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仰山用药特色
一、 药的配伍

    配伍,就是按照病情需要和xx性能,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xx合在一起应用。从xxx的发展来看,在医药萌芽时期,xx疾病一般都是采用单味药的;以后,由于xx的发现日益增多,对疾病的认识也逐渐深化,因此对于病情较重或者比较复杂的病症,用药也由简到繁,出现了多种xx配合应用的方法。在由单味药发展到几种药配合应用以及进一步将xx组成为方剂的漫长的过程中,人们通过大量的实践,掌握了丰富的配伍经验,了解到xx在配伍应用以后可以对较复杂的病症予以全面照顾,同时又能获得安全而更高的疗效。因此,xx的配伍对于临床xx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在配伍应用的情况下,由于xx与xx之间出现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有些xx因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但是也有些xx却可能互相对抗而抵消、削弱原有的功效;有些xx因为相互配用而减轻或xx了毒性或副作用,但是也有些xx反而因为相互作用而使作用减弱或不利人体的作用等等。对于这些情况,古人曾将它总结归纳为七种情况,叫做药性“七情”,如: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1) 单行 就是单用一味药来xx疾病。例如用一味马齿苋xx痢疾;独参汤单用一味人参大补元气、xx虚脱等。

    (2) 相须 就是功用相类似的xx,配合应用后起到协同作用,加强了xx的疗效。如石膏、知母都能清热泄火,配合应用作用更强;大黄、芒硝都能泻下通便,配用后作用更为明显等。

    (3) 相使 就是用一种xx作为主药,配合其他xx来提高主药的功效。如脾虚水肿用黄芪配合茯苓,可加强xx健脾利水的作用;胃火牙痛,用石膏清胃火,再配合牛膝引火下行,促使胃火牙痛更快地xx等。

    (4) 相畏 就是一种xx的毒性或其它有害作用能被另一种药抑制或xx。如生半夏有毒性,可以用生姜来xx它的毒性。

    (5) 相杀 就是一种药能xx另一种xx的毒性反应。如防风能解xx毒、绿豆能减轻巴豆毒性等。

    (6) 相恶 就是两种药配合应用以后,一种药可以减弱另一种xx的药效。如人参能大补元气,配合莱菔子同用,就会损失或减弱补气的功能等。

    (7) 相反 就是两种xx配合应用后,可能发生剧烈的副作用。

    以上药性“七情”,除了单行以外,都是说明xx配伍需要加以注意的。

    相须、相使,是临床用药尽可能加以考虑的,以便使xx更好地发挥疗效,一般用药“当用相须、相使者良”。

    相畏、相杀,是临床使用毒性xx或具有副作用xx时要加以注意的。“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

    相恶、相反,是临床用药必须注意禁忌的配伍情况,所以“勿用相恶、相反者。”

    从应用单味药,到用多种药配伍,这是医药史上的发展,可以对表里同病、寒热夹杂、

虚中带实等病情复杂的病症给予全面照顾;对毒性xx可以使毒性xx或减弱,从而保证药的安全。

二、 药对应用

    药对数量众多,类别复杂,应用广泛,各家均有独特的经验。但按其组成分析,以相须、

相使配伍者居多。

    药对配伍后,性能主治发生变化,受到历代医学家的重视。首先,多数药对的功效,比单味药增强;其次,一味药的功效比较简单,配成药对则可扩大应用范围,以适应临床病证的复杂多变。有些xx具有毒性、烈性,或具有副作用,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与某些xx组成药对,可以制约其毒性,烈性,减轻或避免不良反应。

    药对是相对固定的配伍单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在病情变化复杂时,可按病情需要灵活变化。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药对联合应用。如牛蒡子、僵蚕合用祛痰消肿,宣滞破结。石氏伤科常用于痰湿入络之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等病证,若兼有肢麻者,可联合南星、防风行血解痉,化痰祛滞,从而使肢麻康复。对于某些病证,通过调节药对本身之用量比例,即可改变药对的功效主治。例如桂枝、白芍配对,调和营卫,当卫表之证明显时可加大桂枝的相对用量;当营血之证较重时,则相对加重白芍用量,以适应病情不断变化。

