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讲台》_智者不惑,勇者无惧,适者有寿,仁者{wd}。_百度空间

《草根讲台》

  段太彬

  中学教师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他们一直无法在公共空间发出自己的声音。公共话语权的分配不均,甚至部分被野蛮霸占,已经使中学教师群体离公共话语权越来越远。社会的发展需要各个阶层公平博弈,而公共话语权的正当和有效行使是确保博弈公平的基本保障。《草根讲台》的推出,可以说正是中学教师群体公共话语权突围的有益尝试。

  《草根讲台》丛书汇集了几位中学教师对部分社会问题的观察和反思,他们在饱含激情的呐喊中,为社会的堕落痛与哭,为人性缺失捶胸顿足。有人说他们像苍蝇一样专叮社会的脓疮,是不合时宜的哀痛,但他们的哀痛中浸润了对社会的爱。尽管人微言轻,得不到应该得到的公共话语权,但他们还是要用自己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哪怕这声音只有他们自己能听到。

  《不合时宜的哀痛》的作者梁卫星老师在网上发文《为什么我的内心总是充满了恐惧与忧伤?》,遭到很多网友的质疑———这位重点中学的优秀教师工作稳定、收入尚可,何来恐惧与忧伤?或许正是梁的入世情怀使他有那么多挥之不去的恐惧和忧伤。梁在《难以命名的边缘80年代:无声无事的悲剧》中告诉世人在80年代被定义为“在蜜罐中长大的自私一代”的时候,还有很多不被xx的边缘80年代,如为养活母亲和弟弟出卖自己肉体的女学生,因为贫穷不得不辍学{zh1}沦落为蛊惑仔的克华。在《荷花淀:人性失落的地方》中梁又批判国内文学作品中忽视人性的弊端,呼唤文学重视真正的人性。质疑梁老师的网友们,真应该读一读他的书《不合时宜的哀痛》。

  蔡朝阳解释自己为何要写作时说:“虚无是永恒的,我们唯有以文字自救!”蔡的阅读和写作从自己的中学教师身份出发,吐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的肺腑之言。《阅读抵抗荒诞》中蔡借对中学教育的反思,来深化自己对现实的认识和批判。一篇《追寻传统是为了接续传统》,既是对过去中学浓厚的人文氛围的艳羡,也是对当代中学普及“人的教育”的期盼。

  范美忠在“5·12”大地震后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范跑跑”,有人贬范,也有人挺范,关于他在地震时丢下学生逃命的举动是否正当的争论也是此起彼伏。这部思想随笔集《逃亡与反抗》似乎是争论的继续,但书中内容更多的是对人性的反思和讨论,以此为基点范美忠剖析了现代教育存在的弊端,进而反思我们的现代化进程。

  郑伟对教育的反思首先从批判中学教师自身开始。在《论教师作恶》中,他指出“教师是好人,可好人也会作恶。不顾学生个体生命的需要,用权力来实施某种暴力,以谎言换取面包,这本身就是一种恶”。在《教师不是知识分子》中,其又批评某些中学教师走上了犬儒主义的道路。不过,尽管对中学教师有批判,但郑伟依然认为中学教师是“促进社会变革与进步”的重要力量。

  《草根讲台》以犀利的笔锋追索历史、叩问现实、反思教育、搏击语言,在痛苦的阅读、思考及实践中触摸历史的创痛与现实的苦楚。书中汲取了古今中外无数哲人的思想精华,并牢牢地扎根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生存境遇之上,直指人心深处和世间秩序,其闪现的思想犹如一团照亮个人内心黑暗和守望希望的烛光。

  中学校园里类似《草根讲台》作者一样的中学教师还有很多,他们对教育、对社会深深忧思,对理想执着追求,我们的社会不支持他们说话,那支持谁说话呢?不让他们正常发出声音,又到底想听谁的声音呢?



郑重声明:资讯 【《草根讲台》_智者不惑,勇者无惧,适者有寿,仁者{wd}。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