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阅读•;史料--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 ...
研究•阅读•史料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困惑与思考
主讲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博士生 龙扬志
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文科楼503
提要:有限时间里如何实现有效阅读,是文学研究遇到的一个难题。读什么,怎样读,这些问题隐藏在文章之外,却渗透在研究之中。史料搜集与积累不仅与论文写作关系密切,而且影响今后研究的可持续发展。以注重原始出处的现代文学研究为例,介绍几种获取史料的途径和整理方法。
一 选择题目原因说明
与首师大博士联合会主席彭刚同学在食堂吃饭时聊天聊到博士生“子衿论坛”,我说一般讲座多是个人研究的一部分,具有很大的专业性,当然这非常重要,但是博士生开始进行学术研究,往往需要和更多的人一起交流和切磋,尤其寻找一些基本方法。这次我的讲座谈不上有什么特别心得,或许是由于自己读不好书,反而一直对这个问题比较在意,曾经多次在听讲座时问主讲学者如何读书的问题,显然不出所料,基本没有得到较好的回答:大概因为美总是神秘的。不过我相信研究还是有一些方法的,形成良好的学术习惯,对我们研究者一生都有好处。相对于自己的实践所得,间接经验可能是批量式的,它们可以帮你节省时间和经验。因为个人差异和习惯的原故,每个人的方法各有不同,不过它们肯定对我们开展学术研究具有直接帮助作用。估计“大家”对此种“常识”已经轻车熟路,所以有时往往忽略了规则,而成名专家往往不愿意谈这个问题,当你吃到美味的鸡蛋,母鸡不愿把下蛋的痛苦过程告诉你一样,事实上,这是人家的权力,我们也未必要抱着追踪母鸡下蛋过程这样一种态度,来作为满足自己好奇心的借口。刚刚完成初稿的毕业论文,恰好就是这样一个艰难的“产卵”过程,我是我自己那篇比较蹩脚作品的“蹩脚大师”,换句话说,我就是一只蹩脚的母鸡,下了一个不太像样子的蛋。当时在写作过程中觉得历尽苦难,好像有很多独特的体会和发现,其实仔细想来,应该是大家早就有过的体会,只是我个人觉悟较晚,结果仍然把别人早已发现的新大陆当成自己的发现,准备开始归结出这几个方面时,发现这个问题并不是非常好谈,因为它比较空乏,主要算是我自己的个人困惑和思考,朋友们有自己的个人经验,也可以同时在这里交流,现场发布。我们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讲完了就散。
二 阅读问题
如果把研究作为一个生产过程,最终研究成果的获得与阅读应该算研究两端的活动,阅读代表吸收。我认为阅读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是因为阅读量很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其他人文学科一样,比如历史、政治、社会学等等,阅读量大,不可能把与你所在专业相关的每一本书都读完,金钱是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时间和精力的制约。
关于读什么的问题在民国早期曾经展开过调查,当然与我们今天所要关注的阅读有点区别,因为那是针对一般青年或文学爱好青年而言的,有很大的广泛性和普遍性。青年导师胡适1923年初在回答清华学校胡敦元等人国学常识的书目时开出了一份将近200本书的清单,他的指导意见是通过自然进化秩序列出代表性的著作。他后来把此书单发表在《东方杂志》、《读书杂志》这样一些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杂志上,实际有将其推而广之的意图,这一举措引起人们关注的兴味是容易理解的。胡适是一个非常自信的家伙,在开出的书目里只有他一个人是活人,其他则是逝世将近200年以上的古人。以《中国哲学史大纲》始,《五十年来的中国文学》终,占了这份书单的首尾。1925年1月4日,孙伏园在《京报副刊》发出调查广告,内容包括两方面:“青年爱读书”,“青年必读书”。都和青年有关,前者是青年自己的兴趣,后者则是所谓知识专家提出的建议,或许他希望看出二者之间的冲突,从而引发争论。关于“青年”所指,也很模糊,50岁进中央政治局,肯定算是个小伙子,30岁没有嫁娶,就是大龄青年,这不是有什么矛盾的地方,惟指涉范围不同而已。当时有读者对这个问题提出看法,认为“青年”时间跨度达几十年,到底哪些书是青年“必读”的,几年中肯定会发生变化,如何能说“必读”?这确实也是个问题。不过,大家似乎很清楚青年大体上指高校学生或年纪相仿的其他青年,所以年龄并不是关键。孙伏园的意思并不在哪几位专家真正提出的xx性指导,而是通过大家的意见看出全国教员的一个基本趋势,这样可能对青年起到“引导”作用。1925年2月21日,刊出鲁迅的“必读书”答卷,这份答卷独具一格:
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
但我要趁这机会,略说自己的经验,以供若干读者的参考——
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读外国书——但除了印度——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
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
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
少看中国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但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么大不了的事。(二月十日。)
与大部分人认真写出10部推荐作品的做法不同,鲁迅的这份青年必读书回答,可能算是一个狡猾的处理办法。这种回答当然也很难让青年满意。他的答卷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解读,显然鲁迅对处于新思潮冲击中的中国有所期待,像“五四”之后一些提出重估传统的学者一样,表现出对中国书的排斥:这种排斥也是对旧思想的排斥。必读书对于鲁迅这样涉猎中外的人来说,十部的要求可能太难涵盖,与其勉强写出十本来,不如不写。而在鲁迅被极大神化的历史时代,有人把鲁迅这份问卷当成“白卷”:
“《京报副刊》征求‘青年必读书’,一些新旧‘复古的先贤’利用这个机会又鼓噪起来了,争先恐后地为青年 开出必读的十部书。有的是清一色的线装书,有的也开几部外文洋装书,而孔孟的‘经典’,却几乎是每张书单上都有的。这是一次狂热鼓吹封建文化的大合唱。面对着封建复古主义的泛滥,鲁迅敏锐地看出,这不是个别人的问题,也不是学术问题,而是一种反动的社会思潮。从五四运动以后,鲁迅对封建复古主义的种种叫嚣就不断进行猛烈抨击。这时,当这种反动思潮又一次象潮水般涌来的时候,鲁迅英勇地挺身而出,发扬敢于反潮流的革命精神,针锋相对,缴了一份不开书目的白卷。”(《鲁迅的一张“白卷”—二十年代围绕“青年必读书”的一场斗争》,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代文学组,载《学习鲁迅批孔评法的革命精神》,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7-48页)
引用这种读法并非要在这里再来质疑写作理性以显示自己的高明,似乎我们觉得当时的研究非常可笑,但假如我们真要处在这种时代,不仅高兴不起来,而且极可能同样认为具有无限的正当性,以此作为研究的光荣,我想这才是读书人的悲剧。细细品味这一特殊时代的解读方式,有些东西明显被夸大了,具有喜剧意味的阐释方式说明,阅读同样是一种政治行为受到外部制约,就像记忆一样,可能我们并未意识到它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从鲁迅回到阅读本身来。在学术不那么规范的时期,其实很多人不愿谈“必读书”,论文写作不加注释,似乎文章的观点都是自己的发明。由此顺便想起王彬彬批评汪晖《反抗绝望》的抄袭问题,显然有必要历史地看,仅仅把汪晖作为过去时代的典型来批判,不是一个学者必备的历史态度。我们在阅读80年代、90年代理论著作的过程中,这种情况其实非常普遍,很多注释只标明哪本书,并不告诉你什么版本,在哪一页,这让人根本无法对照。是不是21世纪就是一个非常xx的学术时代,对此我也有感触很深,一大批所谓的各级科研课题最终堂而皇之出版,有时买回来的却是愤怒。
至于“读什么”,这是我们在研究生入学之后不久导师向我们开的基本阅读书单所要解决的难题,吴思敬先生给我开的清单把我吓出一口冷气,竟然有2000多种,不过后来听老师解释,这并非全部“必读”,它是作为理解中国新诗的一个发展脉络。我想吴老师作为一个学者,资料积累肯定是我们这些刚入门的“生手”难以想像的。当然,也未必有这样一个环节,基本书目与研究密切相关,从一般意义上看,我认为开不开书目无关紧要,它无非是告诉你哪些书是应该看的,而在研究生阶段,大致的内容随着学习阶段不断推进,这些都会有所了解。问题其实非常明白:一个人读什么取决于他想得到什么,得到什么则是被他的专业所决定,这是一个简单之极的道理。大家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比较清醒的了解,即使不特别了解,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领域的专业著作、研究前沿、评述等学术成果得到大概印象,我想这些没有必要多谈。实际上,如何阅读的效果更好,对于博闻强记的天才来说也不是问题,像我这样的记忆力水准永远停留在中等偏下的平庸之辈,确是需要花费精力来思考。