    石氏伤科擅用药对xx伤科疾患,疗效颇佳。此仅举数对,以窥其药对运用之精要。

    (1) 牛蒡僵蚕

    牛蒡僵蚕药对化痰湿为其要

    牛蒡、僵蚕是石氏擅长运用于伤科临床的一对要药,尤其是在伤科杂病中的运用更为广泛,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关节周围炎、肱骨外上髁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髋关节滑膜炎、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滑囊炎等等。石氏认为该类疾病大多属中医“痰湿入络”范畴,其主要病因是由于人体气血不和、运行不畅,导致气血壅滞、津液凝积,进而聚积成痰。若入于经络则麻痹疼痛,入于筋骨则头项胸背腰骶掣痛,手足牵掣隐痛,聚于局部则肿而成块。正如沈金鳖在《杂病源流犀烛·湿》中曰:“以故人之初生,以到临死皆有痰,皆生于脾……而其为物,则流通不测,故其为害,上到巅顶,下到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充分说明痰湿为患,随气升降无处不致,而遍于全身。因此石氏依据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特点,牢牢抓住痰湿致病之因,针对性地采用化痰利湿,通络散结之法,对该类疾病进行辨证xx。石氏每每运用牛蒡、僵蚕两药,为其治痰散结之要药。牛蒡:性凉、味辛苦,祛痰消肿、通行十二经络;《本草备要》曰其:“散结除风……利腰膝凝滞之气。”《药品化义》曰其:“能升能降,主治上部风痰。”《本事方》曰其“治风热成历节,攻手指作赤肿麻木,甚则攻肩背两膝……”。僵蚕:性平、味辛咸,xx解痉、化痰散结。《本草求真》曰其为“xx散寒、燥湿化痰、温利血脉之品。”《本草思辨录》曰其“治湿胜之风痰……劫痰湿散肝风。”由此,牛蒡、僵蚕、两者配伍应用可通行十二经脉、开破痰结、导其结滞、宣达气血、滑利关节。故石氏家传名方“牛蒡子汤”即以此两药为君组成。

(2) 柴胡香附

    柴胡香附药对治内伤为其要

    柴胡、香附为药对是石氏擅长运用于治内伤疾患之要药。石氏认为:“头胸腹之内伤,不论其新伤宿损,或虚实之证,总与肝经相系。”故施治时往往使用肝经之药,多以柴胡与香附相需为用。柴胡,味苦,性微寒而质轻,为厥少二经的引经药,按足少阳经的循行是由上至下足厥阴肝经则由下至上,故可随经气上下,能升能降,具升清阳、降浊阴之功。《医学启源》:“柴胡,少阳、厥阴引经药也。”石晓山曾言:“柴胡能升能降,因而得着一个‘和’字,只要善于用,不论病在上、中、下哪一部,都很适宜,其是治伤科内伤的一味有效良药。”香附,味微苦甘,性辛。入肝、三焦之经。《纲目》曰:“其入手足厥阴、手少阳,兼行十二经,八脉气分。”又曰:“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而伤科内伤初成皆由卒然身受,其部位都在头、胸、腹、会阴等处,属于瘀阻或气滞,其症状除疼痛胀滞者外,更是诸变百出,但总由阴气不舒(气滞),阳气不达(气郁)所为。故应用此药对疏泄肝胆三焦气血之郁滞最为适宜。柴胡香附药对运用,在脏主血,在经主气,故以之治脏是血中之气药;以之治经,是气分之药。只要配伍得宜,自能开郁、散滞而通达上下,用治伤科内伤瘀阻气滞诸证,确有良效。

    石氏善用柴胡香附药对,但并不独用之,每多佐他药合用。如头部内伤(脑海受震)初期,证见昏厥、恶心、呕吐、眩晕等患者,往往加细辛、半夏、薄菏等治之,取柴胡细辛汤之意。若少腹部或会阴部内伤,浊瘀内阻,气化失司,窍隧不通而见癃闭、口渴、烦躁等患者,常常加用桔梗、升麻、通草、血珀等药治之,用柴胡桔梗汤之理。若胸胁、腹部内伤,气机失畅,腑气受阻,证见胸闷腹胀、xx等患者,每每加用桃仁、天花粉、芍药、当归、枳实、川军等药治之。仿柴胡疏肝汤复元xx汤之法。

