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一格的上海世博会印度馆戈们59_49 - 哈军工子弟的日志- 网易博客

别具一格的上海世博会印度馆 戈们59_49

2010-05-03 12:07:51 阅读36 评论4 字号:

 

 2010/04/14 

 

 别具一格的上海世博会印度馆 戈们59_49 - 哈军工子弟 - 哈军工子弟的博客

印度馆效果图1

 别具一格的上海世博会印度馆 戈们59_49 - 哈军工子弟 - 哈军工子弟的博客

印度馆效果图2

 别具一格的上海世博会印度馆 戈们59_49 - 哈军工子弟 - 哈军工子弟的博客

印度馆效果图3

T印度是具有千姿百态和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之一,幅员辽阔,北起冰雪覆盖的喜马拉雅山脉,向南延伸到印度洋,东临孟加拉湾,西靠阿拉伯海。

印度自1947年独立后,社会经济取得了多方面的进步,其多样化的经济范畴包括传统的乡村农业,现代农业,手工业,范围宽广的现代工业和各种服务业。2007-08年度的GDP增长达到9.0%。2008-09年度的增长幅度预计为7.1%。无论是在印度的城市还是农村,处处体现出独特的古老与现代两重性。印度是举世闻名的多样性国家。这种多样性体现在地理、传统、文化、生活、饮食和语言等各方面。2010年上海世博会印度馆正是要展现出印度这种二元化的多样性。

2010年上海世博会印度馆的主题是“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印度经过深思熟虑选定了这一主题。城市中的不同元素,诸如社会、空间、经济、基础设施和技术等,都和谐地相处在一起,这才是更好的城市,也才能保证更好的生活。这样的城市从本质上讲就是“和谐城市”,这正是印度在本届世博会上要宣扬的概念。印度就如何实现和谐城市的目标进行了战略思考,包括:文化遗产,文化版图的多样性,科学传统,各种技术储备,城乡结合等。

规划和谐城市意味着“要想收获,就需播种”。只有在地理版图上用心地耕耘文化、社会、科学和技术,才能够获得和谐城市的大丰收。正因如此,印度馆提出了响亮的行动口号:“要想收获,就需播种。”

印度馆的整体布局是一个长方形,4000平方米的展馆里面分作入口广场和大圆顶的主展厅两大部分,这也体现着二元化的主调。

广场红色围墙上的浮雕讲述着古老的本生经里关于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故事。观众穿过一个大拱门进入到广场里,拱门上雕刻着“生命之树”,在主展厅的大圆顶上也有“生命之树”的造型,可见其大有来头。

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地势险要,道路崎岖不平,沿途雕刻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小佛像。通往圣地的道路更是艰险。据说其中有一条路是沿着干涸的河床在布满了石头的险路上前行的,人们看到在陡峭的悬崖边挺立着一棵树,它苍老的身躯被多年的风吹雨打折磨得歪斜曲折,树根暴露在岸边被水冲刷掉土壤的石头上。它的枝干上缠绕着一些朝圣者系上去的彩旗,尽管已经褪色和破旧不堪,但这震撼人心的生动形象一扫苍茫岁月的痕迹,使人们对以这棵树为代表的悠久文化和生命的顽强精神肃然起敬。

人类最古老的崇拜形式之一就是崇敬神树。所有古代文明和文化都有对树的崇拜,树也普遍被当作复兴的象征。

在宗教中,超自然的宇宙树的神话不仅代表着再生和不朽,在某些文化中还是上升到天堂的通道。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传统认为,圣树象征着宇宙的轴心,把天堂与大地连接起来。在中世纪,生命之树与基督教的十字架都是宗教艺术和创作的重大主题。

从古代起,印度祭司就在寺庙周围栽种树木,并在宗教仪式中用树上的花作道具。有一个传说,印度阿育王在改信佛教之前,曾把神圣的菩提树给烧毁了,但它奇迹般地从自己的灰烬中重生起来,可见其生命力之强。那时候,印度国王从圣树上切下一个枝条转送给中国皇帝,可就是一份大礼啦。

2010年上海世博会印度馆中生命之树的灵感来源于西迪·赛叶德清真寺。位于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的西迪·赛叶德清真寺建于1573年,它最有名的就是拱形屏窗上用石头雕刻出的生命之树。在一块石头上,透空雕刻出同根生长的两条主树干交织盘旋扶摇而上,又延伸出众多的分枝,上面开满鲜花。大树主干婀娜多姿优美异常,分枝占满了所有空间,繁花似锦。这块精细xx的艺术瑰宝不仅使人产生对生命之树的敬仰与崇拜,也令人赞叹世间竟有如此巧夺天工的工艺。上海世博会印度馆凭借生命之树的神韵和风采,一定会把世世代代人们对生命的礼赞信息传达给现场五洲四海的来宾。

印度馆里红陶土和石头地面的灵感来自于瓦拉纳西的兰布尔宫殿。它由嵌入式管道进行降温,形成一个包容式的户外集市场所,不关门,体现出人们对未来热带城市的一种向往。

院子里有一个小的圆形剧场,供文化节目的演出使用。商店区有来自印度各地的艺人现场表演制作工艺,展示和销售他们的作品。汇聚印度不同地区美味佳肴的食品摊设在具有印度传统风格的石柱廊内,整个环境能够让观众对印度氛围感同身受。这些现场文化表演,印度各地的食品和手工艺品将突出渲染印度多样化的特色,让观众体验到印度风味和情调。

从广场流转进入圆顶大厅,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在多样性中获得统一的可能性。中央大厅的巨型圆顶是世界上{zd0}的竹子圆顶建筑,用钢筋水泥做骨架,毛竹封顶,室内空间采用低层空调冷气供应。

大圆顶的设计灵感来自印度中央邦桑吉大佛塔,那里是佛教徒朝圣的主要地点。由于与佛教的渊源,中国人对桑吉佛塔情有独钟。同时,它的风格又为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耆那教、锡克教和基督教再现主题服务。因此,它是表现不同文化和宗教融合的强烈符号。

圆顶以绿色为基调,配以太阳能电池板,镶嵌着用铜料做的生命之树图案。这个绿色屋顶具有碳汇功能,并能净化空气。

大圆顶内突出展示印度的自然财富,那些大师级的工艺也提醒人们联想到印度的人力资源。

和谐城市的主题将通过圆顶大厅中心一个360度的全息音像投影展现出来,让观众领会在能源圈、人类和城市里能够实现怎样的和谐,这也是印度教和佛教各种传统的主题。

围绕着圆顶还将展示实现和谐城市所需协调一致的各种因素,包括文化遗产、文化版图、科学传统、多种技术和城乡互动。

印度馆是追求能源效率和使用可再生资源的一个活例。这里使用的材料大多数是可以重复使用的。通过精心设计,建设中尽量使用二手材料和废弃材料,经过灵巧的工艺体现出低能耗的效果。

主展厅的设计是采用一种独特的复杂的印度式现代简约回应拉穹顶结构,或叫作网格球体结构,用反现代方式工艺来使用材料。

在馆内的采光照明和空调方面采用了{zxj}的低能高效系统。一个小风车房和屋顶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全时提供可再生能源。

印度馆是一个化学品零排放区域,有安全的水处理装置,不排放污水。它利用植物的绿化来循环用水,同时演示怎样用收集到的雨水供少雨时期使用。

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印度馆将带领观众穿越2000年的文明史,领略印度丰富多彩的风景、文化、宗教、民族风采,以及传统与现代生活交织并存独特的万种风情。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别具一格的上海世博会印度馆戈们59_49 - 哈军工子弟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