间,没有很充裕的时间给我们来一个个仔细检查各个滚筒之间的压力,和墨辊的压力情况。还是本着从最容易处理,可能性{zd0}的方面着手解决。于是我们停机后,首先检查了正反两面的到版墨辊与印版之间的压力,没有发现问题。为了不浪费太多的时间,我们没有测滚筒压力而是直接转动压力表,稍加大了对压的两个橡皮滚筒之间的压力。再开机后,发现发虚的现象没有什么好转,还是明显的印得不实。而且随着速度加上来以后,速度越快,发虚得越严重,也越容易糊版。正常情况下,发虚就需要减小水量加大墨量来减轻发虚的问题,但是我们加大墨量就糊版更厉害了,反而要加大润版的水量了,水量大起来发虚就更厉害了,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又印了一会儿,实在看不下去,又只好停机下来,为了省时间,在不拆掉橡皮布的情况下,大致检测了一下橡皮滚筒的压力,看起来也没有问题,找不出来问题这就比较难办了。难道是橡皮布老化了,弹性不够好,油墨传递性能不好了才引起的发虚么?查看橡皮布,表面不会光,摸起来不会觉得硬,弹性尚可,而且两个对压的橡皮布突然同时出问题也不大可能,况且橡皮布我们都有定期的检查更换的。找不出来问题的情况下,死马当活马医了,新橡皮肯定会弹性更好,好用些,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印出来质量不行却什么也做不了。抓紧时间给有大面积实地的版面更换了一块全新的橡皮布。再开机时,发虚的情况变得好些了,但还是存在。

       有限的时间不能让我们再这样继续试验下去了,即使印出来的质量稍差点也一定不能延误报纸发行的时间不能到了时间读者手中还没有报纸可看,趁着发虚的情况有所好转,留好了样报。速度也不敢加得太快,一快起来糊版就比较厉害。即便这样,越印到后面问题就越多,印到十万左右的时候,版面发虚越来越严重,版面的空白部分的糊版加水都加不下来,印版开始损伤,部分网目已经掉了,实地的边缘由于橡皮上堆墨,出现了一条条的白痕,甚至一些文字也发虚,或是部分缺失,再下去就不只是影响美观,而是会影响阅读了。停机下来,换了新版,发现橡皮布上堆墨比较厉害,文字部分都凸起来在橡皮布上堆得高高的,清洗了橡皮布后又接着开机印刷。直到完成当天的全部印刷任务,印出来的报纸黑色实地部分发虚的现象都还是一直存在。印刷结束后,我们拆下了印版和橡皮布,仔细检查了印版滚筒和橡皮滚筒之间以及两个对压的橡皮滚筒之间的压力,并作了适当的调节,但是都没有发现明显的问题。又清洗干净了所有的胶辊重新检查了各胶辊靠串的压力和到版墨辊与印版滚筒之间的压力。排除这些可能引起印出来的报纸发虚的因素,保证下一班的印刷。

       22日凌晨,再次印刷时,印出来的报纸黑色的实地部分还是会发虚,这下就真的搞不懂了。问题到底在哪里呢?打开问题所在的印xx元操作面的门观察串辊的时候,下意识的用手摸了摸串辊冷却水水管的接头,居然发现是热的!再顺着管道看过去,发现该印xx元的冷却水进水口被单独关掉了!现在才醒悟过来,一定是20日下午印刷一张单黑色的时候,使用第三塔的下半塔的第二单元印刷黑色,上面半塔的冷却水开关被单独关掉了。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冷却水的温度都是低于室温三度左右,在室温较高的时候温差会更大些,这样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低温的水管和串辊时容易在水管和串辊表面凝结成水滴,也就是冷凝水,在机台运转的时候,胶辊、串辊产生的热量被冷却水所吸收,冷却水的温度与室温没有温差或温差较小,不会有大量的冷凝水出现,而印刷机组没有使用或者印刷中途需要停机较长时间的时候就一定要关掉冷却水,否则时间越长凝结的冷凝水越多,太多的冷凝水积存在串辊胶辊上,再开机就很容易断纸,太多的水存在于墨路中也容易造成油墨的过度乳化不利于水墨的平衡。于是关掉了没有使用的{dy}塔,第二塔冷却水的总开关,第三塔要使用下半塔印刷就单独关掉了上半塔的冷却水,印刷完后忘记打开了,而我们后来接手印刷时想到可能是冷却水没开时,只是习惯性的检查了整塔的冷却水的总开关和看下面半塔的冷却水温度,想当然的以为下面没问题上面半塔也就不会有问题,因为毕竟这些开关平时都不会有人去动的,询问了20日印B叠的同事,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想起来上面半塔冷却水的开关被单独关掉了。

       冷却水重新打开后,不再糊版了,减小了润版液的用量,适当的加大墨量,版面干净了,黑色的实地部分也印得实在了,不发虚了,问题至此得以解决!再回头想想这个问题就不难想得通了。串辊的冷却水被关掉以后,印刷机在高速转动下胶辊发出的热量不能通过流动的冷却水带走,辊体所产生的热量使得油墨变稀,流动性增大,着色力显著下降,温度的升高也让版面的水分蒸发较快这样的话版面的非图文部分就很容易上脏。上脏后加大了润版液的用量。并且胶辊受热后膨胀使得胶辊与串辊之间,到版墨辊与印版之间的压力都会变大,过量的润版液以及胶辊间过大的压力,使油墨的乳化加剧,加速了“油包水”的乳化状态,向“水包油”型转变,破坏油墨与润版液的平衡,并且印刷速度越快油墨的乳化就越严重,过度乳化也会让版面更加容易起脏,水大、墨小、墨量也就上不去,墨层厚度不够,这样必然导致印出来的报纸的实地部分发虚,也容易花版。乳化严重的油墨传递性会大大降低,从而导致油墨中颜料的絮凝和堆墨的故障。

       问题解决了,这件事给我们留下的教训也是深刻的,找到问题的原因后,我们所有人都有点无地自容的感觉,都不好意思讲给人家听,这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找了那么长时间才找出来。兴师动众的作了那么多的无用功,真是劳民伤财。理论大家都懂,处理问题的方法大家都知道,对机台的调节也都熟悉,动作也够利索。问题在于思考问题的方式,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在《印刷技术》杂志上看到李永强老师的关于《如何排除胶印疑难故障》的文章,文章中写到排除胶印疑难故障的步骤和方法:观察、质疑、判断、排除。“当故障发生后,不要急于作出结论”、“判断要真实,只有在真实的基础上,判断才有意义”,深有同感,但是要真正做到快速、准确的判断,排除故障,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时候判断故障还得要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不要一出现问题就只想到油墨、纸张、压力、张力。还得要象医生诊治病人一样“望、闻、问、切”。比如这次故障我们一开始就想一想,问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中间经历了一些什么事情,出问题之前印的什么;问一问前一班做过了一些什么调节,改动;或是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我们自己印上一班,会做些什么工作。这样就能够比较快的找到问题的原因了。



郑重声明:资讯 【印品实地部分发虚的分析与解决】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