阅读开始之前,必须解决拥有的物质前提。近几年来,我花掉了不少钱买书,并且也买了不少不值得购买的资料。我在这里提出,经典著作需要及时买回来。有人曾以“书非借不能读也”来作为对买书而不读的批评,确实有它的现实原因,因为你自己拥有,并不着急读,在该读或想读的时候可以随时读。这对于需要反复阅读和参考的经典作品尤其如此,一本被读者反复加上批语、下划线、汗渍的书,就是读者本人思想和呼吸的一部分,哪怕多年之后,我们也能轻松回想起当初阅读此书的情景。如果一本书能帮你找回自己的个人记忆,我想它就具有了和一张旧照片同等重要的作用,这是我建议买书的主要理由。如果面对一本借来的书,你不能做记号,不能划线,即使不顾图书馆规定这样做了,它仍然会离你而去,带走你的呼吸。谈到买书,我想有这么两个原则需要遵守,不然的话你花了钱又没有买到非常适用的书:如果你工作了,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和稳定的家,或许就可以率性而为。{dy}个原则是经典性,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是具有方法论指导意义的书,肯定是经典之作,这种书估计将成为你此后阅读与研究的理论资源,一定要买下来。这个经典不仅指作品本身,也包括版本,{zy}先考虑的是初版本。第二个原则是历史性,所谓历史性也是指资料的史料价值,因为这些书距现在比较久远,它们的难得程度与时间成正比增加,可能比较昂贵,这时可以选择考虑影印本,如果只从史料真实的角度来看,二者是没有区别的。而第二个原则还有一个附加条件,就是这些原始资料应该和你的研究关系紧迫,不然的话也可以考虑以后再购入。
即使是纳入了你的精读范围,未必所有的书值得你花费大量时间。很多人喜欢读了介绍、前言、后记或其他批评家的相关文章之后再进行阅读,我想这对于我们研读理论著作是有道理的,至少你会明白作者要说什么东西,尤其是西方的理论著作有它独特的对话背景和历史发生学语境,某些观点表达受翻译体影响,语言还很晦涩,长句多,结构复杂,如果你不了解这些东西,就很难真正高效的完成阅读—甚至会看不懂作者到底要说什么。但是如果你面对的是一部陌生的文学作品,事先的介绍与评价可能会严重影响你对这一部作品的理解,因为它会使你的想像能力在一个观念的模式中定型,很难有自己新的理解。
我觉得读书方法其实是自己行为习惯积累的结果,这要看哪种方式更容易被自己采纳并产生较好的效果。我个人认为在阅读之后写出长短不定的感想或评论文章,有利于加深读者对一部著作的印象。其次是批注,一些眉批是有所感而发的,它们同样具有与原著交流、对话的作用。阅读对于我们写作与研究的启发,往往不是系统的,整体的,而是像闪电一样,灵光一闪,转瞬即逝的,这时,就需要我们把这些阅读的感想记录在书本旁边,作为今后从某一角度来展开的备忘录。适当的标签可以起到很好的标记作用,尤其是在论文写作时非常方便。不然的话,你总是需要重新去阅读。勤做笔记,好记心比不上烂笔头,笔记肯定是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个人的经验是,千万不要做在传统的笔记本子上,那样的话你很难去检索、录用。可以分类录入办公软件,做好必要的分类,图书版本数据记录,目的只是今后能迅速有效的使用,或者用较少的时间达到同样多或更多的效果。
三 史料的意义
史料是构成研究的基础,一定要重视对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因为你现在的工作可能会影响到此后一生的选择,可以说,史料收集工夫决定了你研究的深入可能性。没有经过大量的史料训练程序,要有更新或更有意义的学术进展比较困难。我现在深刻感受到“游谈无根”这一词汇包含的负面意义,学术研究不能单靠才气式的造句来完成。当下学术界,很多学者喜欢谈宏大问题,刊物也喜欢发这类文章,因为它可能被引用的概率要大,但是如果你对这些方面有所关注,就会发现这类问题容易落空,读完之后没有什么收获,所谓理论启发意义,和你预料的一样,无非也是借用西方的某些理论,所以我觉得研究一定要从细处着手,真正要把现代文学的研究做好,必须从史料开始才能获得历史感,哪怕这个方面已经被一些知名专家反复扒梳整理过,问题是他并不能代表你,属于你的东西仍然埋在史料之中。
