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自满中前进- 一片云的日志- 网易博客

在不自满中前进

2010-04-30 11:03:56 阅读5 评论1 字号:

在不自满中前进

——记铜陵皖江磨料(集团)公司董事长陈四新

在铜陵皖江磨料(集团)公司董事长办公室见到陈四新时,他热情地握了记者的手,一丝难以觉察的倦意很快融入他谦和的笑容里。他说,为协调一笔周转资金刚从江阴赶回来;几次失约,十分过意不去。他是个很健谈的人,稍作寒暄,便向记者讲起他和他的磨料公司。

1994年3月,城关镇、马冲村、江苏一个体老板3家以股份合作制形式成立 “铜陵皖江磨料(集团)公司”,他因为在马冲村办冶炼厂干过厂长且表现出色,出任公司总经理。公司运作过程中,管理意见上的分歧和经营模式的单一化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不到半年,亏损了75万,造成工资发不出的局面。个体老板见状,釜底抽薪,回了江苏老家。

公司不能就这么完了!陈四新急得晚上睡不着觉。“世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干不成的事!”他反复思量以后,向镇领导谈了自己的想法,提出关于改革公司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变代办经营为生产经营的总体思路,得到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可是,当时公司一无资金,二无人才,磨料的生产经营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先把厂子办起来!他和公司一班人合计过后,首先以投资入股的形式,筹集资金2万元,买下一个磨料加工厂,因陋就简,自力更生,利用本地区丰富的铜矿渣原料,办起自己的除锈磨料加工厂。

工厂办起来,出炉的产品卖给谁?“真是摸着石头过河啊!”陈四新说。1994年7月,他怀揣从自家拿的3000元现金出门找市场,饱受白眼和冷落,因为遇雨羁留于人家屋檐下的尴尬让他刻骨铭心。如此,艰苦奋斗整整三年多,至1997年10月底,公司的生产和销售终于步入正轨,产品年销售量达到6万吨,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逐年攀升。

照理,历尽千辛万苦,使公司扭亏为盈,陈四新该松口气了。可是,他说,这才开了个头,生产不上规模,不能及时供货,满足不了大客户的需求量,都会造成公司信誉的损失。经过反复考察论证,他带领公司一班人加大投入,一边进行技改,率先在铜陵地区成功引用先进的烘干窑技术。尽管生产成本略有增加,但产量却是过去的几倍,且产品质量也优于过去。这一成功尝试为公司树起自己的“品牌”形象。截至2002年6月,公司共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先后建立三套磨料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15万吨,成为铜陵地区众多磨料生产企业的“xxx”。

陈四新笑了,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几年,他带头打拼,极大地调动了公司职工的积极性。为使公司持续稳定发展,投入到更为激烈的竞争中,他提请公司高薪聘请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公司的各个部门;着手培养一支精明强干的营销队伍,先后在江阴、南通、上海、大连等地设立办事处,充分发挥营销人员的能动作用,及时掌握信息,了解市场行情,更好地沟通客户,完善销售网络,搞好售后服务。今年上半年,公司的产品又成功地打入深圳市场,并利用我国加入WTO带来的商机,首次与香港联合船务公司签下了3000吨产品的销售合同,成为铜陵磨料行业创汇{dy}家。国内的产品销售占了“中国船舶总公司”、“中国远洋集团总公司”50%以上的份额。

面对新形势,陈四新和公司一班人确立以磨料为龙头,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的思路。2001年,公司成功兼并城关劳务公司,把企业发展成为集小型建筑、维修、劳务为一体的集团公司;2001年8月,投资100万元购置进品挖掘机、装载机等设备,成立皖江机械公司。今年9月初,他促成公司投入250万元与湖北大冶、贵池矿区合作开发黑沙原料,以解决日益凸现的原料供应不足问题,为磨料这一龙行业蓄积后劲。

“创业难,守业发展更难。”陈四新始终绷紧“发展”这根弦,带领公司员工在创业的道路上马不停蹄地奔跑着。“只有在不自满中前进,才能占据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值不惑之年的陈四新的这句话道出了众多创业者共同的心声。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在不自满中前进- 一片云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