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13. 车过汉口(五)

回忆录 13. 车过汉口(五)

2010-04-29 06:29:59 阅读16 评论3 字号:

 

回忆录  13. 车过汉口(五)

内容提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这条汉正街上,堆满了各色各样的小商品,一律都打着xx标记;另外,人们说是天上飞的九头鸟,地上跑的湖北佬,汉口人也确好争吵。但是在这里时间长了,就会体会出xx另外的一种自然、也许是合理和亲切。

 

                          (五)闹市花絮

这一标题不伦不类,按说应是工地花絮、公司花絮,但我们的公司、工地,就在汉正街上,近200名的职工,24小时工作、生活在工地,工余的一切、甚至是工作,都和这条繁华的街道,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花絮么就更如此了,故称。

 

先说汉正街上的种种。这里堆满了各色各样的小商品,一律都打着xx标记。红塔山和白沙卷烟,在各个摊点码列,状如一座座小山;西服、外套、衬衫包装精美,五彩缤纷琳琅满目;这是主类别,尚有其他则五花八门。市场上是人声嘈杂,却不是吆喝叫卖,侯宝林相声所描绘的小贩,到这里即使还是小本经营,也已经改营坑蒙拐骗,须要拿出架势,哪能如歌似地推销世界{dj0}xx?声音是源自讨价还价,以及一言不合的步步升级,这儿不讲那么多涵养:什么“和气生财”,什么“买卖不成仁义在”,根本不服汉正街的水土。这还算文明的,云集的小偷可以因“偷炸”了、“碰瓷儿”的揪住倒霉蛋,都能和苦主对阵大吵起来。摊主们生意上是竞争对手,街面上可是同舟共济。我工地立基之初,周边的店主们尚有欺生之想,后经数起事件,知正不可犯,倒都成了好朋友。

我对于周围环境,确是经过一番踏勘。汉正街的工地,只我一家别无分号,但出了街走上沿河大道,不说工地林立,也是不绝于目。小商贩经销进货、船舶装卸、建筑用工,流动人口庞杂,工地失盗使老总们叫苦不迭。所以我特意请305派来人员,他们队部驻在大苗山,设有公安派出所,保卫工作扎实。白建初科长到后,和当地派出所关系融洽,我们制定了一整套预置方案。也巧,当夜3时,两位女性小偷潜入工地,真不能小觑她们,成盘的钢筋那么沉重,一人一捆扛起来就走。被白科长和值班员扭住,二人立即蹲下去脱衣。白建初笑了:“不准再耍无赖!”我和周文龙正在一号机巡查,见大门外停着三辆架子车,令周马上唤起20人,到门口护院越快越好。在问询中,小偷承认违反法规,写了书面的交待,也说了自己的感受:“你们不捆不打,可是照相的那光亮一闪,我就觉得像进了监狱。别的工地保卫,你让他占个便宜,什么也能过去。实在不行,我们的人多势大,打起来也不怕,别处工人不管这,反正拿也是东家的钱。你们好像都是老板。”清晨,我将一应人等,交给他们来求情的老乡:“念在出外艰难,态度又好,就不送公安了。要凭劳动吃饭,那个小伙子,一把子力气,在我这做小工,一个月也有千八百的,养活家小没问题。可想横打横吃,竟敢来冲我的工地,今后难免要吃亏。”

此次之后,我们的工地,慢慢地在当地形成了一定的威慑力,再未发生过盗窃案。店主们体会出我们的正道,传播开来也对我刮目相看。一次我去公共厕所,回来时走得稍急,猛听身旁乒乓两声,一对瓷瓶粉粉碎,衣服被一女人揪住:“这我{zc}的古董,你得赔!”一旁的摊主不由大笑了起来:“你是瞎了狗眼,不看看,这是李总!”女人也笑了:“不好意思,真是不好意思。”我可是哭笑不得,真正的碰瓷!

