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次包河区一摸xx分析,采取分工合作,各负其责的原则,对每题进行知识点的分析、学生答题情况记录(还有进行抽样计算得分率、区分度等)、错误原因的分析、对教学的建议等几方面,比较全面,对今后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中65中学江乐霄负责1~10题;工大附中张晶负责11~13题;科大南区鹿钰锋负责14题;南园中学江海勇负责15题;科大东区曹锦群负责16题;18中学武学良负责17题;包河区教研室许江安负责成绩统计、xx分析统稿、责编。
一、xx分析
知识点:化学变化的概念、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本题得分率{zg},很少有同学错误。抽样100份xx,得分率{bfb}。
2、 “达菲”是xx甲型H1N1流感的一种xx,而合成达菲的主要原料莽草酸(化学式为C7H10O5)存在
于我国盛产的八角茴香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莽草酸xx燃烧后的产物为CO2和H2O
C.莽草酸属于混合物
知识点:有机物燃烧的产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构成
本题得分率较低,只有48%,选D29%,选C19%,4%选B。选D的同学对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宏观与微观)概念不清;选C的学生,对于物质的分类不是很清楚;选B的同学,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不是很清楚。
3、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A.铜
知识点:结合微观结构图示对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的理解
抽样有85%学生答对,10%学生选B,5%选A和D。说明学生对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概念不清楚。
4、下面是某学生学完化学用语后的一次练习的部分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
知识点:化学用语(酸根、化合价、原子的表示方法)、物质的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等
抽样86%学生答对,7%选A,7%选C和D。部分学生化学用语没有xx掌握。
5、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知识点:化学基本实验操作
本题学生得分率很高,达97%。
6、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因疏忽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分析以下原因,其中一定不会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是(
A.量取水时,仰视量筒的读数
C.配制溶液时,烧杯中原来留有水
知识点:有关溶液配制的基本实验操作
本题学生得分率却较低,只有60%左右。13%选A,19%选B,8%选C,说明学生可能对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原因不是很清楚。建议老师教学时,带领学生去分析透彻。
7、右图是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温度为t℃时,将等质量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加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只得到一种饱和溶液,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
A.甲
知识点:
饱和溶液、溶质概念、溶解度曲线
本题得分低,只有40%,26%选B,26%选D,8%选A。等质量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加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只得到一种饱和溶液,说明有三种是不饱和溶液,在曲线图上应该是t℃时溶解度{zd1}的那个丙物质。学生对题目要求和溶解度曲线图没有结合起来去分析,造成错误。
8、元旦晚会上小强同学表演了—个魔术:他拿出一把装满“水”的“宝壶”,分别向编号为ABCDEF六只
烧杯(装有少量不同试剂)中倒“水”,结果A杯无色透明,B杯看似红墨水,C杯看似蓝墨水,D杯看似牛奶,E杯看似红褐色涂料,F杯看似蓝色果冻。则宝壶中的“水”可能是(
A.H2O2
知识点:有关酸碱盐溶液反应,生成物的颜色和状态
本题得分率60%,26%选B,12%选C,2%选A。部分学生真被这个“魔术”五颜六色迷惑了。对酸碱盐的概念不xx清楚,故而失分。
9、如右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可发现试
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了。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可能是下列的(
A.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
C.酒精、氧气
知识点:有关液体和气体的反应、大气压的概念
本题得分率84%。10%选C,6%选D,试管②液体A与气体B充分反应,大气压减小。打开夹子后,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用排除法就可得出答案。做选择题有多种方法,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10、下列叙述xx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学科网
B.1.2g碳与3.2g氧气恰好xx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C.2g氢气在与8g氧气xx反应后可生成10g水
D.在100g氢氧化钙溶液中,含有1g氢氧化钙和99g水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概念
本题许多同学不明白质量守恒定律是针对化学反应的,对质量守恒定律概念比较模糊。本题得分率74%,14%选A,5%选C,6%选D。
11、(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神州七号飞船使用了一种新型陶瓷材料氮化硅,其化学式为Si3N4,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2)某新型消毒剂由Cl、O两种元素组成,且每个分子中含有1个氯原子,2个氧原子,该消毒剂的化学式是
(3)右图是镁元素的某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图表示
答案:(4分)(1)-3;
