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金狮:饮用水包装安全与环境问题解决对策_董金狮_新浪博客

董金狮:饮用水包装安全与环境问题解决对策

发表于:《直饮水时代》2010.4月号

 

    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主要物质,失水20%的人即有生命危险。80%的人类疾病与饮水有关。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浪费和破坏,造成了全球性水危机。我国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又大量蚕食着可供饮用的水资源,加剧了水危机。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各样的水随之而来。但是,我们饮用的水是否安全,是否健康,有关标准是否科学,饮水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等等,还需要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与水的质量与安全密切相关的各种化学物质以及包装材料的安全问题、资源问题以及环境问题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认真的思考,科学的研究。安全等同食品安全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水的前途和命运将由包装做主,社会各界必须高度重视。

    目前自来水可能是我们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水。由于我国自来水的质量、输送管道以及储水箱等都存在诸多问题,拧开龙头的水基本不能直接饮用,必须经过烧开或处理后才能饮用,这就推动了中国饮水市场结构的巨大变化,各种与水有关的设备、技术、产品以及概念倍受欢迎和热抄。但是,从长远看,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水源的保护、公共饮水设施的更新、自来水处理技术的升级换代以及饮水观念的正确引导来实现,靠喝瓶装水、袋装水、桶装水等方式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日常饮水问题,搞不好会带来饮水健康、社会和谐以及环境问题的、多重灾难。

    一、饮用水包装安全与环境问题

    不论什么样的水都离不开包装,不管是袋装、瓶装、桶装还是碗装、盒装,因此,包装物的安全直接影响所包装的水的安全。各种包装的废弃物将会带来一系列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如不能合理解决,将会影响各种饮用水企业的发展。

    本文发表于博锐管理在线|www.boraid.com|58

    (一)合格的水包装可能存在的问题。

    目前纯净水桶和各种矿泉水以及瓶大部分是由食品级的PET制造。PET,学名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英文名为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无色,透明,常温下无味,大量使用在饮料、食品、领域。正规的企业在瓶或桶的底部都会有一个代号为“1”的标识。

    PET瓶装水是由水、PET瓶和组成。水,无色无味,稍有些异味的成分溶解其中,饮用时就会产生不适口味。大量的研究与测试证明:水的异味是从包装材料中来的,主要表现在:

    1、温度高产生异味。

    尽管包装材料在常温下无味,但在长时间高于38℃的情况下,包装材料中的小分子物质易于挥发气味,迁移到水中,产生异味。

    由高分子组成的PET料和HDPE料,对温度很敏感,通常,温度越高,气味越大。由于高分子中残留了部分的中低分子的物质,在高温下,它挥发的气味比高分子的更大。因此应避免在高温条件下运输和储存,有效地避免气味的产生。

    2、在阳光照射下产生异味。

 包装材料已经加入了抗紫外线的物质,但在暴晒的条件下,高分子中残留了部分中低分子链端的基团物质,很容易被xx,产生微量的降解物,溶于水中,产生气味,如果再加上高温,异味更加明显。因此应避免阳光直射,在适合的温度并避光下运输和储存,能有效地避免气味的产生。

    3、瓶盖中各种添加剂分解产生异味。

    瓶盖加润滑剂主要是为了改善瓶盖的开启性能,方便消费者饮用;加脱模剂,为了在制盖时顺利脱离模具;加色母粒,改变盖子的颜色,使产品外观多样化。

    这些添加剂中通常含有不饱和脂肪酰胺,其中的双键C=C结构容易被氧化。如果暴露在紫外线下、高温以及臭氧当中,该双键能够被打开,形成降解的混合物:饱和与非饱和脂肪酸、乙醛,羧基酸和氢氧化物等,它们非常容易溶入水中,产生不同的口感和异味。

    减少制盖产生异味的有效方法是物料中尽可能少用添加剂,降低加工温度。很多国际xxxx采用压塑工艺制盖,这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二)不合格的饮用水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水行业里,桶装水桶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黑桶”、“废旧桶”也不时出现,水桶回收再利用的做法存在多种安全隐患。

