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桐木红茶| 中国红茶网

  祖耕荣并非茶叶科班出身,也不搞茶叶,而是在一个乡镇任党委副书记。年纪但在如今的武夷山茶业界,祖耕荣也成了明星人物。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为桐木红茶拿到了两张“{wp}”:一张是元正牌“正山小种”红茶通过德国BCS组织颁发的有机茶证书;另一张是该品牌红茶取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原产地域标识。从而救活了濒临破产的元勋茶厂,同时也使桐木红茶重新焕发光彩。

  武夷山元勋茶厂是桐木农民江元勋于1998年创办的企业,办厂的初衷是想利用桐木的特有优势,打出红茶品牌来。桐木农民有种茶的传统,但长期以来处于分散经营状态,习惯于传统制作方法,因而红茶一直卖不上价。江元勋做了多年茶叶,深感其苦。因此决意办一个比较现代化的龙头茶厂,引进先进制作方法,提高红茶质量,让红茶上一个档次。但是想想容易,真要做起来便困难重重。江元勋经过一番努力,是生产出了高品质的红茶。可是,等他拿到市场上,却没有人认账。上海人喝红茶,但他们只认滇红祁红还有英国红茶(其实是印度红茶);英国人是世界上最喜欢喝红茶的,可是如今他们对桐木红茶也生疏了。江元勋磨破嘴皮,跑烂脚皮,也没有多在效果。无奈之下,只得改产乌龙茶。可是桐木乌龙茶的质量,无法与传统的岩茶产地相比,搞了两年,整整积压了25吨在仓库里。再加上积压的红茶,江元勋气都喘不过来了。

  问题其实很简单。在当前市场竞争的条件下,要打响一个品牌,除了本身的质量因素外,还要靠种种促俏手段,包括广告炒作等等。但促销是城要钱的。假如元勋茶厂是个很有实力的大企业,他当然可以拿出一大笔资金来做广告,甚至可以在中央电视台黄金节目时里天天重复。桐木红茶如何如何之类的话。可这一招不要说元勋茶厂做不到,其它的武夷山茶厂目前也做不到。那该怎么办呢?江元勋没辙了。

  不过,他很幸运,关键时刻碰上了高人。2000年初春时节,祖耕荣来了。当然,他不是以乡镇党委副书记身份,而是给江元勋当营销助理来的。说是厂长助理,但江元勋在心里还是把他当领导看,许多心里话没有马上跟他说。祖耕荣是聪明人,他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解决企业的难题,只有解决了,茶农们才会服你。他对江元勋说:“别的就不说了,采茶季节就到,我们的机器要运转起来。”

  江元勋愁眉苦脸的说:“仓库里不积压着几十吨呢。再生产了放哪里?何况,我也没有钱了。”
“没钱不要紧,我们一起想办法。”

  祖耕荣说完就赶到城里,找到农业银行行长。他想,行长跟他是朋友,凭他的面子,贷个几十万没问题。果然,他一提xx的事,行长就满口答应:“你来了,总要给你的。不过,”行长口气一转:“手续可得办清楚。”“什么手续?”“要有东西抵押。比如,房产什么的。”

  这一说。祖耕荣楞了,元勋茶厂是个小茶厂,又在桐木村,根本就没有值钱的房产。而他自己,住的是公房,不能抵押。“能不能通融一下,以我个人名义,到时还不了就扣我工资。”
行长笑了:“用你的工资抵押只能贷3万。”

  3万怎能解决问题?祖耕荣还想磨蹭,行长却滴水不漏了。这也难怪他,几十万的资金,不能不慎重。但是行长提醒他:“如果有别的诚信企业担保也行。”

  这一说,祖耕荣灵起来,他想起内兄刚花几十万盖了一座楼房,就找他去吧。内兄是个爽快人,一听说后,马上拿出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许可证交给祖耕荣。祖耕荣很快就贷到了19万元钱。元勋茶厂停了许久的机器,呼隆隆地响了起来。

  等茶厂生产走上正轨,祖耕荣立马着手解决桐木红茶打入国际市场问题。经过调查研究,他建议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元勋茶厂的名义,独立向德国BCS有机食品保证公司申请有机茶认证。如能取得这项认证,桐木茶厂的红茶就可以直接进入欧盟市场。江元勋此时对他可谓言听计从,当即全力支持,并委托他主抓这项工作。

  祖耕荣后来回忆起办理认证工作的过程时,深有感触。“那一阵子,我跑上跑下,真是累极了。桐木距城区有八十公里,路况又不好,坐班车要颠簸上3个小时。有时刚刚回到城里,第二天又要赶下去。光这样跑还好,最xx的是申请认证时的手续,麻烦极了。写报告,填表格,送样品,还要翻译成德文,还要找专家,前前后后好几次。弄到后来,差一点自己都没信心了。”