本题是最基本的化学用语题,考查化合价、原子结构示意图、书写化学式、判断粒子符号等知识。学生答题中的主要错误是:
1.书写不规范。
(1)系统性错误:Si3N4
(2)Si3N4中N的化合价-3价错写成+3价,原因可能是初中生常见的氮的化合价很少是负的。遇到N是负价,没有学过,不能灵活运用。
(3)将Mg2+错写成Mg2- 这是初中生中很常见的顽固错误——将失电子,理解为“失”即为 “负”。
(4)原子结构示意图不会规范书写,通常圆圈里忘加“+”正号。
(5)符号书写不规范,如元素符号、阿拉伯数字的大小写问题。
2.审题不仔细
将ClO2错写成Cl2O;“填写粒子符号”错写成“阳离子”;要求写化学式、离子符号,写成了化学方程式。
12、(6分)化学反应有多种分类。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关系可用右图表示,其中b处表示既属于化合
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请各写出一道符合题意的化学方程式:
b处:
c处:
答案:合理即得分。
本题属于开放性xx,考查学生平时学习是否善于归纳和总结,也就是说考查我们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是否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是否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1)题目理解出现偏差——对集合的逻辑判断错误:
a
——非氧化反应的化合反应
多数考生的错误是,将a、b、c 写成了同一反应类型——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错误原因:对“集合”概念理解不深;开始学习化学方程式时,所接触的几个反应全部是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学生印象太深,思维定势,产生错误迁移。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性错误:反应条件、箭头号、配平、化学式等,其中化学式错误会导致整个化学方程式错误被全扣分,所以要引起重视。
13、(3分)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向烧杯内溶液中分别加入下
列物质(悬挂物不参与反应)说明弹簧秤读数变化情况(填写“变大”、“不变”或“变小”)
(1)如果加入硝酸钾晶体,弹簧秤读数
(2)如果加入蒸馏水,弹簧秤读数
(3)如果加入氯化钠晶体,弹簧秤读数
答案:(3分)(1)变小;(2)变大;(3)不变
本题是与物理学科综合的一题,考查学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浮力、弹簧秤使用的理解和应用。
答题中有部分学生对这样的理化综合题无从下手,不少考生不会判断,就碰运气,全部填成一样的,希望确保猜对一题。另外,很多只答对一小题的考生,做对的常常是第三问“饱和溶液中再加溶质,物质所受浮力——“不变”。据此估计考生在本题丢分的主要原因在于物理概念理解有误,或者是化学问题与其他学科综合时,思路发生混乱。
14、(8分)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为组装制取氧气的装置(包括收集装置),请你从下图中选择所需的仪器,(填序号下同)
(3)实验室里还可采用右图装置,通过分解过氧化氢(H2O2)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4)比较两种方法,后一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
答案:(共8分)(1)2KMnO4===K2MnO4+MnO2+O2↑(2分)
(2)adghic(次序不作要求)(1分);检查装置的气密性(1分)
(3)2H2O2 =====2H2O+O2↑(2分);向上排空气法(1分)
(4)无需加热,节能;产物是水与氧气,无污染;操作较简单等。(1分)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装置的选择,书写两种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收集气体的方法。
学生答题情况:阅卷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两个方程式的书写总体掌握较好,不过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书写方程式,或者缺少条件和气体符号。对于装置的选择,绝大部分同学都得到了满分,仅有少部分同学没有选择水槽。出现这样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看清导气管的形状。另外检查装置气密性应该放在装入药品之前,有些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认为先应该装入药品,再检查气密性,故答错。
第3小题的第二个空错误率较高,题目要求书写的是收集氧气的另外一种方法。应该是向上方排空气法。而有很多同学书写的是制备氧气的另外一种原理。学生要加强审题。
第4小题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对制取氧气的两个实验比较和归纳得较好。但是如果答“提高氧气的纯度”是不能得分的。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对学生审题方面的要求,基本知识应该强化记忆。
15、(7分)为了测定铁和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用提供的下列药品设计实验方案。
铁片、铜片、稀硫酸、FeSO4溶液、CuSO4溶液
(1)利用上述药品,你可以设计多种实验方案。请写出各方案中所用的药品名称: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2)请选择一种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叙述如下:(4分)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共7分)(1)(3分)方案一:铁片、铜片、稀硫酸;方案二:铁片、CuSO4溶液;方案三:铜片、FeSO4溶液等
(2)[方案简述]用试管取一定量的稀硫酸,把铁片和铜片放入稀硫酸中,观察铁片和铜片上是否有气泡产生。(2分) Fe + H2SO4=FeSO4 + H2↑(2分)
本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考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能力、实验步骤的叙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本题满分7分,随机抽取10份样卷(方法正确,但样本数太少),计算得出平均分为5.1分,主要错误表现如下:
第1小问,写出各方案中所用的药品名称,错误如下:
①不理解题意,没有填或者乱答一通;
②三个方案都一样。同一个方案写两遍甚至三遍;
③书写不规范。方案只写化学式如: Cu、Fe、CuSO4 ;表述不准确,如:铁,硫酸铜(少写溶液二字);