    可见,不论损伤内证病位于上、中、下何处,皆可运用柴胡香附之药对,只要正确辨证,灵活配伍,用之每多合辙。

(3) 草乌磁石

    草乌磁石药对xx息痛为其要

    “疼痛”在骨伤科疾病中是极其常见而又难以解决的症状。石氏伤科在其临床xx上,一方面运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特点进行xx,另一方面运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临床用药。石氏尤其擅长运用草乌、磁石药对xx于伤科临床疼痛之患,且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如:骨折、脱臼、伤筋、劳损、宿伤、杂病等等。石氏认为该类疾病的疼痛机理或气滞血瘀,或风寒痹塞,或痰湿互阻等,使人体脉络不利,运行失畅而产生疼痛。《杂病源流犀烛》曰:“跌仆闪挫,卒然及内,气血俱伤也。……必气为之震,震则激,激则壅,壅则气之周流一身者,忽因所壅而凝聚一处,是气失其所以为气矣。气运乎血,血本随气以周流,气凝则血亦凝矣,气凝在何处,则血亦凝何处矣。夫至气滞血瘀,则作肿作痛,……。”《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入经而嵇留,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从古代医家的论述可以看出,不通则痛是疼痛的根本机理。因此石氏牢牢抓住疼痛的致痛之因,采用xx息痛之法,并根据临床变化随症xx。其中每每运用草乌、磁石药为其xx息痛之主要。草乌,性热、味辛;宣通血脉、搜风胜湿、散寒止痛。《药性论》曰其:“通经络,利关节,寻蹊达径而直抵病所。”《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其:“热力减于附子,而宣通之力较优。”《纲目拾遗》曰其能:“追风xx”。磁石,性平,味辛咸,xx化瘀,消肿镇痛,xx益精。《本经》曰其“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千金要方》曰其:“通关节消肿痛。”《别录》曰其“养肾脏,强肾气,通关节……”。由此草乌、磁石配伍应用可通利血脉,消肿息痛,并且磁石之咸凉可制约草乌之峻烈,草乌之辛烈又可起启磁石之阴寒,两药相辅相成,相得益脏彰,故石氏每每用之,其家传名方固腰汤就以草乌磁石为君药组成的。

三.用药要略

    1.内服药

     根据损伤的不同部位,性质和伤后兼邪的各异,石氏将伤疾分为外伤(伤及皮肉筋骨),内伤(损伤及脏腑经络气血),伤科杂症(风寒湿诸邪的留滞等)而予以分类用药。

    (1)外伤:一般指四肢筋骨损伤,如伤筋 ,骨折,脱臼等。可分为初,中,后三期而分治之,仅举骨折为例,其它诸证均可仿此加减参阅之。

    初期以xx祛瘀,消肿息痛为主。

    常用方药:新伤续断汤(当归,地鳖虫,丹参,苏木,桃仁,泽兰,炙乳香没药,骨碎补,煅自然铜,续断,延胡索,桑枝)。本方功能化瘀消肿,续骨息痛,用治新伤骨折。

    肿胀剧烈者,可选加紫荆皮,刘寄奴,留行子,荆芥,防风,南星,万灵丹等。

    疼痛剧烈者,可选加血竭,三七,制草乌,磁石等。

    瘀血化热可选加丹皮,赤芍,生地,忍冬藤,连翘,山栀,制川大黄等。

    大xx结可选加枳实,厚朴,生大黄,玄明粉,瓜蒌仁,郁李仁,火麻仁等。

    一般上肢加姜黄,桑枝,下肢加牛藤,威灵仙,除去续骨药亦可主治伤筋,脱臼所致的瘀滞肿痛症,视病情的不同亦可另加用生地,花粉等以补充骨折后津血的消耗,并可加用枳壳,陈皮等xx药以助血行。

    中期以和营生新,接骨续筋为主。

    常用方药:和营续骨汤(当归,赤芍,白芍,川芎,生地,杜仲,续断,骨碎补,五加皮,红花,陈皮,桑枝,独活)。

    肢麻酸楚选加黄芪,桂枝,木瓜,鸡血藤等。

    脾虚面色苍白选加党参,白术,山药,茯苓,甘草等。

    阴虚津少选加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等。

    湿困纳呆加选苍术,厚朴,蔻仁,谷芽,麦芽,生山楂等。

    后期以xx血,补肝肾为主。

    常用方药:坚骨壮筋汤(党参,黄芪,白术,白芍,当归,熟地,续断,狗脊,鹿角,鸡血藤,红花,陈皮,茯苓)。

    如关节疼痛,活动不利选加千年健,络石藤,伸筋草等。

关节酸麻选加蚕砂,木瓜,五加皮,乌梢蛇等。

(2)内伤:一般指头脑,胸腹等躯干部的损伤,即以脏腑经络气血受病为主,按损伤的部位,久暂而分治之。

    内伤诸证较严重者,可现气闭昏迷之证,宜先服苏合香丸或至宝丹以开闭宣窍,如化热烦躁不宁的亦可服琥珀报龙丸,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等。

