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池大王"到"汽车新贵" 比亚迪崛起的秘诀_似水流年
 尽管我们无法预见比亚迪的未来,但是,有一点是确切的:2009年11月,胡润百富榜公布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传福以350亿元身价成为中国内地的“新首富”。

  1995年成立至今,短短十五年,从“电池大王”到“新贵”,比亚迪迅速崛起的秘诀是什么呢?

  下面的故事也许能给我们带来启示:2008年9 月29日,巴菲特以18亿港元认购比亚迪10%的股份,这是他在金融风暴后的首笔重大海外投资,此举不仅使得比亚迪股价大涨,而且提振了全球投资者的信心。在2009年的巴菲特股东大会上,巴菲特称王传福是“真正的”。他表示:非常高兴能有机会投资像比亚迪这样优秀的企业,他们的产品对于环境保护作出了杰出贡献;比亚迪的创新技术在全球持续探讨的全球气候转变及方面的课题上,均担当重要的角色。

  不经意之间,巴菲特道破了比亚迪的成功密码:创新文化!

  现在就让我们从三个层面解读之:

  首先,比亚迪的创新文化源于其掌舵人王传福的“冒险精神”。

  “最关键的是要有冒险精神。”王传福如此注解自己的成功。王传福被外界称作“技术狂人”和“狂人”,他的“冒险精神”始终伴随着他的历程。1995年2月,他毅然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处级干部的岗位上下海,借款250万元创办比亚迪,是一种冒险;进入手机部件的生产和组装业务领域,与该的龙头鸿海集团形成正面交锋之势,是一种冒险;2003年1月,在全公司所有人都反对、基金股东威胁要减持比亚迪股票的局面下,坚持以2.69亿元收购西安秦川汽车77%的股权,闯入xx陌生的汽车领域,直接导致公司市值两天内蒸发近27亿港元,更是一种冒险。

  但是,王传福的冒险不是盲目的。“我想干这件事是坚定不移的,而且我相信一定可以做成。”创办比亚迪时,他的身份是电池专家;介入手机领域,是要发挥技术配套和低成本制造优势;进军电动车产业,是要切换电池产业的独特优势。

  走别人走过的路和别人竞争,是自寻死路。“你和别人一模一样的打法,你凭什么打赢?”所以,必须“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就是王传福对创新的解释。

  其次,王传福将自己的个性特质转变成了比亚迪的组织追求。

  在比亚迪,“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得以鲜明地确立和倡导,并转换为一种组织基因,在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不断催生出一系列独特的竞争优势。

  比亚迪崇尚“技术为王,创新为本” 发展理念,而掌握核心技术的“王道”就是自主创新。比亚迪的电动车{zg}时速150公里、续航里程100公里,是通用汽车和丰田汽车同类产品的4倍!目前,比亚迪在国内申请并获得授权的专利已超过6000件,据说其车用电池系统的成本{lx1}日本同行10-20年。

  比亚迪从电池这个核心产品出发,分别在手机和汽车领域进行垂直整合,确保了整个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以汽车制造为例,中外车企的传统做法是重在掌握车型研发、品牌和渠道,尽可能高比例地外购零部件,以强化生产效率、分散投资风险。比亚迪却反其道而行之,陆续培植垂直的链体系,现有至少70%的零部件系自主生产。用王传福的话说:“我们造汽车和别人不一样。别人是专业化分工,我们是大而全。这就是比亚迪在战略上的一个创新。”他还透露,“我们的一整套电动车制造系统虽然现在还处于保密阶段,但以后会有机会让业界明白,比亚迪在整个产业链领域的探索有多么超前和大胆。”再次,比亚迪为创新理念的落地在创新机制和人才机制上提供了有力保障。

  “公平”、“务实”、“激情”是比亚迪的核心价值观另三项内容。人才与科技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必备条件,在比亚迪的创新文化中,对人力资源的尊重是贯穿全程的重要因素。

  当其他车企将主要投资用于添置各种高精尖装备的时候,比亚迪采用的却是“半自动化”和“人海战术”,即降低自动化装备的普及率和硬件投资的摊销成本,{zd0}限度地使用中国极为丰富的低成本劳动力和素质较高的工程技术人员。比亚迪坚持 “以人为本,尊重人,培养人,善待人,为员工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和发展环境” 的人力资源方针,努力创造“公司即家,家即公司”的氛围,将比亚迪人紧紧地粘合在一起,并充分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保证了采用人工加半自动化设备照样可以生产高品质产品。

  王传福认为:如果你把人仅仅看作劳动力,他就只能打工;而你把人看作创造者,他就是工程师。因此,在逆向工程和研发方面,比亚迪与其他本土自主车企的显著差别是动用一大批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参与新产品的整个研发和生产过程。王传福说,“比亚迪不但造产品,还很善于造人,能把大学生培养成工程师。我们需要的人才不是10个,而是10000个,所以必须具备把这10000名大学毕业生培养成可用之材的能力。”

  因此,进入比亚迪的大学毕业生每年必须完成一系列培训计划,完成相应的培训学分。比亚迪还放手让年青技术人员通过大量拆解名车开阔视野,尽可能多地掌握先进技术和工艺信息,培养敢想、敢做、敢拼的心理素质,破除对研发创新的畏惧和对名品的膜拜。

  总之,“创新”是比亚迪文化的核心。创新使比亚迪顺应了“科技”、“”、“节能”的全球之势。创新使比亚迪在质疑中成长,也使比亚迪在质疑中长成!

  王传福曾经放言“在乘用车领域2015年做到中国{dy},2025年超过丰田做到世界{dy}”;

  比亚迪的愿景是“成为具有{zxj}材料科学,最强大设计能力和制造技术的{sjlx}的垂直整合的公司”。

  伯克希尔公司副董事长查理?芒格对王传福的评价颇高:“这家伙简直就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 ”混合体“,既可以像爱迪生那样解决技术问题,又可以像韦尔奇那样解决企业管理上的问题。”

  今天,我们无法预测比亚迪能否持续xx,但我们可以知道,王传福及其追随者们也肯定知道:如果比亚迪的创新文化开始衰败,失去了创新的能力与动力,将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郑重声明:资讯 【从"电池大王"到"汽车新贵" 比亚迪崛起的秘诀_似水流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