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检测仪能否保证学术纯洁

   


  见习记者张潇 本报记者张佳
  西安日报

  因为引入学术不端系统检测,毕业生们大多不敢在网上找资料,图书馆成为
他们查找资料的重要场所。

  看着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显示22%的重合率,接受论文检测的同学庆幸自己躲
过了25%的“警戒线”。

  核心提示

  学术不端事件近年时有发生,对整个科技界、教育界的学术道德产生了不良
影响。2010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主持召开了科研
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在会上指出,对学术不端行为要采取“零宽容”政策,
严格要求,严厉约束,有一个处理一个,并公开曝光,决不让弄虚作假、剽窃抄
袭行为有立足之地。去年以来,国内知名大学相继建立“学术不端检测系统”,
用来检测毕业生论文的“真假”。今年,西安部分高校也引入了“学术不端检测
系统”,新一届高校毕业生即将走出校门,面对这一检测系统,他们有着什么样
的心态呢?

  4月,正值西安部分高校研究生毕业论文一审期间。西北大学对今年参加一
审的论文启用了“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刚刚递交了论文的研究生小李心中有些
忐忑:“我对这个系统不太了解,以往写论文从没接受过检测,不知道这次能不
能顺利通过。”

  与小李有着同样感受的大学生并不在少数,毕竟,被“学术不端检测系统”
查出xx,不仅是论文通不过,重要的是关系到每个人的颜面,丢人事大。

  引入高校毕业论文接受严格检测

  今年年初,包括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
在内的部分高校,相继引入了“学术不端检测仪”系统,通过该软件系统检测,
一旦认定论文的结果为抄袭,就直接影响授予毕业生学位。

  所谓“学术不端检测仪”,是指利用全文文献为比对资源,通过软件全面检
测学术不端行为的系统,该系统由CNKI(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于2009年研发
成功,功能类似的还有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沈阳副教授等人开发的“ROST反剽
窃系统”。

  “学术不端检测仪”从2009年3月起在部分高校研究生院开始使用。该系统
的官方操作介绍说:到目前为止,仅对研究生学术论文的检测,其检测量已达到
20万篇次。在每一次检测过程中,待检文章首先按照篇章、段落、句子等层级分
层处理,然后创建指纹。指纹即语言的特征,就好像每个人说话的口头禅,之后
比对数据库中的比对文献。通俗来说,就是将论文和数据库进行比对,根据其重
合处的比例,判断该论文是否存在抄袭行为。通常情况下,高校将这个重合比的
限度定为25%~30%。若检测发现超过这个比率,论文就会被提交至该校学术委员
会来判定是否存在抄袭行为。

  学术检测软件去年首先在武汉部分高校“试水”,4月25日,位于武汉市的
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应届毕业研究生司帅告诉记者:“我是学理科的,理工科
的学生都是在个人实验或是实践基础上做的论文,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多一些,不
像文科生那样纯理论的东西多。”在顺利通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检测后,司
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一般而言,只要是自己亲自做的毕业论文都能顺利通过,
主要是文献综述部分管制比较严格,对不用功写论文的人影响很大。但对文科类
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毕业设计一般均基于理论,比较容易和原有的文献雷同,相
对受限制多些。”  

  直接效果做论文再不敢粘贴复制

  对于“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应用,校方则认为这是保证学术纯洁的基本做
法。西北大学学位办一位寇姓老师表示,“这个系统尚处于起步阶段,出现问题
的原因我们也在分析研究。”

  寇老师告诉记者,自从2009年西北大学开始启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以来,
学生做论文时再也不敢粘贴、复制了事,写论文的态度明显比以前端正了很多。
对于同学们的担心,她表示,学校在评定论文时发挥导师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审
议机构)的作用,对于检测结果,评判引用是否恰当不会单纯依赖机器检测,这
一点足以规避检测系统的弊端。“我们希望同学们明白,导师都是专家级的教授,
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比较熟悉,单纯的变动和改写很难蒙混过关。校方还是希望
同学们认真写作。”

  西北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端正学风势在必行,
“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只是简单的{dy}关,在论文检测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导师。
学生在论文中是否有抄袭行为,与老师平时的教育和训练是分不开的。“一般情
况下,一篇经过认真思考、逻辑严谨的规范论文,不太可能出现学术不端问题。
我们教育学生,不管是平时做作业还是做毕业论文,都要求学术规范,即使是引
用一两句话,也要说明出处。平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是不会抄袭的,毕
竟,被检查出问题是一件羞耻的事。”  

