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咬定青山不放松


  

冯骥才喜爱的竹子,苍劲的笔力与向上的气势感染着他。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发起者,冯骥才始终用不折腰的竹子精神鼓励着自己和他人——

  在刚刚结束的江南民间文化考察中,冯骥才先后到达杭州、龙泉、丽水、庆元、温州、宁波等地,实地考察当地的民间文化保护工作。为期一周的行程,冯骥才先是参加了杭州第二届中国艺人节,为民间文艺工作者举行专题演讲;同时,对所到之地的几处古村落进行实地考察,为将于12月启动的全国古村落调查做准备;再有,就是接受两个单位向冯骥才文化基金会的捐赠。


冯骥才认为,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必须要深入到{dy}线,将自己的书斋搬到田野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检验自己的思想,才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才能获取更多的文化信息。作为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动者,冯骥才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的重要。“此次考察如果说最有意义的收获,那就是我们在现场制止了一次对历史文物无知性的破坏。”在龙泉小梅镇大窑村考察时,为了开发旅游,村里正集资对一座古庙进行翻修。冯骥才发现了两侧墙壁上的四幅绘画,其中一幅已经被村民用白油漆重新描过。他仔细观看尚未被破坏的三幅作品,初步确定是明代的木版,所绘的内容是“四值功曹”。冯骥才当即向陪同的地方负责人士提出,凭这几幅木版壁画,这座古庙就可以申请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应该马上对其它三幅壁画妥善保护。


这一次的考察安排非常紧凑,先后到达龙泉的下樟村、大窑村,庆元的大济村和温州楠溪江的两处古村落等,从一地驱车到下一地,没有过多的休息就要马上投入到工作中。然而,在冯骥才的脸上却看不出一丝疲惫,特别是看到有的古村落被妥善保护下来,他满意地笑了。


冯骥才说,12月开始的全国古村落调查,将是一次对古村落实际情况摸清家底式的普查,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重要部分。古村落是中华文化的根脉,保护古村落是大家的共同责任,政府责无旁贷。文化人要讲良心出主意,老百姓也应树立保护意识,同时政府要有强有力的措施,不要让文物贩子的手伸进去,使文物流失文化被掏空。只有保留住原有的摆设和生活饰物,古村落的文明才能传承下去,古村落的生命才能延续。


面对各界人士,冯骥才都会热情地向他们讲解如何保护民间文化。“现在很多人对民间文化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宁波鄞州区委书记寿永年对我讲,一定要看看当地古村落的规划,并且要将意见告诉他。在杭州艺人节上,大家在xx抢救的同时,又将眼光投向如何发展。还有,这次基金会得到了两个单位的捐助,成立音像工作室,并为考察提供交通工具。这些都是我在主持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之初所不敢想像的。最深的情感是理解,有更多人的支持与加入,我的信心就更强,坚信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会取得理想成果。”

郑重声明:资讯 【冯骥才:咬定青山不放松】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