  不过,{zh1}事情还是办成了。德国方面终于派专家前来元勋茶厂实地考察。当他们看到桐木一带自然保护区郁郁葱葱的高山峻岭,清清冽冽的溪涧流水,沁人肺腑的湿润空气,一个个都陶醉了。经过对环境以及茶厂设备条件的全面检测,{zh1}确定元勋茶厂生产的元正牌“正山小种”红茶以及奇品乌龙茶为有机茶,保护区内 3000亩茶园为有机茶园,另有附近的1500亩为过渡茶园。

  2001年6月,元勋茶厂拿到了正式认证的证书。别小看这一本小小证书,可是福建省目前{wy}取的茶叶直销欧洲的“通行证”。凭着这一通行证,不仅销光了当年生产的100吨红茶,还解决了积压乌龙茶的出路。企业一下就活起来了。在元勋茶厂的带动下,桐木村茶业也红火了。茶农生产的茶青收购价从一千克2元提升到3元,xx一项,就为桐木农民人均增收270元。

  不久后,祖耕荣又帮助元勋茶厂从国家质检局取得了正山小种红茶原产地域保护标识。进一步提高了桐木红茶的身价。如今的桐木红茶,再也不是“长在深山无人知”,而是“如茗美人不愁嫁”。欧盟国家及国内要货订单络绎不绝。为了进一步提高元勋茶厂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祖耕荣带着江元勋,找到市委书记张建光,向他专题汇报茶厂情况,并提出重建茶厂设想。第二天,张建光率领有关单位领导,赶到桐木现场办公,解决了扩大再生产的一系列问题。一年之后,元勋茶厂正式迁入占地42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一个面貌全新,充满现代气息的企业,就这样从深山沟里崛起了。传说在九曲溪的源头黄岗山山麓的桐木关,是正山小种的故乡。在那里居住着一对老夫妻,老人姓龙,人称龙老爹。家境非常贫穷,一辈子种茶为生。当他们头上都长满白发时,一夜梦见有xxxx似蛇的动物盘在梅子树上,老伴意外地生了一个儿子,俩老高兴得象得到了宝贝一样。就在孩子出生的时候,老人的茶园中有一棵茶树长出的芽叶散发着红光,老人认为是吉兆。所以,孩子取名龙梅的同时,也给发红光茶树命名红梅。龙梅长得眉清目秀,又聪明又伶俐,红梅茶树也长得枝繁叶茂,制出的茶,色、香、味、形样样优佳,年年制成的茶,以“红梅”命名,远销外洋。

  龙梅从小就喜欢在溪边游玩,有{yt},龙梅在溪边玩水,看见有两只虾公在水里争抢一颗红晶晶的小珠子。他觉得很新奇,就把那棵珠子捞起来,含在嘴里,高兴地向家里跑。路上,一不小心,摔了一跤,珠子从口腔滑到肚里。到家后,浑身发痒,跑到屋后茶山,蹲在红梅茶树下,用红梅叶擦痒,所有叶子摘光却止不住身上发痒。回屋要妈妈给他舀水洗澡,龙梅一进水盆,便现出了龙形,变成xxx。

  这时,天昏地暗,雷电交加,风雨大作,龙张牙舞爪腾空而起,飞出屋外,跃进溪里。穿山崖,破谷地,向大溪游去。俩老看见儿子变成了龙,既失望,又伤心,哭叫着拼命去追赶,终于抓住龙尾。龙留恋双亲,也不忍离去,游一程,一回头,连游九程,九回头,{zh1}自己挣断龙尾,腾空而去。在龙经过的地方,便形成了一条九曲十八弯的溪道,就是现在贯穿武夷山的九曲溪。

  龙挣断尾巴飞去,红梅茶树也枯了,传说是让龙梅带走了。此后,俩老更加悲痛,日日盼望,夜夜啼哭,一年后也双双逝世了。龙惦念双亲,年年清明前要回家乡一次,到时候,雨急风骤,俗称“没尾龙扫墓来了”。

  九曲溪两岸,山青水秀,茶树丛丛,茶香阵阵,这里有名丛、名茶数百种,但有一种茶树,因其是制作红茶的小叶种菜茶树,后人便叫“红梅”,清朝便枯了。据说杭州钱塘江畔,也有九曲红梅,为工夫红茶类。

  有人比较科学的推究:杭州九曲红梅当是源于武夷山九曲红茶。据调查:九曲红梅有百年历史。在太平天国期间,杭州一带几经战火,居民减半。当时闽北,浙南等农民纷纷向浙北迁徙,{zx0}有十三户贫苦的闽北农民,在杭州大坞山,修建草舍,辟山种粮,伐林栽茶,以谋生计。这些闽北来的农民,有制红茶的经验,所制的红茶品质优异,为沪杭一带茶商赏识,好价收买,于是九曲红梅面世。武夷山九曲红梅因失管而枯掉,钱塘江畔九曲红梅却兴盛了。

  • 2010/04/18 --
  • 2010/04/18 --
  • 2010/04/16 --
  • 2010/04/15 --
  • 2010/02/17 --
郑重声明:资讯 【复活的桐木红茶| 中国红茶网】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