    胸腹内伤,气滞窜动作痛者,以xx通络为主,xx化瘀辅之。常以小柴胡汤及金铃子散加减,亦可用验方xx止痛汤出入(柴胡,香附,当归,川楝子,延胡索,木香,青皮,枳壳,乳香,没药,路路通等)。

    胸腹内伤,瘀滞疼痛者,则以xx化瘀为主,xx和络辅之。可用复元xx汤(柴胡,花粉,当归尾,山甲片,大黄,桃仁,红花,甘草)或膈下逐瘀汤(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枳壳,香附,延胡索,乌药,五灵脂,丹皮,甘草)等加减出入。

    胸部内伤有咳痰者,可选加杏仁,贝母,桔梗,前胡,旋复花,白芥子,黛蛤散等。

    有痰血者,可选加茜草,蒲黄炭,仙鹤草,藕节,旱莲草,三七等。

    纳呆泛恶者,可选加姜半夏,姜竹茹,藿香,建曲,砂仁,茯苓等。

    腹部胀滞者,可选加大黄,玄明粉,瓜蒌仁,郁李仁,麻仁丸等。

    疼痛较剧者,可选加降香,血竭,三七等。

    少腹部或会阴内伤而见小便涩滞者,可用柴胡桔硬汤(柴胡,桔梗,升麻,延胡索,乳香,没药,地鳖虫,当归尾,丹参,泽兰,小蓟炭,牛膝炭,梗通草,琥珀)。

    陈伤延久不愈,瘀化未尽者,可予三棱和伤汤(三棱,莪术,青皮,陈皮,党参,白术,白芍,当归,乳香,没药,枳壳,甘草)。

    头部内伤用药,一般 亦以三期辨证用药法。

    早期常用柴胡细辛汤(柴胡,细辛,薄荷,当归尾,地鳖虫,丹参,半夏,川芎,泽兰,黄连)和防风归芎汤(防风,当归,川芎,丹参,桃仁,泽兰,苏木,荆芥,蔓荆子,乳香,没药)以升清降浊,化瘀宣络为主。

