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30 19:18:22 阅读3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首先,新医改肯定了商业健康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在新一轮医改的指导文件中明确指出:“加快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其次,新医改方案也肯定了商业健康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主要指的是鼓励在政府主办社会保险的这个领域内,委托商业保险机构来经办各类医疗保险服务。
在这个领域内,近来最热的话题无疑是中、美两个大国同时进行的医疗体制改革,而其中涉及的商业健康险正是行业性媒体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
奥巴马在美国大力倡导的医改,从最终获得国会通过的结果来看,{zd0}的变革是在政府为小企业业主和老年人提供的医疗服务方面;而原来奥巴马提案中通过商业竞争向政府的医疗计划提供服务等内容没有获得通过。在中国医药卫生领域内存在的高收费、乱收费、过度医疗等问题,在本次美国医改过程中却没有作为最重要的问题提出。
197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HMO法案重点解决的就是美国医疗市场和效率问题。也就是说,在那时,美国已经开始有效解决这类问题了。HMO法案源于当时的共和党总统尼克松提出的一个控制战略,其核心思路是,引入私人保险机构建立的健康保险组织,作为医疗市场的第三方,对医生过度xx、过度检查、高收费、乱收费等行为进行管理。也正是基于这个法案,促成了美国1973年专门针对医疗效率的那次医改,从而使得保险机构从此成为了现代三边医疗市场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机构也从此成为现代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同样,在德国、英国等国,保险机构通过慢性病管理、医疗机构管理等多种方式,改变了医疗体系的激励约束组织和医疗市场的运行方式,使之有机融入了医疗服务体系之中。
商业健康保险是可以在改善医疗服务体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
通过“健康经济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当传统的由医生和患者组成的双边市场开始失灵时,商业健康保险才会发挥作用。双边市场失灵的内涵是,在一个仅有医生和患者双方组成的市场里,存在着一些市场低效率现象,这个现象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供给诱导需求”导致过度医疗;二是以疾病为导向而非以健康为导向的医疗体系,导致绝大多数的慢性病xx失灵。
“供给诱导需求”是指医疗提供者和患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医疗提供者出于谋利动机,滥用其专业信息优势,诱导病人对本不必要的医疗服务增加需求。
以疾病为导向而非以健康为导向的医疗体系导致对慢性病的xx失灵。近年来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患病人数持续上升,2008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慢性病的病例数已达到2.1亿。而这些是不能用传统的医疗手段xx的,只能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加以预防和控制。
上述的医疗市场失灵现象,使得部分发达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开始进入商业保险机构,即商业保险机构成为医疗市场的第三边。
三边市场彼此间的关系是什么?医院的医生和医疗需求方属于传统的活动,保险公司一方面对医疗供给方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对医疗需求方进行管理,主要依靠现代商业健康保险的功能创新来对双方进行校正。商业健康保险通过自身的创新,改变了医疗市场的运行方式,也改变了医疗市场的体制和机制。
这对中国正在实施的新一轮医改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呢?
中国的新医改,要点有两个。{dy}是公平问题。新医改方案{dy}句话就提出来,要“通过政府来解决公平问题,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第二是效率问题。在新医改方案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对医疗服务体系和药品供应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及价格形成机制有比较全面的介入,冀望以此提高效率。而通过对比前面美国以及德国、英国的做法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医疗市场的公平问题和效率问题未必一定要通过政府全面的干预来解决,健康保险机构同样可以在改善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行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