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老林:从大蒜看白糖 天然气两面睇_金股齐鸣_新浪博客

17日,周四。内银股集资忧虑驱之不散,中行(3988)备受供股传闻困扰,大行亦预料交行(3328)下半年将作股权融资,中港股市齐齐受压下挫,上证综合指数跌61点,收报3192点,恒指收报22269点,跌147点,成交791亿元;期指高水13点。不过,恒指连续三日守在50天线(现处21972点)之上,技术走势未有转坏迹象。

内房股全线反弹,龙头中国海外(688)及华润置地(1109)升近1%,富力(2777)涨2.5%,越秀投资(123)获大行唱好,股价急升6.5%。由于中央不断推出压抑楼市措施,内房股回升暂时只能看作技术性反弹,大部分股份仍未重返50天线之上,此水平乃阻力所在。

全球经济回稳,加上寒冷天气令金属生产受阻,商品升势持续,铜价创十八个月新高,铝价亦见十五个月高位。老毕早前曾提及,一名温州商人大量囤积金属,囤货总额高达12亿元人民币,甚至猪农也加入储铜行列,估计全国加加埋埋共囤积了五万吨,相信这批民间投资/投机者,这一转已赚了不少。内地同胞「转数」之快,比之国际炒家{jd1}不遑多让。

浙江游资套现获利

温州人投资智商高,原来浙江人亦毫不逊色,当地游资近期不断买入白糖,而白糖期货则在过去一年劲升九成,听讲呢批浙江帮已套现获利,大有斩获不在话下。老毕click上中国食糖网,发现目前杭州批发价每吨55605580元,较上月升了410元。春节前夕市场对饮料及糕点需求大增,属用糖高峰期,相信糖价在农历新年前将居高不下。

然而,投资者得注意,早前热炒的大蒜,2008年批发价每斤不过40分,去年暴升至每斤10元,足足升了二十多倍,连带一向分文不值的蒜皮也突然奇货可居,一车四、五十袋可卖400大元。不过,近日大蒜价格终于明显退热,主因是游资「退潮」令蒜价回落,批发价较高位跌逾二成,零售价亦紧随其后回调。浙江游资近日沽糖套现,糖价走势会否成为大蒜翻版,大家不妨谂谂。

中石油(857)与澳洲Woodside石油公司单刁谈不拢,市场对国际天然气市场供求情况多了一个参考角度,但内地天然气营运商股价表现硬净,未受消息影响。

事实上,天然气这个议题应该从两个层面来看,一是国际天然气市场,这涉及中石油等国企近年频频与北美、澳洲等地天然气供应商签下巨额合约;另一层面则是中石油通过几大管道及沿海终端气站接收由中亚、澳洲、北美等地区购入的气源,再在内地分销。前者有供过于求之嫌,后者则面对供应不足。

关于国内外燃气市场的落差,昨天「国策投资」(页21)有详尽论述,读者不妨参考,老毕试从另一角度探索「气的疑惑」。

力争上下游气价联动

去年8月,中石油与埃克森美孚签署协议,未来二十至二十五年,每年可获其在Gorgon项目二百二十五万吨液化天然气(LNG)供应。经粗略计算,中石油未来每年掌握在手的天然气资源总量接近二千亿立方米,议价能力跟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指出,中国将利用国际液化天然气市场供应过剩的形势,加速海外液化天然气购买的谈判。由此可见,国企「出海」亏吃得多了,终于也学到了乖。

不过,内地情况却全然不同。天然气作为洁净能源,十年来政府在城市天然气管道建设方面十分积极,大部分输送管道所到城市的管网都准备就绪,随着西气东输二线及川气东送试运完成,内地城市天然气需求未来三年势必大增。手握气源的是中石油及中海油(883)等石油巨头,长期以来境内天然气价格远低于境外进口价,中石油卖一立方就亏一立方,削弱了供气的积极性,造成部分沿海地区气源吃紧供应不足。

