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研课:高三年Z老师现代文阅读(五十九)
今天,晋江市高中语文协作组在晋江一中举行一节教学公开课:高三年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执教Z老师讲授文本詹克明《说“异”》,是2009年江苏省语文高考题。开课前,Z老师来征求我的意见,构思是:整体阅读,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这节课大致教学过程如下,就过程而言,有的是科学,有的不尽合理。
1.引导学生通过寻找中心句,理清各自然段大意。
①提出议题:绝不可小视异类。
②异类可以成为事物的中心。
③异类的适时参与则可化险为夷。
④事物需要发展,体系必然转变,异类可以成为伟大转折的突破口。
⑤列举不能容忍异类的现象,说明国民要有宽容的气度。
⑥总结异类存在的必要性。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为三层:论点、作用、态度和总结。
引导学生概括各自然段大意,并能适当分层,师生适当互动,这样做很好,这就是整体把握。
2.作者指出人们往往对异类持什么态度?
教师分析三个词:“蜂拥而上”、“党同伐异”和“肆无忌惮”,总结:盲目排斥,无理谩骂,缺乏起码的宽容。这个题目从设计到解析,都能扣紧文本,遗憾的是没有更好地引导学生思维,是教师把答案塞给学生的。
3.对于“异类”,作者认为应该持什么态度?
教师分析,应当从整体认识,不能只停留于第五段,{dy}段“你可以侧目异类,白眼异类,但绝不可小视异类”也是一种态度。这道题是个“陷阱”,应当让学生先“陷”进去,再让学生“跳”出来,不要急于把正确答案抛给学生。
4.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为什么?
教师分析,抓住题眼“正常”和“必需”,给出了答案,能把道理说清楚,但如何引导学生去认识这个问题,并没有从文出发,寻求答案,所以觉得有点牵强。
5.本文引用大量事例,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这道题的思路,本来是很好的题目,富有思考性,对学生议论文写作也很有帮助的题目,可惜的是,“网”撒得过大:从第二段到第四段,一一点到,但课堂时间有限,不能一一展开,所以只好教师“包办”了。题目可以限制为某一个事例,如第四段中的“反而”事例,因为具有典型意义。
6.{zh1}课堂小结,什么“理清思路,抓中心句”,什么“理解句子,抓关键词”,什么“重视题目作用,注重整体阅读”,什么“筛选信息要完整,不可筛而不整”等。听了许多课,教师都要来这么一个归纳总结,似乎不这样做,就没有形成“知识体系”。在我看来,这是多余的,对学生来说,讲不讲是一个样,因为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非是教师“讲”出来的。如果实在要讲的话,那可以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你认为整体阅读,关键要掌握哪些方法,请概括。
在研讨会上,我有一个发言,主要是4月15日于市教育局会上汇报省质检语文质量分析报告的精神。借此,谈及了两个问题:其一,整体阅读,重在能力立意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不能为了阅读而做题,或为了做题而阅读;其二,读与写要结合起来,语文教学不要过分地把“读”与“写”分家,要有机地结合起来,读中有写,写在有读。
附:《说“异”》原文及xx
①你可以侧目异类,白眼异类,但绝不可小视异类。
②异类可以成为事物的中心。晶莹美丽的珍珠,其中心不过是颗砂粒,正所谓“病蚌成珠”。降雨全靠空气中的尘埃作为凝聚中心,倘若天空{jd1}干净,水汽再多也不会下雨,当然就没有植物和动物,更不可能有人类。同类之物彼此相差无几,谁也难成中心。异类的介入打破了无差异的均衡,“中心”应运而生,有序的体系得以形成。梁山好汉一百多,各怀绝技,谁肯服谁?倒是文武皆不出众的“异类”宋公明,凭着“呼保义”“及时雨”的名声坐了{dy}把交椅。
③当液体加热到沸点之上,有时高出十几度还不沸腾,就成了过热状态。一旦过热液体受到扰动,瞬时大量汽化,极易发生爆炸。工业生产中为了避免出现“过热”,常将几粒多孔质的沸石投入高温液体。沸石不断释放的小气泡容纳了液体的饱和蒸气,鼓成大气泡腾出,借此平稳沸腾。过于纯粹的体系在形态转化时很可能出现滞后或过头,导致险象环生,异类的适时参与则可化险为夷。
④事物需要发展,体系必然转变,异类可以成为伟大转折的突破口。20世纪初,正是爱因斯坦在假设光速不变的基础上提出相对论,普朗克又提出量子论,才使物理学获得了大发展。正因为他们的异类观念,才使得物理学大大创新。不过,切勿强求“异类”,最应警惕那种哗众取宠的故作怪异,如父亲逼着体弱女童跑全国、当街裸体自我标榜是行为艺术之类,就是渴求社会认可的假异类、真恶俗。
⑤不能容忍异类的现象,时时可见。打工者来自不同的地区,农村人与城里人衣饰的差异、口音的不同……都可以泾渭分明地用来划分同类与异类,更不要说大的方面了。不要把一切原因都归结为漫长的封建帝制,更深刻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国民性”。蜂拥而上的党同伐异和肆无忌惮的语言暴力,正说明我们缺少起码的宽容心态。一个高度发达、受人尊敬的大国,首先要有宽宏大量的国民气度,最起码要能容忍那些并不妨碍别人、又不违犯法律的异类行为。
⑥对于一个健全发展的体系,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
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以病蚌成珠的事例说明,砂粒在特定条件下成为事物的中心,可以创造美丽的结果。
B.作者以天空中水汽凝成雨滴的事实说明,灰尘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积极因素。
C.作者以过热现象中沸石的作用说明,在工业生产中有时需要异类的参与来化解体系突变的危险。
D.作者列举父亲逼迫体弱女童跑全国、当街裸体自我标榜是行为艺术的事例,意在批评恶俗的假异类现象。
2.作者指出人们往往对异类持什么态度?作者认为应该持什么态度?(6分)
3.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为什么?(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