与店主们熟悉了,也是无话不谈。他们告诉我,这汉正街的商品,人说是假冒伪劣,其实假冒是实,但绝不伪劣:“李总你看,这种衬衫质量多好,缀的标记是外国xx,可厂家就是在这里加工的,运到他那儿再钉上商标。咱们是xx一样的货,只有商标是假的,怎么能叫伪劣呢?”我笑了,指出:这是极其特殊的,大部分的货色确有天壤之别。他又继续辩解,使我觉得还真有一定的道理,不是宣传的规章,而是老百姓的意会:“那要看价钱了,这种是十多元一件,别的是六块钱。包装也很是漂亮,一般人穿出去也挺潇洒,外国货要一百多,顶它二三十件,我看效果都差不多。老百姓最讲实惠,李总你拿上二百件,定价十元,在信阳一个上午就会卖完。和价钱比,这货也不伪劣,最少是不劣。”

xxxxxx的老板,和他的理论如出一辙。确实,交际场面的香烟,当时作为看家的品牌,高的是“红塔山”,中等为“白沙”,汉正街上“假烟”满为患。不过同一个品牌,价格却差之千里,一条烟从20元到80元不等,还都是假烟。那就比较烟味、口感等等,最重要的,是包装能否以假乱真!他们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由市场的、经济学课程,真使我受益匪浅。不过我也提出了要求,卖给我的“红塔山”,出正价甚至还可稍高,但绝不能假!老板慌了:“谁都知道,工商局长是您大兄弟,哪能存心找死啊!”春节前局座来视察,我的香烟不太够了,找了两位老板,他们又亲自出马,才搞到两条“红塔山”。我是阵阵地从内心发冷:满汉正街的“红塔山”啊!老板们说:“这逢年过节,谁家都在打点礼品,其实德国大哥大香烟很好,包装又奇特,送礼很够品位。”我拿来一看是黑盒,立棱为抹边,大方典雅,口感比“红塔山”更佳,连呼好烟。解了燃眉之急。

 

公司影响迅即扩展,在接受采访和巡视检查、洽谈项目、融通关系、聆领赐教时,少不得设宴款待。我24小时不离工地,除了必须者外——那要前往五洲或汉阳大酒楼——就在汉正街上。于是我成了这些饭店的常客,也即赵公元帅的化身。慢慢地,我的习惯他们就熟悉了,也为门卫和迎宾小姐必知。因工程的情况千变万化,处理棘手的问题,两位顾问都身先士卒,我当然不能作壁上观,来客只能由下属招呼了,但礼数不可缺,总要到席间客套一番。工地上急如星火,穿着工作服,有时还溅上些泥浆,来不及更衣赶去饭店。门前人等笑脸相迎,给我印象{jj0},再次待客则不他往。

他们知道,我待客从不点菜,给个数目由酒店安排。我不计较,酒家也就摆出宽宏的气派,使我觉得满意。其他接待好说,只有两项,使其大伤脑筋。一是洽谈项目,专在自助式的餐厅,吃的喝的不多——汉正街有两家自助餐厅,另有两家开有自助间,价格都是28元,当年不算低廉,故加免费供应啤酒——但是时间太长,占着位置。可我的客人很多,就算猪羊相抵吧。二是招待劳模,10A-1号孔成桩,我请周文龙机组十人,加上总工、二位顾问。老板见来了这么多的客,满面春风,周文龙上来就是两盘羊肉,其他钻工亦然。老板好心地向我说:告诉他们,还是多用些海鲜,照这样吃,很快就吃饱,什么也品尝不了了。我没有答话,心里暗暗地发笑:你以为合算了,28元买羊肉吃?一会儿就会大长见识。果然,周文龙等有一斤羊肉两杯啤酒垫底,这样的自助餐当然能对付,风卷残云,个个堪称净坛使者。后来在汉正街的饭店,都有了他们的共识:“不怕李总开席请客,就怕李总商谈工作,更怕李总招待劳模。”我的工地听到这些,也编了两句:“不怕李总请客吃饭,就怕李总劳动锻炼。”很好理解,请客就是谈项目了,这是公司效益、职工收入的前提。

 

