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收集系统在城市中的应用更广泛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很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排在世界第 109 位,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被联合国列为世界 13 个贫水国之一,全国 668 座城市中就有400 多座缺水,每年因缺水而影响工业产值达 2300 亿元。

  此外,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专家警告:20 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虽然我国的雨水资源十分丰富,年降水量达 61900 亿立方米,是我国可利用的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但是城市雨水处理和综合利用方面还很不完善。 因农业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的 70%左右,因此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在我国也有很久的历史。我国的农民在长期的抗旱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利用雨水的经验,创造了水窖、水池等小型和微型蓄水工程,用于解决生活饮水问题。雨水利用的研究与应用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发展于 90 年代。例如甘肃实施的“121 雨水收集工程”、内蒙古实施的“112 集雨节水灌溉工程”、宁夏实施的“窖水工程”、都促进雨水集蓄措施的研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城市雨水利用起步较晚,主要在缺水地区有一些小型、局部的非标准性应用。如:山东的长岛县、大连的獐子岛、浙江省舟山市葫芦岛等雨水利用工程。大多数城市对雨水利用基本处于探索与研究阶段,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西安等许多城市相继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雨水收集系统在城市中的应用更广泛


   由于缺水形势严峻,北京市水利局和德国埃森大学的示范小区雨水利用合作于2000年开始启动;北京市政设计院开始立项编制雨水利用设计指南;北京市政府66 号令 2000 年 12 月 1 日)中也明确要求开展市区的雨水利用工程等;北京市早在2003 年3月就在《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中明确:“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含各类建筑物、广场、停车场、道路、桥梁和其他构筑物等建设工程设施)均应进行雨水利用工程设计和建设……景观水池应设计为雨水储存设施,草坪绿地应设计建设为“雨水滞留设施”。

 
   在中国很多城市,干旱与洪涝这种种自然灾害屡见不鲜,因雨水的困扰,给市民带来了不少麻烦,特别是武汉这个城市让我感触颇深,每当暴雨来袭,排水系统来不及排除,就会造成道路积水或淹涝灾害,行人举步难移,交通堵塞,车辆也无法出行……城市暴雨的频发,跟城市硬化地面过多造成城市“热岛效应”,引发城市集中暴雨有关。近年来,房地产业的火爆,很多城市大量地填湖建房,盖河修路,侵占行洪河滩,修建硬化广场。

 

    城市中沥青油毡类屋面材料的老化和夏季的高温曝晒,路面材料、汽车排泄物,生活垃圾、裸露或植被地带冲出的泥沙等等,对雨水的进一步污染,其主要污染成分有:COD、SS、硫化物、氮氧化物、油类、表面活性剂、重金属及其它无机盐类,雨水夹杂着污染物排入城市河湖水系,严重污染了城市水体;城市的大规模建设,严重破坏了整个城市的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大量雨水的白白流失和污染。也加强了城市的污染度,形成一个恶劣的生态循环。

相关知识:雨水收集利用回收蓄水池的大小如何确定?

 

郑重声明:资讯 【雨水收集系统在城市中的应用更广泛】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