    按照业内对水桶质量的监测统计数据,通常一个水桶在周转使用约60次之后就应该被淘汰,这还要视水桶在储存、运输情况而定,有些水桶的周转次数可能还要低。然而,一些企业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本该淘汰的废旧桶仍在大量使用,而报废桶往往容易滋生xx,有害物含量可能超标,对桶装水造成新的污染。另一方面,有破损的水桶也被一些中小企业和生产桶厂家回收,仍然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

    卫生部颁布的《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卫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凡加工塑料食具、容器、食品包装材料,不得使用回收塑料”。目前由于食品包装用塑料已经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即QS,不允许使用废旧塑料及违规添加剂。所以瓶装水、饮料瓶等的塑料大多是一次性使用,很少使用回收料,质量基本有保证,问题较多的是桶装水桶。

    (三)饮料瓶收缩膜和纯净水桶包装袋的问题

    1、饮料瓶收缩膜问题

    PVC热收缩膜作为一种重要的软包装材料在食品包装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VC热收缩膜以其防水性、阻燃性、成本相对较低及产量高等特点,受到了生产企业、销售商以及使用企业的青睐。但是,由于PVC热收缩膜成型困难,需要加入大量增塑剂,在高温和油脂的环境下,热收缩膜内的增塑剂与氯乙烯单体会溶出,对消费者健康造成隐患。另外,由于PVC热收缩膜在废弃后难于回收,又不能焚烧处理(易产生强致癌物二噁英以及酸性气气氯化氢)。因此,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及消费者安全的角度上考虑,也不鼓励使用PVC热收缩膜。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双向拉伸聚苯乙烯(BOPS)以及PET热收缩膜正逐渐成为主导产品,也标志着热收缩膜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2、纯净水桶包装膜的污染与浪费问题

    在纯净水桶使用量不断增大的同时,桶包装膜的大量废弃也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白色污染问题。

可以说,有多少个纯净水桶就会消耗多少包装膜。因此,应该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回收利用、使用可降解材料替代等,遏制纯净水桶包装膜所带来的新一轮白色污染。

    (四)、消费观念、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问题

    1、消费观念与市场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生产矿泉水的厂家猛增至1000余家。喝一瓶水只需要花几分钟时间,但是制造这样一瓶水,却要耗费大量的石油、热能等,而一个废弃的瓶子在大自然里还要花费上百年的时间来xx降解。最为关键的是,常喝这样的水对身体并无多大益处。看似健康便宜实则是错误认识。

    我国是世界瓶装水消费第三大国。有数据显示,我国瓶装水市场每年都以近30%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国人一年将消耗1000万吨矿泉水(按照每瓶500ml算,约合200亿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似乎越来越喜欢饮用瓶装水。人们喜欢饮用瓶装水,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认为瓶装水健康,二是瓶装水价格并不算高。事实上,这两种认识都不xx正确。

    2009年6月底,广东省工商局公布了对该省内流通领域销售的饮料、瓶装水的抽检结果,其中饮料、瓶装水合格率仅为45.5%。广东省工商局消保处处长肖扬武介绍说,对饮料、瓶装水的抽检发现,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情况依然很严重。

    从健康角度考虑,各种矿物质水以及纯净水每天的饮用量{zh0}不要超过500毫升,平时喝水还是喝白开水好,瓶装水或桶装水应作为自来水的一种补充。

    有很多消费者认为瓶装水便宜,单瓶的价格一般在1元左右。

    这样的价格看起来确实很便宜,但是以北京目前的水价计算,每吨水3.7元,而每瓶瓶装水的重量差不多600克左右,在市场上售价1元。如此计算,瓶装水的价格并不便宜。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未来瓶装水的价格将会下降。

    2、环境与资源将制约瓶装水发展

    人们喜爱瓶装水,因为饮用方便,但生产却能耗高,废弃后污染大却不为很多人所知。瓶装水在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能源。一旦人们形成饮用瓶装水的习惯,将很快制造出大量的塑料瓶垃圾。虽然从理论上讲,这些垃圾可以被回收,但实际操作却困难重重。而且在废弃塑料瓶回收、运输、处理过程中还会排放很多有害气体。这些都是瓶装水市场繁荣背后不容忽视的问题。