当你坐到破烂不全的旧报纸面前,那些过时的新闻、夸大的广告以及其他信息和你所要寻找的文字混杂在一起,它们与你论文本来只有一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关系,但是由于这些旧报刊,其实也关系紧密,它们属于左右方、上下页、前后版的关系,而这样一种关系,可能xx你对于历史和文学的想象。如果当你读到一首优美、含蓄的爱情诗,而这一页可能载有{zc}秘方专治不育症、花柳病之类的夸张广告,面对这样一种版面布局,诗人的感受与读者的感受或许有所不同,它们之间构成的喜剧意味,仍然从现实中得来。我的理解是,文本就在这种布局中拉回到了现实,提醒我们爱情之后有婚姻,婚姻之后有生儿育女这样一些非常“世俗”的程序,当生儿育女无法顺利实现的时候,就采取一些其他措施来加以辅助,这是当时社会的一部分。爱情或许是力比多的产物,不管什么时代,肯定有人通过交易的方式追求xx的满足,而这种风险可能恰恰是花柳病。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说到疾病对于人的观念影响,疾病是生命的阴面,提醒生命的存在。花柳病对于爱情诗,同样构成一种隐喻。诗歌是纯洁的,但是和“肮脏”也有曲折的关系—我暂且在这里举这么一个例子—究竟“花柳”是否意味着“肮脏”,也是一个需要重新界定的问题,不过比较肯定的,“花柳”似乎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史料的价值不存在重要与否,都是见证历史的重要来源。梁启超曾说史料是过去思想行事的证据,的确如此(梁氏说:“史料者何?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者也。”载《中国历史研究法•说史料》)前苏联学者茹科夫认为“任何关于人类过去的信息都可以成为历史史料。”(《历史方法论大纲》,苏联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可以说,这个原理决定了史料其实是一个广阔的海洋,说明研究的难度,我想这个难度恰恰也是重新发现问题的依据。
给大家说点有趣的琐事。前不久我和师兄讨论了一个史料问题。他认为《三叶集》原名为《哥德研究》,根据来源于《少年中国》第1卷第10期中“歌德研究”的广告,而第11期则登出了《三叶集》的介绍,他在注释中说:“可见《三叶集》当是前《歌德研究》一书改名。”我当时指出了他这一判断不够准确,因为《三叶集》的书名在田汉1920年3月去福岗访问郭沫若就已经确定下来,不存在改名的问题。不过,同时他们在通信中提到了一起进行哥德研究的事业,是他们下一步计划的事情,所以关于“哥德研究”的广告,可能是宗白华的疏忽。但是师兄对自己的广告发现有较深的情感认同,当时并不太情愿修改,当然他也是和我闹着玩,我们之间总是这样有趣,于是我“威胁”他:“只要你敢不修改出版,我肯定会揭发你,到导师面前给你参一本。”对自己发现的史料葆有爱惜之情,我觉得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也是人之常情。很多人在研究中可能会有一个问题,包括我自己也存在,过于看重自己发现史料的意义,并将其提到一个超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这一个倾向在孙玉石先生写王光明老师《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序中有所提及,二位先生都是做新诗史料相当不错的代表,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割舍文学研究中的个人情结,尽管它们可能是学术研究中一点难得的乐趣。
关于史料的价值和意义,我的结论是,我们需要认识史料,史料就是史料,它不会多,也不会少。
四 文学史料搜集方法
如果仅仅是通过一本刊物一本刊物的方式去阅读,肯定费时费力,效果可能不太好。原生态的史料,或者经过前人整理、筛选过的史料,二者各有特点,我认为充分吸纳前人的研究成果,这是对学术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爱惜。毕竟学术为天下公器,你吸纳他人的成果,意味着你首先是对它们有所阅读,同理,将来人同样会读你的著作,我们为何反感过于强调自己研究重要性的学者,在我看来它不仅是学风的问题,可能和做人方式也密切相关。这是题外话,史料搜集整理我粗略分为三个内容,工具书,搜集途径,史料管理,以下分述之。
(一) 必要的工具书可以提高我们的效率,下面我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给各位介绍几种:
1.《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丙种)
唐沅等主编,收录了257种期刊的详细目录,原书于1988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180元,当时算是很贵了,共二册。据说有科研机构和某大学在编一本更全的期刊目录。