1994年的春节前,海荣桩基工程正值半程,面临关键时刻,我和305队长商议,如他们的职工回去过年,我调信阳队部勘察公司顶班。这是我队专司打深井的企业,也是以钻工为主的编制。吴廷柱大队长,仡佬族人,我笑他:“你也该看看你的‘阿是’啊!”他告诉我,公司一体风雨同舟,已经和广西队部议定,全体春节赶工。我请转达对职工家属的问候,并说明欢迎她们来武汉过节。除了路费,其他全部由公司负担。信阳因离得近,腊月二十八,公司租用的两辆大轿,和队部的学生班车——放寒假了,班车正在检修——把职工家属接到汉口,那时还没有黄金周,旅店正值淡季,半价、甚至三折接待,我又一次成为饭店、旅馆的财神爷。公司对每一个家庭,管三人(不计职工本人)的食宿游览,但不得贻误职工的工作包括必要的休息。家属们很通达:“不用你说,他要休息不好,我还得挂心可别出事呢。真是想了又想,这才来的。”我笑了:“你要是不来,不又给他挣了200元吗?”“谁稀罕你们公司的二百元!”凡家属不在信阳队部,或因故不来武汉的,公司一律予以补贴。这一切极大鼓舞了职工的干劲。正值除夕,家属们乘车游览汉口的夜景,闹市区、沿江大道、长江大桥、码头等,随后在饭店吃年夜饭。周文龙钻机终孔,清孔、下笼、灌砼,及待成桩,已是元日凌晨。公司放了六挂长鞭。

人说:天上飞的九头鸟,地上跑的湖北佬。表面上看,汉口人真好吵架,相处久了就知道,其实不过是习惯:说话高声大气,用词刻薄无羁。吵着吵着,或许又大笑起来。如同北京人的说话不离“他妈的”,久而久之就听出了门道。我的同学吴良水,印尼华侨,1961年才回国,我问他,“他妈的”要是翻译怎么翻,他想也没想答曰:“亲爱的,你好!”当然这都属当时局限,现在湖北人也更文明了。可当年也不过是表面现象。我在汉口就深有体会。大年初三,我们两辆学生大轿车,拉家属们游黄鹤楼,及至返程,她们一定要到工地:“让我们也看看桩基。”我让了步,车下江汉桥进入了武胜路,右拐驶上了中山大道,开行几百米就是汉正街,正待右拐,交警拦住了去路:“怎么没长眼睛,这中山大道能走吗!”老实巴交的张司,被他骂了个一佛出世,还扣了执照。我在车下,{zh1}听出了门道。原来这中山大道只能公交行驶,张司是外地司机,情况不明让我瞎指挥出岔,我只能硬着头皮,求交警网开一面了:“我们这是外地车,送家属们来工地探亲,尽量从宽处理吧。”“这根本不行!下车!下车……”他扭头向车窗看去,一车妇女儿童,趴在车窗望着,“简直乱弹琴,怎么拉那么多的人,……进街吧,赶快开车啊!”我的秘书拿了条烟,“别来这些,把本子(驾驶执照)拿去,下不为例!”到了工地,我百感交集。想想一应经过,再联想到本地的老板、摊主、排污队司机、派出所的小余……,我对湖北人,认识又深了一层。

 

花絮花絮,也并非只香郁芬芳,也有夹竹桃、罂粟。我不想用较大篇幅,描述工程界的暗流黑洞,那会让人血冷骨寒,所以,只能是将之杂于花絮中,罂粟不也是很艳丽,“一红红似血、一白白似雪”吗!

公司初立,我们的验资由银行经办。308大队不小,钻机那么多,只修理车间的各种机床,后来企业登记,就建立了中等规模的机械厂;汽车近50台。但那是在信阳,身居武汉的我们,可还是一无所有,要从深圳、信阳、麻城紧急调集。开始中国人民银行的验资报告上,白纸黑字:资产500万人民币!须知验资所需0.1%共五千元,还是我现找姚俊杰先生借来的。

武汉城市改造,高层建筑纷纷上马,对基础要求很高,{zx0}必须是深挖。武汉又矗立在水网区,深层水的涌动,使得防水治理工程提上日程。我们310大队堪称治水专业队,在国内是赫赫有名,他们也驻广西,队部即在桂林。闻及此讯赶来投标,不料失败,败在了工程方式相同、甚至连施工程序都一致、而造价却高出一倍、也是外地企业名下。我是全程参与投标,对结果是百思不得其解。