    欧洲塑料生产行业发现,生产1吨PET瓶装水所消耗的能量是生产自来水的1100-2000倍。目前,全世界每年要消耗3000多亿个PET瓶。

    不仅生产瓶装水耗费能源,回收废弃的瓶子再加工也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并排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如果回收加工不正规、不科学,还会排放出其他有害物质。如果将回收废料再用于食品包装的生产将会产生更大的安全隐患。

    瓶装水陪伴我们度过了许多年头,参与了各式会议、研讨会、甚至是庙会等,给很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在,当我们了解到它背后所代表的庞大碳足迹,以及对资源的浪费后,就像我们2008年开始禁用超薄塑料购物袋一样,也许是对瓶装水也该到了说“不”的时候了。至少,你该坚持,在能用自己的杯子,盛上一杯干净饮水的地方,就少开一瓶瓶装水吧!

    二、饮用水包装安全与环境问题解决对策与建议:实现六化是关键

    1、安全化:由于瓶装水和纯净水桶所使用的聚酯瓶中往往含有可能导致人体慢性中毒的双酚A、透明剂、颜料等物质,尤其是当瓶子放置在温度较高的环境如汽车里面,高温会让聚酯瓶发生变化,导致更多的有害物质渗透进入水中,成为健康隐患。企业与监管部门的责任意识、生产企业的质量与安全意识(水与包装实现双QS)、经营者的道德与良心意识等将变得至为重要。

    2、透明化:真正的塑料原料都是无色透明或半透明,颜色是人为加入的。有色包装存在三大危害:消费者不知瓶中物质真实颜色,容易受瓶色误导(如绿茶是黄的,瓶是绿的);颜色越深、越鲜艳的瓶子颜料用得越多,杂质不易看出,安全性更差,给废塑料使用提供了机会;二次利用价值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建议所有的瓶和桶都尽量使用无色透明的原材料,不要人为加入颜色误导消费,影响健康与回收,特别是黑色瓶应禁止使用。另外企业应在瓶上标注原料名称和代号,便于回收利用。

    3、减量化:薄型化(造型设计改进)、轻量化(如袋装水);不喝、少喝瓶装水。

    4、资源化:对所有饮料瓶、袋和水桶等进行有效回收和监管;对水包装、运输有关的材料如标签、包装——再生资源,生产——消费——再循环”这一循环经济新理念。有望在今年出台的《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将会对生产者的责任做出详细的规定。

    5、无害化:对于确难回收的废弃物如热收缩膜、包装膜等进行无害化处理;鼓励使用更环保的收缩膜如双向拉伸聚苯乙烯(BOPS)代替有毒有害难处理的聚氯乙烯(PVC)等,尽早淘汰PVC热收缩膜;对纯净水桶所套保护塑料桶的塑料膜一定要进行回收利用或采用可降解材料,减少新的“白色污染”和浪费。

    6、产业化:回收利用是各种瓶、桶、袋生产企业、经营者以及消费者共同的责任,只有把各种包装物纳入循环经济的链条中并进行产业化的回收利用,才能解决水行业的持续发展问题。

    塑料瓶装饮料及水正面临着来自环保方面的压力。全球{sg}禁瓶装水法令于2009年初在澳大利亚人口仅有2500人的邦达努小镇开始实行,镇上所有商家将不再销售瓶装水,而外地游客也不许自带瓶装水,镇里主要街道上设置有过滤饮水器,向居民和游客提供免费饮用水。

    “自带水杯,喝健康温水”,不但有利于健康,还能降低环境污染,而绿色洁净的环境正是我们的健康之源。曾经被瓶装水、软可乐们紧密包围着的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陷入“饮料水”的温柔陷阱。

    自带水杯,就可以让我们不但保护了环境,还能让饮用水免受不安全包装带来的污染,用新鲜活力的开水滋养身体,营造我们健康的身体水系将是未来饮水的{wy}选择。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董金狮:饮用水包装安全与环境问题解决对策_董金狮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