2.《五四时期期刊介绍》,共三集,每集由上下两册组成,共六册,主要集中于五四前后,实际上一些刊物延续到了30年代。它是三联书店在70年代出版的,可以和《五四时期的社团》一书相对照来阅读。《社团》分为四册,一百多万字,也由三联出版。它们是研究五四前后文学的工具书。
3.《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由贾植芳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1993年12月第1版。这是书目,提供每本书的主要信息,包括作品目录。1162页,三百万字,原价180元。
4.《中国新诗总书目》,刘福春编。学苑出版社出版,该书提供了新诗集的全部数据。和刘老师的《新诗纪事》相对照,可以找到非常丰富的新诗发展信息,后者也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工具书的作用在于告诉我们到哪里去寻找我们需要的史料,是研究的指南和门径,大家要重视工具书的使用。
(二) 史料搜集的几种便捷途径:
最有历史还原效果的方式当然是去国家图书馆,不过那里不如我们自己学校方便,其实我们学校的旧刊也不少,我曾经整理出我们学校有关现代期刊的目录,也有几百种之多,不过也有一些并不xx。还有的是有目无书。但是我们学校的好处是可以自由拍照,其他单位则不行。我曾经拍过几份刊物,然后做成PDF,分辨率当然比网络上的高,毕竟费时费力,很多是可以直接从网络上得到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xx的编辑家赵家璧先生曾经在80年代感叹,要是能对现代期刊做出胶卷,那就不必经常跑徐家汇的藏书楼,呆在自己家里摇放映机对着屏幕看是多么方便的一件事。现在,这个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并且远远超过了他所能设想的便捷程度,那就是互联网,下面就是我今天特意向大家推荐的几个网站:
一、 国家图书馆民国期刊 (不能打印,可以用抓屏软件)
二、 国图民国图书
三、 国学数典(优点是可以方便挣到下载的积分)
四、 爱如生(需要下载金币,稍麻烦)
五、 龙腾国学(倾向于国学)
六、 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有IP限制,需要你在中科院、社科院、北大、清华、北师、浙大、川大、温州大学等这些高校的同学帮你寻找。民国图书、民国期刊、台湾图书)
七、 中国现代思想文库 (现在每天只能下两册,解决办法是多注册帐号)
八、 新浪爱问共享资料 (当代图书,中西名著)
九、 读秀知识库(重点推荐,读秀知识库是由超星公司推出的中文图书数据库,不同一般检索模式,读秀检索字段选择全部字段、书名、作者等关键词为检索对象,实现目录和全文的垂直检索,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深入、最准确、xxx的文献信息。)
(三) 史料管理的科学原则:
分类有逻辑
收藏有规律
查找有线索
输入您的评论:(不支持HTML标签)
验证码:
段首缩进两个汉字:
本文所属博客:
引用地址:
郑重声明:资讯 【研究•;阅读•;史料--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
在线投诉
】,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
hdpe钢带缠绕管生产设备工艺流程
2021/7/5
鄂尔多斯圈地围栏网多少钱(多图)
2019/5/11
本溪grc装饰构件厂家-泰和装饰构件
2018/2/14
压瓦机设备机器特点
2016/7/1
轮台不锈钢泵
2018/4/23
锦江区狮子山附近的宠物医院{400-081-1626}
2015/10/24
上海{zh0}的理财投资公司
2015/12/2
贺州童装定制,钻石童年加盟理想之选
2016/5/13
好用的蒸汽回收机供销_蒸汽回收机尺寸
2016/5/28
家电辐射排行大曝光~_ΡrǐnСёζxxxx_百度空间
2010/1/31
翔读经典系列之《千字文》 第四部分搞好关系有所作为(37):第八十七 ...
2010/3/17
痛风是怎么“吃”出来的?_xx美女_新浪博客
2010/6/12
【决明子xx茶】-xxxxxx:决明子xx茶
2013/3/1
去眼袋产品哪个口碑好
2015/2/13
怎么能去黑眼圈啊
2015/3/23
五金包胶代理|供应深圳优质的橡胶五金包胶
201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