我接触的政府或管理部门,工商、建工、计委、环保、公安、供电、银行……,哪一座庙宇都须拜佛,哪一次拜佛都须烧香。连流动人口管理、泥浆污水处置,都要投石问路,然后投资开业,否则,真让你人不能住——没住班房就是手下容情了——污不准排,生产也就免谈了。不过有时也有好处,来查水表的拿着条烟,说:“怎么会用那么多水!这表有毛病了。应该是这样嘛——看,只是原来的10%。”我也就学会了“修理”水表。

我公司声名大振,来联系工程的人们,也就渐至络绎不绝,不过都不能瞎子点灯,所谓信息费是不可少的。总造价的5%!不要支票,更不能转帐,应按其约定,何时、何地由何人现金支付,还没有任何手续。道理很简单,联系人{jd1}保证你中标,否则他心甘情愿地不要分文。我就是这样付给姚俊杰的。长江广场、二桥工程、老街区改造等等,建委、计委都甘当中介人。

三峡工程举世瞩目,前期自是土石方的开挖、转运。有人也找到我,这不是中介,而是以他们的名义施工。我知道是二道贩子,但是工程量太诱人了,以土方为主二千万立方,运距2000米,造价10元总计两个亿!只是工期紧迫,我没有如此的设备能力。后经我局介绍东北矿业局来承接。来员很是爽朗,我实事求是地告诉他:二道、也许是三道的贩子,不是不要中介费,而是已经吃了造价!所以才必须以其名义。我是介绍你直接和他谈,一切请小心在意。他说:“谢谢李总的关照,5%费用我明白,按工程拨款的到位,作{dy}顺序提取。请明示现金交付方法。”我笑了:“军工我干了25年,要发财八十年xx个诊所,现在也早成富翁了,那也不犯法,赚的是明白钱。我都没有动心,还是为了弟兄们吧。你们矿业上也不容易,一言为定,信息费1%,给我打进公司帐户!”

还有,……不说也罢。 

  

             结语

 

1994年3月20日,农历二月初九,我通知工地伙房,中午免费供应打卤面,另摆三桌酒席,我请机班长们吃饭。后勤部长问到标准,我送去600元现金:酒席和面条都在内,你看着办理。那时我已知部里的动作,调往417也许就在明天!这是屈指可数的欢聚了。周文龙一边喝酒一边纳闷儿,姜还是老的辣,易子均、李河江异口同声:今天是李绍洲的五xx寿!我笑了:“咱过中国式的生日,喝酒,吃面条。”但是,还是有十多个生日蛋糕,在杯觥交错中,摆上了席面。

 

1994年4月6日,我告别了武汉公司,踏上了西去的路程。

已经十几年了,我近日见到的工程报导,多是豆腐渣质量的描述,叫人不敢置信,也让我痛心疾首。那么多法律法规,那么多质检机构,都干什么去了!但是,想到当年的武汉,也就明白了一二。我那时不就感受到了吗?读读七律《登楼》,一切就能理解:

序  任职于核工业武汉基础工程公司,邀友登黄鹤楼。公司产业经营勃发,在地质队

困难中以己兼学的管理、钻探闯江汉码头,以正气开拓生计,已成顺水行舟之势。但在工程界所见所闻令人心有余悸,残杯醉眼所望皆迷离茫倒,似热身迎冷风,能不叹而欲畅呼乎。诗和鲁迅原韵。                             

诗  曾为生计闯天下,敢凝正气走笔端。残杯瑟瑟望四化,醉眼茫茫倒五官。袖有清

风意不尽,身多炽热心已寒。江天万里难抒志,何日重游拍栏杆。

 

说件使人高兴的事吧。2006年陇海铁路霸桥被洪水冲垮,在抢修工程中,遇到和我海荣桩基工程相似的地质情况。确实,霸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年项羽的鸿门宴,就在附近。立桥这么久,几经变迁,过去的条石沉入几十米地下,铁路桥须用灌注桩,钻进时必然和它邂逅。报导中说,工人们克服了种种险阻,终于取得了成功。在电视报导的画面上,我又见到了筒式钻头!我知道,其内部不是阀门,就是瓣膜式的弹片。这一专利或曰发明,本应属于我们武汉公司。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回忆录13. 车过汉口(五)】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