  下有对策学生揣摩“反检测攻略”

  “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一开始就受到许多学生的质疑。
西安交通大学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小马认为,论文原本就是在前辈的基础上进
行深层次的理论研究,撰写过程中避免不了参考别人的学术成果,如果用一个
“标准化”的软件来界定一篇由具备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写的文章,很可能会出现
矫枉过正的情况。

  在网上,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对这个系统也特别关心,在一片质疑声中,有
人总结出了“反检测攻略”。网友“十字花剑”说,她的方法很简单,就是xx
改写。先找到参考资料,从中挑选出相关内容,再精心拼凑。最关键的是,{zh1}
把语句从头到尾修改一遍,用近义词、同义词重新表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小陈私下将自己的“秘笈”告诉记者:“我把那些
文章(引用别人的论文)先用金山快译等翻译软件译成英文,再翻译回中文,甚
至都不用仔细改写。老师用软件反抄袭,我也用软件来xx。”西北大学的研究
生翟洋(化名)则表示自己的方法“令人难以察觉”:由于高校的“学术不端检
测系统”软件所用的都是中国论文库,抄袭国外的文章是检测不出来的。英语底
子不错的她在自己的论文中直接“搬上”了她翻译的国外论文。她说这样既能避
免“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查杀”,又能让自己的论文显得有深度,顺利过关。

  除了写作攻略,学生们在网上还发现了一个“对付”学术不端监测系统的办
法。在一些购物网站上,可以为自己的论文先做个检测,根据得到的结果自行修
改。记者在某知名购物网站上输入“学术不端检测”的检索词条,立刻出现了几
百家提供此项服务的“店铺”,这些“店铺”的检测费用从50元到350元不等。
随机点开一个店主名为“吴修修”的网络店铺,一行特别撰写的说明映入眼帘:
本人为高校内部人员,保证检测质量。仅这项服务,吴修修的“店铺”30天就成
交了152次。 

  正本清源才能刹住学术不端之风

  虽然学校方面一再表示有能力规避系统的弊端,但仍有不少毕业生担心:除
了学生自身的问题,管理严格与否也与学术不端行为密不可分。记者了解到,目
前在很多高校,有些导师带的学生多达十几个,任务量很大,因此严格的学术要
求在现实操作中会被打折扣。到了论文修改阶段,有些导师分身乏术,甚至会把
修改硕士生论文的工作交给自己的博士生,这就增大了出现问题的几率。

  在学术界被称为“打假斗士”的方舟子对这个检测系统存有异议,他表示,
“用这种检测系统来检测学生的毕业论文是省事、懒惰的学术检测,这种量化考
核不合理、很荒唐。理科实验中因为方法和步骤的原因,造成重复率高是很容易
出现的,直接得出抄袭是不合理的。”他告诉记者,30%的标准也很荒唐,如果
抄袭问题出现在论文的核心部分,即使重合率不到30%也是抄袭。国外也有类似
的系统,多在教授做初步检查时使用,要求很严格,一两个核心句子有重复都不
允许。国内制定的标准,通过也不代表没抄袭,没通过也不能代表有抄袭行为。
现在高校普遍采用这个检测系统,主要还是学术不端之风盛行,老师没有精力一
个个仔细看学生论文,检查出问题处罚也不严格。在国外,认定学术抄袭会有非
常严厉的处罚,甚至会被开除。

  方舟子认为,要端正学术之风,只能从根源抓起。目前,这个系统主要针对
学生,对老师方面的学术规范很不完善,这对建立学生的学术规范认知非常不利。
应该先加强对老师学术不端的处罚力度,高校学术委员会不应只在有人举报时才
检查一下。只有正本清源,才能有效树立起学术规范,学术不端之风才能及时刹
住。

  应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是规避学术抄袭的一种手段,然而,围绕“学术
不端检测系统”带来的争论一直在持续。西北政法大学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小
刘表示,“其实无论怎样争论,我们都希望在某{yt},学术不端的行为能从根本
上得到改变。”

郑重声明:资讯 【学术不端检测仪能否保证学术纯洁】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