    中期常用天麻勾藤汤(天麻,勾藤,白蒺藜,当归,丹参,赤芍,白芍,川芎,枣仁,茯神)参以川芎茶调散加减,以平肝熄风,和血宁神为主。

    后期常以补气养血,养心宁神,平肝和胃等法参合应用,如以六味地黄汤,补中xx汤,归脾汤等加减出入。

    如见神昏痰蒙可选加胆星,竹沥,天竺黄,石菖蒲,白金丸等。

    胸闷呕恶可选加姜竹茹,姜半复,藿香,左金丸,玉枢丹,砂仁等。

    xx剧烈可选加川芎,白芷,蔓荆子,全蝎,蜈蚣等。

    心烦xx梦多可选加茯神,远志,朱灯芯,枣仁,合欢皮,夜交藤等。

    躁动不安可选另羚羊角,钩藤,龙骨,牡蛎,磁朱丸,马宝,玳瑁,全蝎,蜈蚣等。

    目眩视物昏糊可选加钩藤,蒺藜,菊花,石决明,枸杞子,充蔚子等。

    病久肢冷偏废不用可选加黄芪,桂枝,细辛,鹿筋,蜈蚣,地龙,僵蚕,当归尾,桃仁,红花等。

(3)伤科杂症:一般指损伤而兼有风寒痰湿等痹着之邪留滞及筋骨劳损,骨节变形等似伤非伤之夹杂症。

    损伤未彻而兼有风寒甚者,常用麻桂温经汤(麻黄,桂枝,红花,桃仁,赤芍,白芷,细辛,甘草)以祛邪宣络,xx止痛。

    兼风邪痰湿入络之症而见关节肿胀,筋结成块,肢节活动牵掣或为麻痹疼痛者,常以牛蒡子汤(牛蒡子,僵蚕,白疾藜,独活,麦乳,白芷,半夏,桑枝)加减之。

    腰腿痛兼邪或夹瘀血留滞太阳经者,常用独活寄生汤合地龙散(地龙,肉桂,苏木,麻黄,当归尾,桃仁,黄柏,甘草)加减。劳伤筋骨、损及元气而见腰背酸痛、四肢疲乏、动作呆滞无力、头晕纳呆、甚至关节变形诸症,常有调中保元汤(党参、黄芪、冬术、熟地、山药、山茱萸肉、续断、补骨脂、甘枸杞子、龟版、鹿角胶、陈皮、茯苓、甘草)加减。疼痛剧烈者可选加制草乌,川乌,附子,威灵仙,羌活,独活或虫类搜剔药如甲片,乌梢蛇,全蝎,蜈蚣及xx化瘀药如当归,赤芍,桃仁,红花,虎杖等。

    兼肢麻痰湿流注者选加南星,白芥子,指迷茯苓丸等。

    肿胀重滞选加茯苓皮,泽泻,防己,木瓜,米仁。

    痿软无力可选加苁蓉,锁阳,仙灵脾,鹿角,黄芪等。

    关节变形可选加生地,熟地,骨碎补,威灵仙,蜂房,蕲蛇等。

    湿热下注选加苍术,川黄柏,牛膝,防己,虎杖,川椒目等。

    关节不利可选加伸筋草,寻骨风,海风藤,石楠叶等。

    以上对伤科内服方药的概括中可看出,外伤用药以化瘀消肿,和营止痛,坚骨壮筋,舒筋通络作为重点,而内伤用药则侧重于xxxx,和络止痛,并以调整脏腑之功能为主;损伤之杂症,又以祛邪蠲痹,调益肝肾气血为要务。

    2、外用药:伤科外用药的种类和剂型很多,大都是古今医家的经效验方,各具特色,一般常用敷药,膏药,掺药,熨药,搽擦药,熏洗药等,分别应用于损伤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症状表现。

    (1)铁扇散(乳香,没药,石灰,龙骨,象皮等)用于创伤,止血xx,拔毒,敛疮之功。

    (2)金枪膏(金银花,紫花地丁,川黄连,乳香,没药,血竭,象皮等)用治疮伤及破皮断骨,具xxxx,止血xx之功。

    (3)红玉膏(东丹,熟石膏)具护肤xx之功。

    (4)三黄膏(大黄,黄芩,黄柏,东丹等)具清热以消瘀靛肿止痛之功。

    (5)三色敷药(紫荆皮,黄金子,番木鳖,当归,赤芍,丹参,白芷等)以xx化瘀,消肿止痛见功。

    (6)伤膏药(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当归,红花,地鳖,麻黄,细辛,迷骨草等)具温通xx散滞之功,善治损伤风湿诸证。

    (7)消坚膏(泽漆,大戟,姜虫,生南星,生半夏等)具软坚散结之功,用治伤后瘀疼,关节僵硬及xx结块坚硬,肿胀积液等症。

    (8)黑虎丹(山甲,全蝎,蜈蚣,蜘蛛,乳香,没药,腰黄,麝香等)能去瘀消肿散坚,用治挫伤结块坚硬及无名肿毒。

    (9)桂麝丹(肉桂,丁香,麝香)能温经散寒,透窍止痛,用治损伤风湿痹痛。

    (10)接骨丹(血竭,骨碎补,煅自然铜,乳香,没药,麝香等)具接骨续筋止痛之功。

    (11)伤筋xx(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苏木,红花,威灵仙,山萘,樟脑等)用治损伤风湿筋骨麻木疼痛,筋络挛缩诸证。

    (12)经效洗方(生川乌,生草乌,甘松,山萘,羌活,独活,当归,紫草,海桐皮等)用治骨折及软组织损伤后期,筋骨疼痛,关节不利等症。

    以上举例仅以说明对外用药的应用,亦当因证而异地施之于损伤性疾病的不同阶段,且其方药的配伍均有一定的法度和侧重点,如有xx消肿,清热消瘀,止血xx,温经止痛,舒筋活络等的不同。



郑重声明:资讯 【石仰山用药特色】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