④化学式与名称不一致,如:不少学生将“FeSO4溶液”写成“硫酸铁溶液”
第2小问,选择一种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叙述如下:这里的叙述实验过程应包括操作、现象、结论等内容。错误有:
①平时训练不够。不少学生只写了操作,未写全现象及结论,导致失分;
②审题不严密。没有按照题目要求,从题给药品中选用,如不少学生填写使用盐酸溶液进行反应等;
③置换反应Fe与CuSO4溶液反应的现象未掌握,如写成“Fe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有黄色固体生成” 、“Cu与H2SO4溶液反应,产生少量气泡”等。
书写化学方程式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①臆造不存在的反应,如“Cu+FeSO4=CuSO4+Fe”、“Cu+H2SO4=H2+CuSO4”
②生成物状态不清楚,乱标箭头,该标的不标,不该标的标了。如“Fe+H2SO4=FeSO4↓+H2”
③画蛇添足,如方案中选用“Cu与FeSO4溶液”组合,有的学生不知道或没有想到,Cu的金属活动性比Fe弱,反应不能发生,也就写不出化学方程式,
但还是有学生写了“Cu+FeSO4=Fe+CuSO4”方程式,
还有的加上了“Cu+H2SO4=CuSO4+H2”方程式,最终导致错误。
对教学的建议:
①加强金属活动性与置换反应的重点理论知识的巩固学习。
②通过课堂演示或学生实验,将Fe、Cu、H2SO4、FeSO4、CuSO4等之间的反应进行实验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印象,强化学生的认知力。
16、(6分)小明同学在做化学实验时注意到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盖不是玻璃塞,而是橡皮塞,很
是好奇。于是,他在网上进行查询,得知玻璃中含有一种物质叫做二氧化硅(化学式是SiO2),它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化学式为Na2SiO3)和水,硅酸钠溶液具有粘性。
(1)写出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分)
(2)小明又注意到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瓶口有一些白色固体物质,他猜测可能有碳酸钠,他做出这样猜想的理由是
请你帮他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验证(只要写出实验方案即可):
你对此白色固体物质还有哪些猜想?写出合理猜想和正确的实验方案,奖励4分。(化学xx总分不超过60分)
猜想:
实验方案:
答案:(共6分)SiO2+2NaOH=Na2SiO3+H2O;(2分)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2分)
本题以能力立意为主,通过实验室学生经常接触的化学试剂瓶塞设置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对最重要的碱——氢氧化钠的化学式的正确书写;考查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考查学生合理猜想的能力;考查学生设计实验并对实验方案规范表达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新课标中关于碳酸盐的检验、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等核心知识的掌握水平;并通过提高加分题的“门槛”,让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强的学生脱颖而出,体现了该题较好的区分度。
学生存在的问题:
1、化学用语掌握的不扎实、不规范。如:氢氧化钠的化学式有近半数的学生写错;题中已经告诉学生“二氧化硅(化学式是SiO2),它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化学式为Na2SiO3)和水”,但有40%的学生不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如果学生会写NaOH溶液与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学会迁移,那么,NaOH溶液与Si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也就不难写了。
2、关于碳酸钠的检验出现问题。主要表现在:
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检验;
用稀盐酸检验时先溶解固体,多此一举;
用澄清石灰水时没有先溶解固体形成溶液后再加;
将试剂名称“稀盐酸”写成“HCl”;
3、猜想不合理。
如将瓶口的白色固体猜想成氢氧化钠(教材中有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实验)、钠等。
1、加强对化学用语的教学,常见的酸、碱、盐的化学式及相关的重要化学反应方程式要熟练掌握。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去分析问题的能力。如碳酸盐的检验方法等。
3、提高学生的合理猜想能力、对实验方案的设计或评价能力。
17、(6分)某同学为了测定一瓶用于制作“叶脉书签”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
验:先在烧杯中加入50g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25%的硫酸溶液,边滴边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共消耗硫酸溶液49g。(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请你计算:
答案:(6分)
(1)解:49g×25%=12.25g
Na2SO4+2H2O
1、本题主要考查化学计算基本知识与分析能力、溶质的质量分数、酸碱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抽样结果。抽样25份。得出均分:2.08分。得分率34.67%,区分度:0.35。区分度较好。
3、学生答题错误:
一是化学式不会写,方程式未配平。
二是书写不规范,导致扣分。
a“设”中x带单位,忘写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b计算过程不规范,设、方程式、已知量未知量位置颠倒。
c计算质量分数没有带单位,不乘{bfb}。
d没有答。
三是数学问题,计算错误,过程全对。
对教学的建议。
1、抓基础知识。每年的中考题,计算题一般不会太难,因此基础知识仍是重点。化学式、方程式的书写仍是考查重中之中。 计算题是拿分题,不会做或粗心或书写不规范而失分,有些可惜。
2、书写要规范。平时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书写规范,做好示范,身教重于言教。说不定你某一次的不规范动作就让学生记住了。
3、不放弃差生。多鼓励,采取分层教学,尽可能让他在原有基础上进步。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