天然气价格改革一直只闻楼梯响,望穿秋水仍未见落实。暗地里,中石油也顺势推迟西气东输,迫政府加价。无论如何,气改终究要落实,只要气源短缺情况得到改善,对城市营运商就是好事。城市燃气营运商目前正尽力游说地方发改委支持上下游燃气价格联动机制,否则单边提高上游价格只会侵蚀其毛利。

本港上市燃气股数不在少,投资者较为钟情中油香港(135)、北控(392)和中国燃气(384)等已跟中石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公司,原因是气源供应较为稳定,亦有机会参与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建设。然而,燃气股风险在于增长潜力不明朗,目前西气东输沿途输送城市的燃气项目大都名花有主,公司业务增长只能依赖并购或母公司注入资产,可供选择的项目委实不多。

天然气是危险品,投资者须慎防炒过龙,还是handle with care为妙!

民主.无赖.冰岛

实行全民直选总统的冰岛,即将面对另一场全民xx,而且牵涉到国家荣辱。冰岛总统格里姆松(Olafur Grimsson)日前突然拒绝向英国、荷兰政府还款,触发外交风波。这笔「糊涂账」源于冰岛三大银行在2008年先后国有化,三者中{zd0}的Kaupthing早年发展网上银行,故亦称Icesave2007年前,冰岛息高之余,货币克朗滙价也不断上升,Icesave成功吸引大批欧美存户;银行出事后,英、荷两国有近四十万存户「苦主」。

备受争议的是,Icesave当年透过一项以passport status作口号的计划招徕海外存款,声称存户享有等同于冰岛国民的存款保障,但银行被收归国有,冰岛政府却睁大眼说无力「包底」,英荷政府介入后,「苦主」变成了两国政府。去年底,冰岛国会终于以些微票数通过 Icesave 议案,打算赔偿55亿美元。

只是,没人料到格里姆松会在议案签署{zh1}一刻拒绝认账,并抛出民主之名,建议通过全民公投方式决定政府应不应该「包底」。格里姆松日前对《金融时报》说,全民公投是最民主的方法,荷兰、英国都是利用公投决定国家大事,冰岛起而效之,有何不可?只不过,全世界媒体都知道,目前有70%冰岛人反对赔偿,格里姆松是借民主之名行无赖之举,还是真心希望由冰岛人为还款一事作主?

格里姆松对此举必会引起风波,不可能一无所知,一是触发外交问题,二是拒绝还款后主权信贷会被降至「垃圾」级别(诚信大打折扣,日后发债成本上升),第三点才是最要命的,因为冰岛政府目前依赖IMF 21亿美元及北欧邻国25亿美元xx「续命」,一旦遭这些国家排斥孤立,冰岛届时真的要「食自己」了。

换句话说,冰岛政府xxx主与选民之间作出抉择,赢得民意就可能输掉外交、诚信及资助。这条数,似乎蚀多过赚﹗

写杜拜爆煲事件时,老毕曾提及This Time is DifferentEight Centuries of Financial Folly 这本书。两位作者曾任IMF首席经济学家的哈佛教授 Kenneth Rogoff 及马里兰大学经济学教授Carmen Reinhart—在大作中提到,过去数百年,每逢经济衰退发生后,政府负债必大幅上升,但到减债时一定会问题多多,痛苦万分,单靠经济增长而能解决债务问题的例子少之又少。所谓的痛苦,包括主权违约。每次经济出事、银行风暴,总有人觉得「这次将不一样」,或者「历史不会重演」,但风暴过后,快则数年慢则数十年,这些国家中不少都会出现主权违约,附加的是超级通胀、货币冲击等连串问题,是以政府及债权人都应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格里姆松宣布决定后,冰岛财长{dy}时间走出来说:「冰岛政府不会违约。」这一次,到底是一样还是不一样?( )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毕老林:从大蒜看白糖 天然气两面睇_金股齐鸣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